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旅客來到家門口

在剛過去的清明節小長假,來澳旅客數量又創新高,數以十萬計的旅客將小城擠得水洩不通; 有團體昨日起在下環區舉辦為期一個月的活動冀吸引旅客入區,卻被居民「鬧爆」擾民; 本澳是否徵收旅客稅的話題最近在社會鬧得熱哄哄,各界意見不一。各種因旅客數量引起的問題一時間浮現,自然又令人關注到澳門的旅遊承載力。 去年的訪澳旅客量超過3,500 萬人次,今年農歷新年及清明節假期旅客量又超過預期,較去年同期增加逾兩成,相信今年的旅客量將再創高峰。澳門以發展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為目標,受旅客歡迎本應高興,但眾多旅客使用了公共空間及資源,超出城市負荷,甚至影響居民的日常生活時,這種犧牲居民生活換來的繁榮景象,究竟是否值得。 本澳土地資源有限是客觀的事實, 政府一直提出將旅客分流到舊區,但卻沒有考慮到舊區的環境及配套能否承受大量旅客到訪。以本澳去年推出的活化關前街活動為例,雖然該區人流增加,但人車爭路的矛盾隨即顯現,亦有居民批評活動破壞了該區原本寧靜的環境。近日再有團體聯同政府在下環區舉辦類似活動,即引起不少居民反對,質疑這種活動究竟是「分流」措施、還是將旅客逼爆的問題擴展至其他社區? 旅遊博彩業是澳門主要經濟支柱,居民當然希望有關產業繼續健康發展,亦希望旅客來澳不只是去賭場,還可到不同地方了解澳門,但這種要把不同區域變成遊客區的做法並不宜矯枉過正,舊區活化並非一朝一夕的事,解決舊區居住問題才是首要; 遊客區和住宅區亦應有一定界線,否則會造成社會很大的矛盾。 澳門以發展成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為目標,但一直以來只見「旅遊」,不見「休閒」。本澳大三巴、議事亭一帶幾乎每日都人山人海,寸步難行,該區居民經常要面對大量旅客造成的道路阻塞和嘈音,與旅客爭巴士等問題,相信無人希望自己的社區,變成另一條新馬路。

11/04/2019
22560

「下環巡禮」昨日開鑼

冀傳承及發展特色文化

由多個團體合辦、為期近一個月的「下環巡禮」,昨(10)日下午3時在亞婆井前地舉行開幕式。 活動期間,下環區部分商戶提供消費優惠,期望藉此宣傳社區形象,推動社區經濟,發掘下環區特色與亮點,讓更多的居民和遊客「認識下環,來到下環,關心下環發展」。 「下環巡禮」由下環坊會、澳門中區南區工商聯會、澳門媽閣水陸演戲會、澳門漁民互助會、澳門西南區工商聯合會主辦,並獲旅遊局贊助,由昨日起至5月5日為市民及旅客帶來各種精彩活動,包括在司打口、下環、媽閣等附近舉辦漁港風情展示、土生文化之夜、導賞服務、微電影放映會、音樂表演,澳門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媽閣水陸演戲酬神以及下環圍里半天遊等。 澳門中區南區工商聯會會長李卓君致辭時表示,通過籌備下環巡禮活動,可以看見下環社區的居民、商戶、社團和專業人士都十分積極參與社區營建工作。對此,他表示衷心的感謝。李卓君相信,有居民與商戶的參與、專業團隊的協助,加上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環社區的整體環境定能得到改善,特色文化得以傳承與發展,共同構建成更有活力及具發展潛力的地方。 下環區有著悠久歷史文化,具傳統中國特色圍里街巷,也有西方味道的教堂和建築景觀,有土生葡人美食,也有地道的澳門特色美食,但同時面對舊區老化、水患等問題。期望舉辦系列活動吸引更多居民和旅客認識下環,發掘區內的特色和亮點,推動該區多元文化旅遊。

11/04/2019
15718

分享大灣區創業經驗

助青年了解灣區發展

「粵港澳大灣區創業創新分享會III 」昨(10)日假澳門青年創業孵化中心舉行,並邀請兩間在內地創業的澳門企業分享其經驗。講者指出,國內租金比澳門便宜,人力資源亦比澳門充裕;但要注意員工流轉率高、國內稅制等問題。 分享會由澳門青年企業家協會主辦,經濟局副局長劉偉明、澳門中聯辦經濟部副處長胡叢等嘉賓出席,並邀請澳門專業汽車服務公司董事總經理馬兆祥及澳門啤酒公司聯席董事長蔡明威,分享公司走進大灣區發展的原因,以及在大灣區創業的準備及注意事項。 兩名講者均指出,澳門鋪租貴、人力資源緊張等因素,都是驅使他們往大灣區城市發展的主因。 講者之一馬兆祥表示,相比之下,國內租金較便宜、市場規模大,人力資源充足,但同時間員工流轉率高,尤其是低下層員工,公司需要設法解決員工流失的問題。另外,他指出國內的競爭力和複製力強,澳門企業需要設法應對;但與此同時,基於國內顧客普遍對港澳品牌較有信心,因此「港澳品牌」在內地亦是一個優勢。 馬兆祥提醒,在國內例如珠海,不少商鋪存在「租上租」的問題,因而無法直接與業主溝通,對公司的設立和營運會帶來一定風險。他又提到,國內的稅制比澳門的要複雜,建議有意往大灣區發展的中小企可僱用國內較有口碑的稅務師樓,去處理國內稅務問題。 而另外一位講者蔡明威認為,隨著大灣區政策、港珠澳大橋開通,為各城市打開通路,長遠而言有助減低公司物流成本。

11/04/2019
60386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