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警昨(10)日發出「警情通告」指,日前接獲香港警務處反詐騙協調中心通報,香港警方近日接報有騙徒向市民借用手機,期間取出事主手機內的電話卡(Sim Card),放入自己的手機,然後於手機應用商店中購買應用程式或遊戲道具,並透過受害人的電話卡啟用「電訊商賬單付款服務」進行付款,完事後將手機及電話卡交還受害人。受害人收到巨額電話賬單,方知自己被騙。司警表示至今未接獲有關舉報,由於電話卡載有重要個人資料,更有部分電話卡具備付款功能,呼籲市民加強防範意識,保管好自己的手機及電話卡,切勿隨便借給陌生人使用,以免招致損失。 司警亦提醒市民防騙小錦囊,包括倘若借出手機予他人使用,應留意對方有否異常舉動;如遺失手機,應盡快向電訊商及警方報失;與親友分享防罪訊息,提醒他們慎防詐騙;懷疑遇到詐騙或其他犯罪時,應立即致電防詐騙查詢熱線8800 7777或報案熱線993舉報求助。
城規會昨(10)日下午討論26份規劃條件圖草案,當中包括位於氹仔七潭公路葡京花園六幅土地,面積共15,431平方米,計劃興建住宅、別墅、會所及酒店等,各地段限高海拔78米至81.5米。草案最終獲得通過,同時多名委員關注山體安全及環境協調問題,希望日後建造時妥善處理。
在剛過去的清明節小長假,來澳旅客數量又創新高,數以十萬計的旅客將小城擠得水洩不通; 有團體昨日起在下環區舉辦為期一個月的活動冀吸引旅客入區,卻被居民「鬧爆」擾民; 本澳是否徵收旅客稅的話題最近在社會鬧得熱哄哄,各界意見不一。各種因旅客數量引起的問題一時間浮現,自然又令人關注到澳門的旅遊承載力。 去年的訪澳旅客量超過3,500 萬人次,今年農歷新年及清明節假期旅客量又超過預期,較去年同期增加逾兩成,相信今年的旅客量將再創高峰。澳門以發展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為目標,受旅客歡迎本應高興,但眾多旅客使用了公共空間及資源,超出城市負荷,甚至影響居民的日常生活時,這種犧牲居民生活換來的繁榮景象,究竟是否值得。 本澳土地資源有限是客觀的事實, 政府一直提出將旅客分流到舊區,但卻沒有考慮到舊區的環境及配套能否承受大量旅客到訪。以本澳去年推出的活化關前街活動為例,雖然該區人流增加,但人車爭路的矛盾隨即顯現,亦有居民批評活動破壞了該區原本寧靜的環境。近日再有團體聯同政府在下環區舉辦類似活動,即引起不少居民反對,質疑這種活動究竟是「分流」措施、還是將旅客逼爆的問題擴展至其他社區? 旅遊博彩業是澳門主要經濟支柱,居民當然希望有關產業繼續健康發展,亦希望旅客來澳不只是去賭場,還可到不同地方了解澳門,但這種要把不同區域變成遊客區的做法並不宜矯枉過正,舊區活化並非一朝一夕的事,解決舊區居住問題才是首要; 遊客區和住宅區亦應有一定界線,否則會造成社會很大的矛盾。 澳門以發展成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為目標,但一直以來只見「旅遊」,不見「休閒」。本澳大三巴、議事亭一帶幾乎每日都人山人海,寸步難行,該區居民經常要面對大量旅客造成的道路阻塞和嘈音,與旅客爭巴士等問題,相信無人希望自己的社區,變成另一條新馬路。
治安警察局昨日回應有關筷子基懷疑出現「拐子佬」一事時表示,警方經調查懷疑案發現場附近的監控錄像,以至向事主母親了解情況後,得悉涉事的「拐子佬」是事件中三歲幼童的一名長輩。 治安警稱,該名長輩當時正打算探望幼童,但事主的家傭並不認識他,事件實屬一場誤會,幼童的家人事後亦表示,毋須警方協助。 治安警呼籲巿民在公眾場所保持看管兒童的警覺性,當遇上懷疑有罪案發生時應保持冷靜,並立即與警方聯絡,以便警方盡快跟進及作出調查。
再有兩名來澳販毒的香港青年被捕。司警昨日公布案情時透露,司警早前接獲線報,指有港男來澳販毒,司警前天(9 日)探取行動,拘捕兩名涉案港男及一名涉嫌吸毒的內地女子,其中一名年僅17 歲的港男指因找不到工作而犯案。 被捕兩名港男分別姓黃(17歲)及姓鄭(21歲)。司警透露,探員前天(9日)晚上11時許在新口岸兩港男入住的酒店附近埋伏,發現兩人乘坐的士往皇朝區一酒店,司警尾隨跟蹤,一俟兩人由酒店房間步出後,即時上前截查,當場由兩人身上搜出少量毒品可卡因。 一隊探員將兩人押返新口岸的酒店繼續調,在房間內連同兩人身上的毒品,合共撿獲9.84克可卡因,總值約30,000元,又在兩人身上撿獲26,000多元懷疑毒資。至於同案被捕的28歲內地女子,聲稱以1,150 元向兩港男購買毒品吸食。 司警又稱,兩港男四日前進入本澳,販毒對象為新口岸夜場人士,相信兩人已售出十多包毒品。17歲姓黃疑犯供稱,由於在香港找不到工作,故接受販毒集團聘用來澳販毒,但他害怕一人力有不逮,於是要求鄭男作為同黨,兩人平分每日2,500港元的報酬,來澳四日內已售出15小包可卡因。兩人已被司警控以販毒罪並移交檢察院處理。
由中小型企業聯合總商會主辦的「第二屆燈光夜市之情懷澳門街」,將於本月18日(下周四)至8月11日的逢周五、六、日假漁人碼頭舉行,結合美食、燒烤、生日派對、大型遊戲以及澳門60年代的街道設計等元素,希望將之打造成漁人碼頭的文化旅遊,讓本地市民了解澳門懷舊旅遊,與長輩與眾同樂。
