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名本澳女大學生日前在菜園巷某小食店光顧期間,被小食店的34歲本地男店主劉某用手機偷拍裙底春光。事件其後被揭發,治安警警員登門拘捕劉某,他聲稱因一時衝動之下犯案;惟警員在他的手機內發現另一段偷拍裙底片段,現已以「侵入私人生活」將其移送檢察院處理。 案發在前(25)日下午,治安警警員巡邏期間,在黑沙環馬路與菜園巷交界發現兩名神色慌張的20多歲女子,隨即上前查問。兩名女大學生聲稱,早前在菜園巷一間小食店買食物時懷疑被人偷拍裙底,事件由一名女途人告知。警員隨即對兩名嚇得花容失色的女大學生提供協助,陪同二人前往事發小食店調查,並即場截獲涉事小食店店主劉某。經查問,已婚的店主劉某承認較早前見到兩名女大學生後,由於其中一人身穿短裙,一時衝動之下起色心犯案,趁店員招呼兩名女事主期間,自己則趁機用手機偷拍裙底春光。 警員之後在劉某的手機內發現另一段同類偷拍裙底影片,劉某承認是本月21日同樣在店內偷拍所得,警員其後到其住所進行搜查,則未有進一步發現。
冒充快遞職員、內地公安或本地政府部門人員,以及網上借貸等詐騙案最近層出不窮。兩名本地男子及一名男外僱險墮入騙局,幸好三人最終「懸崖勒馬」沒有損失錢財,但個人資料已經外洩。司警已接手調查案件,暫未有人被捕。 一名20多歲本地無業男子日前報稱,本月21日接到「快遞職員」來電,指其包裹內藏違禁品。事主雖否認,但電話仍轉駁至「假上海公安」,對方直指事主在內地清洗黑錢,要求提供身份資料。事主照辦後,至本月24日收到「假公安」偽造的一張有事主身份資料及相片的拘留令。此時輪到「假檢察官」登場,要求事主在網上開設一個港幣銀行賬戶,方便轉賬。其後事主又按對方指示,到對方提供的網站登記有關資料。 心存疑慮的事主首次登記資料時故意輸入假資料,但即時被「假檢察官」發現,並恐嚇事主再填寫假資料,會派人來澳將其拘捕,事主害怕之下只好填寫真實資料。但不久後即發現其本澳另一個銀行賬戶內的50,000元被轉入新開設的賬戶內。此時事主終於確定受騙,立即更改網上交易密碼,最終50,000元幸保不失。 雖無錢財損失但個資外洩第二宗案件的事主是一名本地18歲男學生,他報稱於本月25日在家中的固網電話收到來電,對方自稱是出入境管制廳人員,但操流利普通話;騙徒指事主因涉及詐騙案將被禁止出入境。之後,電話轉駁至「假北京公安」,期間除要求事主提供手機號碼外,又要求事主提供證件及相片等資料,聲稱有關資料用作審查,事主照辦,直到不久後與家人談及事件,才知悉上當受騙,於是報警追究,事件中沒有損失,但個人資料已外洩。 第三宗案件則是一名20多歲的男外僱向司警報案,稱本月25日凌晨在網上下載借貸程式,希望借款人民幣50,000元,聯絡客服了解借貸細節期間,客服要求事主提供身份和銀行賬戶等資料,同時須先支付人民幣15,000元作為認證費,才會批出50,000元的貸款。事主覺得可疑之下沒有付款,報案處理。
國家文化和旅遊部昨(26)日上午發出公告,宣布聯同有關部門建立了跨境賭博旅遊目的地「黑名單」制度,將對內地民眾前往「黑名單」中的境外城市和景區採取限制措施。消息一出引發諸多想像,究竟甚麼情況會被列入「黑名單」?有關措施會造成甚麼影響?目前仍待更多政策細節公布。 有博彩業界及學界人士指出,有關措施應是針對東南亞設有賭場的國家,社會大眾毋須過分解讀,而長遠來看,「黑名單」措施更將對本澳有利。 國家文化和旅遊部在公告中指出,近年來隨着對外往來日益便利,內地民眾出境旅遊人數持續增長,增進了中外友好交流與合作。「但境外一些城市開設賭場,吸引中國遊客出境賭博,擾亂中國出境旅遊市場經營秩序,危害中國公民人身和財產安全。」據此,文化和旅遊部會同有關部門建立了跨境賭博旅遊目的地「黑名單」制度,將對中國公民前往「黑名單」中的境外「城市」和「景區」採取相關旅遊限制措施。
