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講會分享前線抗疫故事

援非醫護:集體意識先行 講述中國抗疫經驗

由澳門青年聯合會、澳門高等教育發展促進會、澳門中華教育會、澳門天主教學校聯合會、澳門公職教育協會聯合主辦的「青春在戰疫中綻放」澳門宣講報告會昨(9日)晚在科學館舉行,邀請抗疫前線人員分享抗疫經驗,超過300人參與。 宣講報告會昨晚假科學館會議中心舉行。青聯會長羅奕龍表示,舉辦是次宣講會的原因,一是抗疫精神的核心是愛國主義;二是抗疫精神的源泉為奮勇堅毅;三是抗疫精神的薪火相傳在於年輕一代,希望本澳青年用心感受榜樣的力量,能夠向身邊的朋友傳遞抗疫精神,共同向這些優秀榜樣學習,發揚毋懼困難的奮鬥精神,使得愛國愛澳核心價值薪火相傳。 他續指,澳門也同樣面對著來勢洶洶的疫情難關,不同崗位上的疫行者展現出團結的可貴力量。特區政府透過統籌協調一系列果斷有效的防控措施,最大限度减少人群聚集、同時保障生活及防疫物資供應,醫療抗疫團隊無畏治療病患,把市民的生命安全和利益福祉放在首位,取得了來之不易的抗疫重要勝利,交出了讓市民滿意的時代答卷。 中國國際應急醫療隊(澳門)副隊長、中國(重慶&澳門)抗疫醫療專家組副團長柯量曾在非洲阿爾及利亞執行抗疫任務。他稱,在抵達當地便遇到第一個難題,便是缺少防疫物資,整個團隊無法工作。作為領隊的他指出,一定要讓防疫物資在當天清關並帶回駐地,幸好在中國駐當地領事館的協調和幫助下,「見到物資一箱箱完整地進入卡車,大家嗰心先至鬆一口氣」。 前線醫護非洲分中國抗疫故事他坦言,在非洲工作期間,其實沒有什麼感人片段和感動故事,專家組一直頂著無形的壓力,若團隊其中一員受到感染,意味著整個專家團隊的工作將會宣布失敗,且專家組是代表國家與國際社會一同抗擊疫情,每一天的工作模式基本上採取封閉性、半軍事化管理,需要非常之高的集體意識和嚴格遵守紀律。 他又表示,專家組每天要同當地與當地衛生官員接觸,要向他們分享中國抗疫故事,講好中國抗疫經驗,講清楚擁有14億人口的中國能夠快速控制疫情,並非有神奇的魔法,是靠全中國衛生應急動員能力、舉國上下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除此之外,宣講會亦邀請了北京大學第一醫院重症醫學科護士、北大援鄂抗疫國家醫療隊隊員李佳辰,中建三局總承包安裝分公司工程師、武漢火神山醫院建設團隊青年突擊隊隊長肖帥,湖北省順豐速遞有限公司江漢分部經理汪勇,貴州省遵義市湄潭縣人民醫院護士杜富佳,武漢市公安局江漢分局警務指揮處民警涂可藹,新華社參編部編輯、新華社武漢前方報道指揮部記者佘勇剛,武漢市漢陽區龍陽街芳草社區居委會主任杜雲,等抗疫前線人員作為宣講嘉賓,向本澳青年分享抗疫經驗。

