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梁啟迪】北區社諮會委員李冬敏昨(6)日在平常會議中關注青茂口岸配套設施。 她表示,青茂口岸現正進行竣工驗收和移交等程序,據政府早前消息指,口岸有望下半年通關。 青洲區近年發展迅速,多個公屋和私人樓宇項目相繼入伙,區內人流車流不斷增加,相信隨著口岸開通會對該區的交通及周邊一帶的居民及生活環境造成一定影響。 她指,目前口岸大樓設有停車場及的士站,旅遊巴、發財巴只能即上即落,若乘搭巴士則須由行人天橋至青洲坊大廈總站,但巴士線路有限,而其他路線巴士站點較為零散,不便旅客使用。對設計為日通關客量達20萬人次的口岸,整體周邊配套顯然有所不足。 此外,她又指,當局曾表示口岸對面土地(原市政署苗圃及工場)用作建設休憩區和口岸人流疏散配套設施,但現時所見該地段仍在開挖。 該地段面積約佔20,000平方米,面積不小,具備條件通過合理規劃布局,完善口岸配套設施。期望當局加快落實該地段的建設,滿足通關後市民及遊客的需要,並將青洲坊巴士站納入整體交通規劃之中,全面考慮調整增加巴士路線。與此同時,對休憩區內的配套設施進行美化設計,將澳門城市特色融入景觀設計,體現出澳門城市的獨特文化形象。 北區社諮委李冬敏在平常會議中關注青茂口岸配套設施。 (梁啟迪攝)
【本報記者梁啟迪】北區社諮會昨(6)日下午舉行平常會議,有委員在議程前發言中關注本澳外賣車手交通安全意識問題。委員梁思朗指出,本澳外送平台近一兩年迅速發展,外賣車手亦隨之增加,很多市民,尤其年輕人都加入外賣車手行列,外賣車手的收入基本上是「多勞多得」,以每單計算,要在上班時間內送單愈多,收入才更多。每逢食飯時段,馬路上會見到很多外賣車手等餐或送餐中,工作忙個不停。外賣車手在利用電單車加快送餐速度的同時,亦提高他們穿梭道路上的風險。 他表示近日接到居民反映,有個別外賣車手交通安全意識較為薄弱,車手貪圖一時之快,駕駛電單車剷上行人路上穿梭,與行人並肩而過,罔顧自身及其他道路使用者的生命安全,有關車手的交通安全意識有待提升。他呼籲外送平台公司關注上述問題,加強對車手的培訓工作,提高車手道路安全意識及向他們灌輸正確的安全駕駛態度。同時,他建議有關當局加大力度宣傳及執法,對違規的駕駛者,予以勸導或警告,糾正其行為,保障其他道路使用者的安全。 員梁思朗表示近日接到居民反映,有個別外賣車手交通安全意識較為薄弱,車手貪圖一時之快,駕駛電單車剷上行人路上穿梭。 (梁啟迪攝)
隨著肇慶市上周三(4月28日)加入「澳門居民內地購房聯防機制」後,「聯防機制」機制現已覆蓋整個大灣區九個城市,澳門居民在內地購房,可利用「聯防機制」的「內地購房資訊」專區核查大灣區九市依法銷售的房產交易信息,以降低權益受損的風險。 在粵港澳大灣區協同互動的發展趨勢下,愈來愈多澳門居民選擇在大灣區置業,生活、工作,甚至創業經商,但由於澳門居民不熟悉內地房產交易的法律法規,受到一些誇張及失實的宣傳影響,購入不動產後發現「貨不對辦」,引致爭議,甚至導致金錢及權益受損,但追討無門,唯有向澳門立法會議員、社團,甚致向行政長官遞信請願求助。特區政府今年1月起開展與大灣區城市群建立監察房產銷售廣告的「聯防機制」機制,加強兩地信息互動及普法合作,邀請大灣區內地九個城市加入「聯防機制」,獲大灣區城市群相關單位支持及給予積極回應,在四個月內已與整個大灣區城市群快速建立「聯防機制」。 「澳門居民內地購房聯防機制」內的「內地購房資訊」專區,現時已全面與大灣區九個城市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及肇慶監管房產交易信息的網上平台連線,澳門居民若要在內地置業,現時可利用「內地購房資訊」專區核實「五證」,包括《國有土地使用證\不動產權證》、《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建築工程施工許可證》和《商品房預售許可證》證號,查核發展商、房產坐落位置、分層單位的房屋用途、銷售狀態、單位面積等資料,以及相關房產樓款的監管專用賬戶,以降低風險。 此次大灣區九市合作深化消費維權合作,有利於進一步降低兩地消費者的維權成本,加強澳門居民在內地置業的保障。但澳門居民在內地置業,也須先行了解內地房產交易的法律法規,重點了解商品房土地使用年限、用途、面積、裝修標準等房屋關鍵資訊,認真核實銷售人員宣稱的價格、包括優惠折扣前價格是否超過物價主管部門審核的備案價等,樓款包括首期、按揭款等應當全部存入《廣東省商品房預售許可證》上載明的預售款專用賬戶,一旦發生事故亦追討有門。
