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澳旅客屢創紀錄,每逢節假日大街小巷人頭湧湧,澳門旅遊承載力成為近日城中熱議題目,討論焦點都在澳門旅遊學院2017年製作的研究報告,指澳門最佳旅遊接待能力為每日11萬人次,或每年4,010萬人次以下。但澳門去年接待旅客已達3,580萬人次,同比增加9.8%;而今年清明節三天「小長假」,來澳旅客達42萬5,258人次,較去年同期上升23.6%,上月復活節假期訪澳旅客超過55萬人次,同比上升39.3%。已超越當年研究報告所指的最佳旅客接待能力,因此有建議參考其他城市向旅客徵收「旅遊稅」,以減輕接待壓力,徵收「旅遊稅」會帶來哪些利弊?如何從中找到平衡,讓城市和旅遊業健康發展?
「過度旅遊(overtourism)是現時不少世界知名旅遊城市面對的問題,「過度旅遊」是指旅遊對目的地居民生活素質,以及旅客旅遊經驗所產生的負面影響不少旅遊城市不堪重負,於是出招緩解問題,徵收「旅遊稅」是最普遍方法之一,在機票、郵輪票價、酒店住宿費中附加稅項。 有城市出台旨在吸引「高價值」旅客,減少「低價值」旅客的「旅遊稅」。荷蘭阿姆斯特丹經常有乘坐郵輪過境的「一日遊旅客」落地,當地政府認為這些旅客既不入住酒店,也不會額外花錢在餐飲上,到達景點後「走馬看花」便登船離開,對當地經濟貢獻甚少,因此政府決定向這些「一日遊旅客」徵收每天八歐元「旅遊稅」,政策出台約一周後,就有四家郵輪公司宣布不再在阿姆斯特丹港口停靠。 世界著名「水城」意大利威尼斯,一直有向遊客徵「過夜稅」,但每年到訪水城旅客2,400 萬人次,當中約1,500 萬是一日遊,處理遊客留下的垃圾大增當地政府壓力,因此威尼斯決定對一日遊旅客徵收「入城稅」,人均2.5 歐元至10 歐元不等,已支付「過夜稅」旅客毋須另繳。威尼斯政府預計,新措施每年可帶來5,000 萬歐元稅收,多於每年3,000 萬歐元的「過夜稅」(酒店入住稅)。 深受港澳居民熱愛的旅遊國家日本,在今年1 月7 日推出《國際觀光旅客稅法》(亦稱出國稅),無論日本人或遊客,在離開日本前都必須繳付附加在機票或船票中的1,000 日圓出國稅,稅收將用於提升旅遊基礎設施建設。 也有城市希望旅客能為當地文化和環境保護盡一分力。印尼峇里島作為全球最受歡迎度假勝地之一,去年遊客近600 萬人次,但環境污染及古蹟加速損毀讓當地政府感到憂心,因此計劃向旅客徵收十美元稅款,用以保護當地環境及文化資源。 擁有豐富自然環境資源的紐西蘭,近年遊客大增30%,環境遭到破壞,垃圾隨處可見,惹得當地居民抱怨不已,對此紐西蘭政府決定於今年下半年開徵「旅遊稅」,每位入境的國際遊客需繳付25 至35 紐西蘭元,稅收用於基礎設施、保護自然環境及減輕旅遊部門的財政負擔。
正在葡萄牙訪問的行政長官崔世安,在當地時間16日早上舉行記者會,總結是次訪葡行程。他表示,澳門特區成立以來取得的發展,以及澳門作為「中葡平台」的角色,得到普遍認同。特區成立以來,經濟逐步增長,民生不斷改善,社會和諧發展,多元文化獲得尊重,葡人社群積極參與特區建設和社會事務。澳門與葡萄牙始終保持獨特關係,澳門與葡萄牙各方合作,會持續向前發展
在記者會上,被問到近日澳門居民有感澳門旅遊承載力「爆錶」問題,崔世安回應稱,澳門發展的定位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歡迎世界不同地區的客人來澳遊玩,亦希望旅客能重複來澳。特區政府過去多年均是委託旅遊學院研究本澳旅遊承載力,當中存在客觀及主觀因素,而客觀因素來自澳門居民生活滿意度及旅客來澳的滿意度。 崔世安強調,特區政府首先必然保護好澳門居民的生活及其接受程度,以澳門人生活為主體,再做好各方面的配合,「從來無話追求一個指標、要一路上升,旅客要去到幾多嘅數目」,他承諾,特區政府會做好研究,確保不會對居民生活產生極大的負面影響,希望大家放心,同時會做好澳門旅遊服務質量,包括建設安全城市、改善衛生等。(資料圖片)
