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制外賣店登記保障食品安全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政府呼籲居民避免在食肆聚集堂食,外賣店生意因此如日中天,愈開愈多,監管及食物安全問題備受關注,雖然外賣店受食品安全條例規管,但主要是食安事件發生後,權限部門根據食安條例追查,目前外賣店毋須申領餐飲牌照,只需在財政局進行商業登記便可開業經營,政府在監管上有一定困難,政府早在2018年提出立法強制外賣店及網購店登記,並在2019年通過法案,加強食安主動監督及執法力度,但兩年過去,法案仍未提上立法日程,再度引起關注外賣店監管及食安問題,敦促政府早日立監管外賣店,保障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關係到居民切身健康,外賣店不設堂食,主要是配送,大部分沒有實體店,環境衛生、食品品質都難於監管,要追查食品安全,從追溯食品來源、回收食品等,因為沒有實體店,甚至沒有地址,在調查、搜證及執法都存在困難,在民居設置食品加工場,消防和油煙排放等都沒有規管。去年7月,治安警在氹仔一住宅單位搗破一個非法食品加工場,在廁所加工魚食品,每日加工300條鮮魚供應附近食肆,主要是外賣店,事件曝光後更揭發同一外賣店舖址竟有七間外賣店,引發關注外賣店監管及食安問題,促請政府立法規管。 政府早在2016年實施「食品業界登記計劃」登記網上店資料,但只是自願性質,最終效果不彰,行政法務司司長張永春早前在立法會表示,本澳約有1,800多家外賣店,但只有開業登記,而根據市政署食品安全廳網上登記資料,去年11月更新的 「食品業界登記計劃」 已登記網上店資料,只有291間登記,登記資料只有三項,包括商號名稱、商號網址/社交網專頁及食品類別,權限當局未能掌握外賣店食品工場地點、負責人等資料,要巡查亦有一定困難。 政府在2018年已提出建立外賣店和網購店強制性登記制度,規定必須設置實體店,將加工處理食品場所納入相關管理體系,並且不得設在民居及接受權限部門監管,確保衛生及運送過程受符合食安條例。政府曾表示在2020年向立法會提交法案,惜至今仍未提上立法議程。現時市面外賣店愈來愈多,立法規管外賣店有必要性,另一方面亦是對市民健康增加保障。

20/01/2021
27065

歲晚慎防盜!大門損壞易中招

尾隨住客入屋 內地男盜竊16萬財物

年近歲晚,市民需提高保持家居防盜意識。黑沙環中街一高層樓宇發生入屋盜竊案,一名內地男子尾隨住戶混入大廈,其中一個單位僅有一道因損壞可輕易推開木門作「最後防線」。結果賊人有機可乘入屋搜掠,三名事主損失合共16.4萬元財物。疑匪逃回內地,前(18)日下午經關閘再入境時將其拘捕。 司警表示,被捕男子姓農,31歲無業。案情指,三名事主共同租住黑沙環中街一大廈高層單位。去年12月7日,其中一事主發現放在房間櫃桶內包裝好的外幣現金不翼而飛,損失折合共33,000多澳門元;事主隨即通知兩名室友,兩人亦發現價值10萬澳門元名錶及澳門元現金同樣被盜。 司警到場發現案發單位並沒被撬痕跡,深入調查後知悉去年12月6日下午6時許,疑犯尾隨住客進入大廈,乘電梯上樓,約兩小時後離開。司警前日拘捕疑犯,其承認犯案,供稱由於輸清萌生盜竊念頭,潛入大廈樓層後逐一推拉單位大門,恰巧一單位木門因損壞被輕易推開,遂成功入內作案。有關贓物已在內地變賣得到40,000元人民幣。司警以「加重盜竊」罪將其移交檢察院偵辦。 一名內地男子入屋盜竊多萬元財物被捕,司警在其身上搜出2,300港元現金,以「加重盜竊」罪將其移交檢察院偵辦。(梁佩茵攝)

