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澳區政協委員聯誼會第二屆理監事暨青年委員會就職典禮昨(23)日晚在澳門君悅酒店二樓宴會廳舉行,全國政協副主席何厚鏵、澳門中聯辦副主任張榮順及外交公署特派員劉顯法等出席見證。聯誼會會長呂聯選表示,該會自2017 年成立以來,主動參與澳門社會事務和新福建建設,取得了令人信服的成效,贏得了中央和福建省各級、各有關部門、澳門各界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認可。
工聯總會前(22)日約見經濟財政司司長李偉農後引述當局稱,正開設一些途徑,包括在內地例如珠海企業等尋求機會讓本地大學畢業生學習及工作。
由體育局及中國澳門龍舟總會主辦、市政署及行政公職局協辦的「2021澳門國際龍舟賽」活動,將於本年6月12日至14日一連三天在南灣湖水上活動中心舉行。
文化局昨(23)日舉行澳門藝術節新聞發布會。
「澳門專業界傳達兩會精神座談會」昨(23)日傍晚於中華總商會大廈四樓舉行,澳區全國政協委員黃顯輝、歐安利、黃如楷、崔世昌,以及澳區全國人大代表崔世平和容永恩出席座談會,傳達兩會精神。
新濠博亞娛樂(下稱「新濠」)昨(23)日舉辦「輝煌祖國、錦繡中華」國情專題論壇,邀得澳門中聯辦經濟部作指導單位,並邀請全國政協常委、澳門中華總商會會長馬有禮、全國政協港澳台僑委員會副主任、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常務委員及澳門婦女聯合總會會長賀定一、全國政協委員、鏡湖醫院院長吳培娟、全國人大代表、澳門日報社長陸波、全國人大代表、澳門工商聯會會長何敬麟及全國政協委員、新濠主席兼行政總裁何猷龍向與會者分享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和全國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兩會)精神。 宣揚中國文化遺產價值觀 新濠「輝煌祖國、錦繡中華」國情專題系列旨在宣揚中國文化遺產、經濟政策、社會制度和價值觀,昨午假新濠影滙舉行,澳門中聯辦經濟部副部長左祥華和教育及青年發展局非高等教育廳廳長黃嘉祺出席支持並擔任主禮嘉賓。新濠管理層包括董事鍾玉文及首席顧問黃昇雄博士到場歡迎各位來賓蒞臨。觀眾包括新濠管理層及非管理層同事及本澳教育機構的教授、教職員及學生。國情專題論壇同時為位於香港企業總部的新濠同事提供網上全程直播。 論壇演講嘉賓在會上探討四大議題 一.「 十四五」規劃對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戰略意義; 二.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新階段下,穩定澳門防疫效果的方法; 三. 澳門如何在「 一國兩制」的新實踐中以身作則,鞏固「愛國愛澳」成果; 四. 澳門如何發揮自身優勢,深化與橫琴等大灣區城市的合作以實現多元化發展;此外,論壇亦講及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對本澳發展的新方向,以及如何加強全國人大和政協代表與本澳市民就有關國家事務審議和管理的公眾意見和參與的溝通。 國情教育新濠『全人發展』計劃 新濠主席兼行政總裁何猷龍表示:「國情教育是新濠『全人發展』計劃的重要範疇之一、公司自2016年起推出『輝煌祖國、錦繡中華』國情專題系列,以支持特區政府推動「愛國愛澳」精神。 我們今天有幸能邀請到多位備受尊崇的全國人大及政協代表為大家分享『兩會』精神,讓同事們更深入了解國家的最新政策及落實「一國兩制」的重要性,這將有助我們把握機會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繼續為本澳的多元化發展和經濟建設作出貢獻。」「本澳於過去一年遭受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幸得各界迅速反應,成功在短時間內遏制疫情,恢復經濟和生活秩序。這一切都充分證明中央『一國兩制』方針的正確實施及『愛國愛澳』的強大凝聚力,並證明本澳未來將具備更大的發展潛力。」
