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澳門國際影展暨頒獎典禮」正進行得如火如荼,今屆影展中的項目包羅萬有,其中「環球影展全覽」項目中的電影都是挑選了本年度在主要國際影展中的得獎長片作品。
莊荷、監場主任與職業司機,是本澳禁止輸入外僱的三種職業,行政長官崔世安2014年在競選連任時,亦承諾任內將堅持荷官禁輸外僱,但隨著新的大型項目陸續落成啟用,輸入外僱莊荷的問題再次浮上枱面。 經濟發展委員會昨(11)日舉行全體會議,人力資源政策研究組組長黃國勝會後表示,會上有委員提出輸入外僱莊荷的主張。黃國勝指出,現時莊荷人手緊張,本地人手有限,當局應居安思危,按百分比上限輸入外僱莊荷,增加博彩業人力資源的彈性,將來裁員亦可先裁外僱。不過,政府並未對個別意見作出回應。
行政長官崔世安昨(11)日主持經濟發展委員會全體會議,他在會議上表示,目前本澳經濟持續向好,失業率維持低水平,公共財政穩健,民生亦獲得改善,整體社會保持穩中求進的重要基調,然而當前國際形勢複雜多變,特區政府關注世界發展大趨勢,也要看到前進道路面臨的風險。 他指出,本澳現在和今後一段時間的經濟發展總體思路,需要按照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指示,堅持提升自身素質和能力,加強區域合作兩條腿走路,在中央領導和支持下,著力加強謀劃促進經濟發展,防範經濟風險,配合中央更高起點、層次、目標推進戰略部署,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推動澳門適度多元和可持續發展。 他又稱,今年是國家「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澳門與祖國一起邁向新時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今年以來,澳門繼續加快構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服務合作平台,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和「一帶一路」建設。
經濟發展委員會昨(11)日舉行全體會議,社區經濟發展政策研究組組長崔世平在會後表示,小組邀請14個政府部門組成一個跨司跨部門小組,當中包括經濟和工務部門等,在今年進行一系列社區經濟發展工作。 他稱,小組選擇了從社區設施、電力供應、交通和宣傳等各方面促進三個社區發展,包括關前街至司打口一帶、下環街一帶和台山和祐漢一帶。政府部門亦有積極回應,引入了不少遊客和本澳市民遊覽。崔世平希望小組總結經驗後,明年能給政府制定更好的建議,以推動其他區域發展。
第三屆澳門國際影展暨頒獎典禮(簡稱IFFAM)的電影產業交流會,隨著昨天(11日)舉行的「IFFAM創投會」頒獎典禮圓滿結束,澳門的兩個項目、周鉅宏的《美好的世界》及第一屆影展參展電影《骨妹》的女導演徐欣羨的項目《失樂園》,分別奪得澳門精神獎及最佳項目獎。
第三屆澳門國際影展因電影門票有大量的需求,本應昨(11)日晚上9時55分在澳門旅遊塔公映的電影《帝皇酒店》,需改移到澳門文化中心大禮堂放映。IFFAM籌委會於昨日晚上9時30分,在澳門旅遊塔入口處提供穿梭巴士至澳門文化中心,以便將該場次的電影持票人送到新場地。而電影放映結束後,亦安排穿梭巴士給有需要的觀眾返回澳門旅遊塔。
立法會昨(11)日一般性審議及表決《都市更新暫住房及置換房法律制度》法案。法案獲得通過,並將提交小組進行細則性審議。行政法務司司長陳海帆在引介中表示,無論是「暫住房」或「置換房」,都必須在具備法律制度的基礎方可正式展開招標、興建等程序。政府建議優先制定《都市更新暫住房及置換房法律制度》,為「暫住房」和「置換房」早日興建創造條件。
