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局今年繼續進行「澳門旅遊品牌及盛事活動媒體成效研究」,檢視四項盛事活動成效及其對建立澳門旅遊品牌作用,積極優化工作以持續提升活動效益。已完成的「華麗盛宴旺財年狗年花車巡遊匯演」及「第29屆澳門國際煙花比賽匯演」研究工作,整個活動的認知度及滿意度均屬優良水平。 旅遊局稱,旅遊局每年均舉辦多項盛事活動,向澳門居民及來自世界各地的旅客呈獻多元精彩盛事,努力打造「盛事之都」旅遊品牌。為持續提升活動效益,旅遊局自去年起進行「澳門旅遊品牌及盛事活動媒體成效研究」(簡稱「成效研究」),今年繼續委託調研機構對「華麗盛宴旺財年狗年花車巡遊匯演」、「第29屆澳門國際煙花比賽匯演」、「第三屆澳門國際影展暨頒獎典禮」及「2018澳門光影節」四項盛事活動作出全面檢視,分析研究澳門整體旅遊品牌與該四項盛事的關聯。 「成效研究」就各活動在世界各地不同媒體包括傳統媒體、社交媒體及旅遊網站的曝光率及評價,分析各活動的認知度、滿意度等以評估成效。目前,已完成「華麗盛宴旺財年狗年花車巡遊匯演」及「第29屆澳門國際煙花比賽匯演」的研究工作,其中「華麗盛宴旺財年狗年花車巡遊匯演」整個活動總聲量共有4,008篇,以社交媒體佔比最高,達2,872篇,佔71.7%,其次為傳統媒體(紙媒及網媒),共1,097篇,佔27.4%。社交媒體為活動帶來132萬次互動量。整個活動的認知度達84.5分,屬優良水平,活動整體滿意度為82.9分,屬優良水平。 「第29屆澳門國際煙花比賽匯演」整個活動總聲量共有12,573篇,以社交媒體佔比最高,達11,078篇,佔88%,其次為傳統媒體(紙媒及網媒),共1,397篇,佔11%。社交媒體為活動帶來147萬次互動量。整個活動的認知度達98.1分,屬優良水平;活動整體滿意度為73.5分,屬中上水平。 「第三屆澳門國際影展暨頒獎典禮」及「2018澳門光影節」將於下月舉行,本年度整個「成效研究」待此兩項活動舉行後可完成。
澳門旅遊學院明年將推出「酒店管理」及「廚藝管理」兩個領域的碩士學位課程,針對研究及理論方面知識,各課程每年約招25至30名學生。澳門旅遊學院院長黃竹君表示,旅遊學院一直籌設廚藝中心,但細緻規劃仍在斟酌,初步構想在旅遊學院氹仔校區部分地方建設廚藝中心,但由於該未使用的場所面積較小,目前正向相關政府部門申請爭取擴大範圍,期望投入的師資及設備等資源,能在空間條件較好下發揮更大效益。 被問及廚藝中心仍在籌建,會否影響推出廚藝管理碩士課程進度,黃竹君表示,就讀課程學生對廚藝實踐已有一定認識,而該碩士課程較著重於理論及研究,無需太多實踐課程,因此相信廚藝中心對課程教學不會有太影響。 黃竹君院長表示,旅遊學院根據自身強項,隨後會因應社會及學生需求推出其他碩士課程。因應近年社會人才需求及社會發展趨勢,該學院期望推出各類課程,助青年人不斷自我進修,增值自己。 旅遊學院前(25)日於望廈校區舉行開放日,讓本澳應屆中學畢業生、家長及市民了解旅遊學院的學士學位課程及了解更多有關旅遊學院的教學理念、教學設施和環境。
被中央評價為「傑出的社會活動家,著名的愛國人士,澳門工商界知名人士,中國共產黨的親密朋友」的本澳已故商人馬萬祺先生,與其他99 位人士,中央擬表彰為對改革開放40 年作出傑出貢獻。 馬萬祺先生在改革開放期間,多次參與組織港澳代表團回內地考察投資,為推動澳門與內地經濟往來合作、支持改革開放作出突出貢獻。