受疫情影響,本澳經濟面臨衝擊,中小企業為保生存紛紛出招,推出優惠、減價等措施。除此之外,企業如何轉型把握商機,成為各大企業主最關心的話題。阿里雲依靠自身全球領先的雲技術,打造合作夥伴生態圈,以技術支持的角色與合作夥伴及客戶形成三贏的格局。 時至今日,隨著互聯網科技的日趨成熟,現在愈來愈多人使用網上平台及手機應用程式,成為市民生活的一部分。阿里雲作為全球領先的雲計算服務供應商,主要為各大中小企業提供雲計算服務、大數據分析以及網上安全服務,從而希望他們更容易促成數字化轉型,亦希望他們能通過互聯網,拓展更多新客戶。為此,阿里雲傾力打造合作夥伴生態圈,在生態圈內形成一個以阿里雲、合作夥伴及客戶所共存體系,互惠互利,合作共贏。 提供領先技術 賦能合作夥伴 在阿里雲合作夥伴生態圈內,阿里雲透過全球領先的雲技術,賦能於本澳合作夥伴。以生態圈內合作夥伴商幫為例,阿里雲不僅開放雲技術於合作夥伴,還為其提供7乘24小時全天候客戶服務。通過阿里雲賦能,商幫採用其技術為客戶打造屬於澳門本地的購物平台,使澳門本地傳統企業在互聯網轉型道路上,一步到位。 把握市場環境動態 助中小企走向世界 近年來,日常經營成本不斷攀升,讓本地有不少老字號店鋪面臨不少挑戰,不僅如此,新冠疫情無預警的襲來,更是極大衝擊澳門各行各業。在此背景底下,本地中小企在力求生存,紛紛轉型,通過各種方式,不斷探討與摸索新的運營之道。 有四十多年歷史的美丹印尼餐廳,在互聯網轉型的道路上邁出重要的一步,加入阿里雲合作夥伴生態圈,使用商幫平台為企業賦能,在互聯網領域找到自身的一席之地。 其中,餐廳第三代負責人蘇嘉圖認為,企業以往所秉承的經營方式已較為被動,在現今市場環境生存較為困難,依託互聯網,藉助阿里雲成熟的合作夥伴生態圈,吸收成功經驗,引領企業繼續走下去。
特區政府近年推出政策措施,扶持科技創新業務發展,制定《從事科技創新業務企業的稅務優惠制度》法案,已在立法會通過,並將於下月(4月)1日生效,對從事科技創新業務的企業提供稅務上支持,吸引外地創新科技企業落戶本澳,推動創新科技在澳發展,促進本地產業多元化,以科技創新業務為主要業務且滿一年、列為A組納稅人及非庫房債務人的企業,可享印花稅、房屋稅、所得補充稅、僱員職業稅等稅務優惠。 中華總商會策略研究委員會主任馬志毅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從事科技創新業務企業的稅務優惠制度》法案涵蓋企業範圍廣泛,包括企業前期投入、購置設備等各方面,整體政策不錯,有助推動本澳科技創新發展。但馬志毅坦言,投資企業愈大,享受各項稅務優惠相對愈多,相對而言,中小微企及青年科創方面未能有效全方面覆蓋,他相信未來政府會逐步推出更多優惠措施面向中小微企及青年團體。 馬志毅:政府正大力推動科技發展 今年2 月,經濟局改組,成為經濟及科技發展局,增加推動科技創新發展的職責,並與科學技術發展基金按職能分工。科技基金維持現有支持科技研究工作的職能,併入經濟財政司,與經濟及科技發展局均屬經財司領導,從上、下游推動科技發展工作。曾擔任科技基金行政委員會主席的馬志毅指出,反觀近年特區政府對於科創發展部署,發現政府正大力推動本澳科技發展。 馬志毅稱,據他了解,科技發展現時方向主要協助青年創新創業,以及重點促進科研成果轉化應用;經濟及科技發展局主要做下游工作,主要在營銷方面推廣,協助企業或青年研發出的成果推出市場,開拓商機。 兩地政策加持下提供優越環境 馬志毅續稱,現時在科創方面做得較為成功的企業或工作者相對較少,但現時觀察到近年有本澳企業在內地開展科創公司,且陸續回澳發展,比如網絡、人工智能等方面,在兩地政策及合作的加持下,相信有助本澳更好發展科創事業,以及提供更好研究環境。 澳門地方細小、市場亦狹小,是否會對科創事業發展造成掣肘?馬志毅坦言:「如果你目光凈係放喺澳門市場,又真係細咗啲,係好難做(科創)」,他認為日後澳門企業或青年首先創作成果,再與大灣區的企業合作發展,相信發展前景會更大。 科創青年積極與大灣區合作研發 先後舉辦兩屆的橫琴科技創新比賽,均有澳門青年獲得冠軍大獎,馬志毅指出,其中以「語音識別人工智能」獲獎的青年團體,早年已在內地開設工廠,近年正計劃與澳門在科研方面加強合作,面向市場主要以內地為主。同時據他了解,澳門青年正積極與大灣區合作研發,包括生物科技發展等各方面。
特區政府科技委員會委員陳桂舜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近年澳門科技創新氛圍不錯,在政府大力支持下,澳門部分科創項目及產品可與內地對接,可作長遠發展。陳桂舜指出,澳門科創市場環境細小,且沒有工業產業鏈,他直言:「靠澳門自身去發展成為一個產品,基本上可以話係冇可能。」因此,澳門科研、創意概念等部分需結合國內設工廠的地方,得以長遠發展。 陳桂舜稱,下月生效的《從事科技創新業務企業的稅務優惠制度》法案,是本澳科創發展的第一步,向投資者傳遞「澳門政府支持及關注科創發展」訊息,相對上亦較實際。但他認為在發展上不單只有資金上的支援,最重要是日後本澳如何做好「市場推廣」這一方面,形成科創市場氛圍,提供平台讓不同科技產品合併,成為一個具吸引的投資產品。 提出政策吸引本澳人才留澳發展 陳桂舜建議政府未來可以主力推廣市場銜接部分,例如舉辦展會等,吸納本土以及周邊大灣區的科創企業合作,從而落戶在澳門。 他又指出,科創發展涉及人才的支撐,而由澳門所培育出來的科創碩士、博士生,因在澳沒有合適發展方向,而選擇前往國內等地發展,導致其科創成果不能長遠留澳,他認為對澳門科創發展有一定的影響,期望政府可全面訂定政策吸引人才留澳發展。 特區政府科技委員會委員陳桂舜表示,近年澳門科技創新氛圍不錯,在政府大力支持下,部分科創項目可與內地對接,長遠發展。 (《力報》攝影組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