關閉逾一年進行維修的關閘巴士總站,將於本周六局部重開,並爭取春節前全部開放。聖誕、新年及春節是旅遊旺季,關閘巴士總站重開,可有效疏散旅客。關閘巴士總站局部重開後,原本分散在附近十個站點的24條巴士路線,交通事務局決定暫時將其中13條遷回關閘總站,但附近居民、旅客及商戶都有不同意見,事實上,現時爭論應否將24條巴士線全部遷回關閘總站,難作定論,應在關閘巴士總站重新運作後,再根據相關數據作出決定。 作為本澳重要口岸和北區交通樞紐,牽涉大批乘客出行,應待重新投入運作後,密切觀察巴士線新安排影響,因應情況再作調整,因為關閘交通安排牽涉整個北區交通疏導。北區人口稠密,加上由關閘出入境旅客、外僱有增無減,確有需要對區內巴士路線作適度合理分布,以分流及快速疏散乘客。關閘巴士總站本周六重開時,交通事務局重新調整原先停靠或途經的巴士路線,新安排成效優劣,有待正式運作後驗證。 關閘巴士總站一直以來被指先天不足,無法擴容。總面積約13,000 平方米,原來停靠的24條巴士線,日均客量達到27,000 人次,每日巴士流量達3,000 架次,擠迫情況可以想見,過去乘客候車都有體驗,各條巴士路線車站候車乘客大排長龍甚至「打蛇餅」,排出行車道,人車爭路相當危險。另一方面,巴士穿梭進出,但車多路少造成塞車,不但乘客損耗時間,更阻礙巴士班次運轉,沿途站點乘客要久候,因而怨聲載道,造成惡性循環。 其中13條巴士路線遷回關閘總站後,當局估計每日乘客仍有17萬人次,每日仍有1,000 多架次巴士進出,以一個面積13,000 平方米地區而言,相當擠迫。當局提供的數據指出,不將全部24條巴士路線遷回關閘總站,其中一重點是巴士不用繞道進出總站和關閘附近狹窄道路,縮短行車時間,有助提升整體運力。 但另一方面,巴士在路面站點停靠,周邊交通和上落車人流大增,候車點設施不完善,現時關閘周邊臨時站點乘客經常要日曬雨淋候車,特別是現時點已進入仲冬,寒風凜冽,當局更應盡快優化路面站點候車設施,為乘客提舒適候車點。
由澳門中聯辦協調部指導與協助的澳門中聯辦「京華之旅」第七、第十屆團員,組成澳門「京華之友」香港慈善參訪團,日前赴香港拜訪香港中聯辦、參訪慈善機構東華三院,希望藉由參訪活動促成港澳兩地慈善界能夠集中資源、共同努力,為祖國偏遠地區作出貢獻。 參訪團包括:團長陳建英,總顧問卞濤,顧問胡曉龍,名譽團長吳培娟、李子豐,副團長趙文炎、李仲基、陳麗輝,秘書長林建剛,財務長黃瑋筠及周寶兒、吳茵娜、康成良、李秀儀、陳思雅、蔡偉平、黃志堅、李美琪、劉擎雲、Fatima Ferreira飛廸華、柯桃蘭、丘玉珍、李衛江、張健昇、林麥燕玲等25人。 參訪團獲香港中聯辦協調部副部長宋瑋及處長蔣治文接見,宋瑋對參訪團表示熱烈歡迎,席間介紹多個香港著名慈善機構的歷史資料,與參訪團分享,亦鼓勵港澳兩地慈善團體多來往交流。參訪團總顧問、澳門中聯辦協調部部長級助理卞濤,則介紹了參訪團團員及其慈善社團之功能,以及過往的慈善活動情況。參訪團團長陳建英指出,「京華之旅」組成以來,已有接近30多個澳門慈善團體或機構參與,期望往後透過港珠澳大橋通車之便,縮窄港澳兩地距離,作出更緊密合作,互助互補交流學習,並透過「大灣區」計劃聯合兩地慈善界,集中資源團結力量,為祖國偏遠地區作出貢獻。 參訪團此行由陸路乘車經港珠澳大橋抵達香港,一行人到訪香港東華三院、香港中聯辦及東華醫院大禮堂拜訪、參觀。各團友對此次活動表示極具意義、收穫豐富。
本澳首次舉辦文物真贗對比展———「假如這樣———青銅器·陶器真贗辨賞展」,昨(11)日在金龍中心13樓中濠典藏藝廊開幕。展覽由中濠典藏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澳門城市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文化產業管理課程)主辦,典藏國際拍賣行(澳門)有限公司、香港中藝典藏拍賣有限公司承辦,澳門中聯辦文化宣傳部副部長級助理邵彬、澳門城市大學人文科學學院副院長王忠教授、文化產業管理課程主任肖代柏博士,中濠典藏國際拍賣有限公司執行董事趙強,本澳收藏家張金濤等嘉賓為展覽剪綵。展覽將於本月23 日結束。 此次展覽彙集了歷代仿製的商周至漢唐時期青銅器、仿唐彩繪陶俑等百餘件,其中不乏高仿之作。為了提高觀眾辨真識偽能力,除展品說明牌外,還設有「青銅器作偽與鑑識」、「陶器作偽手段與辨識方法」等鑒定知識的宣傳牌,設立真品展區,便於觀眾對照,這些展品多由港澳兩地古玩商、收藏愛好者提供。 據主辦方負責人介紹,早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鑑定泰斗、收藏大家張珩先生曾經說過,現在博物館只有真跡展覽,無法使人看到反面資料。他認為,要有意識去搜集一些贗品偽作,凡是能說明問題的就有它的參考價值。他建議,應該舉辦偽作展覽,將不同性質、路子的贗品擺出來供大家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