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力智庫與街總聯合進行一項有關「澳門居民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生活」調查,日前發表的調查報告中提及,澳門居民在大灣區城市就醫困難,例如符合免費醫療條件的澳門兒童、學生、長者等群體,均無法在內地享受同樣的免費醫療待遇;而醫療券亦無法在內地使用,即使有購買醫療保險也要先行墊付費用。
行政長官崔世安上周四列席立法會全體大會,就政府施政及社會問題回答議員提問。會上議員葉兆佳關注政府設立投資發展基金進展、投資模式,以及如何結合大灣區發展。崔世安表示,設立投資基金在今年一定完成,也會投入粵港澳大灣區49個項目中,為澳門打破單一經濟模式,發展多元經濟,多元就業,拓寬出路。 崔世安稱,澳門回歸以來,財政儲備制度有基本儲備和超額儲備,政府採用相對低風險穩健的投資,現時澳門發展迎來新契機,並得到國家發展支持,包括允許澳門參與「一帶一路」建設,而經特區政府政策分析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有49個項目涉及澳門的實際參與,包括資金投入。據統計,至2019年1月為止,基本儲備及超額儲備共有5,695.4億元,外匯儲備1,632.5億元,特區政府有能力成立公司。他又稱,澳門參與大灣區建設,除了資金投入之外,也需要提高自身能力,兩條腿走路。 行政長官又表示,預計未來澳門投資發展基金屬公共行政架構以外獨立公有的公司實體,以市場化和商業化模式運作,但有別於現時粵澳合作發展基金具有保本、保息及可退場等優厚條件,投資發展基金則要承擔市場風險。
早前一宗嚴重交通事故,一名本澳女大學生疑遭內地過職司機撞死,事件再次惹起駕照互認的爭議。議員蘇嘉豪在上周四(18日)特首答問大會上表示,現時內地約有三億名司機,認為澳門與內地駕照互認後,將是潛在的駕駛人口,存在巨大風險。 行政長官崔世安回應表示,對此次事故感到難過,不法行為應要加強執法,世界各地均有駕照互認的先例,相關交通意外的發生和駕照互認是兩回事,不能混為一談,而駕照是資格互認,並非車輛可直接進入澳門。 議員麥瑞權亦提問行政長官,今年內是否會決定簽署駕照互認。崔世安則稱,政府一直有序地推進有關工作,正與內地相關部門保持密切溝通,待完成相關工作後會進行簽署。
行政長官崔世安於上周四(18日)列席立法會問答大會,議員高開賢關注本澳人才發展的建設,而議員馬志成則關注本澳青年人學習愛國意識的培訓計劃,例如「千人計劃」、「千人匯」等活動有何新部署等。 崔世安回應表示,對於人才引進制度和措施方面,特區政府作出的工作有下列幾點,包括公布年度優先引進人才清單、優先引入金融、資訊科技、中醫藥產業、中葡翻譯、會展等,五個行業涉及十個工種的人才,加快處理創新科技、特色金融、中葡雙語及中醫藥等本地緊缺的外地僱員申請,簡化人才申請居留許可手續和加快流程,希望設立快速通道和加強電子化等。 崔世安又表示,現時本澳的人才政策有落後現象,例如本澳需要行業的人才流出比輸入快;同時本澳人才政策比起大灣區其他城市吸引人才的方法和條件落後,在這些情況下,需要急速面對問題並解決。 他稱,人才發展委員會下月將進行系列工作,訂定建議政策,如何吸引人才來澳服務,提供專業服務之餘,另一方面希望帶教,令澳門人受益。 崔世安指出,澳門需要解放思想,修改相關法律法規,希望議員能夠支持,同時亦會聽取廣大市民和社會各界意見。他強調,現時是人才政策的關鍵時刻。 此外,崔世安稱,「千人計劃」及「千人匯」是特區政府高度重視的青年品牌工作,成立組織以來,已有3,317名青少年到內地16省市交流,希望青少年從中了解國情,認識國家發展。他又希望能與下一代人做好溝通,延續愛國愛澳的核心價值。
議員區錦新在上周四特首答問大會上關注本澳公共房屋的問題。他表示,年中開放申請的新城A區4,000個經屋單位中,一房一廳單位佔1,000個,認為比例過高,屬於資源錯配;又質疑偉龍馬路公屋為何不納入此次的經屋申請。 行政長官崔世安重申,特區政府高度重視居民的基本住屋需求,並堅持「社屋為主、經屋為輔」的公屋政策。他指出,今年展開的經濟房屋申請,單位主要來自新城A區的四個項目,當局現正積極進行有關公屋建造工程編製計劃的招標工作。他又解釋,新城A區填海工程延誤是由於供砂問題等原因。至於今年即將開展經屋申請中的戶型比例,是根據房屋局對公屋需求數據而得出。 另外,崔世安亦提及,偉龍馬路公屋項目的實質性研究工作預計於今年第二季完成,之後便會開展相關圖則設計;偉龍馬路公屋項目的興建工程會分三期進行,首期主要興建社會設施,第二、三期將興建經屋單位,避免再次出現石排灣公屋社會設施不足、居民先入住的情況。