曾承判本澳多個公共泳池管理服務的公司「浪濤行」,因救生員要求改善待遇福利罷工,涉嫌沒有履行合同義務,被時任社會文化司司長以其違反「體育局管轄澳門區游泳池的管理服務公證合同」,科處約400萬元罰款,「浪濤行」不服向中級法院上訴,據本地外文媒體報道,中級法院指因澳門沒有法律規範罷工,屬不可預知事件,裁定「浪濤行」勝訴,不用支付400萬元罰金。報道稱,政府已經向終審法院就有關裁決提出上訴。 報道稱,在「體育局管轄澳門區游泳池的管理服務公證合同」部分,中級法院合議庭指出,由於公證合同中有一項條款取消對「不可抗力事件」的制裁,因此,這一定義將涵蓋無需事先通知而導致服務暫停的罷工。由於澳門沒有規範罷工的法律框架,任何罷工都將被歸類為不可預知的事件,即不會為僱主留下任何立即解決或處理問題餘地的情況,裁定「浪濤行」的上訴理由成立。 救生員罷工 泳池停開 市民不滿 「浪濤行」承批體育局轄下澳門區和離島區多個游泳池的管理和救生服務,2018年8月,20多名外僱救生員與僱主發生勞資糾紛,救生員投訴受到非人道及不公對待,被剝奪有薪年假、病假等,又被強迫自願加班,每天工作達到13至18小時,又要負責清潔、維修泳池及游泳教學,在僱主拒絕會面後救生員發起罷工,要求調整工作條件和薪金等,導致澳門多公共泳池需暫停開放或調整開放時間,正值夏天泳季,市民大表不滿。
《聘用外地僱員法》將自10月5日起生效,法律規範擬來澳從事非專業及家務工作的非居民須先取得「以工作為目的的入境憑證」,並須從澳門特區以外地區入境,方可獲發「僱員身份的逗留許可」。 為配合法律規定而對相關申請程序作出修訂,特區政府修改《聘用外地僱員法施行細則》,主要是調整申請「僱員身份的逗留許可」須提交的文件,以及規定在交妥相關資料後,治安警察局才可發出「以工作為目的的入境憑證」。 政府指,相關法律修改旨在明確非本地居民入境澳門之目的,加強外地僱員輸入環節的管理,來澳從事非專業及家務工作的非居民,於持「以工作為目的的入境憑證」入境澳門時,會獲發「僱員身份逗留的臨時許可」,僱主與僱員之間的勞動關係隨即建立。其後,外地僱員須於相關「臨時許可」屆滿日前,前往北安出入境事務大樓辦理「外地僱員身份認別證」手續。 此外,需預先申辦澳門簽證之國家(包括孟加拉、尼泊爾、尼日利亞、巴基斯坦、斯里蘭卡及越南)的國民,除持有「以工作為目的的入境憑證」外,還須預先經中國駐外使領館申辦到澳門簽證,方可入境澳門工作。 為讓各界更清晰了解修改後的《聘用外地僱員法》及《聘用外地僱員法施行細則》,治安警察局、勞工事務局及法務局早前已分別向澳門中資職介協會、各相關職業介紹所等代表舉行講解會,並將持續向各大社團,以及相關僱主、外僱、勞務公司等進行宣傳講解,以讓公眾了解相關新措施。 治安警察局、勞工事務局及法務局先後三日舉行講解會。(博監局提供圖片)
博彩監察協調局聯同司法警察局前(25)日下午在博監局與六間博企保安部舉行定期會議,持續檢視預防及打擊娛樂場犯罪的措施,並針對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所衍生的犯罪活動進行部署,協調各方共同抗疫,務求令本澳博彩業有序恢復。 博監局幸運博彩監察廳廳長黃志富在會上表示,由1月份至今,防疫工作已成為博監局工作重點。當局一直遵照衛生當局的指引,嚴格監督娛樂場各項防疫措施的執行,包括要求加強場內清潔及消毒、要求進入娛樂場的客人,必須接受探熱、出示有效健康碼及核酸檢測陰性證明。 他又指,隨著中國內地不同地區陸續恢復赴澳自由行,他提醒博企娛樂場防疫工作切勿鬆懈,必須繼續堅持特區政府防疫策略,並因應將增加的旅客量,制定各項應對預案。 司警局博彩及經濟罪案調查廳廳長梁文照指出,現時本澳防疫工作採取溶斷機制,一旦娛樂場出現新冠肺炎確診個案,可導致娛樂場停止運作,將會對經濟帶來重大影響,故此政府採取多項嚴格措施。此外,如有客人違法進入娛樂場,如虛報資料、偽造健康碼或核酸檢測證明,博企須立即通知駐場司警或博監局人員,而有關人士亦可能觸犯《傳染病防治法》規定而需負上刑責。 黃志富提醒博企需因應將增加的旅客量適時調整防疫措施及制定應對預案。(博監局提供圖片)