特區政府昨(26)日透過第262/2018號行政長官批示,公布《低層樓宇共同設施維修臨時資助計劃》申請期延長兩年至2021年2月9日,持續推動樓齡老化的樓宇業主建立維修樓宇共同部分的意識。 政府於2009 年2 月10 日起接受樓齡30 年或以上,七層或以下低層樓宇業主向樓宇維修基金行政管理委員會提出申請以取得財政資助,進行樓宇進出口閘門、供電、供水及排污總設施的維修或更換工程,從而改善樓宇的環境衛生及減低潛在的安全隱患。截至今年10月31日,樓宇維修基金行政管理委員會對「低層樓宇共同設施維修臨時資助計劃」累計已批個案共2,576宗,資助金額達2.97億多元。 現時澳門七層以下,樓齡超過30年或以上樓宇的共同設施存在不少問題,很多樓齡較長樓宇排污渠出現不同程度滲漏問題,影響公共衛生;此外,個別舊樓的電力設施及供水設施亦因老化而產生意外,部分樓宇的大門亦有不同程度損壞,由於大門不能關上,導致大廈治安存有隱憂。 《低層樓宇共同設施維修臨時資助計劃》 旨在為按分層所有權制度興建的低層樓宇的分層建築物所有人提供財政資助,以支付因進行下列分層建築物共同設施的平常維修工程而引致的費用。
俗云「一雞死一雞鳴」,自2015年1月初新口岸葡京「沙圈」遭警方連根拔起後,正當一眾好色之徒嘆息屹立40年的「沙圈」從此不再,一橋之隔的路氹城金光大道,又一個「沙圈」另起爐灶,由於「新沙圈」移師地面寬廣大道,鶯鶯燕燕與冶遊人士的「互動」更形頻繁,甚至出現讓人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司警上周五(23日)凌晨零時至5時,在金光大道一帶進行打擊賣淫活動期間,截獲三名泰國籍男子及一名菲律賓籍男子,四男竟以女性打扮吸引客人。而司警去年6月,截獲七名菲律賓籍男扮女裝「妓女」;更早前的2015年,幾名南亞裔「妓女」在新口岸與一名內地漢發生爭執,皆因內地漢發現貨不對辦,一怒下幾釀成血案。 惟更深層的問題是,這些外籍男士,是在本澳難以立足的外僱、是專騙嫖客的無恥之徒,抑或要滿足其特殊的癖好?但無論是哪一種,這股歪風都會衍生不少治安問題。
聲色犬馬是個連體「四胞胎」,「沙圈」自1974 年於葡京形成,打後的40 多年,幾乎是好色之徒必定「朝聖」一次的「性地」。「沙圈」一詞,原指馬匹走到公眾席上,任馬迷近距離觀察馬匹狀態的地方,但在澳門,「沙圈」意指一群徘徊賭場的「流鶯」。 葡京「沙圈」既是男士們眼睛吃冰淇淋的地方,同樣是澳門繁榮的「指標」,就因為新口岸有此獨特「風景」,連帶令該區的娛樂事業蓬勃發展。但到了2015 年1 月初,這一道旖旎「風景線」,從此不再。 「新沙圈」悄悄冒起事緣司警當年把葡京一名重量級人物逮捕,「沙圈」亦隨即瓦解。「沙圈」成為歷史、成為集體回憶之際,另一「沙圈」疑似靜靜地再從歷史中跳回現實,出現在路氹城的金光大道,引起「新沙圈」歸來的疑問。 近期有不少讀者向本報爆料, 指「新沙圈」的鶯鶯燕燕,經常流連於威尼斯人商場、巴黎人對出路邊,以至金沙城中心附近,不同國籍的性感女郎湧現,有時多達數十人,與路過的男士展開一場「眉梢戰」。根據部分讀者提供的片段可見,這些女郎會直接向男士提出交易要求。 國際「佳麗」大集會與「舊沙圈」的最大分別是,「新沙圈」是國際大雜會,除主打內地女子及東南亞諸國外,遠至俄羅斯、澳洲、東歐等地都有,她們最常說的是「性交易是合法的,只要沒有警察」。 不過,上周五(23 日)凌晨零時起,司法警察局派出30 名刑事偵查員在金光大道一帶進行打擊賣淫活動的巡查,行動中截獲12 名內地女子、三名泰國籍男子及一名菲律賓籍男子。最讓人訝異的是,四名男子均作女性打扮,他們其後承認,來澳從事賣淫活動。 假鳳虛凰衍生的問題 其實,男扮女裝的假流鶯,過去幾年陸續發生,大概於三、四年前,已有菲律賓籍男子穿裙扮女人,在新口岸一帶向路過男途人兜搭,曾有一名男子上樓與假流鶯作交易之際,才驚覺對方是鬚眉之輩,嚇得報警求助。亦有內地漢在新口岸與幾名假流鶯在街頭大打出手,最後要警方到場調停。 究竟這些假流鶯明知上房後一定「穿煲」,為何仍要鋌而走險?是這些由東南亞來的男子,無法在本澳職場立足,為搵快錢而扮鬼扮馬?是天生有扮女人的癖好?還是他們已完成變性手術,專門接待另類客人?抑或另有其他不為人知的原因……但無論如何,這股歪風正在「新沙圈」蔓延,會否衍生治安等社會問題,相信警方會密切注意。這種假鳳虛龍邪風是顛覆了人生觀、價值觀及世界觀。
