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回歸祖國以來,特區政府高度重視電子政務發展,在制度建設、內部行政管理電子化、公共服務電子化、政府與公眾溝通電子化等方面雖取得一定成果,然而,受制於政務建設滯後,電子政務未能形成部門間資訊互通,公共服務電子化發展成效未如理想。隨著時代發展,特別在過去一年受新冠疫情影響,市民對發展電子政務需求愈來愈大,期望更省時、便捷處理各項服務申請、資料遞交和審批,積極推進電子政務,亦成為特區政府今年施政重點工作之一。 澳門特區第2/2020號《電子政務》法律以及第24/2020號《電子政務施行細則》行政法規於去年(2020年)9月27日生效後,為澳門建設數字政府,推動公共服務電子化提供法律基礎,也標誌著澳門電子政務進入新階段。為配合這一法律生效,澳門特區政府遵循便民便商原則,圍繞電子證明、數碼證照、數碼化接待、電子通知四大核心服務,有序落實一系列公共服務的電子化。政府推出的「澳門公共服務一戶通」(下稱「一戶通」)電子服務目前涵蓋60項服務,累計用戶至今已突破十萬。 一戶通需脫離「APP出多門」 在法律法規生效後,政府積極推展電子政務,但社會有意見認為,發展電子政務非單靠行政公職局,而是需要特區政府所有部門共同推進,包括期望「一戶通」最終可做到整合所有政府部門資訊和服務申辦,脫離現時「APP出多門」局面;建議政府要為各部門在推動電子政務方面規劃清晰藍圖、設立時間表,讓市民大眾共同監督電子政務發展。 民众建澳聯盟公共行政改革關注組召集人李良汪接受本報訪問時指出,電子政務服務模式大致可分為四類,包括政府部門之間(G2G)、政府與企業(G2B)、政府與居民(G2C)、政府與員工(G2E)。政府近年就推動電子政務做了大量工作,特別在疫情期間,有關工作進展迅速,在G2G、G2B和G2C方面均做了大量工作。 需有專責部門統籌應用程式 現時仍有不少政府部門自行推出手機應用程式。根據澳門特區政府入口網站顯示,各部門推出的手機應用程式共有44個,長遠而言,政府應要有專責部門負責統籌和了解各個政府部門推出的手機應用程式,並逐步將應用程式統一整合到「一戶通」,讓市民透過使用一個平台便可通向各個政府部門,便利居民使用之餘,更有利政府進行後台操作和管理。 做好預案加強後台硬度 李良汪認為政府要持續做好更充分準備應付電子政務日益繁重工作。他提到2月初因行政公職局電腦機房防火牆發生故障,令政府入口網站及「一戶通」等網上服務一度暫停事件,認為政府藉今次事件好好思考,未來要如何做好預案,例如增加後備供電的硬件設備,確保「一戶通」和各個政府網站在突發情況下仍能保持運作。 環顧全球各地在促進G2E方面的工作相對欠缺,李良汪認為特區政府需要進一步關注如何設法令公務員在處理日常工作方面更便捷,反而更影響電子政務工作推進。他解釋,公務員才是日常執行政府政策和處理市民申辧服務的操作員,建議政府要進一步提升公務員作業的軟、硬件,以便更有效率處理市民申辧服務。 須重視長者融入一戶通需求 談到早前政府大力呼籲長者使用「一戶通」辦理在生證明,李良汪認為「一戶通」的確便利了不少身處異地的本澳居民,至於本地長者,他指部分長者畢竟不慣用智能手機產品,寧願身體力行前往政府機構辦理。 雖然如此,他認為在推動電子政務方面不能忽視長者的需求,更需要整個社會協力長者融入電子政務發展。
《電子政務》法律及《電子政務施行細則》行政法規於去年(2020年)9月27日生效,為建設數字政府,推動公共服務電子化提供了法律基礎,標誌著特區政府電子政務進入新階段。 行政公職局表示,為貫徹落實行政長官的施政理念,加強部門間數據共享,打破「訊息孤島」困局,推動落實電子政務是特區政府今年(2021年)施政重點,行政公職局將加快構建內部行政電子化管理,協調各部門發展對外便民電子化服務,短中期會首先推進電子證明的發出,如刑事記錄證明。亦會加強電子政務發展上的數據互聯,尤其是希望將政府已確認的數據擴展應用範圍。未來希望針對市民常用的服務,以及針對不同年齡階段推出服務,如長者每年需要到政府部門確認狀況的服務,從便民便商及居民高用量的角度,推進電子政務發展。 各部門齊心協力建設數字政府行政公職局指出,建設數字政府無法一蹴即至,期間必會遇到各種各樣困難和問題,需要各部門齊心協力,努力克服,共同推動,以需求作導向。目前已有21項公共服務進駐「一戶通」,另有19項公共服務使用「一戶通」身份識別及電子通知等技術。 立法會於去年(2020年)3月16日的全體會議中細則性通過《電子政務》法案時,行政法務司司長張永春指出,法案通過後會透過行政公職局協調各公共部門整合基本資訊,統一發放到政府網上平台,方便市民查閱。他相信法案通過後,電子政務會令回覆效率提升。 四個方面推動電子政務 張永春表示,透過近年來基礎設施建設,特區政府雲計算中心現已投入運行,亦預留了空間滿足下一步電子政務發展需要。下一階段將透過完善「一戶通」應用、政府部門內部電子管理系統、網絡安全防護、IT人才培訓這四個方面作推動。 行政公職局為貫徹落實行政長官的施政理念,加強部門間數據共享。(《力報》攝影組攝)
