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出台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提出,「研究在澳門建立以人民幣計價結算的證券市場」,綱要一出,澳門政府馬上密鑼緊鼓物色顧問研究。正當報告在進展階段,上月廣東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局長何曉軍突公開透露,說澳門政府已向中央上交報告,要將澳門打造成人民幣離岸中心的納斯達克。 及後澳門經濟財政司司長梁維特雖表示至今未有任何上交中央的報告,但社會上對於澳門交易所的設立仍然議論紛紛。究竟澳門是否具有條件發展證券交易所?要發展,又要朝那個方向或模式走?當中會有甚麼困難?本篇將詳盡去分析及探討。
按照《金伯利進程證書制度》監管規範的首批毛坯鑽石昨(28)日在澳門順利進口,經濟局及海關與進口商等透過預約制度,於中國鑽石與寶石交易所(澳門)對該批毛坯鑽石進行清關及金伯利證書的查核,並按既定程序確認該批鑽石的成功驗放。
近月香港局勢動盪,影響當地經濟。有香港珠寶商戶昨日表示,澳門的珠寶生意維持穩定,過去兩季的業績與往年持平,沒有受香港的情況影響。 周大福珠寶集團董事總經理黃紹基(右圖)昨(28)日表示,由於上半年黃金金價偏高,所以拖慢黃金的銷售情況。不過業界估計,下半年是結婚嫁娶的旺季,珠寶首飾屬於剛性需要,相信業績應該有望輕微上升。他對明年的業績表現持審慎樂觀的態度,指全球經濟環境波動,充滿不穩定因素,但仍然看好中國內地市場,認為內地和澳門市場有一定防守能力。 他又認為現時旅客訪澳的情況不錯,澳門在商貿娛樂、家庭消費方面的定位亦做得不錯,近年光顧的大眾客源、家團客源多了,考慮為澳門的分店進行裝修,或發展其他品牌等,相信現時本澳的遊客區仍然存在不少商機。
過去多年,澳門社會因地少人多、產業單一等自身原因,面臨不少發展障礙。雖然人均GDP 排名世界前列,但居民幸福感卻未能同步。住房、交通等重要民生訴求一直存在,政府政策方面一直未能充分回應。雖然日前重開經屋申請總算兌現政府承諾,惟交通政策的多處空白仍尚待填補。 經屋申請近日重開,共提供新城A區3,011個經屋單位,包括760個一房廳、998個兩房廳及1,253個三房廳單位。距離上次重開經屋申請已有六年之久,雖然是在今屆政府任期末推出,數量上也由原計劃的4,000個减少至3,011個,且經屋落成時間、售價等仍待公布,居民上樓更不知何時,但「遲到好過沒到」。 臨急臨忙趕著交卷的豈止住房方面,交通政策也是多處白卷。輕軌氹仔線計劃年底通車,運輸工務司早在9月就曾表示,輕軌氹仔線營運準備進度順利,預計10月或11月剪綵啟用,短期內會與票價詳情一同公布。在本月時又指目前沒有確實時間,但一定會回歸20周年紀念日前啟用,然而至今仍無進一步消息公布,包括票價、巴士接駁方案等諸多準備工作進度也俱屬未知數。 本澳路網混亂,步行環境有待改善,政府一方面控制車輛數量,鼓勵公交出行,一方面卻又呈現出一盤散沙般的交通布局。在市民眼中,便民交通規劃部署「遙不可及」,提倡的公交政策總是「一拖再拖」,另一邊則削減私家車和電單車泊位,令原本民生區內捉襟見肘的車位數量更加緊張,違例停車造成另一種「亂象」。 公共巴士方面,暫且不論巴士班次、路線規劃等服務問題,政府在兩間巴士公司的合同續期問題上對社會守口如瓶,巴士合同臨近到期卻再次因磋商新合同未有共識再短期續約,個中細節著實令人好奇。 政府2010年公布為期十年的《澳門陸路整體交通運輸政策》, 以「公交優先」為核心,構建以輕軌為主幹、巴士及的士為基礎、步行系統為輔助的綠色交通系統。十年時間白駒過隙,時至今日,有關部門仍表示現階段難以界定輕軌與巴士在公交中的比重,顯示有關政策已經不合時宜,需要檢討及更新,相信要留待下屆政府解決。
