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大灣區戲曲節」下月澳門舉行

開啟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走出去」新篇章

由中國戲劇家協會、粵港澳大灣區中華戲曲協會、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聯合主辦的首屆「 2020 年粵港澳大灣區中國戲曲文化節 」(下稱「 戲曲節 」)將於 11 月 5日至 9 日在澳門舉行,屆時來自京劇、昆劇、豫劇、粵劇舞台上的領軍人物將雲集濠江,共同演繹中國戲曲的精髓和魅力,為澳門戲曲愛好者和市民奉獻精彩的戲曲文化視聽盛宴,並以此為契機把更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向世界。 「戲曲節」的舉辦離不開一個重要背景:澳門是中西文化交流前沿,有著得天獨厚的戲曲藝術發展生態環境和助力中國文化走出去的「硬實力」。 澳門是中國首個上演西方戲劇地方,始建於1860年的「崗頂劇院」(伯多祿五世劇院)是中國第一座西式劇院,其功能延續至今。澳門也與中國傳統戲曲文化淵源深厚,明代著名劇作家湯顯祖,在他的代表作《牡丹亭》中多次提及澳門,並以「大三巴牌坊」為背景創作了多齣扣人心弦的精彩劇目。 戲曲元素愈發融入澳人生活 粵港澳大灣區中華戲曲協會主席蔡安安稱,回歸以來,隨著澳門經濟和文化旅遊產業快速發展,澳門特區政府積極致力於傳統戲曲文化的保護和傳承工作,並大力支持和推動民間團體參與其中。現時,澳門粵劇曲藝團體超過200個,幾乎每周都有粵劇專場演出,公園、社區等地方亦常見到人們練唱「大戲」。戲曲元素愈發融入澳門人的日常生活,足見傳統文化藝術在澳門的生命力和影響力。此外,為傳承澳門戲曲文化和發掘民間藝術資源,粵劇已於2017年列入澳門「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並在今年出版《中國戲曲志——澳門卷》。 澳門承擔對外文化交流重任 在講好「中國故事」的時代背景下,「澳門優勢」是不可或缺的。2019年2月發布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確定了澳門「世界旅遊休閒中心」、「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的發展定位。可見,澳門承擔著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發展和傳承中國傳統文化、擴大對外文化交流的重任。 「戲曲節」助力經濟復蘇 首屆「戲曲節」將於11月5日至9日假澳門威尼斯人劇場、金沙城劇場上演。澳門旅遊局局長文綺華稱,目前澳門疫情防控工作持續向好,「戲曲節」的舉辦將促進文旅深入融合,助力經濟復蘇,提升社會各界信心,同時也可以加強大灣區各城市間文化交流,並以此進一步發揮好澳門平台優勢,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葡語系國家展示中國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並傳播出去,讓中國戲曲成為維繫海外華人的情感紐帶。

29/10/2020
22060

傳最低工資生效 旅遊業遣散員工

旅行社協會:部分僱員轉換合約非解僱

新冠疫情陰霾仍未過去,近期有旅遊業界人士反映,受《僱員的最低工資》法案即將生效所影響,令旅行社出現遣散員工的現象。旅遊局局長文綺華昨(28)日表示,暫時未收到旅行社有結業潮的預報,當局會密切留意相關情況。澳門旅行社協會會長劉雅煌則表示,部分旅行社是「轉換合約」,而非「解僱」員工。昨日旅遊局局長文綺華出席第八屆澳門國際旅遊(產業)博覽會記者會,她其後接受傳媒訪問。她提到,澳門現時有220間旅行社。當局今年起到現在共接獲有五間以接團為主的旅行社結業,但這五間旅行社是於今年初、而非最近申請結業,相信與《僱員的最低工資》法案實施無關。 有業者料遣散陸續有來 下月生效的《僱員的最低工資》法案,規定最低工資月薪為6,656元(澳門幣,下同)。早前有旅遊業界人士指出,業界在過去一年經營困難,加上過去導遊、司機和外遊領隊這三個工種大多收取每月2,000至3,000元底薪,隨著最低工資規定一出,將令旅行社支付人員底薪壓力增加近一倍,有三至四間旅行社因此遣散逾200名員工;業界又預料未來涉及上述三個工種被遣散人數會超過1,000人。 劉雅煌:旅行社有工開會繼續聘用 不過在昨日舉行的記者會上,澳門旅行社協會會長劉雅煌回應傳媒提問時則解釋,部分旅行社僱員因應下月1日起《僱員的最低工資》法案實施,或需要調整合約,強調是轉換合約而非解僱;而當旅行社「有工開」的時候會繼續聘用,與以往的經營方式沒有太大分別。他直言,每間公司都有其生存的方法,現時情況未必是市場揣測指旅行社出現倒閉潮。 料近期每日旅客維持二萬人 另外,在訪澳旅客方面,文綺華表示,現時每日來澳的旅客平均約20,000人次,預料會維持一段時間,因為「十.一黃金周」和重陽節等假日已過;酒店入住率方面,現時約為40%,大多為旅客入住。 至於「心出發.遊澳門」本地遊項目會否再推出,文綺華則表示,現階段未有此打算,當局未來會集中在線上推廣,亦會與國家文旅部保持溝通,繼續爭取開放跨境團,讓更多內地旅客來澳。