由澳門特區政府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共同主辦、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承辦的「2019傳統醫藥國際發展論壇(歐非)」,於當地時間15日在葡萄牙里斯本開幕,大會期望藉著今次論壇,進一步促進傳統醫藥產業和人才在國際上向更深層次、更寬領域的發展。 本次論壇以「國際青年中醫生在中醫藥發展中的作用與定位」及歐非國家的市場准入政策等方向為主題,邀請來自中國、歐盟、非洲及「一帶一路」沿綫國家傳統醫藥行業的政府代表、青年中醫生等約300 人展開探討,論壇開幕式主禮嘉賓包括澳門特區行政長官崔世安,佛得角共和國衛生與社會保障部部長代表、佛得角駐葡萄牙大使Dr. EuricoCorreiaMonteiro,中國駐葡萄牙大使蔡潤等。
港珠澳大橋出現「不平等現象」!竟然關「英女皇」事?繼多名立法會議員早前質詢本澳官員,為何澳門口岸設立停車場供香港車輛進入及停泊,反之,本澳除了600輛配額私家車可以駛入香港市區外,其他私家車卻連大橋都不能上,遑論進入香港市區! 立法會公共行政事務跟進委員會昨(16)日舉行會議,跟進港珠澳大橋澳門口岸設施使用和車輛特許准照管理等情況,委員會主席施家倫會後表示,澳門政府正在與香港政府商討,希望開放讓澳門車輛行駛港珠澳大橋,即使暫時不能,亦希望車輛可以在香港口岸落客調頭。 遠在葡萄牙訪問的行政長官崔世安亦關注到港珠澳大橋使用情況,他昨日在記者會上回應稱,如何充分發揮大橋影響力的問題,向港珠澳大橋三地聯合工作委員會反映。
保安司昨日公布「2019年第一季澳門罪案統計和執法工作數據總結」。警方共開立刑事專案調查案件3,364宗,較去年同期減少183宗,跌幅5.2%。但在暴力罪案方面,特別是「非法禁錮」則出現較大升幅,因高利貸而衍生的「剝奪他人行動自由罪」案件共81宗,較去年同期的59宗增加了22 宗,升幅 37.3%會上保安司司長黃少澤表示,「暴力犯罪」共157宗,較去年同期的145宗上升了8.3%,上升原因主要由於「剝奪他人行動自由罪」或俗稱「非法禁錮」案件較去年同期增加21宗所致;其中,警方於今年2月23日搗破一個黑社會高利貸犯罪集團並拘捕71人,該集團涉及多宗「高利貸」、「非法禁錮」及「傷人」案件,偵破此案使得第一季「暴力犯罪」數據因而上升。 另外,「詐騙」283宗, 較去年同期的231宗增加了52宗,升幅22.5%;俗稱「高利貸」的「暴利」亦增加了21宗,同比上升19.6%。而「盜竊」、「不正當據為己有」及「搶劫」,則分別下降了18.1%、6.2% 及17.4%;「對兒童之性侵犯」同比也下降33.3%。 2019年首季的警務行動和偵查行動期間,共有1,631人被拘留及送交檢察院處裡,較去年同期增加225人,升幅16%,主因是今年警方巡查行動較為頻繁及搗破多個涉及人數眾多的犯罪集團所致。另外,青少年犯罪案件共17宗,與去年同期相較無增減。 對於博彩業發展對澳門治安影響的評估,黃少澤指出,目前警方未有收到因博彩業發展或調整而出現有黑社會異常動態的情報,博彩業發展至今並未對澳門治安形勢造成負面影響。 對於近期發生多宗與博彩相關的詐騙案,包括有冒充他人辦理會員卡騙取酒店房間或代金券後再行轉賣,以及有使用假籌碼或串通莊荷騙取賭場款項的案件,黃少澤表示,警方根據所掌握情報已加強打擊力度,並成功破獲了多宗案件,
