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指外地青年回流意願高

人才委冀政府實施回流友善政策

人才發展委員會為鼓勵在外地澳人回流本澳發展,下設的「鼓勵人才回澳專責小組」去年9月15日至10月13日進行「澳人『回流的挑戰』網上問卷」,向旅居外地的澳門人才收集其對回流澳門的意願、憂慮及可能需要面對的種種問題,為未來制定鼓勵外地澳門人才回流政策提供參考資料及意見。人才發展委員會昨(20)日公布網上問卷分析簡報,63%受訪者表示有意回流澳門,「個人事業發展」是解決回流問題關鍵因素,既是回流的主要推力也是最大阻力。 人才委建議開放及擴大規範證照認可標準,實施回流友善政策,聯合各相關公共部門組成協調小組,協助相關人士解決困難,吸引海外澳人回流。 人才發展委員會昨日表示,調查對象為旅居外地、有學士學位或以上學歷的澳門居民,其中具有博士學位的近10%,過半數受訪者具有外地認可的專業資格或證照。調查共向822人發出問卷,收到314份完成問卷,其中人數最多的是20至29歲,佔178人。 事業及家庭因素成回流關鍵 調查結果顯示,63%的受訪者有意回流澳門,其中青年人(20至34歲)回流意願較高,但他們工作資歷較淺,回流的主要妨礙是找不到對口的專業工作,而且在澳門申請認可外地證照及專業資格較困難。另外,許多行政手續都需要回澳後才能辦理,但申請結果存在不確定性,降低回流意願。 對於中壯年受訪者(35至49歲),其回流的主要動力是與在澳門的家人團聚,但由於缺乏專業發展空間、薪酬落差、生活環境質素下降、無法預辦家屬居留、子女入學等的行政手續等問題,導致回流過程充滿不確定性。 規範證照認可推家庭友善政策 針對青年人才回流面臨的阻力,分析簡報建議,開放及擴大規範證照認可的標準,盡快與國家及國際權威機構接軌,提供專業資格和認證的遙距申請備案服務,彈性處理符合特定資格人士的申請個案(外地專業資格執業年資+本澳相關專業資格考核)。 而對於中壯年人才回流面臨的阻力,建議對應實施回流友善政策,提供網上申請家屬居留許可備案服務、網上申請子女入學服務等。 特區政府目前正積極籌建「引入優才」制度,優秀人才在考慮移居澳門時也都需要面對如何安頓隨行家屬的問題。 推動多元發展創造精英職位 此外,特區政府通過政策,鼓勵大灣區與本地企業及創業者合作,推動多元發展來創造精英職位,吸引在外的澳門人才投入大灣區發展。由於地緣關係,這些回澳在大灣區工作的人才,日後將會逐漸把發展成熟的產業帶回澳門。對於有意回流人士遇到的各項行政手續問題,建議人才發展委員會秘書處聯合各相關公共部門組成協調小組,協助相關人士解決困難。

21/01/2021
23675

健康碼補登地址適應期延長

下周三起實施居民需盡快登記

澳門健康碼補充地址登記14天適應期已屆滿,原定由昨天(20日)起必須完成地址登記才能生成有效健康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應變協調中心表示,由於仍有部分居民未完成地址登記,為免影響口岸通關及居民出入場所,應變協調中心決定將適應期延長一周,於下周三(27日)起才實施必須補充地址登記的措施,並呼籲未登記地址居民於適應期內盡快完成登記。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應變協調中心稱,健康碼補充地址登記功能於本月5日重新推出後,截至19日下午4時,共有47萬9,663人完成補充地址登記。澳門居民補充地址登記可直接在健康碼登記地址頁面,簡單輸入街道名稱或大廈名稱,系統便自動查找對應的地址資料供居民點選。此外,居民如確定個人在身份證明局所登記的住址資料已更新,可選擇授權衛生局在澳門出現疫情時,向身份證明局提取已登記在受影響區域內的住址。 應變協調中心重申,補充地址登記目的是為配合澳門出現個案時的分區分級精準防控措施做準備,為免屆時被誤判為受影響區域內的人士,敬請居民提供正確的地址資料。 由於仍有部分居民未完成健康碼補充地址登記,應變協調中心將適應期延長一周。圖為治安警員協助市民「轉碼」。(治安警察局圖片)

