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發展辦公室表示,澳氹第四條跨海大橋工程現階段正在進行樁基施工、鋼結構預製及加工準備和臨時碼頭、鋼棧橋、海域清淤等臨時工程施工,同步開展設計工作,各項工作均穩步推進。
由澳門美域高科技公司主辦的「2020三校科技學院大學生聯動構建智慧城市SEMINAR 」研討會昨(14)日假澳門旅遊塔四樓舉行,邀請本澳三所大專院校學生與嘉賓交流如何發展澳門智慧城市建設。
街坊會聯合總會昨(14)日舉行《澳門北區樓宇現況》問卷調查發布會。街總指,是次問卷調查8月下旬於黑沙環、馬黑佑、台山、青洲及筷子基進行,以街頭隨機訪問形式共訪問了809人;當中有超過70%受訪者指其大廈有出現滲漏水、石屎剝落、電線老化、消防設備老化等問題。
中國燈都古鎮鎮同鄉會於12月13日晚上六時,假澳門氹仔菩提園二樓舉辦敬老慈善活動。
由澳門現代芭蕾藝術學會、現代芭蕾舞團與濠江英才學校組織的原創弦樂現代芭蕾,於12月12日晚8時假文化中心小劇院首演。
澳門江門同鄉會與江門僑務局合辦粵港澳台暨海外華裔青少年閱讀公益行活動12月12日舉行,
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國家未來五年的基本國策,而澳門正處在國內國際雙循環的交匯點上,如何把握好國家發展帶來的機遇,促進特區經濟多元發展,開拓更多發展空間,是特區政府與市民共同的時代課題。
為紀念《巴黎協定》達成五周年而舉行的氣候雄心峰會12日以視像方式舉行,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在會上呼籲各國進入「氣候緊急狀態」,並呼籲全球應在年前完全消除燃煤電力的使用。古特雷斯的呼籲正值全球因疫情陷入的能源萎縮,推動綠色復蘇正逢其時。 即使電動車在各個城市逐漸普及,若電力來源仍以燃煤為主,對實現節能減排的貢獻仍然有限。《經濟學人》雜誌上周以「燃煤時代走入歷史」為主題,強調能源體系改革對實現減排目標的重要性。事實上,在新冠疫情背景下的燃煤行業確實迎來轉捩點。疫情導致的生產停擺打擊了全球電力需求,各種非再生能源開始大幅降低產量,英國關閉了全國三分一的燃煤發電廠、西班牙關閉了七座燃煤電站。「受惠」於經濟萎縮,燃煤電力的跌幅超出預期。與此相對的,中國卻因經濟復蘇需求強勁,對新建燃煤電廠的限制有所放鬆,批准建設了更多燃煤電廠,顯示電力行業仍有一定比重依賴燃煤發電。 要達成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的「2030年達碳排放峰值」、「2060年實現碳中和」目標,大幅減少燃煤發電是必要的舉措。根據有關部門的測算,要達到上述兩項目標,必須在年將燃煤發電功率減少接近一半,而碳交易機制則是縮減燃煤發電、推動綠色復蘇的有效工具之一。 國家發改委近日正式提出發電行業碳排放權交易配額設定的實施方案,當中規定碳排放達2.6萬噸的發電行業,將被納入配額管理重點名單,並將燃煤發電機組列入排碳配額分配基準,管控燃煤發電的使用量與排碳量。 碳交易是《京都議定書》提出的最重要減排構想。中國的碳交易市場自2011年推動試點以來,已發展成全球配額成交量第二大的市場,至今年8月, 全國七個試點市場累計成交額92.8億元人民幣,累計成交配額4.06億噸。隨著碳交易制度更加完善,未來石化、航空等產業也將被納入碳交易名單,碳排放單價也將有望提升。一個成熟的碳交易市場,不僅能夠有效促成節能減排,也能夠令企業透過碳交易實現盈利、增加投資、擴大金流等操作,自然會將抗拒轉為吸引力。 顯而易見,碳中和目標將成為綠色金融的標準,所謂「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意義在於將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協調統一,新經濟、數字經濟、綠色金融將是「十四五」規劃反覆出現的關鍵詞。推動節能減排與能源創新,不是因為別的國家要求或填補 甚麼真空,而是基於中國自身發展的需要。透過單邊自主的氣候行動,中國正在超越發碳交易是《京都議定書》提出的最重要減排構展中國家。
昨(13)日是「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特區政府早上9時在路環保安部隊高等學校操場舉行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公祭儀式,特區政府行政長官、主要官員、中央駐澳機構代表、立法會議員、多間學校學生及社會各界等近300 人出席公祭。
公共資本企業營運情況及實際效益近年不斷引起社會關注,政府向公共資本企業投入大量資金,但其運作及財務狀況欠缺透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