參加2020「青春黃埔行」港澳高校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澳門專場)的澳門大專學生正進行第四週實習,不少學生表示,在廣州市黃埔區實習是一個難忘的體驗,不僅豐富了專業知識和技能,為其生涯規劃帶來啟發,還到當地不同機構觀摩學習,加深認識大灣區發展概況。 該項活動由高等教育局和共青團廣州市黃埔區委員會聯合主辦,100名參與實習的澳門大專學生分別就讀於澳門、內地、香港、台灣地區、美國、英國及葡萄牙等地區的高等院校,並已於8月2日前往廣州市黃埔區24間企業及機構開展為期四星期的實習。實習期間,學生於週末獲安排參訪廣州市青年創業機構以及當地標誌性建築和景點。 新學年升讀大三的香港科技大學學生張瑤表示,在一間科技公司負責跟進前端開發工作,實習崗位與專業吻合度非常高。 是次實習讓她深刻感受到互聯網行業帶來的挑戰和機遇。她認為實習收穫豐碩,不僅使其開拓了互聯網科技行業的視野,掌握了更多專業知識和技能,更為其生涯規劃帶來啟發。張瑤期望將所學習到的技術和實習經驗帶回澳門,日後能夠應用在大灣區內,促進灣區發展。 100名參與實習的澳門大專學生前往廣州市黃埔區開展為期四星期的實習。(高等教育局提供圖片)
寵物是人類的好朋友,本澳有不少市民都在家中飼養寵物犬隻,並會帶犬隻上街散步「放風」,但因此出現的寵物隨處便溺問題就惹來很多市民不滿。昨日電台時事節目「澳門講場」中,有聽眾致電建議政府規範飼主在飼養前要通過考牌,以獲得相關知識和技巧,市政署代表回應指當局會開放性考慮,現時當局亦開設狗隻訓練及衛生護理等培訓課程,已收到不錯成效。 新制訂之《動物防疫法》將於今年9月生效,以提高本澳動物衛生水平。澳門電台時事節目「澳門講場」昨(26)日邀請市政署環境衛生處處長歐偉新及動物檢疫監管處處長蔡淑儀出席探討飼養寵物問題。對於長期困擾市民的狗隻隨處便溺問題,歐偉新表示,當局去年檢控相關情況為226宗,今年上半年檢控為155宗。至於投訴方面,今年首六個月宗數已達217宗,超過去年全年的70%。 開放性考慮飼主考牌制度 對此,有聽眾致電節目建議,政府應規範飼主在飼養前先通過考牌制度,當其有足夠的知識及技巧方可飼養寵物。蔡淑儀回應表示,現時少部分國家或地區已實行此做法,當局會開放性考慮,現時當局亦開設包括狗隻訓練及衛生護理等小班制培訓課程,已收到不錯成效。 據市政署去年10月表示,由於狗廁所效果未達預期,將陸續取消全澳約29個狗廁所。現時不少飼主在狗隻於街頭小便後會用水沖洗,歐偉新指出,相關做法不能達到清潔效果,同時氣味亦會繼續殘留。同時,署方對白醋清潔做法曾作內部分析,顯示白醋的醋酸濃度較低,未必能有效殺滅細菌病毒,即使沖洗後尿液仍留在街上,與清水同樣沒有清理效果。
對於有市民建議飼養寵物需先通過考牌,身為三隻狗狗主人的談小姐表示強烈反對,認為相關制度只會令更多狗隻遭受被棄養厄運,「咁係咪生仔都要考牌?宜家啲人心態愈嚟愈差,養啲小動物陪下自己都會好啲,話要先考個牌真係唔啱數」。 而飼養狗隻已有五年經驗的李先生表示,每個人看待動物均有所不同,主要是出自個人的自律性與公德心,因此認為考牌制度並不可行,「考咗牌一樣可以唔負責,不應該有太多規管,咁樣只會搞到民怨」。飼主柯先生同樣不贊成考牌制度,他認為現時飼養狗隻處理事項繁多,若再加上需要考牌方能飼養,會令部分人士對飼養狗隻有所卻步。 雖然不少飼主反對考牌制,但亦有不少市民表示贊同,譚先生認為,現時主人不盡責情況日漸增加,同時缺乏相關飼養知識。曾飼養狗隻的李先生亦表示,飼主對於狗隻防疫和飼養技巧熟悉程度普遍一般,確實需要加強此方面知識,「如果係真心想養嘅話,要考牌都會養,咁樣對環境或大眾都係好事」。 市民認為,飼主對於狗隻防疫和飼養技巧熟悉程度一般,有需加強相關知識。(馬曉珠攝)
《澳門城市總體規劃(2020-2040)草案》將於今年9月上旬開展為期60日的公開諮詢,群力智庫副理事長梁鴻細期望草案可積極回應都市更新、環保基建、交通網絡及水患整治四項民生訴求;以健康環保、智慧創新、以人為本,作為城市發展理念,積極打造「一中心一平台」角色,發揮澳門獨有優勢,推動城市永續發展。 梁鴻細指出,《總規》是澳門特區長期發展藍圖及指引,自2014年當局頒布第一部《城市規劃法》,為制定《澳門特區總體規劃草案》作準備,六年來社會對草案出台呼聲不絕,皆因人口膨脹、環境污染、交通擁塞、舊區隱患、水浸困擾等,澳門經濟高速發展而衍生的難題日益增長;而城市建設一直欠缺明確的指導目標和整體組織,不時受到法律滯後、政策緩慢等問題阻礙,令民生問題裹足不前,蠶食居民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