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一個綜藝節目《愛的時差》來澳取景拍攝,節目中「賭王」何鴻燊四房兒子、24歲的何猷君曾到戀愛巷一幅牆壁寫上一句「小明,你覺得咱倆有可能在一起嗎?」引發風波。文化局昨(20)日回覆傳媒查詢時表示,相關塗鴉牆身的建築物非文物建築,屬私人業權,但因位於世遺緩衝區範圍內,因維護緩衝區景觀的考量,局方會主動與建築物業權人溝通,相關塗鴉行為的責任需要由建築物業權人決定是否追究。 另外,旅遊局早前表示,並沒有收到相關節目在戀愛巷塗鴉的拍攝申請。文化局稱,局方於 2017年11月曾接獲有關節目的拍攝申請,根據節目當時提交的資料,戀愛巷為拍攝場景之一,但並沒提及拍攝塗鴉的內容安排。 文化局又呼籲市民和旅客不要任意塗鴉。局方下半年將重點針對塗鴉等,向市民旅客宣傳正確的保護意識。
電話騙案近期轉了新目標,三名年齡未滿20歲的內地男大學生,懷疑被人電話詐騙來澳的生活費,三人合共被騙約60,000 元(人民幣,下同)。 第一宗案情指,19歲的被害人約兩年前在社交軟件上添加一名朋友,雙方一直沒有聯繫。直至昨(20)日上午,被害人看見這位「朋友」發出貼文,聲稱與大客戶簽了大合同,為了答謝粉絲支持,會拿出30萬元進行活動。被害人見有甜頭,即向「朋友」表示有興趣參與活動,對方表示參與活動只需支付3,000元,即可取得6,666元,被害人不虞有詐付款。及後對方卻指需再付5,000元以「激活平台」,被害人感可疑要求退款,對方卻指需「激活平台」後才能辦理退款手續,被害人支付5,000元後,對方即指操作上出現問題,需要再支付3,000元,被害人無奈支付。之後被害人再被對方以不同理由要求匯款,他終於發現被騙報警求助,報稱合共被騙走11,000元。 另外兩宗犯案手法類同,兩名18及19歲的內地男學生,均收到自稱「北京市公安局」人士的來電,表示其電話號碼與不法案件有關,要求他們交出身份資料、銀行賬戶及密碼,兩人因恐慌跟足程序,幾次匯款後發現銀行賬戶的錢已不翼而飛,兩人分別損失人民幣40,000 元及7,400 元。
行政長官選舉管理委員會(管委會)主席宋敏莉昨日表示,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選委會)委員選舉的競選活動期將為期兩周,由6月1日凌晨零時開始,至6月14日午夜12時結束。她提醒,候選人須依法進行競選宣傳。
自2015年8月11日人民幣匯改以來,人民幣匯率事實上就再沒有的所謂「見底」這回事,有的話亦只是市場預期的心理因素,真正決定人民幣匯率走勢,是中國經濟的基本面,所以只要中國經濟保持韌性,即使人民幣短時振幅增大,也不會帶來大問題。 人民幣匯率近期再次波動,昨日中間價連跌第八日,下調129點,報6.8988,主要原因離不開中美貿易戰。近期人民幣兌美元一度跌破6.89關口,值得關注但不必驚慌。相比「8·11」匯改前後的人民幣匯率變化,以及當時國際空頭對人民幣部署,是次外圍因素帶給人民幣匯率的衝擊可謂相對平穩。 「8·11」匯改以來,人民幣經過全球市場的多輪考驗,既有來自歐美的各種「灰犀牛」及「黑天鵝」及新興市場貨幣貶值的風險侵襲,亦有人民幣國際化及市場化改革過程中的問題,但最終人民幣匯率維持了基本穩定,還是基於中國經濟的韌性。 中國經濟步入中高速增長區間,已穩居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及第一大貨物貿易國,為全球經濟的貢獻率多年維持在30%以上,中國作為全球主要經濟引擎的積極作用,是人民幣作為新興全球貨幣的底氣。 此外,「8·11」匯改使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擺脫了單邊升值模式,有彈性的雙向浮動成為新常態,這是人民幣市場化和國際化的成果,也使人民幣順利加入SDR貨幣籃子,成為新的全球儲備貨幣。 隨後,中國2016年年底繼續擴充籃子貨幣種類,2017年5月引入逆周期因子,形成了「收盤價+一籃子貨幣匯率變化+逆周期因子」的中間價報價新機制,更肯定了人民幣匯率改革的未來走向。 如今情況又再回到似曾相識的關節位, 有人賭人仔兌美元「破7」,更有人悲觀預期「破8」,但市場需要看中國經濟基本面,主引擎已經從「三頭馬車」驅轉化為消費為主。消費對中國經濟的貢獻率超過76%,出口依賴度已經降至不足18%,內需動力形成的內生動能支撑中國面對外部市場風險。貿易及關稅的外部壓力會對人民幣匯率乃至其他市場要素帶來短期陣痛,長期看這種影響風險可控。只要中國經濟保持韌性,即使人民幣短時波幅增大,也不會帶來大問題。
