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輪經屋訂價

意見指需尋求社會共識

新城填海A區3,011個經屋單位,上周三(11月27日)房屋局開放接受申請,但有關訂價方式暫未公布。另一方面,新《經屋法》法案仍在立法會進行細則性審議,政府今年就修改經屋訂價方式提出兩個方案,即按照「成本訂價」及「購買能力訂價」作為售價。有意見認為,對於是次開隊申請的經屋訂價方式,政府需繼續諮詢公眾意見。 澳廣視時事節目「澳門論壇」昨(1)日討論經屋政策問題。立法議員何潤生、北區社區服務諮詢委員會委員高岸峰和民眾建澳聯盟理事長李良汪出席。 對於新一批的經屋訂價方式當局暫未公布。高岸峰表示,根據政府釋出的資訊顯示,未來修法後經屋的計價方式將有所改變,訂價亦將有所提高。過去政府採用按照購買能力去訂價,避免市民買不起經屋;但有關計價方式由沿用至今已有一段時間,期間樓市又繼續上升。 他續稱,由於今次法案內容改動較大,認為社會現時對新法案仍未有較大共識,若果貿然改變訂價方式或其他「上樓」規則,又可能令現時的經屋住戶感到不公平;認為政府有需要繼續諮詢公眾意見,尋求共識再作決定,否則法案只會愈改愈差。 李良汪則指出,政府建造經屋的初衷是要協助低收入或購買力不足的人士上樓,因此應採用「購買能力訂價」方式。 另外,現場有市民發言,認為新一期經屋按照現有《經屋法》抽籤排序上樓不公平,認為要先完成修訂《經屋法》法案,再開放經屋申請。 何潤生表示,立法會第一常設委員會未來會繼續與政府密切討論修改《經屋法》;但他認為政府需要再加快進度興建更多新的經屋,而不再是「碎片式」供應。高岸峰則認為,要儘量滿足市民居住需求,減少興建一房一廳(T1)單位;又建議設立經屋恆常申請制度。

02/12/2019
20113

行得通 辦得到 得人心

國家主席習近平曾在會見第五任行政長官候任人賀一誠時指出,澳門回歸20年來的發展,向世界展示了澳門特色的「一國兩制」能夠成功實踐,也證明了「一國兩制」是完全行得通、辦得到而且得人心的。事實上,要能行得通、辦得到,首要條件是得人心。澳門特區人民與祖國內地能夠共享同樣的價值觀、同樣的目標,才能夠發揮「一國兩制」真正的核心精神,也是為甚麼「一國兩制」在澳門,能夠成為「制度的優勢」的原因。 「一國兩制」如何得人心?從澳門回歸20年來的發展可以看出端倪。 20年前,澳門宏觀經濟環境惡劣,經濟連續四年負增長,本地生產總值只有492 億元,回歸初期澳葡政府留給特區政府的財政儲備只有27億多元,巧婦難為無米之炊,20年前的澳門正面對有史以來社會經濟最低谷的時期。 回歸後,澳門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開放博彩業,釋放了澳門博彩業的優勢與潛在動能,並在2003 年開放內地居民赴澳門自由行, 為澳門經濟注入源頭活水。此外,《內地與澳門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 (CEPA)、深化泛珠三角區域合作都令澳門各行各業得以穩定發展。 至2018 年, 澳門GDP 從492 億元增長至4,403 億元, 人均GDP 從14,000 美元增長到82,600 美元。在澳門,65歲以上長者每月有養老金、每年有敬老金、現金分享,加上公積金與養老補貼,每月平均都有6,000 元以上收入,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社會福利事業充分發展。祖國內地的支持,每位澳門居民都能親身體會。 因此「一國兩制」對於澳門來說,代表持續不斷的發展機遇。 20年來澳門人把握了,成長了,實踐了,未來也將更加深化、持續。 除了中央的政策支持,特區政府也以堅持廣泛團結、深化國家主權的政策體現「一國兩制」,將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和保持特區長期繁榮穩定有機結合。2009 年2月,根據澳門《基本法》第23條制定的《維護國家安全法》,使得維護國家安全有了法律保障; 2006 年,特區政府修訂《非高等教育制度綱要法》,將「愛國愛澳」、培養對國家和澳門的責任感確定為教育總目標;2016 年,特區政府攜手澳門基金會推出「千人計劃」,至今已有超過3,000 名青少年到內地學習交流,進一步增強了愛國意識; 2018 年,澳門各級學校實現升掛國旗全覆蓋,今年更配合《國歌法》 出台修改原有法律,將國歌納入中小學教育,讓國旗、國徽與國歌更加深入人心。 如果說過去20年時間澳門用來扭轉劣勢、改善民生,那麼面向未來,澳門還將發揮更重要的作用。今年出台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將澳門納入大灣區四大中心城市之一,與香港、廣州及深圳並列,作為區域發展的核心引擎,澳門「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的發展定位也被明確列入國家重大發展戰略,成為指導方針。小市民能有大思維,小城市也能有大貢獻,澳門的發展與祖國內地的發展息息相關,把握自身機遇、發揮自身潛力,「一國兩制」必將行穩致遠。

02/12/2019
15090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