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設紅綠燈幫倒忙?

美副將頻現車龍 林宇滔:應探討根本原因

增設紅綠燈是否能解決交通問題?交通事務局針對美副將大馬路交通問題,分別在觀音堂及鮑思高粵華小學對出新加裝了兩個紅綠燈,上周六(5日)上午11時啟用,但新設備加裝後,有市民就反映令美副將大馬路交通壓力增加,即使在非繁忙時段亦有「車龍」出現,對當局總以增設紅綠燈來解決所有交通問題的作法感到不滿。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林宇滔昨日接受本報訪問時指出,不是每個地方都應增設紅綠燈,不斷設燈對交通沒有太大幫助,應切實探討引起交通擠塞的根本原因。 交通事務局在觀音堂及鮑思高粵華小學對出加裝紅綠燈,本報記者昨日在現場實地觀察發現,該路段即使是在非繁忙時段,亦出現一定的擠塞情況,「車龍」頻頻出現,且鮑思高粵華小學對出的紅綠燈裝設後,令到一些剛從肥利喇亞美大馬路等待完紅綠燈的車輛,一轉入美副將大馬路後又要再等燈,令到該交界處「打晒蛇餅」,十分擠塞。 市民:行人過馬路更安全 對於當局在美副將設紅綠燈,行人及駕駛者意見不一;有行人認為會令到市民途經過馬路更加安全,但有駕駛者就認為會造成交通問題。 市民蘇先生認為,加裝紅綠燈後對行人有保障,但同樣的對美副將大馬路造成嚴重塞車,特別對高地烏街轉出的車輛,甚至會影響雅廉訪一帶交通情況,認為當局未來應就紅綠燈裝設作數據分析;有駕駛者就直言,裝紅綠燈後「塞車一定有」,但認為至少不用與行人爭路。 可參考台灣作法 非繁忙時段改為閃燈 對於裝設紅綠燈是否對交通有實際幫助,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林宇滔表示,在實際操作上,繁忙時段加裝紅綠燈,如果設置的轉燈時間合理,是對交通有幫助,但非繁忙時段則沒有太多作用,反而會令交通更加擠塞。他建議當局可考慮在非繁忙時段作出改變,學習台灣作法,將紅綠燈改為「閃燈」形式。 對於當局曾解釋,裝設紅綠燈是因為該區曾出現交通事故,林宇滔指該區的交通問題在於巴士出站需要「切三線」行車,令到一些車輛視線受阻且交通擠塞。他認為,澳門不斷增設紅綠燈,對交通問題沒有太大幫助,應探討相關路段實際引起交通擠塞的根本原因。

08/09/2020
27247

內港區長者指上落唐樓感困難

民建聯冀政府推特殊房屋政策

內港在上世紀 80 年代,曾經是澳門的商貿中 心、碼頭轉運站和物資集散地,人流熙來攘往, 零售業、酒店業及特色飲食業一度發展暢旺,為 本澳經濟做出卓越貢獻,但隨著城市發展轉變, 本澳海上交通樞紐從內港區轉移,令區內昔日繁 榮不再,逐漸走向蕭條冷落,該區地勢較低,地 下排水管網設施殘舊,一遇天文潮和風暴潮就容易出現海水倒灌,水浸問題對該區商戶更是雪上 加霜,為居民帶來安全隱患。 助長者另覓住房內港區及下環街一帶樓宇以唐樓居多,不少 居民是長者,民眾建澳聯盟副理事長歐陽廣球、 常務理事姚瑤及民眾安全服務義工隊副隊長陳茵 茵一行,日前到內港區及下環街一帶上門探訪長 者。歐陽廣球引述長者反映,日常上落需要走多 層樓梯,不少長者因擁有物業而無法申請社屋, 只能另外租住低樓層。他建議政府應為該區長者 給予特殊房屋政策關懷,例如由房屋局或社工局 採取日租方式,將長者原物業出租給有需要人 士,並提供社屋等其他住宿給長者居住。 陳茵茵稱,大部分長者認為該區適合「老 友記 」活動空間較少,亦缺乏長者活動中心及外 展服務,特別是家中老伴患有慢性疾病的雙老家 庭,長期由其中一人照顧,日常只能留在家中, 無法舒展身心,建議當局加強關注區內長者使用 空間及長者獨自照顧另一長者的情況,適當增設 社區設施及活動區域,加大支援安老服務。

