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近日有公眾向文化局查詢有關不動產(文物)緩衝區內不動產買賣的規定,文化局昨(25)日回應稱,現時就緩衝區內不動產業權的移轉,並沒有設定限制或制約等條件,業權人可對其物業自由買賣,毋須就其業權移轉事先通知文化局。 對於不動產的物業登記上載有被評定的不動產(文物)/緩衝區的附註,不會影響業權人對其物業之權利。《文化遺產保護法》只規範有關被評定或待評定不動產業權移轉時(如出售或作代物清償),澳門特別行政區享有優先權,可優先取得該等不動產。文化局現正與銀行、公證員及律師業界等就有關情況進行溝通。 現時緩衝區內的不動產業權人就其業權移轉毋須事先通知文化局。倘有需要時,可向文化局請求書面說明,文化局一般會於七至十個工作天內回覆。市民欲進一步了解關於《文化遺產保護法》規範優先權的資訊,可瀏覽文化遺產網www. culturalheritage.mo,或於辦公時間內致電文化局:2836 6866, 或電郵webmaster@icm.gov. mo 查詢。
針對校園欺凌事件日趨嚴重,澳門中華學生聯合總會昨(25)日宣布成立反校園欺凌關注組,學聯副理事長及反校園欺凌關注組召集人區孝丞,副召集人李星儒及成員林啓樺,昨(25)日出席發布會簡介相關細節。召集人區孝丞稱,將在各中小學發起聯署行動,呼籲學生團結一致,向校園欺凌說不,期望以此在學生內強化保護意識,抗拒校園欺凌。
黑沙環新填海「P 」地段爛尾樓盤「海一居」,小業主可申購「置換房」,但有部分小業主在新《樓花法》出台前購買樓花,沒有做物業分層登記,被拒申購「置換房」,部分小業主昨(25)日前往「都市更新公司」遞信,希望「攜手共同處理問題」。 海一居業主聯合會會長高銘博,昨午聯同十多名未能申購「置換房」小業主前往黑沙環政府綜合服務大樓,向「都市更新公司」遞信。高銘博向傳媒表示,有部分小業主在2013年《樓花法》生效前已經購買「海一居」樓花、並進行納稅,但由於未有及時進行樓宇分層登記,因此現在被視為沒有資格購買「置換房」。高銘博估計現時有約40名小業主受影響,不排除未來人數會繼續增加。 海一居業主聯合會在致都更公司的信函中表示,「政府對樓宇分層登記是沒有時效限制,只要曾繳付稅項,過期登記最多罰款」。信中又指,有小業主已向銀行供款多年,並非是土地被收回後以平價買入,稱「不會有欺騙行為」。信中希望都更公司與政府交涉,給予這部分小業主購買「置換房」資格,體現真正的善意原則。 「海一居」當年賣售樓花時,不受2013 年6 月1 日生效的《樓花法》 規範,沒有強制規定業主必作分層物業登記,令許多業主未有在購買樓花後申請物業登記,造成被拒申購「置換房」情況。
立法會第一常設委員會昨(25)日首次細則性審議《民防綱要法》法案,主席何潤生會後總結表示,本法案結構較為複雜、涉及面廣,一常會認為其行文結構不夠清晰,未能完整反映民防架構工作,將會列出問題清單,希望政府日後作解釋澄清。 此前無論是社會或議員都對法案第25條(俗稱「謠言罪」)有頗大爭議,何潤生表示,一常會明白到公眾對此條罪名會有憂慮或不安,因此希望政府可以對立法目的作清晰解釋。 何潤生又指,現行《刑法典》中已經有類似條文,有委員建議在《刑法典》作相應修改、而不是在《民防綱要法》中單獨成罪,以確保法律一致性及連貫性,一常會將嘗試與政府進行探討。 此外,一常會又關注法案中民防架構之間關係、行政長官與保安司司長職權有待釐清、名詞定義較為混淆、未有災後停工停產機制等問題,將會列出問題清單,希望政府在未來細則性審議當中能夠解釋澄清。
中國社會科學院和經濟日報社昨(24)日在北京共同發布《2018年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下稱《報告》),澳門在四個競爭力評比項目中均列前茅,其中「可持續競爭力」、「宜居競爭力」更名列十強。不過,在「綜合經濟競爭力」排名方面,本澳已經連續兩年下跌,繼2017年跌出前十強後,去年再下跌兩位,在兩岸及港澳地區共293個城市中,排名第14。有本澳學者昨日受訪表示,排名下跌或因現時澳門產業單一,只有博彩業能力強大,其他產業顯弱所致。
