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多年的改革開放推動了中國社會生產力的快速發展,但當前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為尋找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動能,李克強總理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將「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以下簡稱雙創)」上升到國家經濟發展新引擎的戰略高度。 經過近幾年的不斷發展,中國在雙創上成果豐碩。首先在提升創新創業主體品質方面,2019年新登記企業739.1萬戶,比2018年增長10.3%,全年日均新設企業達到2.02萬戶。其次是聚焦發揮創業帶動就業作用。2019年創業公司在互聯網全網招聘人數達到263.64萬人,比2018年增長85%;新登記註冊青年創業者達到萬人,增長4%;大學生創業者74.1萬人,增長9%。還有聚焦增強科技創新支撐能力,2019年加速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和應用,區域示範基地技術合同成交額超過1,750億元,高校院所示範基地成果轉化交易額約90億元,分別比2018年增長48%和22.5%,有效發揮支撑科技創新的作用。 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實現創新發展戰略的重要舉措,是推進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有效途徑,可以想像,「互聯網+雙創+中國製造2025」等將在中國催生一場「新產業革命」,使中國自身的比較優勢和潛力得到充分發揮。 在國家積極扶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之下,近年湧現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企業。(新華社圖片)
改革開放以來,國有企業改革扎實推進,取得巨大成就,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地位進一步提升,中國特色現代國有企業制度不斷完善。 首先是中國特色現代國有企業制度加快建立。公司制改制全面完成,中央企業集團層面和2,600多戶全民所有制子企業全部完成改制,實現歷史性突破。董事會建設加快推進,83家中央企業建立規範董事會,90%的地方國資委監管一級企業也建立董事會。 其次是市場化經營機制不斷健全。工資制度加快完善,截至去年初40家中央企業制定職業經理人制度,977戶子企業選聘職業經理人4,374人,經理層成員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扎實推進。還有混合所有制改革拓展深化。2013年至2018年,中央企業共實施混改項,引入非公資本超過9,000億元,目前中央企業中混合所有制企業戶數佔比超過70%,上市公司資產、收入、利潤佔比分別達65%、61%和88%,通過引資本實現轉機制,企業活力有效激發。 經過40多年的改革創新,國有資產大幅增值,上繳利稅顯著增加,一批國有大型企業已躋身於世界一流或知名企業行列。國有企業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的地位更加鞏固。
為逐步落實《海關總署與澳門海關共同落實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合作安排》,粵澳海關於昨(28)日正式推出「粵澳海關跨境一鎖」計劃。澳門海關介紹,計劃是利用科技系統提升貨物通關便利化水平,推動現代化的便捷通關措施;兩地海關透過同一把具衛星定位功能的電子關鎖,以「一鎖到底,全程監管」為目的作出監察,使貨物運輸過程不受干擾,並可減少同一批貨物在粵澳兩地出入境時被海關重複檢查的情況,簡化清關手續和加快貨物運轉流程。 澳門海關昨日於澳門國際機場貨運站及港珠澳大橋澳門口岸舉行新聞發布會,向傳媒介紹有關計劃。澳門海關口岸監察廳代廳長殷鎮玄表示,在計劃實施下,海關檢查過程由過往需時約十分鐘,縮短為約三分鐘。計劃暫時會針對陸路貨櫃運輸,未來或會擴展跨境海運。 殷鎮玄表示,計劃目前在本澳四個清關點實施,分別是港珠澳大橋澳門海關站、內港海關站、國際機場海關站及路環九澳海關站,而廣東省內包括大灣區則共有55個清關點。 業界:計劃省時兼簡化人手目前有一間貨運公司已申請加入計劃。該貨運公司代表表示,試運過程整體順暢,過往貨物通關過程繁複,需先提供資料,再到內地口岸辦理轉關手續,現時只需透過電子關鎖到港珠澳大橋澳門口岸便可辦理手續,整個通關處理過程只需時約十多分鐘,較以往需花費數小時更能節省時間,以及可簡化人手資源。 經濟局對外貿易及經濟合作廳廳長陳詠達表示,特區政府於2018年12月簽署CEPA貨物貿易升級版簽署後,按照規定設立三個工作組,而「粵澳海關跨境一鎖」計劃就是在技術性貿易壁壘工作組推動的其中一項工作,此計劃於去年9月由澳門海關在北京與國家商務部及海關總署共同磋商,一致達成共識並推出。當局未來會繼續推動相關工作,冀協助運輸業界減低營運及時間成本,改善對外貿易環境。
