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昨(7)日舉行全體會議,辯論議員李靜儀提出的辯論動議,要求透過完善法制從根源上遏止黑工,過界和過職等非法工作亂象,並加重刑罰。李靜儀引介動議時指出,根據《聘用外地僱員法》,對於違法僱主除了科處罰金外,亦能夠處以附加處罰,禁止違法僱主聘用外僱,但最近數年每年執行附加處罰的數量只有個位數,認為有關措施執行不彰。列席會議的經濟財政司司長梁維特回應指出,有關法律出台九年,認同行政處罰有調整空間,但不認為附加處罰個案比例減少是執行面問題,強調當局絕無「放軟手腳」。
立法會第一常設委員會昨(7)日繼續討論《網絡安全法》法案,保安司司長黃少澤列席會議。一常會主席何潤生會後向傳媒匯報會議內容,指一常會已完成有關法案的審議,預計本月中完成簽署意見書,其後將提交立法會大會排期進行細則性審議。 何潤生表示, 政府刪除了有關網絡安全常設委員會的組成架構,如各司長、具權限直接處理網安事宜的公共實體最高負責人,以及相關組織法規定須參與實體等,將由補充性行政法規規範。政府解釋,由於在法案中已列明上述以補充性行政法規規範,委員會認同修改,認為符合法律精神。 此外,政府在上次會議曾說明網絡安全常設委員會為公共行政機關,但由於《基本法》規定公共行政機關為司、局、廳、處,故政府建議改為委員會由行政長官領導,預警及應急中心則由司警局統籌,以免與《基本法》規定有所混淆。
為分流關閘口岸通關人流及改善該區交通狀況,交通事務局自今年2月起在每日下午4時至晚上8時,禁止旅行社車輛進入關閘廣場東側旅遊巴上落客區,有關時限性禁止措施將自本周五起延長兩小時,改為每日下午2時至晚上8 時。 交通事務局於去年12月起每逢周六、日及公眾假期推出時限性禁令,禁止旅行社車輛進入關閘廣場東側的旅遊巴上落客區,並自今年2月起改為每日實施。交通事務局昨日表示,經檢視現行成效、各口岸通關情況及業界意見,並與治安警察局、旅遊局及相關旅遊業團體商議後,決定自本周五(10日)起延長。 當局呼籲業界留意有關安排,並提醒旅行社車輛可於上述時段使用港珠澳大橋口岸或本澳其他口岸接送旅客。此外,上述措施不妨礙治安警察局視乎人流及交通情況,在上述時段外採取同樣的臨時管制措施。
參選「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選委會)委員選舉報名昨(7)日結束,共有351人報名參選,角逐344個選委席位。按照經修訂的《澳門基本法》附件一規定,選委會由四個界別共400名委員組成。選委會委員選舉報名期昨日結束後,行政公職局發出新聞稿稱,其中工商、金融界、文化界、專業界及體育界報名參選人數與相關界別或界別分組獲分配的名額相同,而教育界報名參選人數超過名額兩人,勞工界超額四人,社會服務界超額一人。
經屋問題最近再次成為社會討論最熱議題,尤其立法會正細則性審議《修改第10/2011 號法律〈經濟房屋法〉》中建議經屋申請人年齡下限由18歲提高至25歲,以及政府計劃今年中開隊申請的新城A區4,000 經屋中,一房單位佔25%,被質疑資源錯配。 居住是民生必須,無不盼望有個安樂窩,但無法負擔私樓價格,唯有寄望公共房屋,政府有需要訂定一個清晰公屋政策,令公眾可看到未來公屋供應情況,可預計上樓時間,不致開隊申請時一窩蜂提交申請表。 政府雖已收回大批閒置土地,但大部分仍在訴訟階段,要待訴訟完結,確定歸屬政府方可展開利用。新城填海區A區屬政府官地可先行發展,提供4,000 個經屋單位,可望於年中開隊申請,但4,000 個經屋中,1,000 個是T1戶型(一房廳單位),社會有意見質疑是錯配。然而不可抹煞事實是4,000 個單位中,T2戶型(兩房廳單位)單位有33%,T32 戶型(三房廳單位)更佔42%。 T1戶型佔比最少,僅佔25%,孰多孰少? 未來需要事實驗證,目前下定論言之過早。 申請經屋年齡應否由現行18歲提高至25歲是另一個爭論議題,理論上,經屋單位應主要解決有住屋需求家團而非單身人士,即使單身年輕人有居住困難,當局可另尋途徑協助。但反對者認為,法律上18歲已是成年人,已具法定權利,18至24歲人士亦有居住需要,不應歧視或剝奪這一群體申請經屋權利。支持者則認為,澳門土地資源有限,經屋供不應求,應該用資源扶助有需要人士,18歲便可申請經屋,其實他們當中大部分未有工作能力,仍是學生階段,毋須過急置業。 新加坡公共房屋政策被認最成功,但政府規定,單身青年人要到35歲才准申請祖屋。為了鼓勵生育,祖屋編配以夫婦為先,一對情侶可以申請祖屋,交付訂金後必須在半年內登記結婚,結婚後約等候三年便可上樓。但新加坡房屋政策施行已半個世紀,其他地區難以仿效。香港申請居屋年齡為18歲,但是採用計分制,愈年輕分數愈低,等候時間也會相對較長。年齡超過60歲獨居長者可以以「高齡單身人士」獲得優先配屋。 居住問題是民生問題首位,政府須妥善理順。 政府正修訂《經濟房屋法〉》,公共房屋政策是長期施政方針,應有前瞻性、可持續發展及具長效機制,以應對居民對住屋需求。
