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巴茨林圍居民關注組成員及多個地區坊會義工及街坊等數十人5月6日聚集茨林圍,展開大範圍清潔工作。當日起分多次清走圍內垃圾,期間重點清走堆積已久的廢舊電器......
行政法務司司長張永春預料,明年年初可落實紅街市的攤販搬遷和整修工作。
市政署計劃在氹仔市中心閒置地上建造「 車胎公園 」,但受疫情影響,專責拆卸該地段紡織廠(俗稱紗廠)遺址的香港團隊未能來澳,而現時本澳又未有相關拆卸技術。
立法會第一常設委員會昨日繼續分析及討論《 公共街市管理制度 》法案,政府代表出席。
行政法院作出判決,基於不滿足《 民事訴訟法典 》第 218 條規 定的受理反訴的可能性而駁回第一被告針對原告的反訴請求。
觀音像海濱休憩區的多功能球場深受市民歡迎。
一連四天舉行的「 江蘇澳門周」路展展現澳門特色
旅遊局表示,「 澳人食住遊 」自 4 月 15 日起接受報名,至今報名情況理想。
本澳學生功課量及測驗量備受關注,過往有不少家長在網上投訴個別學校功課壓力太大,令學生難以有更多的空閒時間。教育及青年發展局昨(6)日舉行傳媒訪談會,局長老柏生在會上談到有關完善家課和評核的指引,並指出會將家課量和測驗量納入學校綜合評鑑的指標內容。對於學生功課評核指引的問題,老柏生表示,會親自落學校與校方探討學生功課量的問題,希望家課和評核的指引讓學生有更好學習環境,而不是為他們帶來壓力。 【本報記者陳嘉俊報道】 老柏生表示,2021/2022學年實施新指引,優化有關家課和評核的指引方向,包括為學校的教學領導機關推動多元評核;推動學校在學生手冊中加入欄目或家長問卷,讓家長可向學校反映意見;教青局會走訪學校,了解學校實施多元評核的經驗;舉辦教師培訓;將家課量和測驗量納入學校綜合評鑑的指標內容;本學年將部署和起動有關多元評核的專項評鑑,其中以中、英、數、常識等科目作為研究重點。 將到校與校方探討評核 老柏生指出,當局不會坐在辦公室檢視有關指引,認為這樣「不貼地」,會親自到學校與校方探討評核。老柏生亦指出,本澳並不是每間學校的學生都有功課壓力,但有個別學校的功課量則為學生帶來很大壓力,而澳門學校是多元化的,當局會落學校與他們探討,希望改變過往評核方式,致力改善學生的功課量,並透過教師培訓,希望教師掌握多元化的技巧。 將推「放學後使用通訊軟件指引」 有傳媒問及教師工作壓力等問題,指出很多教師在放學後仍要接收家長及學生的訊息,令教師無法得到合理的休息時間。教青局局長老柏生回應時指出,現時通訊科技發達,明白對教師來說可能會造成一定壓力,希望學校、家長及學生體諒教師。 老柏生更透露,未來會推出「放學後使用通訊軟件的指引」,保障教師有作息時間。 幼教工作者「一個都不能少」 有傳媒關注到小學學額數量緊張。老柏生回應指出,小學學額方面有一個好明顯的現象,因為2012至2014年出生率上升,幼兒增加,所以現時小學入學人數增加,但當局亦留意到近幾年出生率下降,幼兒入學方面減少。 老柏生表示,當局關注幼兒入學減少,出現幼兒教育工作者有減少情況,當局希望做到「一個也不能少」,但減少555名學生,在數字上可能會出現減班情況,當局提議可以有幾個方法協調,包括人數少亦讓學校繼續開班、增資源教師或讓教師做教研工作,希望減班不會影響幼兒教育工作者。 組織學生唱共產黨歌屬教學自由 也有傳媒問到政治進入校園的問題,有意見擔憂今年立法會參選組別在競選期間,會「有意無意」將競選產物流入校園,老柏生表示,當局會密切留意私立學校的選舉宣傳,是否符合選舉法或指引,亦強調如果家長感到有壓力,可向教青局反映。至於有學校組織學生在大三巴牌坊下唱「共產黨歌」,老柏生指相關行為是基於學校在團體邀請下進行,而當局了解後,認為學校是在合法情況下進行有關活動,學校是行使教育方式的自由,而學校亦回覆相關參與的人都做了核酸測試,而且有學長指引。 重申重視粵語教育 另外,有傳媒問到教青局有關正視粵語的問題,指出現時很多學生都在說普通話,粵語愈來愈被忽視。老柏生回應指出,當局十分重視粵語,在基本學歷要求上是要學懂粵語。至於有多少學校以普通話授課?老柏生直言「答不到」,因為是學校教學自主,且看教師本身的決定。老柏生表示,當局對粵話十分重視,且粵語文化有很多值得欣賞的地方,如粵方言粵文化都受到當局重視,例如粵曲,在藝術普及教育方面,每年都會讓學生去看粵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