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深社會大眾了解婦幼權益,婦聯總會在「永利關愛」的支持下,昨(23)日下午在永利皇宮舉辦紀念「三.八」國際婦女節111周年「助力澳門女性發展」啟動禮暨專題講座,冀透過推出線上遊戲及進行線下講座,讓市民認識《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婦女發展目標及性別平等議題,推進澳門婦幼事業發展。 專題講座由法務局國際及區際法律事務廳廳長吳燕翔介紹《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及澳門落實情況、法務局法律推廣及公共關係廳高級技術員羅麗萍講解婦女普法工作,藉此推廣「澳門婦女發展目標」政策,助力和諧澳門建設。 婦聯總會理事長林婉妹表示,婦聯與「永利關愛」合作舉辦「助力澳門女性發展」活動,期望透過線上線下方式,推廣《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及「澳門婦女發展目標」政策,其中包括由3月1日開始的「助力澳門女性發展」線上遊戲,以及邀請法務局人員進行多場女性權益普法講座,通過公共部門、企業和社團的共同協作,加深社會大眾了解澳門婦幼事業、婦女發展目標及性別平等議題,帶動更多人一齊成為婦幼事業發展的參與者和推動者。 盼修訂《家庭政策綱要法》 婦聯總會副理事長黃潔貞稱,女性投入社會需要平衡工作和家庭,婦聯總會一直致力家庭友善政策和各項措施的落實,令到女性在參與社會過程中,可以平衡多方面角色,推動她們參與社會各項工作。 她又指,隨著社會大眾的推動,企業也做了很多工作推動家庭友善政策和落實各項措施,不過不同企業所推出的措施均不同,期望有關當局有導向地修訂《家庭政策綱要法》的一些綱領性思想,加入家庭友善措施的元素,令到在公共政策制定中多一些家庭友善元素和概念,如產假、侍產假甚至是家事休假,將來不單單在勞動關係範疇方面的討論,能夠提升家庭政策的落實和推動,她希望政府、企業以及民間團體的推動下,讓整個社會都有家庭友善政策的氛圍,令到一些政策措施落實時有指引、方向及系統。 黃潔貞又提及產假及侍產假問題,雖有僱主反映核實外僱申請產假、侍產假存在很大的困難,但整體的方向也是好的,大家都給予配合和支持。 有必要檢視和修訂《性騷擾罪》 至於女性平等方面,黃潔貞稱,政府對婦幼的保護做了大量工作,連續多年來施政方針對婦女發展的目標不斷改進,推動更多女性投入社會,在不同層面發揮女性力量。但她稱,在職場上,收到較多的是語言性騷擾投訴或角色定型限制入職的個案,雖針對《性騷擾罪》獨立成罪後成罪個案有所增加,亦鼓勵女性作出有關舉報,但在語言性騷擾上,對性別的傳統氛圍令到她們感到難堪,有時亦難以舉證。她希望勞工局未來收到相關投訴時可以作個案處理以便收集有關狀況,因為目前只能以《侮辱罪》入罪,搜證取證方面比較困難,且是以私罪形式處理,無疑令到受害者啞忍吞聲,認為有必要檢視和研究修訂性騷擾罪,引入其他懲處。
由昨(23)日起所有自內地入境本澳人士無需接受醫學觀察或自我健康管理,同時隨著疫苗開始提供居民接種,在種種因素帶動下,本澳旅遊業會否迎來進一步復蘇?
本澳新冠疫苗接種計劃第二階段前(22)日起實施,所有澳門居民可預約接種。
本澳已開始為全民提供新冠疫苗接種,抗疫之戰邁出新一步, 然而對於世界上眾多新型變種病毒,現時的疫苗對其是否有有效果,本澳又能否形成免疫屏障?
