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區政府政策研究和區域發展局昨(6)日舉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下稱《規劃綱要》)宣講會,於上午10時30分假澳門東亞運動會體育館舉行,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羅文主講,題為《抓住機遇、共擔使命 合力譜寫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新篇章》。行政長官崔世安、澳門中聯辦主任傅自應、外交部駐澳特派員沈蓓莉、立法會主席賀一誠、政府主要官員及本澳社團代表等約800 人出席。
美中貿易談判真是未完未了,一波多折!原本巿場近期對中美達成全面協議多抱希望,惟日前美國總統特朗普卻突然「玩嘢」,宣布美國將從本周五起,將2,0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關稅從10%上調到25%,並不排除對其它商品也加徵關稅。特朗普難道真的不知道甚麼是見好就收,非也! 多數學者對特朗普的判斷是,他是個商人,喜歡漫天要價,但能見好就收。所以如果國家主席習近平大幅讓步,比如,讓美國的外貿赤字每年減少2,000或3,000億美元,特朗普肯定會接受,因為這有利於他連任。他們不認為特朗普的目的是為了滅掉中國,也不贊同美中之爭是意識形態之爭的說法。 哈佛大學教授艾利森發表文章「習近平會讓特朗普大勝」。他在文中說,美中雙方似乎都有意願見好就收。依他的判斷,美中貿易戰的第一回合不久將會結束,習近平會讓特朗普宣布美國大獲全勝。理由是,習近平十分希望達成協議並正為此做出巨大努力,習不久前曾表示,「維持現在的經濟增長率就必須作出痛苦的選擇。」而特朗普也希望取得成績,所以雙方很可能達成某種協議。 即然習近平和特朗普都想達成某種停火協議,那為何後者如此反覆?因為特朗普要一言九鼎很難,因為背後有太多力量牽扯他。特朗普背後力量既有政治的也有經濟的。政治上,美國國會特別是民主黨主控的眾院,會以特朗普對中國輕易讓步做文章,而他的鷹派大將迫使中國深化結構性改革,早已超出純經濟範疇。 經濟上,特朗普視美國股市上升、就業率提高和經濟增長為自己的執政業績,如果美中貿易戰愈打越愈大,中國不肯讓步,儘管中國會遭受極大損失,美國經濟也會受到很大拖累,這對尋求連任的特朗普而言,絕無好處。 這就是為甚麼美國方面也有人認為,特朗普應當見好就收。例如特朗普內閣中的貿易顧問庫德洛及財長姆努欽都是主張見好就收的。其次, 經濟學家勞倫斯. 薩默斯(LawrenceSummers)(前美國財長、前哈佛校長,二十幾歲就成名的著名經濟學家)在《金融時報》中文網刊文「美中大較量:美國應見好就收」,該文稱,在一個全球化的經濟中,美國無法阻止中國崛起,美國應趁中國還願意議和時見好就收。
特區政府昨(6)日公布《通訊截取及保障法律制度》諮詢總結報告,共收集到550份意見,按議題分類共有4,325條意見,當中近85%贊成修法及諮詢文本建議的整體方向,議題以涉及「適用的犯罪類型」和「可截取的通訊類型」意見最多,各佔超過20%。 特區政府表示,經充分考慮及分析各方意見和建議,將從多個方面研究完善法案內
「偽基站」為近年嚴重影響民生及旅遊形象的犯罪活動之一。在是次諮詢過程中,不少公眾對法案會否考慮將有關犯罪納入通訊截取的適用範圍表示關注。報告表示,《打擊電腦犯罪法》 的修法工作正在進行,其中一個修法方向是新增專門針對偽基站的刑法規定,因此在完成修法後,涉及「偽基站」的犯罪亦將符合諮詢文本建議的適用犯罪類型。 至於在電話詐騙方面,報告指出按本澳法律規定,該罪的法定刑幅與詐騙所涉及的金額密切相關,若符合可處刑罰超過三年徒刑的情況,亦由法官審批是否可採用通訊截取