一名內地女遊客上周三(23日)傍晚從友誼大馬路乘坐的士到蘭花前地,到埗後車資為55元,她拿出1,000元給司機付費,蠱惑的司機只找回45元給事主。由於當時車內燈光昏暗,司機亦催速事主下車,事主不以為然,以為自己一時睇錯,只給了100元,便下車離開。其後事主再三回想,確定自己付了1,000元給司機,認為司機有意詐騙,便到治安警察局報案。 據警方昨(28)日公布案情指,在接報後同日晚上11時傳召60多歲姓余的男司機到當局接受調查。他起初否認有關指控,警員在其車內亦沒有發現1,000元紙幣。治安警遂翻查車上監控錄像,發現司機在作案後,駕駛的士至黑沙環海邊大馬路的電單車停泊區,下車後物色一部他人的電單車,把該張1,000元紙幣放到其儲物箱內。司機最終承認犯案,並隨警員到上址取回現金,他被治安警控告詐騙罪移送檢察院處理。 涉事司機把該張1,000元紙幣放到他人電單車的儲物箱內,被警方尋回。(治安警察局提供圖片)
最近公布的澳門樓價指數顯示,本澳的住宅樓價仍然堅挺,除了疫情爆發初期影響樓價一陣子,基本上樓價仍企穩在每方呎九千元水平。於是市場有聲音,認為樓價不死,買樓投資肯定穩賺不賠。 樓價會怎樣走,我們沒有水晶球,是升是跌暫時難說,但從一些基本條件去分析,中長線來說,別對樓價寄以厚望。 首先,一個社會的房地產是否興盛,跟經濟息息相關。過往本澳賭業未開放,經濟一潭死水,樓價便宜得嚇人;直至賭業開放,帶動百業,財政收入年年大增,本澳的住宅樓價亦開始水漲船高,廿年升值十多倍。 今天在疫情下全球經濟受到前所未有的衝擊,股市縱然活躍如昔,全球貿易與產出肯定大不如前,並且不會是一時三刻可復完,澳門屬外向經濟,世界經濟不景氣,澳門難以獨善其身。 事實上,即使疫情未出現,博彩收益亦已見頂,經過廿年發展,大概可以見到,本澳最好的時光,一年賭收最高約3,000億水平,再要突破似乎不甚容易,特別今天的經濟環境下,不下跌已經偷笑。 再講,東南亞多個地區見博彩業帶來可觀收益,紛紛大力拓展,就連日本也要分一杯羹,可預見博彩市場的競爭日趨激烈,本澳博彩別說增長,要守住原有的市場份額也殊不容易。 不但經濟情況存在陰霾,影響樓市最關鍵的「供需」,亦出現了明顯的變化。先說「供應」,大家都說澳門住宅供應不足,然而我們看到的只是麵包不足,實情是澳門有充裕的土地可供發展,若加大力度,根本不愁供應。 目前五個個填海區中,有多幅土地可以建屋,看現時情況,政府很大機會藉基建發展拉動經濟,加快填海區的項目,這些土地已準備就緒,隨時一聲令下可以大興土木。 還有,過去幾年本澳政府收回多幅土地,據第一太平統計,粗略估算有80幅,可發展的總樓面面積達到179.47萬平米,保守估計可提供約17,947個住宅單位。 再看剛公布的總體規劃草案諮詢中,明確指出到2040年,本澳的住宅由現時佔所有土地的17%提升到22%,即是說本澳的住宅供應肯定會提升。 最後是「需求」,特區政府已明言為本澳市民提供相當數量的公營房,新城A區可建兩萬八千個公營單位。當然政府房屋與私樓是兩個市場,但要明白政府的供應多了,許多原本只能寄望私人市場的市民,會轉等經屋,又或試輪候社屋,這樣必然會影響市場對私樓的需求。 別忘了,本澳正與橫琴聯手合作,發展澳門新街坊,未來提供四千單位,售價又相對優惠,到時會吸納澳門的購買力。而且,這或許是個開始,說不定未來橫琴會提供更多的空間予澳門,市民對住屋的需求,將不用單單倚賴本澳供應。
由江門青年會主辦、澳門童軍第三十四旅協辦的「第十屆城市挑戰日」活動將於11月8日舉行。
由澳門緬甸友好協會、緬甸商會和澳門黃氏宗親會等聯合主辦的「中緬齊抗疫」,於9月27日下午舉行新聞發佈會
由澳門書畫藝術聯誼會主辦的「秋月平湖慶團圓——李秋平書畫展」於9月26日假金碧文娛中心展覽廳開幕,展出該會會長、著名書畫家李秋平一百多幅作品,以慶祝中秋為主題
東井圓佛會將於下週六(10月3日)在塔石廣場舉辦兩場法會
第2/2020號《電子政務》法律及《電子政務施行細則》行政法規昨(27)日正式生效,為本澳全面推行電子政務提供法律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