29/10/2020
30381

第八屆旅博會下月一連三日舉行

首次結合雲上線下展助海外互動

由旅遊局主辦、澳門旅行社協會承辦的第八屆澳門國際旅遊(產業)博覽會(下稱「旅博會」)將於11月6至8日假澳門威尼斯人金光會展舉行。今屆旅博會首次將雲上系列展與線下場景展相結合,並首次設置澳門「特色店」展館等,助力澳門旅遊業界提振旅遊經濟信心。 旅博會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由原定4月推遲至下月舉行。昨(28)日主辦單位舉行記者招待會,旅遊局局長文綺華表示,為助力澳門旅遊業界提振旅遊經濟信心,今屆旅博會豁免澳門展商參展費,並首次將線上「雲對接」、「雲推廣」、「雲簽約」及「雲直播」等雲上系列展與線下場景展相結合,讓未能參展的海外商戶和買家透過線上方式參與。 第八屆旅博會展場面積達22,000平方米,設置標準展位660個,截止昨日已有350個參展商,主要為內地和澳門,其中澳門參展機構超過130家,較上屆增加1.2倍;「澳門街」展位超過200個,較上屆增加1.6倍;至於首次設置的澳門「特色店」展館則有16間特色店參與。另外,有近50個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線上雲展商。 今屆旅博會採取一系列防疫措施,包括入場需出示澳門健康碼、測體溫、佩戴口罩及保持一米距離,消毒措施、錯峰入場及公眾用餐相關的防疫措施等。由10月28日開始,公眾可於大會網頁www.mitexpo.mo登入公眾參展預約系統進行預約,以配額方式引導公眾錯峰入場,未預約公眾按現場情況安排排隊入場。 第八屆澳門國際旅遊(產業)博覽會記者招待會昨日舉行。(旅遊局提供圖片)

29/10/2020
20534

澳門中銀擎天匯支行開幕

强化對路氹市民商戶服務

中國銀行澳門分行配合特區政府「智慧城市」建設,持續擴大網點覆蓋範圍與服務深度,首間位於路環的網點——擎天匯支行已正式開業,成為澳門中銀第37家支行,現時澳門中銀網點數量為全澳銀行同業之最。 擎天匯支行的設立,是澳門中銀進一步强化對路氹市民、商戶服務深度的重要舉措。該支行以全新的銀行服務理念,融入智能櫃檯、中銀財富管理中心等元素,並配有24小時自助銀行服務中心和最新的自助銀行設備,專職客戶經理更可為客戶提供專業化的投資理財與財富策劃服務。 澳門中銀在「根植澳門.服務澳門」經營宗旨引領下,不但持續擴大綫下網點覆蓋廣度與深度,滿足市民、商戶對銀行服務的需求,還堅持以科技為引領,持續强化數字化銀行服務。在疫情期間通過手機銀行、網上銀行等數字化平台,推出了多項全澳首創的綫上銀行服務與產品,滿足市民在疫情期間「衣食住行」的各方面金融需求,為提振本澳疫情後經濟恢復,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 未來,澳門中銀將圍繞特區政府智慧城市和疫後經濟恢復計劃,發揮全功能主流銀行的責任與擔當,為客戶提供更加多元化、專業和高效的銀行服務,為澳門的長遠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位於路環的澳門中銀擎天匯支行已正式開業。(中國銀行澳門分行提供圖片)

29/10/2020
39515

建立夾屋制度 完善置業階梯

政府現正就《澳門夾心階層住房方案》進行公開諮詢,當中夾心階層定義、申請資格等都備受關注。眾所周知,目前社會對經屋有恐慌性需求,政府提出夾心階層及長者公寓,形成五個房屋階梯的政策,相信有較大條件滿足有關人士置業需求,包括新婚家庭、有強烈置業需要的青年等,令他們不需要與弱勢社群競爭。 房屋局今(29)日便會就2019年經屋申請作抽籤排序並公布結果,相信同樣是有人歡喜有人愁。2019年經屋共收到37,487份申請表,但可供申請的經屋單位只有3,011個,可謂供不應求,「僧多粥少」,大量申請者均為「陪跑」,居民上樓無期。非核心家團與個人申請者若想「中籤」,機會微乎其微。事件亦反映現時樓價高企,居民將置業期望投放在公屋中。 本澳過去公共房屋只有社屋及經屋,除此以外便是私人市場,難以滿足不同階層人士對住屋的渴求。澳門一直未有「夾屋」,無法解決現時夾心階層既未能申請經屋,又無能力購買私樓的問題,未來特區政府將房屋政策階梯化發展,值得肯定及鼓勵。而現時經濟房屋「永遠姓公」,而夾屋則為「私樓」,並較經濟房屋優質,相信夾心房屋吸引力會比經濟房屋大。 在本澳的五個房屋階梯構想中,夾心階層住房作為一個獨立於社會房屋、經濟房屋、長者公寓和私人樓宇的階梯,其定位、申請門檻、售價等是本次諮詢重點,各界對此有不同意見及理據,故必須小心謹慎、凝聚社會共識。其後還需完善經屋、夾屋、私樓的置業階梯,鼓勵有能力的本澳居民從經濟房屋轉移到夾心房屋,再由「夾屋」屋轉移到私樓。對於長遠的房屋政策而言,關鍵還是要有足夠的房屋供應量,定期開放經屋申請,在加快推進公共房屋項目興建及規劃同時,亦要加緊完成新城填海區的規劃工作,有序落實各項相關建設工程,讓市民上樓有期。

29/10/2020
30080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