廉政公署就是次《通訊截取法》草案建議,修法應將「賄賂罪」納入「通訊截取」的適用範圍,因這種犯罪符合危害性大、隱蔽性強、組織性高及跨境性突出等特點,且有關犯罪經常與組織犯罪、清洗黑錢犯罪、電腦犯罪等存在關聯,加上貪污賄賂犯罪亦是清洗黑錢的主要上游犯罪之一,故建議將關於行賄、受賄的犯罪列入適用範圍。 特區政府對此表示認同,將就引入賄賂犯罪至通訊截取適用範圍的相關法律表述,與有關的公共部門作進一步研究。
昨(6)日出版的《澳門特別行政區公報》刊登第73/2019號行政長官批示,任命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委員選舉和行政長官選舉的總核算委員會成員。 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委員選舉和行政長官選舉的總核算委員會成員包括:助理檢察長米萬英(主席)、檢察官郭健雄、行政公職局副局長馮若儀、統計暨普查局副局長程綺雲和行政公職局選舉技術輔助處處長張錫聯。 此外,行政公職局昨日表示,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委員選舉將於6月16日舉行,參選人須最遲於今(7)日到選舉事務接待櫃枱報名。有意行使投票權的法人選民,亦須最遲於今日到選舉事務接待櫃檯遞交《DATE06法人投票人名單登記表》。選舉事務接待櫃枱設於水坑尾街公共行政大樓地下大堂,辦公時間為早上9時至下午6時,中午照常辦公。詳情請閱覽行政長官選舉網頁(www.ece.gov.mo),或致電88668866 查詢。
為讓本澳社會各界認識更多澳門未來建設打造智慧城市的防災減災發展情況,澳門大學校友會及澳門大學電機及電腦工程系校友會昨(6)日下午於澳門大學舉行「澳門未來、智慧城市、防災減災」專題講座。 澳門大學校友會會員大會主席區秉光致辭時表示,希望透過今次的專題講座和各專家學者的學術研討,引入更多資訊,讓居民對防災減災的發展科技,有進一步了解和認識。 是次活動邀請來自北京電力規劃設計總院副總工程師黃曉莉、澳門大學研究服務及知識轉移辦公室主任楊志新、澳門電力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李志釗,以及澳門土木工程實驗室屋宇結構廳土木工程師林彥作為主講嘉賓,分別就電網安全防禦體系建設、物聯網技術促城市公共安全監控、構建堅強的澳門智慧電網及澳門建築物地下空間之水災防減能力探討作專題演講。 其中黃曉莉認為,澳門經歷強颱風「天鴿」之後,應提高南網對澳供電的可靠性和提高電網自身災害的防禦能力,例如抬升電力設施安裝位置、加裝防水設施及推進智能水浸檢測報警系統等。
「國家安全教育展」自上月15日對外開放以來,截至前(5)日累計共有21,940人次入場觀展,昨(6)日續有多所學校組織學生觀展。 高小學生岑同學表示,參觀展覽後,最深刻是了解到澳門的治安情況;澳門回歸後治安愈來愈好,對於自己能生活在安全地方和時代感到很幸運。另一名觀展學生徐同學表示,透過展覽明白到國家安全與社會安全十分重要,對個人生活有密切關係,雖然目前生活在安全的地方,但也要懂得居安思危。 「國家安全教育展」由澳門特區政府與澳門中聯辦聯合主辦,在澳門回歸賀禮陳列館舉行,今年是連續第二年舉行,在去年成功舉辦的基礎上,今年增添多方面內容。展覽分為四個主題,讓參觀者更易於認識國家安全的重要性,包括「復興之路」介紹建國前後,國家經過百年血淚史和重大變革後,逐步走向富強的概況;「居安思危」,介紹「總體國家安全觀」要點及國內外面臨的各種安全問題;「安全和發展」介紹在中央政府大力支持下,澳門特政區自成立以來的各項安全保障和發展;「我們的責任」介紹過去一年澳門各界在維護國家安全方面的工作。展覽開放至下周三(15日),每天由早上10 時至晚上9 時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