20/01/2021
27611

總結經驗 檢討不足 團結進取 迎接挑戰

民建聯會員大會總結會務工作五大重點

民眾建澳聯盟日前於該會黑沙環會址禮堂舉行第五屆會員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總結2020年度工作,會議由主席施家倫主持、理事長李良汪作理事會工作報告、副理事長林志鴻作財務報告、監事長葉桂平作監事會工作報告。 理事長李良汪以「團結社會齊心抗疫,守護民眾健康安全;培育優秀人才梯隊,秉持理念薪火相傳;關注社會建言獻策,爭取民眾合理權益;深化項目與時並進,延伸社區服務網絡;強化緊急支援隊伍,提升社區防護力量」五方面總結理事會去年工作。 李良汪指出,2020年參與該會活動及獲得服務的人次超過110萬,其中,大廈事務方面,服務人次超過22萬,處理個案752宗,並協助31座大廈召開業主大會。除通過日常個案跟進及每月「市民服務日」主動深入社區收集民情民意,廣泛服務各區居民,去年為了推展更多不同層面的服務內容,該會透過黑沙環、東北、筷子基、三盞燈、內港、新口岸及離島等七區服務處,以及石排灣辦事處,定期於各區舉辦「民眾接待日」及「民眾座談會」,透過親身與民眾接觸,聆聽及收集區內訴求,並聯結居民保持緊密互動,達到實地快速了解區內情況,以即時提供支援及續後跟進協調,在持續的工作當中,將具普遍性的個案提升至政策層面,期望透過不同渠道,向政府反映民眾意見。 去年服務人次超過110萬 該會將不斷擴大及優化社區工作服務範圍,將日常的地區服務逐步深化,加強與居民聯繫,由地區服務處擴展至附近區域,以至全澳各區聯動,以點帶面,推動居民共同關注社會及民生事務,攜手構建優質生活社區。 擴大工作範疇提升服務層次 該會於2018年增設婦幼事務關注組,並於去年正式設立「婦幼事務委員會」,對婦女及兒童方面的專項議題作出探討,包括增加產假、保障婦女職場權益、譴責家暴、防治兒童受侵害,以及完善兒童遊樂設施等方面提出意見及建議,期望更好地保障婦女與幼童的合理權益。 民眾慈善會服務居粵澳人 同時,民眾慈善會廣東辦事處亦於去年正式投入服務,為於廣東省居住、就業及上學的澳門居民提供在地及便捷支援。去年亦再次舉辦「民眾慈善會賣旗活動」,將籌得善款向因重大事故而有緊急經濟需要的民眾提供援助,加強慈善事業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正式投入服務的「民眾頤菁中心」,雖然礙於疫情關係於7月才正式對外開放,但目前服務人次已超過16,000。「頤菁中心」圍繞一對一跟進個案、持續學習、長者義工、健康促進這四大板塊,設置各類服務內容、建立溝通機制、搭建長者交流平台,並積極為義工舉辦不同的培訓課程,鼓勵長者於退休後透過義工活動,繼續積極參與社會,為社會貢獻力量。

20/01/2021
15825

成立首支社團「民安隊」

緊急事故迅速支援

民眾建澳聯盟於2018年成立的本澳首支由社團組成的「民众安全服務義工隊」,成立三年以來,於多次緊急事故期間均採取迅速到達、即時支援、持續跟進的方式,為民眾提供應急服務,即使於疫情期間亦在確保防疫工作的前提下,盡力為民眾作出支援,工作獲得社會認同。 「防水閘小組」支援低窪居民 去年更於「民安隊」轄下成立「安裝防水閘小組」,於颱風或風暴潮來臨時,即時為低窪地區民眾提供安裝支援服務,進一步提升服務範圍。未來,該會將加強「民安隊」的系統性培訓,包括防火知識、急救護理、災害演習,強化社區安全隊伍,擴大支援服務範疇;另一方面,透過恆常性及持續性的社區宣傳,加強居民防災意識,合力構建安全社區環境。 「服務」是工作方向核心 民建聯作為社會服務團體,理事長李良汪稱「服務」是整個工作方向的核心。有好的服務才會體現高績效,高績效才可以更好地滿足民眾所需,所以「服務」與「績效」是相輔相成的。該會今年將以「績效」作為對內的管理導向,而「服務」則作為對外的核心指標,在這兩個基礎元素上,推動會務改革,尤其加強各部門、附屬單位、服務點的工作績效,深化服務質量;同時,持續加強地區服務的工作成效,提升解決問題的效率與效益。並將堅持改革進取、與時並進,以迎合社會及民眾所需,持之以恆、團結一致地前行,一如既往貫徹「用心為澳門、為民眾服務」的理念,繼續以廣大民眾實際需要為發展方向,開展不同範疇的項目,持續提高服務質素和精準度。 民建聯於2018年成立本澳首支由社團組成的「民众安全服務義工隊」,成立三年來於多次緊急事故期間採取迅速到達、即時支援、持續跟進的方式,為民眾提供應急服務。(民建聯提供圖片)

20/01/2021
16724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