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淋熄冥鏹倒垃圾惹火警

縱火男被捕揭案發回程偷麵包

司警偵破日前發生在媽閣街的懷疑縱火案,拘捕一名44歲羅姓本地無業男子。羅姓男子懷疑將未完全熄滅的灰燼倒入路邊垃圾桶,引發火警,燒毀多個附近的公共設備,同時波及兩部電單車及兩間店舖,初步估算損失近23萬元。司警調查案件時,更發現涉案男子偷麵包,加控相關罪名。 兩垃圾桶損毀波及公共設備 案發在本周一(11日)上午,媽閣街行人道上的一個垃圾桶起火,途人報警求助,消防到場將火救熄。司警調查發現火警造成兩個垃圾桶損毀,起火位置附近電訊設備箱、澳電圍欄及自來水公司等公共設備均被燒毀;另外火警亦波及附近兩部電單車,兩車主報稱合共損失6.8萬元,以及兩間附近店舖報稱合共損失16萬元。 未熄灰燼倒入垃圾桶縱火 司警透過附近天眼成功鎖定涉案男子羅某,案發前手持一個化寶盆,並將盆內未熄的灰燼倒入垃圾桶,其後垃圾桶便起火。司警在羅某位於案發附近的住所內將他帶走調查。他承認每周都會燃燒香燭冥鏹,但指每次均會用水淋熄後再倒入垃圾桶,相信是次疏忽造成火警。 司警調查期間又發現,羅某倒完灰燼後,返回住所途中順手牽羊偷走一間餐廳門外的一袋價值42元的麵包。他承認因生活拮据犯案,現時已被司警以「縱火」罪移送檢察院處理;至於偷麵包涉及的盜竊案將被另案處理。 火警導致多個附近公共設備損毀,同時波及兩部電單車及兩間店舖,初步估算損失近23萬元。(資料圖片)

14/01/2021
13611

為做澳門人出賣肉體換老公

內地婦涉假結婚申請夫兒來澳

一對奉子成婚的內地夫婦,婚後妻子為求做澳門人,竟至少兩次出賣肉體用性交作報酬,與一名本澳男子假結婚,兩母子成功騙取澳門身份證後仍貪得無厭。女子離婚再與真正的內地丈夫復婚,惟申請丈夫來澳定居時被治安警揭發案件,警方現時已先後拘捕涉案夫妻及假丈夫。三人涉嫌偽造文件,已移送交檢察院處理。 夫婦假扮離婚再與澳男結婚 案情指,早在1999年,涉案內地男子林某及董女已在內地成為情侶及懷孕,之後奉子成婚。婚後由於當時經濟環境不理想,董女於是想來澳做澳門人;她先透過他人介紹認識涉案本澳男子林某假結婚,報酬是要出賣其肉體與對方至少發生兩次性行為。假結婚計劃於2006年展開,首先該對內地夫婦假扮離婚,一個月後懷有身孕董女即與澳人林某假結婚,誕子後,澳人林某便冒認是生父,最終成功申請假妻兒來澳定居及騙取身份證。 直至2013年,已取得居留權並到賭場任職莊荷的董女,再與澳人林某離婚;至2016年,她終於名正言順與內地丈夫林某復婚,之後再以家庭團聚方式申請對方來澳。去年警方審查資料時發現問題,經了解董女與澳人林某並不曾一起生活,懷疑涉及假結婚。治安警日前先後拘捕兩名「襟兄弟」林某及董女,有人承認出賣肉體換取假結婚,案件有待當局進一步跟進。 一對內地夫婦,妻子為求做澳門人,竟出賣肉體用性交作報酬,與惠價利誘案中兩名男商人購買籌碼,最終詐騙近萬一名本澳男子假結婚。(治安警察局提供圖片)