粵港澳政府在東京聯合舉辦的「粵港澳大灣區推介會」,澳門作為粵港澳大灣區中心城市之一,貿易投資促進局代主席劉關華率領一個20人企業家代表團參與,藉此宣揚澳門作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和「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定位優勢,同時助力澳門企業把握《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出台後的機遇,加快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推介會參與人數超過1,000人。 推介會於本周一至昨(10)日一連三天舉行,前天(9日)舉行開幕式、中國駐日本特命全權大使程永華、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廣東省省長馬興瑞、澳門特區政府行政法務司司長陳海帆、日本經濟產業省副大臣關芳弘等嘉賓出席並發言。當日下午設有兩場平行論壇,其中「平行論壇一︰ 創新科技」邀請澳門特區科學技術發展基金行政委員會主席馬志毅以及新諾普思澳門集團研發總監兼澳門區總經理余成斌,分享並交流自身經驗。
由多個團體合辦、為期近一個月的「下環巡禮」,昨(10)日下午3時在亞婆井前地舉行開幕式。 活動期間,下環區部分商戶提供消費優惠,期望藉此宣傳社區形象,推動社區經濟,發掘下環區特色與亮點,讓更多的居民和遊客「認識下環,來到下環,關心下環發展」。 「下環巡禮」由下環坊會、澳門中區南區工商聯會、澳門媽閣水陸演戲會、澳門漁民互助會、澳門西南區工商聯合會主辦,並獲旅遊局贊助,由昨日起至5月5日為市民及旅客帶來各種精彩活動,包括在司打口、下環、媽閣等附近舉辦漁港風情展示、土生文化之夜、導賞服務、微電影放映會、音樂表演,澳門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媽閣水陸演戲酬神以及下環圍里半天遊等。 澳門中區南區工商聯會會長李卓君致辭時表示,通過籌備下環巡禮活動,可以看見下環社區的居民、商戶、社團和專業人士都十分積極參與社區營建工作。對此,他表示衷心的感謝。李卓君相信,有居民與商戶的參與、專業團隊的協助,加上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環社區的整體環境定能得到改善,特色文化得以傳承與發展,共同構建成更有活力及具發展潛力的地方。 下環區有著悠久歷史文化,具傳統中國特色圍里街巷,也有西方味道的教堂和建築景觀,有土生葡人美食,也有地道的澳門特色美食,但同時面對舊區老化、水患等問題。期望舉辦系列活動吸引更多居民和旅客認識下環,發掘區內的特色和亮點,推動該區多元文化旅遊。
「粵港澳大灣區創業創新分享會III 」昨(10)日假澳門青年創業孵化中心舉行,並邀請兩間在內地創業的澳門企業分享其經驗。講者指出,國內租金比澳門便宜,人力資源亦比澳門充裕;但要注意員工流轉率高、國內稅制等問題。 分享會由澳門青年企業家協會主辦,經濟局副局長劉偉明、澳門中聯辦經濟部副處長胡叢等嘉賓出席,並邀請澳門專業汽車服務公司董事總經理馬兆祥及澳門啤酒公司聯席董事長蔡明威,分享公司走進大灣區發展的原因,以及在大灣區創業的準備及注意事項。 兩名講者均指出,澳門鋪租貴、人力資源緊張等因素,都是驅使他們往大灣區城市發展的主因。 講者之一馬兆祥表示,相比之下,國內租金較便宜、市場規模大,人力資源充足,但同時間員工流轉率高,尤其是低下層員工,公司需要設法解決員工流失的問題。另外,他指出國內的競爭力和複製力強,澳門企業需要設法應對;但與此同時,基於國內顧客普遍對港澳品牌較有信心,因此「港澳品牌」在內地亦是一個優勢。 馬兆祥提醒,在國內例如珠海,不少商鋪存在「租上租」的問題,因而無法直接與業主溝通,對公司的設立和營運會帶來一定風險。他又提到,國內的稅制比澳門的要複雜,建議有意往大灣區發展的中小企可僱用國內較有口碑的稅務師樓,去處理國內稅務問題。 而另外一位講者蔡明威認為,隨著大灣區政策、港珠澳大橋開通,為各城市打開通路,長遠而言有助減低公司物流成本。
本澳近年不時傳出有「拐子佬」意圖拐走小童事件,惟「狼來了」多次均未被居民目擊,屬實成疑。但前天(8日)中午在筷子基林茂塘海邊大馬路與船澳街交界的一個狗公園,則發生一宗疑似度極高的「拐子佬」事件,幸期間一名正氣街坊挺身而出,喝退「拐子佬」,但「拐子佬」敗走時,仍非常囂張地用手機拍攝小童,又和正氣街坊「對視」數分鐘,行徑讓人相當不齒。 至於這名「拐子佬」的真正身份是甚麼,則無從稽考;另外,由於小童家長事後沒有報警,警方一時難以介入調查,但警方仍呼籲市民,若遇上類似情況,應主動向警方舉報,避免不必要的猜測及恐慌。而小童就讀的托兒所,則向家長發出「緊急通知」,務必看管好自家兒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