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位短缺 鐵騎「見縫插針」

電單車泊位「一位難求」,不少駕駛者「見縫插針」,甚至移動泊在合法位內電單車再橫泊在前或後面,或雙排泊在一泊車位,令原本合法泊在車位內電單車超出白線,因違規出界被檢控,情況近期日趨嚴重,守法市民極表不滿,要求執法當局嚴格檢控違泊人士,整治違泊歪風,還守法市民公道。 為應對市民反映電單車泊車區內泊車秩序混亂,車輛停泊方向不一影響其他道路使用者通行,交通事務局在現有「許可電單車泊車」的交通標誌再增設式樣12a 的「輔助標誌」,藉以加強引導電單車駕駛者應遵守的泊車方式,理順泊車秩序。 在電單車泊車區內增設輔助標誌,是否能解決泊車區內泊車秩序混亂情況,有待觀察,但意見都認為導致電單車駕駛者在泊車區「見縫插針」泊車,並非故意不遵守泊車方式,而是因泊車位短缺。目前澳門有超過12萬輛電單車,但合法泊車位只有約六萬個,兩者相差達一倍,即有近半數電單車要被迫違泊。在過去一年,交通事務局以擴闊行車道或行人道為由,或在維修道路後,刪除路邊合法泊位,數以百計泊車位被刪除,令合法泊車位更形短缺。 最近一年,電單車「見縫插針」亂停泊情況加劇,不但泊滿道路兩側,在馬路邊歪歪斜斜停泊,亦有因泊車區車位泊滿但仍強行把電單車塞進狹窄罅縫,因此車尾凸出馬路,影響其他經過車輛,出現安全隱患,「一位兩泊」情況更屢見不鮮,甚至有人移動泊車區合法泊位內電單車,打橫泊在其前或後面,因此近日有居民反映電單車橫泊在合法位內,令其直泊電單車超出泊車位白線,違規出界被票控,無辜被罰款。 近年當局不斷削減路邊車位,新口岸、青洲、筷子基、祐漢等區域在政府公屋項目落成、新路開通、路面擴闊及興建休憩區等,街邊車位陸續遭刪減,在居民對車位需求殷切,尤其是電單車泊位,引來不少怨氣和反彈。 澳門車多路少又窄,塞車是常態,公共交通服務未達至市民需求,電單車是基層市民主要代步工具,泊車問題困擾電單車族十多年,問題日益嚴峻,路邊合法泊車位買少見少,卻又沒有相應配套安排,在「電單車泊車區」再增設式樣12a 「輔助標誌」只能治標,增加泊車位才能治本。

20/02/2019
26783

大學教職員及學生

先後涉醉駕被控

先後有大學教職員及大學生涉醉駕被警方拘捕及作出起訴,被初級法院判處緩刑及暫時禁止駕駛。 治安警昨(19)日透露,一名姓張40多歲本地大學教職員,上周六(16日)晚上9時許在醉駕情況下在路氹蓮花海濱大馬路失控撞向石壆。治安警交通廳警員到場處理時發現張某滿身酒氣,經檢驗發現他體內血液酒精含量為2.57克每升。他向警方承認醉駕指控,表示無需反證,並承認當晚較早時間與友人在氹仔一間餐廳聚餐,過程中曾飲用含有酒精飲品,晚餐結束後仍罔顧安全醉酒駕車,獨自駕車返回住所,在行經上址時懷疑因不勝酒力而鏟上石壆導致交通意外,被初級法院判處其五個月徒刑,暫緩執行一年,同時禁止駕駛18 個月。 此外,一名年約20歲本澳劉姓大學生同樣涉嫌醉駕被警方起訴。本月17日早上7時許,警員在賈伯樂提督街附近執勤時,發現一架私家車形跡可疑,上前查問時發現駕駛者劉某除身上有酒氣外,亦未能出示駕駛執照。劉某承認同日清晨較早時間與友人在馬德里街一間商店內購買和飲用酒精飲品。警方同時揭發他去年因超速被罰禁止駕駛。由於停牌期間繼續違規駕駛,涉案大學生劉某被初級法院判處六個月徒刑,緩刑兩年及禁止駕駛一年。 (互聯網圖片)

20/02/2019
23448

去年來澳旅客逾3,580萬人次

多位議員關注旅客承載力問題

去年來澳旅客量達到逾3,580萬人次的創紀錄,年三十至年初六的春節「黃金周」期間,訪澳旅客更超過121萬人次,較去年同期上升26.6%。立法會昨(19)日下午舉行全體會議,多位議員關注澳門旅客承載力問題。議員梁孫旭在議程前發言中表示,澳門地少人多,隨著旅遊業的持續發展,對本澳的口岸通關、交通、旅遊配套、治安等方面的壓力也與日俱增。社會長期都有意見擔心本澳的承載力見頂,會導致服務業素質下降,降低旅客的旅遊體驗,同時也對居民的日常生活造成影響。 梁孫旭建議政府研究在「黃金周」期間,將新馬路或中區適合的道路開闢為步行街,以優化該區環境。為緩解部分景點的擠擁情況,可考慮在金光大道等一帶開發新的旅遊項目,打造新的旅遊區域,與傳統景點互補,減少旅遊業發展對社區的影響。 在智慧旅遊方面,他認為數據除了可以讓當局提前作好人流管理外,應深化各方面應用,例如及早向旅客及居民提供人流、旅遊資訊及預警訊息,協助分流旅客,提升本澳旅遊服務和質量。 議員宋碧琪亦建議,面對節假日期間的旅遊狀況,應建立承載力的預警和綜合應變機制,運用大數據等科學的管控手段,加強景點、口岸人流的智能監控,透過各種管道平台,向旅客做出預警,並引導旅客在各景點錯峰旅遊。

20/02/2019
13006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