08/09/2020
8745

首輪提升技能帶津培訓昨起報名

設2,570培訓名額 不少失業人士到場查詢

勞工局推出「提升技能導向帶津培訓計劃」的首輪課程昨(7)日起至11日接受報名。僱主及自由職業者可網上及到當局現場報名,但首日早上現場報名人數並不多,主要是自由職業者,亦有失業人士到場查詢。截至昨日中午,當局指共113人完成資格審核,涉及34間企業及50個自由職業者,而完成資格審核後已前往院校網頁報讀課程共56人。 從事兼職導遊及免稅店工作的賈小姐稱,因疫情關係,自年初起公司已不需要兼職。因沒有遊客,導遊工作沒有著落。她今次想報讀的課程主要都是以興趣為主,如日文課程,不過擔心因需要僱主報名,兼職身份可能會有困難。從事手信業的許小姐稱不清楚是次需要僱主報名,因自己已失業半年故不符合資格,失業人士對象下周一才開始報名,她表示報讀課程後希望盡快找到工作。 現場報名的自由職業者多數從事導遊行業。有多名報名者反映,她們的資料被財政局認可合符資格,但到了勞工局現場卻被指沒有資料顯示,需要推遲受理。有受訪者批評當局效率緩慢,因一些課程是先報先得,延誤會令其報不到心儀課程。 首輪「提升技能導向帶津培訓計劃」的培訓課程由澳門大學、澳門旅遊學院及澳門理工學院提供,合共提供2,570個培訓名額,內容包括語言、商業管理、職場技巧、財務會計、資訊科技、會展、文化遺產及旅遊、創意藝術、餐飲、零售等,課程於本月14日起陸續開課。 僱主推薦僱員於工作時間參加培訓,僱主按每一名僱員可獲發5,000澳門元的培訓津貼,若參與培訓的是無薪假僱員或自由職業者本人,則由僱員或自由職業者本人獲澳門元的培訓津貼。 另外,為2019年1月1日或之後因勞動關終止而失業的居民,以及2020年完成高等教育課程且非受僱的居民而設之「就業導向帶津培訓計劃」亦將於9月14日至18日接受報名,課程詳情將再作公布。 勞工局推出 「提升技能導向帶津培訓計劃」 的首輪課程昨日起接受報名,不少市民到場報名及查詢。(梁佩茵攝)

08/09/2020
17871

澳人到灣區發展政策日趨完善

婦聯促「 新街坊 」項目加快落地

粵澳雙方正在緊密研究推進「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橫琴對澳門在大灣區的發展定位意義重大。婦聯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庄玲玲認為,橫琴是澳人開拓灣區生活圈及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契機,冀政府以橫琴為起點,完善澳人在灣區工作輔助、提升生活環境及服務,讓澳門社團和企業發揮更大功能,提供發展機遇、支援跨境家庭,增強市民融入灣區生活圈的信心。 完善橫琴社區配套及交通系統庄玲玲引述婦聯去年進行的「大灣區婦女現狀及需求調查報告」顯示,受訪者整體認為灣區具充足發展優勢,但跨境置業、生活及就業則意願不足,主要考量是家庭照顧、醫療設施不足、與內地交通不便等,反映灣區生活配套仍需繼續優化。她建議政府應加快落實「澳門新街坊項目」及其他生活設施,完善社區配套和橫琴交通系統,並利用社團優勢,支持與大灣區組織深化合作,參與提供家庭支援配套服務。 她並認為,政府應與灣區機構合作開辦針對澳門人到灣區就業的培訓中心,幫助在灣區尋求發展的澳門人更好融入當地工作環境和文化氛圍。此外,鼓勵更多澳門企業進駐灣區城市,創設良好前景的工作崗位,優先為當地的澳門人提供有發展前景的工作崗位,提升家庭生活便利,共建灣區美好家園。

