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昨(22)日下午辯論明行政法務領域2019年度施政方針政策。行政法務司司長陳海帆引介時表示,明年將透過立法方式對未受牌照制度規範的食品經營生產者,如外賣店及網購店強制進行登記。 議員陳虹關注外賣店及網購店立法的具體規劃。民政總署管理委員會副主席李偉農回應稱,截至目前為止,本澳約有280餘間場所已登記,絕大部分是有實體店,有37間沒有實體店。他解釋,該登記制度主要是預防及出現食品事故情況下,食安中心可以跟進有關工作,確保食品安全。但有關登記制度亦須與時並進,當局正準備相關法律草案,冀明年提上立法日程。 李偉農續稱,無論外賣店及網購店都必須有實體店,以便行政當局可以隨時巡查,確保衛生和製作流程。
行政法務司司長陳海帆昨日表示,本年將完成《公務人員職程制度》第二階段的檢討及研究,擬定修改方案並開展諮詢,配合該方案,當局將訂定調薪的分級界線,明年將完成《公務人員職程制度》的修訂。 多名議員關心公職制度改革,陳海帆回應稱,檢討《公務人員職程制度》分兩個階段,現時第一階段已獲通過,第二階段是聽取公務員團體的意見。相關團體對現時幾個職程,包括行政文員、技術輔導員、技術員以及高級技術員等提出意見。 當局經研究後,第二階段的修改公務員職程制度方案數天前已向公務員團體諮詢,方案主要是希望取消195薪俸點、入職學歷要求為初中畢業的行政文員,因這個級別的職務與260薪俸點的技術輔導員只有少許差別。陳海帆解釋,現時195薪俸點入職要求為初中畢業,但在特區政府推行15年義務教育情況下,「初中畢業嘅人都好難搵到」,考195薪俸點的大部分入職者已具備大學學歷。至於現有的195薪俸點人員將來會有機會進入其他職程。
在昨日立法會明年度行政法務領域施政方針辯論會議上,行政法務司司長陳海帆表示,今年內將完成修改《規範飲食及飲料場所發牌制度》行政法規,設立恆常的聯合審批委員會,以加快發牌流程,進一步深化一站式服務。 此前政府向立法會公共行政事務跟進委員會介紹指,現時牌照申請方面若文件不齊、政府建議修改意見但未得以修改等,令申請時間較長,未來若無安全、衛生等嚴重大方向問題,政府可批出臨時牌照。另外,申請人在資料齊全前提下,可通過民署「一站式」服務,最快56日即可獲批發牌照。
澳門市民的「老朋友」亞洲黑熊BoBo日前離世後,民政總署計劃將其遺體製成標本,但有市民表示反對。在昨(22)日立法會明年度行政法務領域施政方針辯論會議上,議員蘇嘉豪發言希望當局「收回成命」。列席會議的民署管委會主席戴祖義回應稱,動物標本對科學研究及科普教育有十分重要意義,也是研究動物種群及品種鑑定的重要基礎依據。 戴祖義續稱,參考鄰近地區做法,會將別具意義的動物製作標本,例如香港的非洲豹「小花」等。當局希望將歷史印記繼續延續,加強廣大市民對保育動物的意識,希望市民理解當局的出發點。他又指,民署現已登記收錄的動物標本有三百多件,計劃在路環籌建動物標本室,現已完成標本修復及整體規劃,希望在明年第四季度完成建設。
在立法會《2019年財政年度施政報告》答問大會上,行政長官崔世安表示,澳門醫療系統將進入很大變化,特別專業人士方面,澳門暫未有西醫學院,所有醫生非本地受訓,完成學業回澳,提交資料由有關部門確認學歷,給予執業醫生資格。經過長期研究,政府準備推出系列新措施,最終目的是希望保持澳門醫療質量,保障市民健康,未來醫療界將有兩大變化,第一是所有外地畢業生回來要考試和接受實習後才可執業;第二,澳門將成立醫學專科學院,用統一制度培訓醫生。
