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辦施政總結及展望座談會

專家學者為社會繁榮穩定建言獻策

澳門回歸踏入第20年,澳門大學澳門研究中心昨(4)日早上舉辦「澳門特區政府的第二個十年的總結及下一個十年的展望」座談會,邀請多位專家學者交流見解,並為政府未來施政提出意見,為澳門社會繁榮穩定建言獻策。 澳門大學研究中心主任林玉鳳關注過去十年政府在執行官員問責制的狀況,她認為政府在執行問責工作有少許進展,但目前仍未有一個具體的制度框架。林玉鳳建議未來政府推動官員問責工作時,需與現正進行研究的官員績效制度相結合,政府也要加大官員對政治責任及行政責任的認識,清晰不同層級官員需肩負不同責任。 退休人士可選擇大灣區生活關注房屋政策的澳門大學榮譽學院院長、工商管理學院教授黎寧認為,回歸首十年,澳門私樓供應大幅減少,但人口卻不斷增加,導致樓價大升及供不應求。第二個十年,經屋數量雖有所增加,但因建樓需一定時間,故短期內樓宇供應仍然緊張。放眼未來,政府有新城A區等填海造地,估計未來澳門有足夠樓宇供應。她建議退休人士可選擇到大灣區城市生活,以緩解澳門住屋壓力。 經濟方面,澳門政治經濟研究協會理事長唐繼宗認為,澳門博彩業一業獨大不利於經濟平穩發展,並且本澳服務出口主要集中在內地市場,建議特區政府需通過經濟適度多元發展,降低風險,讓本澳經濟持續發展。

05/12/2019
12572

推進都更須取共識

備受大眾關注的《澳門都市更新法律制度》文本公開諮詢即將結束,期間社會對文本中有關的補償機制、重建業權比例的釐定等議題有不同意見,而當局則強調都更補償措施必會靈活多樣,未來都更之路如何發展,須視乎各界能否取得共識。 回顧過去十多年來, 澳門的都市更新工作備受關注,從「舊區重整」到「都市更新」,有關法律制度經歷數屆政府,但進展不似預期。事實上,澳門舊樓日久失修問題突出,都市更新有很大的必要性,但從社會現實來看,澳門由於城市人口高度密集、土地資源不足等因素,以致都市更新的發展步伐未盡人意。 近年,特區政府已為都市更新進行了大量前置工作,包括《都市更新暫住房及置換房法律制度》的出台、都更公司的成立等,而為期60日的《澳門都市更新法律制度》公眾諮詢期將於本月9日結束,期間先後共舉行四場公眾諮詢會及三場專業界別專場諮詢會。 當中最受關注的,相信是徵收的業權比例較舊區重整法律諮詢草案大幅下降,有意見質疑徵購制度的相關補償方案能否保障業權人利益,另外,舊區居住環境相對惡劣,推行都市更新的具體時間表亦備受關注。 都市更新的立法原意本是改善居住環境和生活質素,若有關制度未能尊重大多數意見,反而可能成為居民的負擔。故此,特區政府在立法時,必須平衡兼顧不同的利益訴求,釐清樓宇重建業權百分比比例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如何保障私有財產權、對承租人作出補償等問題。 都市更新是城市建設中最複雜、涉及面最廣、市民最關注的社會工程,當中涉及到的利益關係複雜、訴求多樣。距離政府換屆不足一個月,各部門及與下屆政府之間應做好協調、溝通與平衡,以便將來更為全面及有力落實和推進都更的立法工

05/12/2019
23140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