特區政府去年11月收回路環黑沙村一幅面積70,740平方米、遭人霸佔的土地,但政府收回土地後將如何利用?有何規劃?尚未有定案,引發社會關注。聚賢同心協會昨(17)日召開記者會,建議政府將該地段規劃為自然休閒空間,在保留與優化當地綠化的同時,為青年及親子活動提供場地。 當中或設宿營地、兒童遊玩設施、親子農場等設施,令居民能有更多休閒空間,更加親近大自然。
一名女子中午時分獨自行經東望洋新街一大廈外時,突然被一名男子施以「鹹豬手」胸襲,後來女子不甘受辱報警追究。治安警接手調查後,鎖定涉案男子身份,前(16)日下午4時在東望洋街某大廈外,成功截獲涉案的外籍男子。 被捕男子姓Albert,50歲,澳門居民,烏茲別克斯坦籍,報稱為音樂家,被警方控以「性騷擾罪」移送檢察院偵訊。案中事主為一名30 歲的本地女子。 治安警昨(17)日在新聞發布會稱,事發本月14日下午約1時,事主獨自行經東望洋新街一大廈外時,突然被嫌犯施以「鹹豬手」胸襲,並在得手後離開。事主受驚之下沒有即時報警,直至冷靜下來,在同日的晚上11 時方向治安警舉報。 治安警接手調查後,綜合事主形容作案人特徵等資料,翻查案發現場附近的天眼,最終鎖定嫌犯身份,至前日下午4時在東望洋街某大廈外將其截獲,帶返警局進一步調查。他供稱事發時因飲醉酒,返家途中行經上址時誤以為事主是一大廈大門,於是上前欲雙手推開大門,不知道曾觸及事主胸部而惹上性騷擾指控。
司法警察局關注少年組職務主管朱惠敏昨(17)日在澳門電台時事節目「澳門講場」表示,近年網絡欺凌盛行,但原因比較複雜,涉及青少年人數不少。她舉例稱,可能在社交媒體上取笑同學,或帶有侮辱性及與事實不符的言論,經過多人添加後的內容,就演變成各種不同版本。更有甚者,老師也會成為被欺凌者,呼籲青少年應換位思考,如被欺凌的人是自己將會如何?
行政會昨(17)日完成討論《2018/2019學校年度廣東省學校就讀學生學費津貼》行政法規草案。在廣東省就讀的澳門學生學費津貼,其中高中、初中及小學教育階段津貼金額上限維持6,000 澳門元, 學前教育階段津貼金額上限維持8,000 澳門元。 草案建議自公布翌日(今日)起生效。 行政會發言人梁慶庭昨表示,2017/2018 年度共有4,199 名學生受惠, 津貼金額共2,678萬澳門元; 政府預計2018/2019 年度將有4,500 位學生受惠,預計津貼金額共3,014 萬澳門元。 申請學生須於2019 年3 月31 日仍實際在廣東省就讀,並於2018/2019 學校年度未曾受惠於澳門特區的免費教育制度或學費津貼。 另外,凡就讀高中教育的澳門居民學生,須於2019 年6 月至8 月期間,參與由教青局組織、旨在加強對澳門政治、經濟及文化等方面認識的課程,其課時不少於12 小時且學生出席率不得低於80%,方可領取學費津貼。
香港藝人許志安與女藝人黃心穎在的士車廂內親熱激吻,被安裝在的士車廂內錄音錄像系統(攝錄範圍在車內)全程拍下並被傳媒公開視頻,澳門個人資料保護辦公室昨(17)日特發出新聞稿,就在的士車廂安裝錄音錄像系統作出說明。 個資辦稱,即將於6月3日生效的《輕型出租汽車客運法律制度》(俗稱《的士法》)中,僅許可交通事務局在的士車廂內依法裝設錄音及錄像系統,其為負責處理個人資料的實體,須對有關的資料安全負責。任何其他人非法處理有關資料均有可能構成該法及《個人資料保護法》 (簡稱《個資法》)所指之行政違法或犯罪。 根據《個資法》,無論是現在還是在《的士法》生效後,的士駕駛員及准照持有人(即司機及車主)均不能自行在的士車廂內裝設錄音錄像系統。任何人非法裝設錄音錄像系統,非法收集敏感資料,可能構成違反《個資法》的犯罪行為,如按特別法不科處更重刑罰,依該法第37條最高可處罰两年徒刑或240日罰金,若有關人士進一步違反保密義務將資料放在互聯網傳播,依該法第41條最高可處罰三年徒刑或360 日罰金。 目前部分的士司機因交通安全原因裝設俗稱行車記錄儀(攝錄範圍在車外)的設備,儘管仍然存在爭議,但原則上僅可如一般私人車輛的情況一樣作維護正當權益的個人用途,不得放在互聯網上傳播,否則也有可能因違反《個資法》而構成行政違法或犯罪,任何人發現有人非法在的士車廂內裝設錄音錄像系統,均可依法向警方檢舉或者向本辦公室舉報。 據傳媒報道,許志安與黃心穎在的士車廂內互相擁抱,無視司機,激吻最少20次,歷時16分鐘,到達目的地後一齊下車上樓,司機其後將視頻賣給傳媒,價格高達150 萬元,視頻共有三段,其中兩段前昨兩日上載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