本澳昔日熱門景點, 昨日僅見少數遊客蹤影,手信街有不少店舖派出員工沿街叫賣。
副熱帶高壓正影響本澳天氣,氣象局發出黃色高溫提示,預料本澳今日天氣酷熱,部分 地區最高氣溫將達到33度或以上,市民應慎防中暑。
「反洗錢專業交流沙龍」順利舉行,籲各界加強反洗錢措施。
一名未成年男生在未經母親同意的情況下, 使用自己的消費卡到該遊戲機舖以分期方式購買遊戲機。在母親驚悉有關情況後,便親身到該舖理論希望退款。
不應將訂定資助金額問題責任推給特首,可在現有的法例中做得更好、更透明。
前年去世的黑熊BoBo標本。 BoBo(右上)在二龍喉公園生活了近35年,被稱為「澳門好朋友」。
6月17日,搭載著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二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
傳染病防制暨疾病監測部協調員梁亦好表示,澳門與鄰近地區疫情逐漸緩和,當局正考慮是否放寬通關措施。
澳門工會聯合總會與經濟學會昨(20)日聯合舉行新聞發布會,匯報「2021年澳門各業職工工作現狀調查研究報告」結果,顯示近50%受訪的本澳職工,收入與疫情前相比有所減少,遠超過上次在2019年調查的3.7%。工聯又指,調查發現,就業環境對比2019年有所轉差,尤其博彩旅遊業、酒店餐飲業,建議政府必要時有針對性推出特殊的應急經濟援助,更重要是持續推行精準有效的就業轉介措施,以紓緩受疫情影響僱員的短期經濟壓力。 【本報記者梁佩茵報道】 經濟學會副理事長李振國指,是次調查對象為16歲及以上的澳門就業人士,共收回有效問卷6,730份。調查結果顯示,收入變化方面,與2019 年3.7% 相比,今年高達45% 受訪者收入與前兩年(疫情前)相比有所減少,當中,受訪者中收入減少比例超過50%的行業有會展業、交通運輸業、製造業、博彩旅遊業、酒店餐飲業、批發零售業以及建築業。 博彩旅遊業放無薪假最嚴重 博彩及旅遊業、酒店餐飲業受訪者放無薪假的比例最高,博彩業及旅遊業比例分別為及30.2%,每月平均長度為7.4 天及6.2天。另外,疫情期間遭遇的問題,最高比例是受訪者稱福利遭縮減,其後分別是工時減少以及強迫休假。 另外, 受訪者對目前工作的憂慮程度亦有上升, 由2019年的48.3%擴大至今年,比例最高的前三位職業分別是會展業、博彩業及旅遊業,憂慮的原因前三位分別是行業前景不佳、工作競爭激烈,以及職位被外地僱員取代。 冀當局對未獲聘用者作出跟進 工聯總會副理事長李靜儀表示,現時就業壓力仍較大,當局推出的「就業導向帶津培訓計劃」,透過短期津貼稍減經濟壓力,並提升技能促進就業等,但無論是「就業導向帶津培訓計劃」和「職出前程計劃」等,重點在於能夠讓完成培訓和合格學員獲得進入職場的機會,授之以漁,因此需積極跟進就業配對安排,對未獲聘用者作出跟進,增加計劃的成效;且應該針對有人力需求的工種,增加「提升技能導向帶津培訓計劃」的名額,並研究推展至更多工種。 倡公共工程加入優先聘本地人條款工聯總會副理事長梁孫旭指出,從本次調查發現,不少受訪者認為外僱政策仍有完善空間,建議政府須重新檢視整體外僱政策,在公共工程項目的標書及合約中加入優先聘用本地人的具體條款,確保本地人的優先就業,同時推動企業積極聘用和培養本地人,以促進本地人才的發展。 他指與前三次調查相比較,本次調查受訪者認為本澳目前黑工問題十分嚴重的比例有所降低,顯示在政府的努力下,非法勞工情況已有一定改善,然而,相關法律制度仍存有明顯漏洞,尤其是現有罰則對聘用黑工的僱主阻嚇力不足,建議提高聘用黑工的罰則,以增加阻嚇力。
【本報記者鍾佩欣】議員李靜儀上周五(18日)聯同兩位澳亞衛視前員工舉行記者會。李靜儀指出,自2019 年初已開始有澳亞衛視員工反映被拖糧,涉及逾百名本地及外地僱員。儘管僱主一再承諾會「出糧」,期間亦有部分僱員獲發還部分欠薪,但欠薪情況持續。苦無出路之下,曾了解是否可申請《勞動債權保障制度》的相關基金預支部分欠款以應急,然而獲悉僱主並非「執笠破產」,未必能批准。李靜儀促請,應有適當機制確保僱員及早獲墊支相關欠薪,並由當局盡早代位追回欠款。 欠薪九個月:不如索性結業 記者會上,一名被拖欠九個月薪金的前澳亞衛視員工坦言:「呢九個月無返多少積蓄,點樣過生活。」他僅期望可拿回他應得的薪金,他稱,現時公司新聞材料以「執藥」形式般播出,勉強可維持營運,若澳亞衛視無法經營,不如索性結業,何必欠薪這麼久。李靜儀補充,欠薪公司從未與員工溝通及接觸,且無向員工提供任何資訊,員工只能透過勞工局了解情況。 李靜儀指出,現時員工追討欠薪須透過勞工局介入、法院排期處理,若最終勝訴,或仍需行走法律程序,她坦言整個過程不會少於一年半時間。 堵塞欠薪漏洞促完善墊支機制 李靜儀又批評有關個案再次凸顯法制不建全問題,由於現行《勞動關係法》規定,就算僱主在勞工局處理的整個階段不予配合,拖到案件提交法院前最後一刻才找數亦不會被罰款,因此有僱主就利用這漏洞,刻意拖延法定的薪酬支付責任,實在不合理。 法規上「衛星電視廣播業務准照」屬於公共財產,營運者必須證明具備「足夠的技術、經濟及財政能力」才能獲得經營牌照。李靜儀質疑作為主管的監管部門至今未見積極敦促其解決欠薪問題,令人懷疑是否未有履行其監管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