受關閘口岸離境大樓入口處扶手電梯需要進行維修工程影響,昨日傍晚出境高峰時段,關閘口岸再出現人流逼爆情況,人龍由離境大堂一直延伸至關閘廣場外圍,治安警察局要採取人流管制措施,同時利用部分離境車道位置臨時加開12條人工離境通道,以盡快疏導人潮。 交通事務局同時因應關閘口岸人潮實施人潮管制措施,協調巴士公司及博企啟動交通應急機制,以放緩進入關閘邊檢大樓的乘客數量,分別為安排兩間巴士公司原來進入關閘總站的部分巴士路線以「巴波沙大馬路」站作為尾站落客;臨時停用關閘總站內的電梯;博企及酒店車輛減慢進入關閘的發財巴班
耗資巨大的「世紀工程」港珠澳大橋,無論在規劃、建設、落成、開通等階段,都吸引了無數人的目光。在當初進行大橋項目研究時就已經表明,大橋有助完善粵港澳三地的綜合運輸體系和高速公路網路,密切珠江西岸地區與港澳地區的經濟社會聯繫,改善珠江西岸地區的投資環境,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佈局優化,提升珠江三角洲地區的綜合競爭力。 時移世易,經過港珠澳大橋多年來的調研、立項、前期工作、動土施工,最終於去年10月24日正式通車。隨著虎門二橋落成、深中通道在建,加上高鐵系統的飛速發展,港珠澳大橋日後要達到設計之初的車流和人流數量,可能會費力不少。今年2月份,澳門交通事務局公布港珠澳大橋最新營運數據,截至2月9日,大橋日均車流量1,202 架,穿梭巴士日均載客量 24,492 人次,跨境巴士2,968 人次。這些數據與三地政府當初估算通车初期每日9,200 至14,000 架次仍有一段距離。 雖然大橋通車未能立刻達成粵港澳三地互聯互通的理想,但亦不妨礙眾多遊客前來觀光,體驗這項國家重點工程的宏偉奇觀。大橋帶旺港澳兩地的旅遊業固然是好事,但以目前發展路向,大橋會否失去了當初改善投資環境、加快產業布局優化、提升綜合競爭力的目標?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出台,當中提及要創新通關模式,更好發揮港珠澳大橋作用。以港澳之間的車輛來往為例,香港私家車參與轉乘計劃,只要通過相關申請和預約登記,就可以行經港珠澳大橋抵達澳門口岸,停泊在東停車場,再轉乘公交車輛進入市區。而澳門方面除了600 部配額私家車外,其餘私家車都無法參與轉乘計劃以上述方式前往香港口岸。 上述問題對一些澳門市民來說不失為一個遺憾,造成問題可能有多種原因,現時再去揣測亦無補於事。從實事求是的角度出發,三地政府應當藉此契機,檢視大橋通車逾半年以來的營運情況,本著便利三地物流貨運、居民出行、商務往來的理念,共同研究港珠澳大橋未來的管理方針。
一名80歲老婦誤信「祈福黨」妖言,竟將17萬元現金及金器,交給兩名女「祈福黨」祈福,翌日打開「祈福袋」一看,竟變成兩棵生菜! 司警昨(16)日公布案情時稱,八旬女事主本周二(14日)下午行經新橋區義字街一個菜檔時,兩名操廣東話的中年女子突然趨前向她搭訕,指女事主家人會有「血光之災」,但可透過「祈福」化解。 未知是女事主不熟悉時事,或是兩名中年婦女口才了得,女事主竟深信不疑,返回附近家中將合共17萬3,000多元現金和金器用膠袋裝好,然後下樓與兩祈福黨會合。兩祈福黨見女事主依言將現金及金器用紅色膠袋裝好,訛稱只要誠心禱告,家人將會得到平安。 兩祈福黨就在大街上拿著紅色膠袋「作法」,一、兩分鐘後聲稱法成,叮囑女事必須待翌日才可打開膠袋,否則「法術」不靈。女事主如言翌日打開膠袋,但只見兩棵生菜,金器及現金不翼而飛。欲哭無淚的女事主由家人陪下往警局報案,司警現追查兩名騙徒下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