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百度董事長李彥宏連續第六年在提案中關注自動駕駛、智能交通等議題,希望政府進一步加大創新力度,為自動駕駛規模化商用合法化開闢路徑。
由德國BioNTech生產的mRNA 疫苗上月27日抵澳,昨(3)日起開放予本澳市民接種。有完成接種的市民認為,目前本澳兩款疫苗均是非常安全,主要是為了保護自己,同時亦有助於全澳社區防疫。
日前香港一名長期病患者接種新冠疫苗後死亡,本澳衛生局新冠疫苗接種協調員戴華浩昨(3)日回應表示,對於有關疫苗接種的不良事件,其實未必是與疫苗本身有直接必然因果關係,香港政府目前亦正就事件展開調查,暫時也未有定論,而兩地政府亦會就此保持溝通。
澳門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昨(3)日舉行傳媒新春聯歡午宴,執行董事關小冰表示,去年(2020 年)水公司供水量為9,300 萬立方米,同比減少8%,是多年來首次錄得負增長,水公司業績錄得逾20% 的下跌。
昨(3)日零時起,進入本澳各娛樂場不再需要出示核酸檢測陰性結果,但仍須持續嚴格執行其他防疫措施配合。
對於本澳昨(3)日凌晨零時起取消進入娛樂場需要出示核酸檢測陰性結果的要求,澳門科技大學副校長兼商學院院長蘇育洲指出,相關消息對澳門賭收有良好影響,出入賭場減省手續大大方便賭客。
中區社區服務諮詢委員會昨(3)日召開會議。在議程前發言時,有委員關注到疫情及新的《聘用外地僱員法》下,市民招聘家傭出現困難,特別是難以招聘外地家傭。 委員胡杏珊亦關注到家傭問題,指出在新修改的《聘用外地僱員法》生效後,外僱必須先離境,再持以工作為目的的入境憑證從本澳以外國家或地區入境,才可以申請「藍卡」,但針對現時外傭市場人資緊張,中區社諮會認為應對過去工作紀錄良好的外傭提供相關培訓,協助其尋求新僱主,緩解家傭短缺現象。 需照顧新生兒及照顧長者受影響 委員梁安到表示,疫情後以及去年通過的《聘用外地僱員法》,招聘家傭變得相當困難,對弱勢家庭、需照顧新生兒且負擔高租金的年輕夫婦,以至需要特別照顧的長者帶來影響。他表示,政府鼓勵居民聘用內地僱員,卻存在一系列問題,包括內地僱員薪酬較高、語言不通等,且在新法下規定的旅行限制,故須透過職業介紹所作出聘用,但疫情難以獲批僱用外地僱員。 梁安到建議政府區分及透明化聘用本地僱員方式(包括外地及內地僱員),因在新法例中,實際上並沒有指出通過職業介紹所聘用的僱員質素水平,以及向有困難家庭提供援助。
本澳曾發生多宗舊樓公共電力裝置因長期缺乏定期妥善保養及維修更新引致嚴重火警,引起社會關注舊樓公共電力裝置安全問題,有鑑於此,澳電股東於2020年12月出資3,000萬澳門元成立一個一次性的「低層舊廈公共電力裝置安全升級資助計劃」,資助有即時危險的低層舊廈更新公共電力裝置,澳電昨(3)日發出新聞稿,公布計劃詳情,先推出試行計劃,並已於日前發出邀請函至各大廈,資助額為工程總費用的80%,餘下費用由大廈業主共同承擔,工程由澳電委託的承包商提供,由澳電把關技術監督。 澳電在新聞稿稱,本澳很多大廈公共電力裝置因長期缺乏定期妥善保養及維修更新,對市民安全構成潛在危險,特別是部分樓齡超過30年七層以下,沒有管理機關、居民組織及管理公司的「三無樓宇」,在召集眾業主籌資維修更形複雜和困難,因此於去(2020)年計劃出資萬澳門元成立一個一次性的「低層舊廈公共電力裝置安全升級資助計劃」,資助有即時危險的低層舊廈更新公共電力裝置,消除安全隱患。 「低層舊廈公共電力裝置安全升級資助計劃」是以保障公眾安全為準則,將優先處理存在即時用電危險、低窪地區受風暴潮影響或確定為不符合現行澳電電力技術規範的高危樓宇個案。 受助樓宇不包括舖位及公屋 合資格的受助樓宇(不包括經濟房屋及社會房屋)為公共電力裝置被澳電評為危險及有迫切更新需要,並符合下列條件:樓齡為30年或以上、七層或以下無電梯的住宅樓宇(不包括舖位)、三年內未接受過房屋局有關公共電力維修資助。資助範圍包括公共電力裝置升級,不包括由電錶後至客戶室內的部分及任何最終用電設備。 預計三年內3,000住戶受惠 澳電稱,每一資助限額為工程總費用的80%,餘下的費用由該大廈的業主共同承擔。基金將於用完之後自動停止運作,不再延續,預計三年內可資助150至200幢大廈的公共電力裝置升級工程,約3,000住戶受惠。澳電表示,將以其專業的知識和操守,以公平、公正和嚴謹的原則作評估及篩選合資格的受助大廈,並把關技術監督及委託承包商進行升級工程。 冀業主定期保養維修 澳電續稱,雖然每年均透過不同渠道如賬單信封、單張、講座等教育業主們,大廈內的客戶公共電力裝置屬業主共同擁有,必須承擔責任做定期保養維修,確保樓宇的用電及居住安全,惟情況未見太大改善,仍不時發生大廈公共電力裝置意外,輕則跳掣停電,重則火警爆炸。 