議員蘇嘉豪昨(20)日下午與澳廣視執行委員會主席白文浩和財務及行政部代總監羅天會面,商討近日受社會關注的新「人員職程規章」問題。蘇嘉豪會後向傳媒表示,是次會議是雙方坦誠溝通,冀幫助反映澳廣視員工的想法,他形容會面有一些成果。 蘇嘉豪引述澳廣視執行委員會主席白文浩稱,訂立新「人員職程規章」是因應社會變遷,希望吸引更多新人入職,並不是財政壓力或財務問題,反而制訂新規章後公司的開支會增加,但加幅在可接受範圍內。 他續稱,澳廣視表示本月底將推出補充的過渡方案,重點解決現職與新入職員工進入新職程時間點不同的薪酬差異問題,例如不排除適當延長新人入職的試用期、或試用期內收取的薪酬比原本的少。 蘇嘉豪認為,澳廣視作為一間近乎政府全資的傳媒機構,有責任處理好員工內部的溝通問題,並需建立更開放透明的財務機制,讓社會監察。
據國家移民管理局通報,港澳居民今年10 月起可憑「回鄉證」(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使用內地30 多項公共民生服務,包括辦理銀行、證券開戶等金融項目外,亦可辦理就醫掛號、考試報名等。
導遊業界五名導遊昨(20)日與治安警察局、旅遊局和勞工事務局代表開會討論非法導遊問題。業界認為政府現時對非法導遊問題在取證和執法方面仍有一定困難,希望向政府提出多項建議作改善,包括引用更多法律條文協助執法,降低檢控難度;與導遊業界成立通報機制等。 導遊林先生指,現時有非法導遊已採用新招式,在到達澳門後假裝成團友,租用旅遊巴及本地接待作短暫接送,當到達賭場後繼續非法帶團,成功避過當局在口岸進行的稽查行動,「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他又認為旅遊局在取證方面做法過分「斯文」,令疑似非法導遊容易因證據不足而被「放生」;更過分的是被「放生」非法導遊事隔數日又來澳重施故伎,令業界憤怒。 雖然現時旅遊局有加強巡查,治安警在配合執法方面亦更積極,但在取證和執法方面仍有一定困難,業界建議治安警察局、旅遊局和勞工事務局成立正式的跨部門執法組;改善取證方法;與導遊業界成立通報機制,打擊非法導遊工作。 旅遊局曾提出「取證四大要素」,包括「陪同、接送、解說和收取報酬」。然而業界認為就收取報酬方面實難以取證,因為非法導遊極有可能在來澳之前已經收取了報酬,而僱用他們的均為內地企業,因此業界建議政府可否引用《禁止非法工作規章》規定,請勞工局配合執法,以降低檢控的難度。
為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加強澳門青年對大灣區內各地青創支援政策和相關設施的了解,推動更多青創企業到灣區創新發展,經濟局於本月16、17 日舉辦「大灣區澳門青創交流團」,邀請多個青年社團、大專院校及進駐澳門青年創業孵化中心企業代表一行共44 人,參觀大灣區內青創孵化基地和優秀科創企業,並與相關機構負責人及進駐企業互動交流,推進雙方建立商業聯繫,開拓營商合作空間。 是次「大灣區澳門青創交流團」是根據特區政府施政方針的「青年灣區創業創新計劃」而開展的其中一個推進青創合作的工作項目,旨在鼓勵澳門青年人走進並參與大灣區的建設和發展,為粵港澳青年創新創業融合發展提供夯實的平台,有助澳門青年認識國家科技發展水平,增強對國家的認同感,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經濟局稱,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國家重大發展戰略,灣區內創業氛圍良好,人力資源充裕、產業鏈完整,有利澳門從事不同行業的企業發展業務。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出台,為澳門融入大灣區青年創新創業發展提供嶄新的台階。
《特區政府公報》昨(20)日刊登社會文化司司長批示,政府將於9月1日起調升私校教師直接津貼,加幅約為4%。 另外,社會文化司司長又批示訂定《大專助學金發放規章》的有關助學金及補充援助名額。其中,大專助學金的名額如下:(一)貸學金:不設名額限制;(二)獎學金:490名;(三)特別助學金:500 名;(四)特殊助學金:55 名。 補充援助的名額如下:住宿貸款:700名;啟程旅費及回程旅費貸款:250名。由貸學金轉為獎學金的轉換名額為50 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