21/01/2021
19908

珠澳三機構簽合作協定

便利澳人辦理珠海社保業務

為便利持珠海居住證的澳門居民購買珠海社保,珠海市社會保險基金管理中心、澳門工聯總會、工銀澳門、工銀珠海分行以及工銀橫琴分行,昨(20)日簽署合作協定,協助澳門居民辦理珠海社保業務。工聯表示,是次簽約是一項創新服務,希望為居民提供便捷,藉此進一步促進大灣區內人員流動,加快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步伐。 從今(21)日起,澳門居民即可透過工聯總會及屬下工會機構23個網點、工銀澳門八家經辦分行、工商銀行珠海分行八個指定網點、工商銀行橫琴分行兩個指定網點,辦理十項珠海社保業務,包括居民養老保險、居民醫療保險参停保等,服務範圍覆蓋澳門各區。此外,該項服務可與工聯與工銀澳門合作開辦的灣區賬戶通服務相配合,一站式為居民同時辦理內地銀行賬戶和珠海社保業務。 據珠海市社會保險基金管理中心介紹,截至2020年12月底,澳門居民在珠海市參加居民醫療保險人,參加居民養老保險3,804人,享受居民養老待遇並按月領取養老金53人。在珠海工作的澳門居民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7,302人,參加職工養老保險6,271人,享受職工退休養老待遇並按月領取養老金968人。 珠海市社會保險基金管理中心、澳門工聯總會以及工商銀行昨日簽署合作協定,便利澳門居民辦理珠海社保業務。 (吳泳欣攝)

21/01/2021
27533

基本法推廣協會攜手澳大

優勢互補推廣憲法與基本法

澳門基本法推廣協會、澳門大學法學院憲法與基本法研究中心昨(20)日就《憲法》與《基本法》教學推廣合作協議舉行簽字儀式。社會文化司司長歐陽瑜、澳門中聯辦法律部副部長王恆、澳門基本法推廣協會理事長崔世昌及澳門大學校長宋永華等出席儀式。 合作協議簽字儀式昨日中午於澳門大學舉行。澳門基本法推廣協會理事長崔世昌致辭時表示,《憲法》和《基本法》共同構成澳門特別行政區的憲制基礎,共同確定了澳門特別行政區新的憲制秩序,是「一國兩制」的基石。在《憲法》 和《基本法》共同保障下,澳門的高度自治才能得以實行,法治精神才能得以彰顯。2018年澳門大學法學院憲法與基本法研究中心的成立,就是為了加強對憲法與基本法的研究和宣教,而是次合作協議的簽訂相信可將未來的宣傳工作推上新台階、有新發展。 澳門大學校長宋永華致辭時稱,澳門大學憲法與基本法研究中心自成立以來,教學團隊承擔了兩方面的教學工作,一方面為法學專業本科生開設的《中國憲法》和《澳門基本法》兩個必修專業課程,以及為全校非法學專業本科生開設《憲法》與《基本法》必修通識課;其次中心還與多個政府機構和社會團體進行憲法與基本法的宣傳推廣合作。澳門基本法推廣協會作為社團,在推廣《憲法》與《基本法》層面有豐富的經驗,而澳門大學則在教學工作等層面有更扎實的基礎,雙方落實合作可發揮所長、優勢互補。 中心與社團更系統緊密合作 澳門大學法學院院長唐曉晴受訪時表示,此次雙方的合作可在功能上作出互補,目前《憲法與基本法》通識課已逐漸由法學專業學生推到各學院的通識科目。同時研究中心亦與社會有一定合作,例如各中學和社團均有邀請中心的老師進行演講等;但過去均是上述機構各自向研究中心作出邀請,相信是次合作協議簽訂後,研究中心與社會各社團或教育機構將會有更系統、更緊密的合作。