被「天鴿」破壞大多未維修更換 此外,很多位於低窪地區樓宇的公共電力裝置在「天鴿」吹襲時嚴重受浸,之後大多未有妥善維修更換,鏽蝕及老化嚴重,情況惡劣,對居民的生命安全構成威脅,加上大廈內的用戶共用電力設施一般安裝在大廈入口地面層,為免受水浸損壞而影響供電,澳電認為必須將其升高,方可長遠減低水浸帶來的影響,全面提升防災抗災能力。 祐漢區有不少樓齡超過30年,七層以下的「三無樓宇」。(《力報》攝影組攝) 澳電將資助合資格樓宇的公共電力裝置安全升級,每一資助限額為工程總費用的80%。 (澳電提供圖片) 《聘用外地僱員法》生效後 本澳難以招聘外地家傭 中區社區服務諮詢委員會昨(3)日召開會議。在議程前發言時,有委員關注到疫情及新的《聘用外地僱員法》下,市民招聘家傭出現困難,特別是難以招聘外地家傭。 委員胡杏珊亦關注到家傭問題,指出在新修改的《聘用外地僱員法》生效後,外僱必須先離境,再持以工作為目的的入境憑證從本澳以外國家或地區入境,才可以申請「藍卡」,但針對現時外傭市場人資緊張,中區社諮會認為應對過去工作紀錄良好的外傭提供相關培訓,協助其尋求新僱主,緩解家傭短缺現象。 需照顧新生兒及照顧長者受影響 委員梁安到表示,疫情後以及去年通過的《聘用外地僱員法》,招聘家傭變得相當困難,對弱勢家庭、需照顧新生兒且負擔高租金的年輕夫婦,以至需要特別照顧的長者帶來影響。他表示,政府鼓勵居民聘用內地僱員,卻存在一系列問題,包括內地僱員薪酬較高、語言不通等,且在新法下規定的旅行限制,故須透過職業介紹所作出聘用,但疫情難以獲批僱用外地僱員。 梁安到建議政府區分及透明化聘用本地僱員方式(包括外地及內地僱員),因在新法例中,實際上並沒有指出通過職業介紹所聘用的僱員質素水平,以及向有困難家庭提供援助。
澳電原計劃在玫瑰里垃圾房上蓋興建變電房,但因附近爛鬼樓新街適宜大廈住戶反對,擔憂日常生活受噪音和電磁波影響,澳電已暫停玫瑰里興建變電房工程。公用事業關注協會理事長鄭仲輝昨(3)日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舊區安裝變電站情況如同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多個舊區需更新電網,如拖延更新及興建有關設施長遠令居民不便;惟居民對噪音及輻射等的擔心亦是正常自然現象。 鄭仲輝稱,居民的擔心如聽得到的噪音及看不到的電磁波輻射等,屬於正常現象,他對電力公司聽取民意暫停有關變電站興建的做法表示認同,不希望見到「霸王硬上弓」破壞居民與公共事業之間的信任。 建議找第三方作科學檢查 他稱,本澳現時不少舊區需要更新電網,有些地方更需要興建新設施,拖延興建會對居民帶來不便。他稱,街頭街尾的居民及舖頭便會有不同需求和擔心,如最接近(變電站)的居民便會擔心噪音及電磁波等影響,但如舊區餐飲業的店舖由於用電較多,現時供電仍未足夠,故希望安裝的需求較大。 鄭仲輝建議有關方面需要向科學方面去看,玫瑰里變電站如不興建,有否其他代替選址,電力公司可否找來其他代替機制或遠離民居的選址;如非建不可,則應該找來具公信力的第三方,透過高科學規格技術層面的詳細檢查,提供詳細數據,以釋除居民疑慮。 工程師:近年變電房噪音已減低 工程師陳桂舜昨接受本報訪問時稱,明白舊區居民反對在住宅附近興建變電房,擔憂日常生活受噪音和電磁波影響,但他指,在過往八十至九十年代興建的變電房所安裝的「火牛」或會發出噪音,但相關設備經近年來已不斷優化,噪音已經減低了不少。 變電房輻射量低 至於電磁波輻射問題,陳桂舜指有關輻射在變壓器中已有控制,不會對周邊造成很大影響。 現時變電房均設有各方面要求,且也有很多現場實際測試顯示,輻射量相當低,居民不需要過分擔心。
中區社諮委員陳皚臻在昨(3)日平常會議議程前發言時指出,「聚易用」推行至今近一個月,但觀察市面商舖,張貼「聚易用」標誌的商戶數量並不算多,他發現有商戶不清楚「聚易用」的相關資訊。 陳皚臻表示,經與部分商戶交流後,發現一些沒有張貼「聚易用」標誌的商戶,其機具其實已經完成升級並可使用「聚易用」平台,惟商戶表示只知道有關支付機構將機具升級,但對聚合支付一知半解。他指有關當局已投入不少資源於「聚易用」平台的構建,理應發揮「聚易用」平台的最大效用,建議有關當局應加大宣傳力度,並與金融機構及支付平台合作推廣,讓商戶清晰理解「聚易用」平台的資訊和功能,了解「聚易用」平台為其帶來的便利和好處,吸引更多商戶參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