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帶鞭打拳腳毒毆兩日

倒霉債仔欠五萬償一命

繼早前發生一宗高利貸集團遭「黑吃黑」事件後,上周三(1日)發生的一宗命案,又與高利貸集團有關,而是次案件高利貸集團又變回施虐者,至於死者疑因欠下對方僅50,000元債項沒法償還,不僅慘遭禁錮毒打兩日,最後疑因傷重不治。 司警偵破這宗命案的關鍵,緣於其中一名「貴利佬」畏罪向警方舉報,要不然三名涉案「貴利佬」大可一走了之,而死者慘遭虐待致死的細節,亦可能因此湮沒,案件極有可能成為一宗「無頭公案」。至於「五萬元一條命」是否另有隱秘,有待警方深入調查。 司警上周五(3日)公布案情時稱,三名涉案被捕內地男子,分別姓方(31歲),無業;姓趙(34歲),及姓彭(29歲),均為賭場「扒仔」。三名疑犯被控以「剝奪他人行動自由罪」、「為賭博之高利貸罪」、「犯罪集團罪」,前天(4日)被移交檢察院處理。案件中姓方疑犯,就是疑因畏罪向警方「報料」的關鍵人物。 事主茫然踏上死亡之路據案情透露,案中男死者為一名40多歲的內地人,上周三(1日)早上6時許在中區一娛樂場向三名疑犯借貸港幣50,000元用於賭博,期間有贏有輸,事主更被抽取7,000元利息,惟最終全數輸清。三人見事主無力價還,於是將他押往南灣大馬路「華X賓館」一客房禁錮,事主哪知道他一腳踏進客房一刻,自此步上死亡之路……恐怖虐待錄像傳親友三人為了盡快迫事主還債,於是架起攝錄設備,將事主綑綁後,用毛巾塞口,慎防他受不住虐打大喊驚動其他房客,然後分別以皮帶、拖鞋鞭打及拍打事主,另一錄像則單純對事主拳打腳踢。這些慘無人道的虐打錄像,先後傳給事主的家屬及親友,以此脅迫他們代事主還債。 兩日毒打事主一命嗚呼然而,一連串長達兩日的毒打禁錮,未知事主的親友來不及匯款,還是事主捱不住虐打及巨大心理壓力,上周五(3日)早上6時許,三人見事主躺在床上沒有反應,一探鼻息似沒有呼吸,三人見鬧出人命,先用棉被蓋著「死者」,企圖製造致死假象,再離開賓館。 疑犯主動「報料」獲減刑? 一個多小時後,三人沒有離開澳門,反而入住新口岸一酒店暫避鋒頭,期間姓方疑犯疑畏罪,且不排除希望藉此獲減刑,偷偷向警方報案,聲稱在「華X賓館」內發生命案,又指死者生前曾遭虐打,更主動向警方供出目前位置。 司警在治安警協助下隨即趕赴新口岸一酒店,在酒店附近將三人截獲。與此同時,司警及消防趕抵「華X賓館」,果真發現一名男子躺在客房床上氣息全無,且已出現屍斑,估計已死去數個小時,司警法醫發現死者頭、手有多處挫傷及瘀傷,惟真正死因有待剖屍檢驗。

06/05/2019
13712

旅遊巴數量多車體又長

交諮委建議黑點裝加固防撞欄

對於有滿載旅客的旅遊巴在二龍喉街轉彎時疑失控直剷上行路並撞毀上址一間咖啡室門外設施,交通諮詢委員會委員之一的辜文達昨日受訪時稱,目前的旅遊巴車體愈來愈長,在本澳路窄彎多路面行駛,較容易發生意外,建議上址意外路段(即士多鳥拜斯大馬路)設置如2016年同安街交通意外後的防撞欄,當局亦應檢視本澳現有的交通黑點,作出全面的適當輔助設施。 辜文達(圓圖)表示,昨晨發生意外路段有較多旅遊巴經過(往大三巴景點),加上該路段亦屬於斜路,相信一般司機駛到該處時會把車速減至最低,是次意外發生或因機件故障導致。 對於是否應限制車速及車長,他認為旅遊巴的車長因應城市發展逐漸增加,而事發路段是落斜,建議可設減速帶,以及在行人路上設置防撞欄,但不能僅是分隔人與車的欄杆,應參照同安街的經驗,設置較堅固的防撞欄。他認為該處路面較闊,有空間可設置適當的輔助設施。 他又提到,隨著旅客數量的增加,旅遊巴的使用率也不斷增加,加上現時的旅遊巴比以前更加長,除了意外地點,附近的荷蘭園大馬路轉往西墳馬路也較容易發生意外,當局應因應旅客及旅巴的增長,檢視其他較多旅遊巴經過的地段,完善路面情況,理順交通。

03/05/2019
22135

警鐘再鳴

大型車輛安全不容忽視

2016 年8月8日,大三巴附近的同安街一聲巨響,一輛旅遊巴在從斜路上狂衝而下直撞一幢民宅大樓,造成32人受傷,被撞樓宇建築結構受損,需要加固修復。事發後有議員促請政府切實研究世遺景區交通規劃,社區服務諮詢委員會委員、坊會代表亦紛紛發聲,希望當局理順大三巴周邊的旅遊巴擁擠問題。政府當局事後推出一系列措施,包括高園街旅遊巴停泊區只准落客、遊客步行至塔石廣場地下上車等。 無獨有偶,相類似的意外昨日竟然如同「翻拍」一樣重現,一輛旅遊巴駛出松山隧道後,懷疑由於剎車系統失靈,在二龍喉街與士多鳥拜斯大馬路交界的路口剷上行人路、直撞一商鋪門口,所幸今次意外中無人受傷。事發地點二龍喉街坡度頗大,經常搭巴士或駕車經過的市民可能都深有體會。無論是旅遊巴左轉再駛往大三巴,抑或是公交大車扭著「S彎」姿勢駛向高士德,這個狹窄的路口每每都險象環生。 若要討論事後檢討和改善措施,往往又會回到一些老生常談的問題:澳門路窄車多,該路段又是民居密集,松山隧道車輛川流不息,在考慮讓旅遊巴和公交改道時亦需要平衡旅遊業和居民訴求。澳門舊區環境本身就是以丘陵為主,上、下坡路段眾多,除了擴寬馬路、調整紅綠燈位置和加固行人路護欄等措施外,更有必要從規管大型車輛檢修、旅遊巴及公交司機考核、避免疲勞駕駛等方向上作檢視。 從規管車輛角度而言,現時本澳有六間博企各自的穿梭巴士路線,以及大大小小眾多旅行社的旅遊巴士,當中相信新車舊車混雜,車況條件和行駛性能不一,是否能滿足本澳多變的道路環境,交通部門又是否掌握其每日運行情況、確保不會出現過勞運行導致機件提早老化失靈? 更進一步來說,現時本澳已經收緊車輛尾氣排放標準,但對於搭載眾多乘客的營業類車輛而言,安全標準更加不容忽視。根據現行法例,營業車輛須每年進行強制性檢驗,但會否出現驗車時認真對待、「過骨」後疏忽怠慢的情況?除了加強不定期抽檢外,當局可考慮基於本澳現實行車狀況,制定車輛安全性能指引,在新車進口、用車檢修、舊車報廢等方面著手,可有助提升交通安全系數。

03/05/2019
16497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