08/09/2020
17509

司警破非法醫學美容院

買藍卡當家傭越女與男同鄉經營

司警根據市民舉報,在大三巴附近搗破一間非法醫學美容院,經營者竟是一名藉假聘僱當家傭取得「藍卡」的越南女子及其一名同鄉男子,司警除拘捕兩名越籍男女,涉嫌收款8,000元作假僱主替越女辦「藍卡」一名本澳男子亦被司警拘捕,三人已被移送檢察院偵辦。 司警發言人陳煥文昨日在傳媒例會上通報案情稱,被捕一對越南男女年約30至40歲,涉嫌觸犯「職務之僭越」罪,被捕一名42歲本澳男子姓梁,報稱為自僱司機,他承認因為欠下賭債,於是以8,000元出售他的外籍家傭配額還債,被控以「偽造文件」罪。 市民電郵舉報揭發司警發言人陳煥文稱,司警今年7月底接獲市民電郵舉報,指有人在大三巴附近非法經營醫學美容院,司警對案件展開搜證調查,上〈8〉月28日派員到「醫學美容院」調查,發現「醫學美容院」是由兩名涉案越南男女經營,而該「醫學美容院」未申請及取得衛生局發出的相關經營准照。 司警經翻查紀錄發現,涉案越南女子所持有的外僱藍卡,由本澳男子梁某報稱僱用其從事家傭工作而申請所得。越南女子向司警承認曾付款向梁某「購買」有關藍卡,但從未在本澳從事任何家傭工作。 直至本月3日,長居內地的梁某經關閘入境回澳時被拘捕,他向司警承認,由於為償還賭債,收取8,000元的報酬「出售」外僱家傭配額,以協助涉案越南女子申請有關藍卡。

08/09/2020
15572

金融發展刻不容

08/09/2020
18814

女勤雜工墮海延至昨晨不治

海事局對員工離世感難過惋惜

上星期在氹仔客運碼頭墮海一名海事局女工,延至昨日(7日)凌晨不治,司警表示,死者為年約48歲的海事局勤雜人員,目前將事件列發現屍體案調查。海事局表示,對有員工離世感到難過和惋惜,同時向家屬致以最深切的慰問,會盡力向家屬提供所需的支援協助,期望家屬能夠盡快走出傷痛。 司警昨日凌晨4時50分接獲仁伯爵綜合醫院通知,通知一名任職海事及水務局的勤雜人員,於上周三(2日)在氹仔北安海事及水務局管理大樓旁露天停車場A-54號附近墮海獲救,經送院搶救後延至昨日凌晨4時證實死亡。 經司警初步調查,死者於上述日期和地點跳海,及後由海關人員救起送院搶救,雖然經搶救恢復呼吸心跳,但處於昏迷狀態,需要依靠呼吸機輔助,其身上表面並未發現懷疑涉及刑事犯罪造成的可疑傷痕或骨折。 死者姓陳,女性,本澳居民,年約48歲。司警稱事件列作發現屍體案,死因有待法醫檢驗確定,案件已交調查科跟進。 海事局回應事件時表示,北安碼頭街港口管理大樓的保安人員上周三上午工作期間,發現大樓外的岸邊擺放了一個手袋,並發現海面有人載浮載沉,馬上通知附近當值的海關搜救,並立即報警。局方對有員工離世感到難過和惋惜,同時向家屬致以最深切的慰問,亦已為有需要的同事提供心理輔導和適切的協助。

08/09/2020
13891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