文化局主辦「慶祝澳門回歸祖國19周年」﹃2018澳門國際幻彩大巡遊﹃將於下月16日(星期日)舉行,以中國及葡語系國家文化交匯的構思,串連各地經典神話傳說,呈獻一場富有民族文化色彩的回歸慶典,彰顯澳門作為中國及葡語系國家文化交匯重要節點的獨特地位。大巡遊今年主題為「VIVA任務:打開神秘密令」,啟動儀式昨日下午舉行,文化局局長穆欣欣、副局長梁惠敏、消防局副局長鄒家昌、旅遊局旅遊產品及活動廳廳長司徒琳麗、體育局體育設施管理廳廳長何華等出席。
所謂「殺頭生意有人做,蝕本生意無人做」。這裡說的是自上月24日港珠澳大橋通車後出現的非法導遊問題,據本澳導遊促進會日前指出,上月底至今,人均接團量只有五團,比對過去幾年同期平均有25至30團觀之,團量大幅減少八至九成,較2003 年「沙士」時更為嚴峻。 業界直指,出現這情況的主因,是大量非法導遊遊走於港澳兩地所致,而港珠澳大橋遂成為這幫人的「搵銀」捷徑; 倘若政府再不出手制止,如水銀瀉地湧入的非法導遊,勢必引發諸多社會問題。 首先,非法導遊所帶的「旅行團」,已違犯本澳第42/2004 號行政法規修改的旅行社及導遊職業的法律制度,對於不符合有關資格而從事導遊或接送員職業的人士,會被科處澳門幣20,000 元至30,000 元的罰款。 問題是當局如何把這些傢伙抽出來,是否在港珠澳大橋旅客入境附近進行截查?目前非法導遊還經關閘口岸及蓮花口岸搶灘,非法導遊為掩人耳目,所有團友卸下清一色的服裝及帽子,非法導遊亦不揮旗,縱使被執法人員查問,訛稱為「同鄉遊」。沒有人贓並獲,能奈何得了他們嗎?況且,當局日前的說法是,正在收集證據及資料; 若待當局完成證據收集,恐情況已不由當局操控了。 第二,非法導遊所帶的「旅行團」,據業界透露,廣東省每位團友兩日一夜平均團費1,000至1,200 元人民幣,近日連上海、吉林、長春等城市,都在組織不找澳門「地接社導遊」的「旅行團」。這些「旅行團」當然不具備購買保險的條件,一旦團友在本澳出事,情況可大可小,不可不察。 即使團友沒出意外,但如果非法導遊收夠錢後將團友「賣豬仔」呢?過去幾年由「零團費」引發的「賣豬仔」事件,可沒少見。到時候又得由當局出手打救,而那名非法導遊,極可能已第一個走先,莫說罰他/她20,000 元,能找得到那人,已算你贏了。 第三,「同鄉團」連旅遊巴費用也省卻,直接把「發財巴」當旅遊巴用,由於「發財巴」是免費乘搭,理論上「吹佢唔脹」; 但一大群「同鄉團」湧上公共巴士,情況就不一樣了,這對本已擠擁不堪的巴士服務,百上加斤,而「同鄉團」所攜帶的大型行李,定必引起巴士上其他乘客的極大不便。 最後,不排除「同鄉團」為節省酒店費用,大有可能光顧非法旅館,這又衍生更多社會問題。一句話,當局必須以「消滅於萌芽狀態」的霹靂手法,狠狠打擊非法導遊。