10/11/2020
24060

美國地位岌岌可危

美國總統大選戰情峰迴路轉,開首一時傳拜登領先,突然又傳特朗普勝算在望,風向左搖右擺,直至周末情況才開始明朗化,到最後拜登終能勝出選舉。 我們覺得挺奇怪,特朗普在處理疫情上一塌糊塗,更連自己也染疫;對外說話又口不擇言,口沒遮攔,處理政事出爾反爾,幕僚變動頻頻,對外關係更是是慘不忍睹;但在是次的選舉中,仍有相當美國人投他一票,我們就不禁懷疑美國人的民智,難道連基本的分析也沒有。 有人解釋,部份美國人骨子裡其實頗為排外,特別是近年經濟及國力今非昔比,中國的崛起,觸動到美國人的神經,因為中國強大,經濟的起飛,挑戰了美國人的超強優越感。突然有位貌似強大的人走出來跟你說,要找回昔日光輝,要捍衛美國人的利益,讓那些自悲感極重的老美重拾自尊,極度認同特朗普的政策,尤其以為大設貿易壁壘,就是保護美國人的利益。 從實際利益看,特朗普上場大幅減稅,同時又大徵關稅,特別是對農民等的種種優待;到疫情大爆發時,不惜天量放水,大手派錢,人人有錢拎,自然許多人會認同特朗普,畢竟一般人都是看眼前利益,以及對自己有沒有大利可言,至於派錢後對國家構成的傷害,那管得你這些大道理。 我們合理推斷,投票特朗普的人,基本上認同特朗普處理疫情的方法,支持特朗普的貿易壁壘政策,以及讚成他大減稅收,任意放水及派錢的措施。 而從特朗普的得票數量推算,這些人大概佔了美國人口近半。一個國家的人民竟然是這個素質,那要強大起來,似乎有點困難。 試想想,疫情處理是如此差勁,美國染疫死亡人數位列全球之冠,若長抱此態度,國家連基本的衛生及健康也搞不好,怎跟別國去競爭。又如去全球化,增貿易壁疊,肯定會影響本身的經濟,一方面你打擊別人時,對方也會反擊,最終必然影響美國的國際收支。而且,美國人工高,美國製造的結果是成本高昂,而當地內需市場又不若中國般有十四億人口支撐,長遠對美國經濟造成大損害。 至於減稅之餘又天量放水及派錢,除了令政府收入大幅減少外,伴隨是負債急增。一個債台高築的國家,長遠來說,經濟也不會好到那裡。更別忘記,美滙隨時因此而貶值,事實市場已認為美元隨時會出現深度貶值,當美元價值大跌,全球地位將受動搖,到時難保美元認受性大打折扣,到時美國地位亦岌岌可危。

10/11/2020
31927

橫琴澳方口岸區交通不便

交諮委倡非繁忙時段准澳車進入

橫琴新口岸聯檢大樓今年8月18日開通後,實施「合作查驗,一次放行」,通關時間快,效率高,但回到澳方口岸區後,目前只有巴士、的士及特許車輛可經蓮花大橋往來,本澳市民若要使用澳方口岸只能乘搭巴士或的士,以致每日清早上班上學時間,巴士站前候車乘客大排長龍。澳方口岸交通不便一直惹來不少居民投訴,希望政府在繁忙時段增加巴士班次,加快完成蓮花大橋永久車道工程,開放一般車輛來往。 現時只有三條巴士線來往橫琴口岸澳方口岸區,其中25B路線由關閘開出,以「橫琴澳方口岸」站為終點站;50路線由城市日前地開出前往「橫琴澳方口岸」站;24小時接駁巴士路線701X路線以「橫琴澳方口岸」站為總站,來往「蓮花大橋」站及「蓮花路停車場」站。除巴士外,市民只能乘的士經蓮花大橋來往橫琴口岸澳方口岸區。 不少居住在離島區的市民都會選擇經橫琴口岸而非關閘口岸通關,市民來往橫琴澳方口岸,主要還是在蓮花大橋站轉乘,若駕車往來口岸,只能泊車蓮花路停車場,轉乘25B、50或701X路巴士前往橫琴口岸澳方口岸區。口岸交通配套不足,完全忽略本澳市民需求。 日均2.8萬人出入 橫琴口岸目前主要服務來澳旅客,每日平均有2.8萬人次使用,最高峰為3.8萬人次,澳方口岸區雖設有發財巴停泊區,交通局對發財巴進入橫琴澳方口岸區有嚴格規定,包括每間博企只可以使用一個泊位及只可設立一條路線。 交諮委歐嘉輝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橫琴口岸澳方口岸區的交通不便,一直惹來不少居民投訴,當局可考慮在非繁忙時段,允許私家車前往口岸區,並設上落客區,方便部分人士通關。歐嘉輝又稱,澳方口岸區土地空間有限,該地段未必能及時興建停車場,相信停泊空間等議題,仍有待兩地協商,他則期望政府可持續優化舊蓮花口岸的候車環境,及適時運用該區土地。 蓮花大橋強行改雙線行車 他續指,過去交通諮詢委員會委員均有就橫琴口岸情況向交通局查詢,據了解,現時前往澳方口岸的唯一通道「蓮花大橋」原為單向行車,現時因建設工程及通關需要,則「夾硬」改為雙向行車,而日後待建設工程完工後,會有另一車道讓車輛駛出,相信屆時交通情況將會有所改善。工程何時完工?歐嘉輝則表示該工程並非由交通局所主導,相信仍需與內地政府商議。 交通局局長林衍新曾公開解釋有關橫琴口岸澳方口岸停泊等問題,他指出,由於橫琴新口岸及交通樞紐未完全完成,通往口岸的道路暫時只有來回一條行車線,假設在橋上出現任何意外情況,要調動拖車處理有一定困難,因此當局為避免造成交通衝擊,首階段計劃增加的士及旅遊巴進入,而普通私家車暫時不會允許通行。交通局又預計橫琴口岸完成建設後,絕對有條件開放予普通私家車通行。

10/11/2020
17628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