14/01/2021
28682

敬老護老做好「長者公寓」

政府計劃在黑沙環新填海區P地段原「海一居」其中一幅土地興建「長者公寓」,提供約1,800個開放式單位,根據政府初步規劃,居於低層及沒有升降機設施唐樓的獨居長者或雙老家庭,可首先獲分配長者單位。「長者公寓」計劃屬安老計劃初階,尚有不少問題待解決,以達致敬老、愛老、護老目標。 社會上大部分意見皆認為「長者公寓」計劃理想,會以酒店式服務運作,廚房設計較簡單,長者可在單位內煮食,同時設有完善支援服務,包括餐廳及送餐服務。「長者公寓」除有升降機、電動輪椅等設施,更設長者活動中心、文娛康體活動,助力長者融入社區,同時配備長者所需醫療系統,包括洗腎機或其他復康器材,方便有需要長者毋須到政府醫療機構輪候,減少患者在交通及輪候方面的時間和精力。 但計劃內容細節有待釐清。社會工作局指出,根據2016年人口普查顯示,有4,000多名獨居長者及雙老家庭居於唐樓,過去五年老年人口增加1.5倍,粗略估算目前已增至約6,000個長者家團,但「長者公寓」單位只有1,800個,平均3.3人才有一個單位分配,在僧多粥少情況下,制定準入標準非常重要,在分配單位上需要公開透明,公平公正。 根據政府的計劃,「長者公寓」首先安置獨居於低層及沒有升降機設施唐樓長者,租金將低於市值租金水平,長者將現居唐樓單位出租,所得租金用於租賃「長者公寓」。但社會亦關注租金問題,目前獨居長者居住的低層唐樓,幾乎全部都超過30年樓齡,屆時能否出租仍是一個疑問,若然唐樓單位未能租出,「長者公寓」單位租金怎樣解決?亦需及早思考。 「長者公寓」計劃屬於先導計劃,預計2023年完成,2024年投入服務,政府早已表明要待黑沙環新填海區「長者公寓」計劃完成,獲得社會接納後始進行下一步工程。現行計劃要耗近四年時間,下一個計劃由規劃至完成,可能亦需四年時間,在現時計劃完成後,在6,000長者家團中,三分二未受惠,等候「長者公寓」望眼欲穿。現行計劃社會已普遍接納,政府目前手上已有不少土地,可研究「長者公寓」計劃加快進行。 現時長者所居唐樓幾乎都是「三無」樓宇,沒有業主法團、管理公司及管理員,衛生環境差,又沒有升降機等設施,長者由於年齡增長及機能衰退,上落樓梯乃一大難事,沒有他人協助不敢出門,終日留在家中,除影響社交,也容易出現心理和健康問題,晚年生活質素大打折扣。為能進一步提高長者晚年生活質素,社會意見皆希望「長者公寓」盡快推展,改善唐樓及舊區長者居住環境。

13/01/2021
52662

第二十屆藝穗節下周揭幕

《在地》續推當代舞表演發展

第二十屆澳門城市藝穗節將於下周三(20日)至本月31日舉行,以「人人藝術家」為主題,將帶來兩個「穗內有萃」單元,包括《在地》和《TodosFest!》,以及一系列跳脫常軌的精彩節目和延伸活動。其中單元《在地》策展人黃翠絲希望在疫情下讓節目再次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為觀眾發放正能量。《在地》藝術總監毛維,指澳門在當代舞蹈藝術發展方面相對緩慢,希望通過今年節目培養一批本地新的當代舞者,未來進一步提升本地的當代舞蹈表演者的比例。 其中「穗內有萃」單元《在地》策展人黃翠絲及藝術總監毛維,昨(12)日於饒宗頤學藝館舉行傳媒見面會。據黃翠絲介紹,今年《在地》的表演板塊由去年的七個拓展至九個。其中一個板塊「身體旅行」特邀多位知名舞者於本澳四個戶外場合,如康公廟前地和大炮台花園進行表演。 將當代舞蹈藝術「平民化」 黃翠絲和毛維強調,《在地》希望有關演出為本地當代舞蹈藝術表演種下一顆種子,將當代舞蹈藝術「平民化」,篩選出觀眾較接受的表演方式,再帶到觀眾身邊,呼應《在地》 口號:「發現身邊的藝術」,持續降低觀眾欣賞藝術的門檻,讓觀眾有感進入劇場欣賞演出和走進戲院欣賞電影無異。 毛維還介紹到,《在地》亦由今年起第一次舉辦孵化計劃,他指澳門在當代舞蹈發展相對緩慢,希望引導學生接觸和參與當代舞蹈,藉此培養一批本地新的當代舞者,未來亦能夠進一步提升當代舞蹈表演者的比例。他補充,以往在邀請本地舞者和外地舞台的比例方面,會盡量維持「一半一半」,但受表演者檔期安排等因素影響會有所變動;至於今年受疫情影響,本地舞者人數比例則高於外地舞者。

13/01/2021
20008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