21/01/2021
13090

第20屆澳門城市藝穗節開幕

疫情下本地藝術節目佔逾八成

文化局主辦的第20屆澳門城市藝穗節昨(20)日在三盞燈休憩區舉行開幕式。藝穗節繼續貫徹「全城舞台、處處觀眾、人人藝術家」的理念,於昨日起至31日期間在澳門的大街小巷呈獻18齣精彩節目及六項周邊活動。今屆表演場地有28個,是歷年之最,包括街市、茶樓和酒吧等,多數並非在傳統表演場地演出,沒有固定座位限制,當局會在設置座位時按防疫指引調整間隔。 文化局局長穆欣欣致辭時表示,在過去的19屆裡,藝穗節一直秉持不拘一格的個性,為市民帶來另類藝術演出及活動,勇於跳出傳統思維的框架,創造了不少美妙記憶和動人畫面。趁今年是第20屆,澳門城市藝穗節著意回歸最原始的理念,以「人人藝術家」為主題,堅守初心,以輕鬆愉快的方式享受靈活多元的藝術創作。 疫情下以本地藝術節目為主 此外,她於受訪時稱,因疫情關係,局方在鋪排節目時以本地藝術節目為主,本地佔比83%。至於與外地藝術家則創作上合作,因此他們不用親身來澳演出。因應疫情關係,今屆活動也朝科技方向發展,如其中一個節目稱為《雲上有嘢講》正是在網上探討藝術。 市民可一同參與藝術創作 參與式展覽《人人藝術展》同時揭開序幕,活動配合今年藝穗節「人人藝術家」的主題,為市民的創意作品提供展示平台。市民的創意作品分別有機會於1月20至25日在三盞燈休憩區及1月26至31日在花城公園旁展出。有興趣人士可於文化局網頁及藝穗節網頁下載及填妥投件申請表,連同作品於展覽期間到展出現場遞交作品,作品沒有形式及題材限制,創意為先。展覽現場特設創作區,讓公眾參與藝術創作。

21/01/2021
16540

團體指外僱留澳度歲情況不理想

冀推經濟誘因增留澳意欲

澳門電台時事節目「澳門講場」昨(20)日與聽眾共同探討外地僱員留澳度歲情況。外勞職業中介協會會長歐陽廣球指出,按照過往經驗,較多外僱會選擇於農曆新年長假期回鄉與家人團聚,據他了解,現階段外僱留澳度歲情況並不理想。 歐陽廣球稱,現時內地外僱約有11萬,外省僱員約佔二萬以上,他認為外僱留澳度歲最大的阻礙為住宿、無薪酬等的原因,因此建議政府或企業可提供經濟誘因的措施予外僱,包括政府免收企業的外僱聘用費,再由企業直接轉發予不回鄉的外僱,增加外僱留澳意欲,另一方面亦可以刺激中小企營運。不過,節目上有聽眾建議政府可實施隔離21日等的嚴厲措施,無須以經濟援助措施鼓勵外僱留澳。 年後或陸續出現企業倒閉潮 女企業家商會創會會長江美芬表示,據她了解,部分企業會私下給予「紅包」鼓勵僱員不回鄉度歲。她續指,若本澳經濟狀況持續、且再無援助措施推出,預計年後陸續有企業結業,從而出現倒閉潮。江美芬又期望政府推出第三期經濟援助,或其他措施協助中小企及居民維持生活。 談及本地外僱退場機制,江美芬指出,現時中小企不缺人力資源問題,平均每商戶約需要一至五名的外僱,近期有企業反映被刪減申請外僱名額,呼籲僱主聘請本地居民,但她坦言,搬運等的工作並無本地居民願意擔任。 歐陽廣球指出,去(2020)年疫情期間,有部分大企業的外僱不獲續約,最高峰時期約有至4,000名東南亞外僱滯留澳門,隨著各地政府協助接回,至今仍有逾千人在澳。他建議社工局對上述外僱給予援助。 外勞職業中介協會會長歐陽廣球(左)及女企業家商會創會會長江美芬(右)共同探討外地僱員留澳度歲情況。(鍾佩欣攝)

21/01/2021
12179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