本澳一男子懷疑中介至少17名黑工冒充本地工人到地盤工作,從中剋扣工資獲利,向有關工程公司代收工人薪酬,只向支付黑工一半工資,而自己則中飽私囊落格另一半工人血汗錢,短短兩個月不法獲利48,700多元。司警接報調查後拘捕中介男子,另一涉案男子在逃,司警同時拘捕其中一名黑工,正追尋另外16人下落,不排除有其他地盤受騙。 被捕中介男子姓霍,51歲,澳門居民,報稱商人;涉嫌「偽造文件」、「巨額詐騙」及「僱用」等罪名被移送檢察院處理,另一涉案男子在逃。同案被截獲的內地男黑工姓蔡,55歲,日前經關閘離境時被捕。 一家工程公司負責人前年透過一名本地男子中介,協助尋找澳門人到氹仔其公司承包的建築地盤工作,惟中介人竟找來一批持偽證內地人假扮澳門人,工程公司負責人以為自己僱用澳門人,以較高報酬向中介人發放日薪,再由中介人轉發給工人。 兩澳門工人身份證資料完全一樣 司警表示,勞工局於2019年7月接獲一工程公司舉報,懷疑有多人涉嫌使用偽造澳門居民身份證及建築業職安卡到其公司承包的地盤工作,因發現有兩名澳門工人的身份證件資料完全一樣,惟相片不同。因涉及刑事,勞工局將案件轉交司警跟進。司警經調查,成功鎖定多名涉案者。上月22日,司警截獲一名涉案姓王內地男子,他當日經關閘離境時被拘捕。調查顯示,王某曾持有偽造澳門居民身份證及建築業職安卡到氹仔一地盤工作。因王某實施偽造具特別價值文件所規定的犯罪,上月23日移送檢察院偵辦。 偽造他人身份證及職安卡 司警經調查,發現霍某透過聊天軟件結識工程公司負責人,其與案中在逃嫌疑人向工程公司聲稱可提供本地工人,之後便偽造他人身份證及職安卡,讓至少17名黑工到上述地盤工作。司警本月5日採取行動,在霍某位於北區的家中將其拘捕,並搜出薪金結算表等證物,相信嫌犯向工程公司代收按本地工人計算的每日薪酬1,200至元後,只支付一半即600至700元給黑工,自己則中飽私囊落格另一半的工人血汗錢,短短兩個月期間已不法獲利48,700多元。同案中司警亦截獲一名到涉事地盤工作的姓蔡55歲黑工,他承認獲他人安排來澳非法工作。
【本報記者劉凱輝】一名家庭主婦墮入網上交友騙局,誤信一名初相識英國男網友常到世界各地做善事,於是協助對方代收寄澳慈善物資,結果被騙匯款超過30,000 澳門元「清關費用」。 案情指,女事主為本澳居民,上月中上網期間認識一名自稱英國人的男網友,對方聲稱雖人在倫敦生活,但經常到世界各地做義工及善事。事主其後與該「英國善心男」成為網上好友,對方取得事主信任後,即聲稱會寄慈善物資來澳做善事,要求事主先墊支有關手續費及清關費用,又保證之後會歸還。 上月底,有自稱速遞公司職員聯絡事主,指慈善物資已運抵本澳,要求支付16,100澳門元清關費用。事主按指示轉款到指定的香港銀行戶口後,本月4 日又收到15,600 港元的手續費轉賬指示,她亦照做。 騙徒得手後,再訛稱有關物資出現問題,由於可能涉及犯罪被扣押,要求事主再付80,000元保證金。事主其後與家人商量時被告知受騙,於是不再付款及報警,報稱損失超過31,000澳門元。 司警接手詞調查一名主婦墮入速遞清關費騙局案。 (資料圖片)
經濟及科技發展局局長戴建業 ( 中 ),聯同澳門金融管理局和社 會工作局昨(5)日舉行聯合新聞發布會,公布「 電子消費優惠 計劃 」的詳情。
戴建業在記者會上表示,若行動不便或有其他原因,需要他人代領,根據相關法規設有代領要求,代領程序相當嚴謹,代領人需要提供代領授權,
經濟及科技發展局局長戴建業表示,根據去年一、二期電子消費卡的資料顯示, 約有64%的消費資金流入中小企。
經科局及社工局為社服機構召開技術會議。
經濟及科技發展局、澳門金融管理局和社會工作局 昨(5)日舉行聯合新聞發布會,公布「 電子消費優惠 計劃 」的登記、領取及使用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