早前旅遊局發布2020年度旅遊工作總結,並表示將深化「旅遊+ 」跨界融合,藉此提升本澳旅遊行業的競爭力,同時發揮帶動其他行業作用。
統計暨普查局昨(23)日公布資料顯示,今(2021)年1月入境旅客較2020年12月減少15.6%至55萬6,765人次,按年跌幅為80.5%。
澳門文創界前(22)日在帝濠酒店四樓舉行「澳門文創業界新春團拜暨文創產業發展座談會」,與會嘉賓於會上分享疫下文創界所面臨的挑戰及機遇,以及行業未來發展前景,希望政府多聆聽業界意見,切實出台支援措施,幫助業界走出困局,並有望業內人士自強不息,不忘初心,為推動文創產業前進不斷努力。 座談會由澳門文化創意企業聯合會主辦、澳門自強文創智庫協辦,澳門中聯辦宣傳文化部文體處副處長辛建波,文創業界代表梁慶庭、胡達忠、陳雨潤、姜偉靖、鍾楚喬、鍾楚霖、徐其蓓、馮文偉、李俊一、陳家良、陸曦等出席。 活動發起人之一胡達忠表示,新冠肺炎已持續一年有多,澳門文創產業的發展深受打擊,業界同仁逆境自強,堅持發展澳門文創事業。今次借助交流會將業界同仁凝聚於此,通過籌備建立的「澳門文化創意企業聯合會」,希望為澳門文創產業界提供一個長期性的交流互助平台,幫助業界尋求更多合作機會。 出版去年跌四分一今年或再跌一半 座談會上,有出版界人士指出,受疫情影響,預計去年本地出版約下跌四分之一,而今年本地出版數量或再下跌一半以上。有影視行業人士直言,疫情令本地30多家影視企業拍片及宣傳機會大減,冀政府推出針對性政策扶助經營。亦有娛樂製作公司代表稱,疫情令本地演出者到外地表演機會大幅減少,當下許多表演場地仍未完全開放觀眾席,對行業造成很大衝擊,部分業界人士已轉為拓展線上演出市場,擴展生存空間。 文創界舉行座談會,分享受疫情打擊所面對的困難,冀政府出台支援措施助解困。(澳門文化創意企業聯合會提供圖片)
為促進警民合作,共同預防和打擊與博彩相關的犯罪活動,司法警察局與銀河娛樂集團合作舉辦「預防博彩犯罪工作坊」,增強前線工作人員的防罪意識和能力,及早防範在娛樂場及酒店內發生的罪案,警民合力共同保障本澳博彩業健康發展。 工作坊於前(22)日在銀河酒店舉行,司警局博彩及經濟罪案調查廳派出12名刑偵人員主講及參與,銀河娛樂集團轄下保安、監察、監控、調查、市場、財務、娛樂場賭台、賬房等多個部門合共約43名員工出席。 司警局刑偵人員在活動中介紹報案程序及與博彩相關犯罪的最新趨勢,並通過播放防罪宣傳短片及分享真實案例,詳細講解近期多發的網戀、投資理財及電話詐騙等騙局的犯罪手法和相關防範對策,以及如何預防偽造文件、偽鈔及清洗黑錢等犯罪,藉此增強博彩業前線工作人員的防罪意識和能力。其後,司警局刑偵人員與他們進行分組座談,解答他們在工作和生活上遇到的治安問題。 司警局表示,將密切注視娛樂場及周邊區域的治安狀況,及早做好準備應對各類突發案件;持續與博彩業界保持緊密聯繫和合作,預防和打擊與博彩相關的犯罪活動。 司警局博彩及經濟罪案調查廳派出12 名刑偵人員主講,銀娛數十名員工出席,參與者合影留念。(司法警察局提供圖片)
特區政府過去十多年一直致力發展產業多元,大健康產業、現代金融產業與科技產業是現時澳門發展方向。行政長官賀一誠上(1)月8日展他任內第二次大灣區之行,走訪八座大灣區城市考察交流,在其中三座城市探訪醫藥相關企業,推展與大灣區發展中醫藥產業合作。大健康產業涉及範圍廣泛,將成為澳門經濟多元發展另一座引擎,為構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加入新元素。 行政長官賀一誠在《2020年財政年度《施政報告》中明確提到,「建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特色的中醫藥創新研發與轉化平台,調整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發展路徑和模式,發展大健康產業,推動中醫藥產品和中醫藥文化『走出去』」。 橫琴「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正發展大健康產業,致力打造「國際健康產業交流平台」,包括通過養生保健、中醫藥文化展示、健康旅遊等為主的瑞蓮莊(橫琴)度假主題酒店、中醫藥科技創意博物館及OlaLotus.蓮地等項目規劃,逐漸形成「健康產業與文化推廣集群」。 在灣區合作方面,產業園早在2019年就與雲浮市政府簽署戰略合作協定,在南藥(藥材統稱,指長江以南,南嶺以北地區所產的地道藥材)產業開發和中醫藥技術人才培養等方面開展合作,為大健康產業輸送優秀專業技術人才。 