街總今日(26日)下午舉行「第33屆敬老愛老同樂日系列活動-派發90歲長者利是」儀式。出席嘉賓向現場約30位90歲老友記派發大利事及禮物。 街總副理事長李惠萍致辭時表示,今年敬老愛老系列活動合共有約4,000人次參與,活動獲得長者的喜愛和歡迎。並邀請了近30位附近居住的90歲以上長者代表前來,參加「派發90歲長者利是」儀式,見到各位長者良好的精神狀態,感到非常高興,作為後輩一定要好好孝敬長輩,使他們能夠安享晚年。 她又稱,除了今天到場的90歲長者,該會亦向相關社會服務機構派出90歲長者利是和禮物,受惠長者總數近950人,期望透過禮物及利是,向長者表達關愛和問候。
南灣舊法院大樓及原司法警察局大樓新中央圖書館(簡稱「新中圖」)設計方案,被指與2002年西班牙雷昂市的AUDITORIO DE LEóN外觀非常相似,疑似抄襲,文化局表示,中標公司MAA馬若龍建築師事務所有限公司已公開說明其設計理念,並向文化局提交書面說明。文化局聽取評審委員意見,評審委員對獲標公司所作出的說明皆表示認可。文化局認為現階段未有任何資訊證實獲判給方案涉及違反招標文件及相關法律規定,因此將跟進後續工作,爭取新澳門中央圖書館如期啟用。 評審委員會主席、文化局副局長梁惠敏昨日引述評審意見,指中標公司的設計靈感來自法國著名建築師勒.柯布西耶的廊香教堂,AUDITORIO DELEóN或新澳門中央圖書館設計的形式語彙均來自柯布多個作品的遮陽立面風格。而且新澳門中央圖書館的立面分割方式和背後的樓層功能和AUDITORIODE LEóN完全不同;此外,評審認為中標公司優勝之處在於其整體設計理念,包括功能布局、新舊建築的融合處理和文物保育策略等。
治安警察局昨(25)日公布,前天(周六)本澳各口岸錄得超過62萬2,000人次出入境的單日新紀錄,當中關閘口岸和港珠澳大橋澳門口岸均錄得單日最高紀錄。 關閘口岸錄得超過46萬人次出入境,因應當日傍晚時分關閘口岸離境大堂人流擠擁,治安警察局立即實施人流管制措施,調配人員維持現場人流和交通秩序,並呼籲有需要的居民或旅客利用其他陸路口岸離境,以及口岸的實時資訊平台了解最新資訊;港珠澳大橋澳門口岸亦錄得通車以來的單日最高紀錄,超過34,000 人次出入境。
關閘巴士總站預計可於下月聖誕節重開;至於已分流到附近十多個站點的24 條巴士路線,是全部還是部分路線遷回關閘巴士總站,交通事務局局長林衍新昨(25)日表示仍未有最後決定,因為各區對此有不同意見,當局需平衡各區市民和旅客需求。 林衍新昨日出席公開活動期間接受記者訪問時表示,局方於上周五(23 日)已經從設計部門接收關閘地下巴士總站,現進行收尾工程及讓巴士公司職員、司機熟習,陸續開始進場熟習情況,當局會採取循序漸進原則,陸續安排各巴士路線有序入場,避免混亂;局方爭取下月與巴士公司商討後,擇日公布總站何時重新啟用。局方亦會向交通諮詢委員會報告情況,持續聽取市民在使用方面意見。 談到總站原有的24 條巴士路線,林衍新表示,當局收到不同意見,例如在關閘附近的居民就反映,不希望24 條巴士路線全部回歸;但離島區和南區居民則表示支持;另外,當局還要視乎旅客需求,因此需要盡量平衡各方意見,做好分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