行政長官崔世安昨(28)日與國家稅務總局局長王軍在本澳簽署《內地和澳門特別行政區關於對所得避免雙重徵稅和防止偷漏稅的安排》(以下簡稱《對所得避免雙重徵稅和防止偷漏稅的安排》)第四議定書。第四議定書生效後,特區政府於內地的投資所得將可獲豁免繳納百分之十的所得稅。有關豁免適用於「廣東粵澳合作發展基金」(粵澳基金)及日後同類型投資項目。以粵澳基金的投資金額及年期計算,累計可獲近八億元(人民幣,下同)稅款豁免。
由澳門城市大學澳門社會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辦,澳門基金會贊助的「回歸以來澳門特區善治研究報告」發布會,昨(28)日上午在澳城大金龍校區舉行,報告主要總結澳門回歸20年來取得的成就與經驗,結合社會善治理論,進一步深挖澳門社會治理面臨的挑戰與困難,並提出有效治理改善建議。 澳城大協理副校長兼任中心主任葉桂平與研究團隊講解研究報告內容,他表示,澳門在祖國的大力支持下,回歸20年來快速發展,其中醫療水平明顯提升,全民健康狀況居國際前列;教育事業蓬勃發展,構建全民教育網絡;就業規模不斷擴大,居民收入持續增加;住房需求得到重視。特區政府落實公共房屋計劃;社會保障逐步完善,福利水平不斷提升。 他引述報告提出八項建議,其中包括:提升公共治理水平,推進政府治理現代化;穩步推進博彩合同續期工作,確保經濟市場平穩運行;妥善使用收回土地資源,優先配合公共政策發展;改善醫療設施環境,鼓勵居民灣區養老;鼓勵青年灣區創業,從戰略高度推進青年發展;發揮特色社團作用,促進區域社會服務;鼓勵環保交通發展,建設生態城市環境;以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為核心,加強愛國愛澳公民教育。
澳門設立交易所雖然有一定困難及挑戰,但若當中央提供助力,加上自身優勢,很大機會可以成事。至於透過發展金融業,不但可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也能進一步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同時更能為大灣區服務。 問題是那究竟要向那個模式走向?或許我們可從本澳金管局經常對外所言的「錯位發展」去尋找答案。
作曲家、作家及出版社協會(MACA)舉辦「MACA十周年系列活動」,其中,「音樂創作者研討會」昨(28)日下午假澳門十六浦索菲特酒店舉行,共有來自19個國家和地區的音乐創作者、政府代表、業界人士等逾40人參與。主辦方希望藉活動引導對音樂創作有興趣的社會各界人士,更加了解廣闊的原創音樂力量,為澳門原創音樂人提供交流音樂創作的平台,提升澳門的音樂創作水平和加強知識產權管理。 協會行政總裁吳國恩受訪時表示,活動主要圍繞中國與葡語系國家音樂產業合作和發展方向及有關於音樂版權買斷研究專家到場進行交流。 亞太音樂創作者聯盟(APMA)主席都倉俊一分享個人創作以及版權管理心得。他表示,亞太地區社交網絡依舊存在不支付版權費就使用音樂的情況,買斷版權又會出現低成本輸出,加之歐美等地主張不買斷而保留創作權,因此亞太地區的音樂界也一直為此爭取和努力。 除此之外,是次系列活動包括CISAC亞太區委員會會議、「SPA& MACA Album 中葡音樂合輯」發布會及MACA十周年晚宴。旨在紀念過往十年MACA的發展歷程及工作成效,提高澳門本地音樂人及其作品於社會各界的關注度,在澳門更深入地推動音樂版權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