港珠澳大橋通車至明天(24日)滿一個月,交通運輸部昨(22)日在北京舉辦11 月份例行新聞發布會,交通運輸部新聞發言人吳春耕(圓圖)表示,據初步統計,截至本月20日午夜12時,大橋客運量共約179萬人次,平均每日約64,000 人次,最高約十萬3,000人次。 吳春耕稱,港珠澳大橋通車運行以來,交通運輸部積極指導廣東省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加強大橋運營監測工作,科學規範實施養護和運營管理工作。從大橋運行一個月情況看,總體上實現「安全、便利、有序、通暢」預期目標。 吳春耕續稱,通行車輛方面呈現三個特點:一是大橋通行車輛以客車為主,客車佔97.58%,貨車佔2.42%;其中,穿梭巴士和小客車佔比較大,分別達44.97%和30.54%;二是不停車收費比例高,電子不停車收費佔收費車輛80.22%;三是周末高峰特徵明顯,單日最高峰為本月18日(周日),每日通行高峰主要集中在上午10時至12時和下午5時至7時。目前港珠澳大橋整體運行平穩,未來交通運輸部將繼續指導廣東省交通運輸有關部門做好大橋安全運行相關工
南灣舊法院大樓及原司法警察局大樓新中央圖書館(簡稱「新中圖」)設計方案,中標公司MAA馬若龍建築師事務所的設計,有網民在社交網站臉書貼文,指設計與2002年西班牙雷昂市的文化設施AUDITORIO DE LEóN外觀非常相似,疑似抄襲。MAA馬若龍建築師事務所昨天(22日)下午5時召開記者會澄清,否認抄襲。馬若龍強調,他本人及他的設計團隊在設計前並不知悉報道提及的西班牙建築物,並已回函文化局作相關解釋。
司警拘捕兩名有吸毒前科本地無業男子,搜出黑市價值約18萬元毒品,包括一種在本澳比較罕見、外形似茶葉的毒品「恰特草」,司警相信兩名疑犯把「恰特草」預先包裝成茶葉出售。 兩名被捕男子均姓劉,其中一人34歲,另一人43歲,曾因多次販毒於2016年被判刑。今次兩名男子被司警以吸毒和販毒兩項罪,移送檢察院作出起訴。 司警昨(22)日在新聞發布會上稱,早前獲情報,指有人在路氹城區酒店內專向活躍賭場人士販毒。經調查後鎖定兩名可疑本地男子的樣貌特徵,掌握證據後,前(21)日採取行動,到路氹城區一酒店部署,首先截查43歲劉姓男子,在其身上搜出毒品麻古和冰毒等,其後在附近抓獲另一名36歲劉姓男子。司警進一步調查後,再從兩名疑犯合租的酒店房間內,搜出共重約156.9克毒品「恰特草」、「冰毒」、「麻古」和「開心粉」等多種毒品,以及錫紙和電子磅等毒品分拆包裝工具。 司警稱,相信兩名疑犯把「恰特草」以預先包裝方式,偽裝成茶葉出售。兩名疑犯被捕後承認吸毒和販毒,但拒絕交代毒品來源,司警仍在進一步調查。 司警早前亦曾查獲「恰特草」毒品。今年5月18日,司法警察局、澳門海關聯同廣東省珠海公安局禁毒支隊和拱北海關緝私局,聯手搗破一宗郵 包運毒案,搜出16.44公斤「恰特草」。「毒郵包」從非洲肯尼亞寄出,經內地迂迴抵達澳門後擬再運往拱北,被司警截獲。司警將計就計,依毒販原先安排換上茶葉運送拱北,並通知珠海公安跟進,在珠海拘捕兩名接貨男子,由內地司法機關跟進。 罕見毒品恰特草司警在行動中搜出在本澳比較罕見毒品「恰特草」,形狀與茶葉相近,學名Catha edulis,為衛矛科巧茶屬植物,原產於非洲和阿拉伯半島及中國大陸的海南、廣西等地,葉含興奮物質卡西酮及去甲麻黃鹼,未經提煉即可嚼碎食用,會刺激人體中樞神經,令人有幻覺、妄想、亢奮甚至自殺傾向,容易上癮,世界衞生組織早已提出警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