澳門創新發展研究會昨(24)日舉行「如何發揮 港珠澳大橋效益:澳門視野專家座談會」,探討透過思維創新、制度創新來實現港珠澳大橋效益最大化。 研究會副會長曾澤瑤(圓圖)在會上表示,港珠澳大橋的建設創下了多項「世界之最」,跨越了兩種制度、三個城市、三個關稅區,這也為大橋的管理、利用帶來一定挑戰。他稱,大橋開通後雖然旅客量增加,但未能有效帶動消費,而澳門仍未開通港珠澳大橋物流通道,亦是阻礙大橋提升效率的重要一環。 曾澤瑤表示,澳門本身存在一些內部問題,需要自身去尋找解決辦法。例如,如何做好新城A區與澳門其他區域的交通連接,增加停車場的使用率;做好往來香港機場的便捷安排,放寬澳門車輛上橋的資格限制,盡快開通港澳兩地大橋貨運,進一步發揮澳門大橋口岸分流旅客的作用,打造大橋澳門口岸成為本澳特色商品展示平台等。 昨日的座談會除了創新發展研究會的專家學者,還邀請了高校和中小學生的代表,共同探討港珠澳大橋與居民生活和產業發展,收集意見後供有關當局參考。
連接深圳與中山的深中通道是繼港珠澳大橋之後又一超級工程,而今年正是深中通道建設的關鍵之年。由澳門中聯辦台務部組織的「澳門媒體涉台報道負責人廣東參訪團」昨(24)日啟程前往中山市,了解深中通道建設進展。深中通道管理中心副總工程師陳越表示,深中通道有助連結珠江東西岸城市,形成珠江三角洲「A 」字形生活圈。通車之後,澳門由陸路前往深圳的時間將縮至一小時左右,他也相信通道有助於吸引更多旅客來澳。
Hello Kitty即將再訪澳門!澳門國際盛事促進會昨(24)日就下月舉辦的「Hello Kitty Hello Again 」大型展覽,假澳門百老匯舉行新聞發布會,會長盧德忠、Sanrio亞洲區營運總監曾瑞群、銀河娛樂集團公共關係高級副總裁林志成、《力報》總裁劉向明、澳匯展覽公司執行董事吳文慧等嘉賓出席。 澳門國際盛事促進會會長盧德忠(圓圖)表示,隨著近年澳門多了不同類型的展覽展出,現時有30%旅客的訪澳目的是看展,他認為本澳可朝有關方面發展旅遊項目。他指出,在舉辦授權展覽方面,對比部分亞洲城市,澳門的參展人數和消費力比較強,亦吸引到不少本地人有意舉辦同類型展覽,發展展覽生意,有助澳門展覽公司「走出去」到其他地方辦展。 以下月將舉辦的HelloKitty主題展覽而言,盧德忠稱,對比兩年前的辦展情況,今次對展覽投放的投資金額增加了10% 至15%,他有信心做到收支平衡。另外,主辦方今次除了專攻香港和台灣市場,亦有意進軍內地市場,冀吸引更多內地旅客看展,他展望屆時展覽入場人數約有90,000人次。
由廣東省人民政府、文化和旅遊部、香港及澳門特區政府共同主辦的「首屆粵港澳大灣區文化藝術節」,昨(24)晚在廣州大劇院舉行開幕禮,國家文化和旅遊部副部長李群、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代表、民政事務局局長劉江華,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代表、社會文化司司長譚俊榮及廣東省委副書記、省長馬興瑞等嘉賓出席。 首屆文化藝術節主題為「灣區花正開」,整合了各地優質文化和演藝資源,共有100多項活動、11個專項活動板塊。開幕式演出以嶺南文化作為紐帶,充分表達粵港澳三地共同的人文色彩內涵。 譚俊榮致辭時表示,粵港澳文化藝術節這是一宏大構思和嶄新創舉,把三地共同的中華傳統、嶺南特色的文化根脈緊密聯結起來,讓三地繽紛五色、各具創意的藝術花朵競相綻放,同時隨著「一地為主、三地聯動」的文化藝術節每年舉辦,定能塑造出一個繁花似錦、欣欣向榮的人文灣區。 譚俊榮稱,藉著粵港澳大灣區文化藝術節這一個廣闊平台,與灣區兄弟城市加強交流互鑑,共同促進大灣區的文化融通和藝術繁榮。昨晚的文化藝術節雲集了粵港澳三地歌星及學生,共同演唱多首經典歌曲;廣州交響樂團、香港管弦樂團、澳門樂團亦首次合作演奏,唱響三地美好未來。
廉政公署完成有關青洲山地段的調查。廉署昨(24)日公布調查結果時認為,沒有足夠跡象或證據推翻物業登記所確立的業權及地籍圖所劃定的土地範圍及面積。與此同時,對於青洲山地段的保育及規劃,政府未完成《青洲都市化整治計劃》的修訂就批出建築項目的規劃條件圖,違反了《城市規劃法》規定,批評有關做法本末倒置之餘,亦予人「偷步」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