《電子政務》法律及《電子政務施行細則》行政法規生效後,「一戶通」亦整合了多項政府服務,由法律生效前37項增加至60項服務。其中在社會房屋恆常申請方面,社屋申請人完成申請「一戶通」賬戶後,透過社屋申請專頁,登入家團代表及各成員的「一戶通」賬戶,便可在網上填妥申請表及上傳所需文件的電子檔。 操作簡便不受時空限制 社會保障基金養老金或殘疾金受益人、社會工作局殘疾津貼受益人、退休基金會退休金及撫卹金受領人士以及在澳門以外地區居住的敬老金受益人,每年均需辦理在生證明,「澳門公共服務一戶通」平台今年1月起增設網上辦理在生證明功能後,市民可透過「一戶通」手機應用程式,一次性辦理社會保障基金、社會工作局及退休基金會的在生證明手續,操作過程簡便且不受時間和地域限制。 「一戶通」辦理社保三項津貼 巿民可藉「一戶通」辦理社會保障制度三項津貼,包括結婚津貼、出生津貼和喪葬津貼、啟動任意性制度供款申請,以及非強制性中央公積金制度政府管理子賬戶款項轉出,其中結婚津貼和啟動任意性制度供款申請,更可透過統一平台介面查詢申請進度。 另外,房地產中介業務、分層建築物管理商業業務網上申請之登入賬戶,統一以「一戶通」賬戶登入,並將改為發出電子准照。 社會房屋申請人完成申請「一戶通」賬戶後,透過社屋申請專頁登入家團代表及各成員「一戶通」賬戶,便可在網上填妥申請表及上傳所需文件電子檔。(行政公職局圖片)
澳門智慧城市聯盟協會理事長黃承發認為,「一戶通」的發展為政府發展電子政務踏出重要一步,特別在疫情下為居民帶來更好的服務體驗。他期望日後有更多服務申辧可透過「一戶通」辦理,例如社團申請續期;在促進G2B方面,亦可以跟更多公共事業機構、銀行等進行整合,「一戶通」做到「一窗式」申辦各項手續。 電子簽名人臉識別技術應用 黃承發又關注到促進電子簽名和人臉識別技術應用在電子政務方面的發展,特別是人臉識別使用方面,他指出,現時不少國家及地區已廣泛應用人臉識別技術,而相比促進電子簽名的應用,他認為人臉識別技術更容易為本地居民接受,居民使用人臉識別技術的彈性亦更大。他期望在本澳個人私隱法律的配合之下,人臉識別技術在本澳的應用可以更廣泛。
中國人民銀行、國家發改委、商務部、國資委、銀保監會、外管局日前聯合發布《關於進一步優化跨境人民幣政策支持穩外貿穩外資的通知》,進一步優化跨境人民幣政策。
兩南公司早前於農曆新年前表示,會爭取確保春節期間本澳活豬供應穩定,以及批發價不調升。
昨(16)日是大年初五,農曆新年假期最後一天,不少市民都趁天氣和暖晴朗,與親朋好友結伴出行「轉大運」,石排灣郊野公園就成為了一家大細踏青郊遊好去處,不少市民更專程探訪2019年「逃出」青洲屠房的小牛(科爾沁牛),有市民表示,牛年新春專程前來看望「牛牛」,祈望在新一年順順利利、疫情盡快過去。
司法警察局為預防農曆新年期間罪案發生,持續執行由警察總局統籌的冬防行動,於本澳各區進行防罪巡查,亦派出刑偵人員到工業大廈及勞工宿舍宣傳防罪,提醒工廈管理人員及外地僱員做好防罪措施,勿讓不法份子有機可乘。
第七屆立法會選舉將於今年中舉行,選舉管理委員會主席唐曉峰表示,選管會成立至今已一個多月,期間召開了多次會議,並積極約見多個不同範疇部門,共商優化各項選務工作,當中包括與衛生部門展開緊密聯繫,探討有關選舉活動的防疫措施。 唐曉峰指出,今年選舉一大挑戰是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性,就此,選管會已開始與衛生部門密切溝通,探討競選活動及投票日所需的防疫措施,倘若屆時本澳疫情仍然維持現況,則選舉相關的防疫措施將與現行的整體措施基本一致,進入投票地點或參加競選活動前需要測量體溫、全程佩戴口罩等,投票地點亦會設置消毒用品。選舉防疫措施會因應本澳疫情變化而作適當調整,衛生部門表示會全力協助選管會。 與廉署警方合作打擊違規選舉 選管會上周三(10日)舉行會議,會後主席唐曉峰接受傳媒訪問時表示,選管會與廉署就預防和打擊選舉違規和賄選行為交換了意見,未來一旦發現有相關情況,雙方會積極合作跟進處理,即時互通訊息;廉署日後亦會開通舉報熱線和平台,收集有關選舉的違規舉報和投訴個案。 就選票用紙方面,選管會和印務局已達成共識,主要考慮採用具較強和較快吸墨能力紙質,以減少廢票出現。選管會與治安警和司警局也共識將來若發現涉及選舉違規的行為時,相互間會即時溝通和跟進。 整體預算減少近一成 關於選舉預算方面,唐曉峰表示,選管會已初步編製和計算出立法會選舉整體預算為5,080多萬澳門元,較上屆減少約8.5%,需待行政長官批示落實和公布。 選管會將按選民申報的地址分配其所屬投票站,唐曉峰提醒選民如已搬遷或變更地址,就需及時更新選民登記地址,如此,選民獲分配的投票站才能與自己住處較近。選民如要更新選民登記地址,必須於5月31日或之前,選擇親臨行政公職局登記櫃台、透過自助服務機或選民登記網頁任一方式進行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