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體陸路交通運輸政策需更新

過去多年,澳門社會因地少人多、產業單一等自身原因,面臨不少發展障礙。雖然人均GDP 排名世界前列,但居民幸福感卻未能同步。住房、交通等重要民生訴求一直存在,政府政策方面一直未能充分回應。雖然日前重開經屋申請總算兌現政府承諾,惟交通政策的多處空白仍尚待填補。 經屋申請近日重開,共提供新城A區3,011個經屋單位,包括760個一房廳、998個兩房廳及1,253個三房廳單位。距離上次重開經屋申請已有六年之久,雖然是在今屆政府任期末推出,數量上也由原計劃的4,000個减少至3,011個,且經屋落成時間、售價等仍待公布,居民上樓更不知何時,但「遲到好過沒到」。 臨急臨忙趕著交卷的豈止住房方面,交通政策也是多處白卷。輕軌氹仔線計劃年底通車,運輸工務司早在9月就曾表示,輕軌氹仔線營運準備進度順利,預計10月或11月剪綵啟用,短期內會與票價詳情一同公布。在本月時又指目前沒有確實時間,但一定會回歸20周年紀念日前啟用,然而至今仍無進一步消息公布,包括票價、巴士接駁方案等諸多準備工作進度也俱屬未知數。 本澳路網混亂,步行環境有待改善,政府一方面控制車輛數量,鼓勵公交出行,一方面卻又呈現出一盤散沙般的交通布局。在市民眼中,便民交通規劃部署「遙不可及」,提倡的公交政策總是「一拖再拖」,另一邊則削減私家車和電單車泊位,令原本民生區內捉襟見肘的車位數量更加緊張,違例停車造成另一種「亂象」。 公共巴士方面,暫且不論巴士班次、路線規劃等服務問題,政府在兩間巴士公司的合同續期問題上對社會守口如瓶,巴士合同臨近到期卻再次因磋商新合同未有共識再短期續約,個中細節著實令人好奇。 政府2010年公布為期十年的《澳門陸路整體交通運輸政策》, 以「公交優先」為核心,構建以輕軌為主幹、巴士及的士為基礎、步行系統為輔助的綠色交通系統。十年時間白駒過隙,時至今日,有關部門仍表示現階段難以界定輕軌與巴士在公交中的比重,顯示有關政策已經不合時宜,需要檢討及更新,相信要留待下屆政府解決。

29/11/2019
32361

澳城大研究報告對澳門善治提八建議

鼓勵灣區安老、青年灣區創業發展

由澳門城市大學澳門社會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辦,澳門基金會贊助的「回歸以來澳門特區善治研究報告」發布會,昨(28)日上午在澳城大金龍校區舉行,報告主要總結澳門回歸20年來取得的成就與經驗,結合社會善治理論,進一步深挖澳門社會治理面臨的挑戰與困難,並提出有效治理改善建議。 澳城大協理副校長兼任中心主任葉桂平與研究團隊講解研究報告內容,他表示,澳門在祖國的大力支持下,回歸20年來快速發展,其中醫療水平明顯提升,全民健康狀況居國際前列;教育事業蓬勃發展,構建全民教育網絡;就業規模不斷擴大,居民收入持續增加;住房需求得到重視。特區政府落實公共房屋計劃;社會保障逐步完善,福利水平不斷提升。 他引述報告提出八項建議,其中包括:提升公共治理水平,推進政府治理現代化;穩步推進博彩合同續期工作,確保經濟市場平穩運行;妥善使用收回土地資源,優先配合公共政策發展;改善醫療設施環境,鼓勵居民灣區養老;鼓勵青年灣區創業,從戰略高度推進青年發展;發揮特色社團作用,促進區域社會服務;鼓勵環保交通發展,建設生態城市環境;以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為核心,加強愛國愛澳公民教育。

29/11/2019
17036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