「2019粵港澳經濟技術貿易合作交流會」昨(7)日在香港舉行,澳門特區政府經濟財政司司長梁維特、香港特區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廣東省政府副秘書長林積在開幕禮上發表主旨演講,澳門貿易投資促進局劉關華代主席率澳門企業家代表團出席交流會。 梁維特表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已經出台並逐步貫徹實施,粵港澳大灣區與其他世界級灣區主要區別在於擁有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三個關稅區,三種貨幣,四個核心城市。這個制度上的差異,可以成為大灣區發展的優勢,香港和澳門都具備國際標準和國際規則的傳統優勢和基礎,如能善用差異,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將可以是國際標準、國際規則與中國效率、中國速度優勢有機結合的創新「試驗田」、創新共同體。 梁維特指出,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中國與葡萄牙建交40周年及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也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實施的開局之年,面對新時代區域合作發展的新格局,實現經濟適度多元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重大發展機遇和廣闊的發展空間。 交流會由廣東省政府、香港特區政府及澳門特區政府聯合舉辦,於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
特區政府政策研究和區域發展局局長米健昨表示,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出台後,澳門所遇到的機遇有多大,伴隨的挑戰就有多大;但他稱對於挑戰所帶來的憂慮,多於面對機遇所感到的喜悅,指澳門現時除了面對與內地其他省市的競爭壓力,要促進粵港澳大灣區獲得真正發展,需要整合三地區域經濟,以及三地制度不一的問題。 米健昨晚出席高等教育局舉辦的「大專學生網上對話」系列活動,與澳門大專學生分享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及挑戰,並接受學生在現場以及網上的發問。有學生問到澳門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中遇到的挑戰,以及要促進粵港澳大灣區三地互容互通的因素和要件有哪些。 米健回應,現時局內人手有限,工作情況非常緊張,特別在區域合作方面,自從《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出台後,局方接待了多個有意了解澳門情況的內地省市。 米健表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對澳門而言是非常好的機遇,但認為澳門遇到的機會有多大,伴隨的挑戰就有多大,因為要面對與其他內地省市的競爭壓力,例如是鄰近的深圳、廣州等地區,澳門的發展機會不再僅限在本地,對澳門的競爭力要求會隨之增加,若果不競爭就會倒退。 他勉勵澳門青年欲有所發展就須跳出澳門,要迎接壓力。 米健續稱,從前澳門所存在的一些問題,包括地小、人資短缺,隨著大灣區的發展,會令人力和空間的資源配置矛盾更加突出,「每搞一個產業就沒有人,要搞甚麼沒空間。」特別要令身處國外的人才回流到本澳,欠缺了吸引力。 談到要促進粵港澳大灣區三地互容互通的因素和要件,米健總結澳門在制度和規劃方面所遇到的挑戰,還包括「一二三三四」問題,包括一國、兩制、三個獨立關稅區、三個法律體制,以及四個流動。 他指出,要促進三地區域經濟一體化,澳門需要實現「四動一靜」:「四」指的是人員流動、商品流動、資金流動和現金流動,需要在三地互通;「一」是指關稅問題,需要保持優勢,他提到現時不少人看中澳門的稅制比香港還低,更願意到澳門投資和成立公司發展。但他強調,要大灣區真正獲得發展,還尤其需要解決兩制、三個獨立關稅區,以及三個法律體制的問題。
「澳門藥物濫用者中央登記系統」資料顯示, 本澳去年(2018 年)整體呈報的吸毒者共424人,較2017年下降8.2%。其中,青少年有24人,佔總人數5.7%,與前年相若。而吸食毒品種類仍以冰毒最多,按人次計佔48.2%;逾70%的吸毒者會在家中或酒店吸毒,反映吸毒持續隱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