劉本立:結合現有產業助力多元 國務院發布的《「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指出,應積極促進健康與養老、旅遊、互聯網、健身休閒、食品融合,催生健康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澳門經濟學會會長劉本立接受本報訪問時指出,澳門產業結構單一,過往相當長一段時間重視博彩業發展,但是構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需要加入悠閒元素,除了自然景觀之外,飲食文化也十分重要。澳門若要發展大健康產業可以與現有如旅遊、中醫藥、餐飲業等產業結合發展,開發更大市場。 發展大健康中養生保健產業 劉本立指出,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之後,人們對衛生、保健、養生等較過往更加重視。澳門可以發展大健康產業中的養生保健等產業,並可與現有產業找到結合點。其中,大健康產業中旅遊醫療值得借鑑,例如可效仿泰國和台灣的體檢慢性病治療等旅遊項目,尤其是澳門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成效,增加外界對澳門醫療體系的信心。此外,近年澳門不少涼茶舖轉型推出養生湯品、龜苓膏等,甚至銷往娛樂場,都算是不錯的嘗試。實際上,澳門也有店舖專售有機產品,未來大健康市場值得開發。 大健康產業結合有助中醫藥發展 與此同時,澳門中醫藥產業化可以縱向多元和大健康產業結合,有助於中醫藥發展。他舉例指出,中國產婦傳統上重視月子調理,近年月子餐開始風靡,且愈來愈受年輕人歡迎。高校方面,可以開發養生保健產品,並針對性的投入市場運作。 除此之外,還可配合澳門世界「美食之都」美名,將大健康與澳門餐飲業配合,一起推出不同季節、不同功效的滋補菜式,吸引遊客。 例如人們前往日本和泰國旅遊,除前往旅遊景點,在酒店內休閒享受SPA、按摩、飲食調理等項目都備受青睞。總體而言,澳門未來發展大健康產業,定會增加旅遊產品種類、豐富旅遊內涵,其背後衍生的附加值增長更大,定會為經濟多元助力。
大健康產業可被視為中醫藥產業的更進一步,早在2011年,在國家領導人見證下,廣東省政府與澳門特區共同簽署《粵澳合作框架協議》,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作為協議下首個落地項目,承載了推動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和促進粵澳中醫藥產業發展重要使命,促進中醫藥產業化和國際化發展為初衷,引領中醫藥產業高質發展的專業技術平台及大健康產業環境。 澳門要抓緊推動大健康產業發展 前行政長官崔世安於2018年提出要力爭發展大健康產業,打造成大灣區示範亮點。現任行政長官賀一誠在其首份《施政報告》中提到,要調整粵澳合作中醫藥產業園發展模式,發展大健康產業。上月8日大灣區之行,賀一誠在與中山、江門、東莞及惠州四市領導會面時分別提到,大健康產業、現代金融產業與科技產業是現時澳門要抓緊推動的發展方向。 產業鏈長發展潛力巨大 大健康產業橫跨第一、二及第三產業,產業鏈長,發展潛力巨大。 在內地,「健康中國」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大健康產業近年迎來廣闊投資空間。在澳門,行政長官賀一誠已將發展大健康產業寫入《施政報告》,在內外環境因素下,澳門未來發展大健康產業可謂一片藍海,為澳門多元發展增加動力。 1998年成立於北京清華園,主要致力為企業、政府、科研院所提供產業研究的「前瞻產業研究院」一份報告,提出「大健康產業是指與維持健康、修復健康、促進健康相關的一系列健康產品生產經營、服務提供和資訊傳播等產業的統稱」。 產業規模逾十萬億 未來可期 該研究院的《中國大健康產業戰略規劃和企業戰略諮詢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國內大健康產業規模達到8.78萬億元人民幣,到了2020年大健康產業規模突破十萬億元。有顧問公司也曾測算未來五年(2021-2025)大健康產業年均複合增長率約為12.29%,2023年將達到萬億元。其市場增量空間和發展前景驚人。 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是《粵澳合作框架協議》下首個落地項目,國家主席習近平曾到訪調研。(互聯網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