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山西商會前(16)日晚上8時假旅遊塔四樓宴會廳舉行慶祝新中國成立69周年、澳門回歸祖國19周年暨商會成立四周年聯歡晚宴,省委統戰部副部長劉海芸率團到賀。澳門山西地產基金同場成立。會長趙錦龍表示,相信成立澳門山西地產基金後,有助促進澳晉業界多領域合作與發展。 趙錦龍會長致辭時稱,商會成立以來,秉承發揚晉商銳意進取、多元發展精神,以振興澳晉經濟、創造互利共贏為宗旨。2016年在晉中市祁縣和靈石縣捐建五所海聯新農村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今年率團赴太原、大同和晉中等市考察,就支持當地文化、教育、安老等項目給予捐建。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加上港珠澳大橋即將通車,商會將發揮澳門紐帶與平台作用,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將組織本地青年企業家尤其青年團體赴晉各市考察交流,另與晉省駐珠三角地區商會組織加強合作,於大灣區平台謀求更大程度合作。 澳門中聯辦經濟部副部長級助理徐俊,經濟局副局長劉偉明,貿促局執委李藻森,澳區全國政協委員梁少培、張明星、何富強,議員葉兆佳,以及何玉棠、梁玉華、黃健中、程炳濂等各界友好人士出席。
澳門於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因配合澳葡政府做大型基建及為將來澳門回歸後的特區政府作大量的資金儲備等,澳葡政府每年批出不少於20公頃的土地。在當時,很多愛國愛澳的企業家都紛紛響應,以獲得批地的形式為澳門的平穩過渡回歸而出資助力。但由於當時多種客觀因素,導致土地承批人無法完成土地利用。現下,由於這些土地陸續屆滿租賃期,而澳門於2013年頒布的第10/2013號法律(俗稱新《土地法》,下同)當中有關條文的規定,在缺乏可歸責性機制及完善的條款下,一律以25年租賃期屆滿而土地發生過期性批給失效的情況下,澳門政府宣告批給失效並收回土地,有關的土地溢價金、土地上已經存在的改善物無償收歸政府而出現的一系列關於新《土地法》的爭議。有見及此,澳門土地管理策略協會誠邀內地法律專家與澳門法律專家舉行研討會,就新《土地法》可歸責性的機制等進行熱烈的討論。
本澳年度國際性經貿盛事、「第23屆澳門國際貿易投資展覽會」(23rd MIF),今(18)日起一連三天假澳門威尼斯人舉行。本次MIF由澳門貿易投資促進局主辦,15家本澳、內地與香港經貿部門及商協會協辦,以「促進合作、共創商機」為主題,向海內外展示澳門作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和「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的優勢;助力參展企業接軌「一帶一路」建設、粵港澳大灣區以及中葡平台等政策發展機遇。此外,「2018年葡語國家產品及服務展(澳門)」(2018PLPEX)亦與MIF 同期舉辦。
青洲坊大廈、青濤及快盈大廈經屋先後因去年「天鴿」及今年「山竹」颱風吹襲未能如期建成,入伙期一拖再拖,近日有青洲坊大廈小業主反映上樓無期,令社會再度關注澳門公屋問題。然而,這些經屋輪候者遲遲未能上樓,難道只與當局應對颱風工作有關嗎? 青洲坊大廈、青濤及快盈大廈經屋預約買受人等候十多年,受颱風「天鴿」及「山竹」影響等原因,即使完成揀樓程序,仍未能上樓。經居民反映後,有關部門加快跟進,青濤和快盈大廈日前終獲發「入伙紙」,短期會安排上樓,惟青洲坊大廈有電力設備因颱風「山竹」損毀,需時訂購設備及維修,小業主仍入伙無期,日前更走上街頭遊行表達訴求,希望今年內上樓。 在這些經屋小業主中,有些是在2005年或之前便開始申請並確認資格,至今已超過14年時間,期間他們需要承受額外的租金支出,備受困擾。多幢經屋上樓日期一再延期,除了颱風因素外,相信與公共工程慣性延誤、政府缺乏有效的公共房屋規劃等亦不無關係。 公屋供應量嚴重不足、沒有訂定公共房屋每年的供應指標,是公屋政策失效的關鍵之一。翻查資料,澳門在2006年至2010年間, 完全沒有新的經屋供應; 2013年後甚少公共房屋單位落成,2014年零供應,2015年至今僅2,489個單位,即五年來平均每年不足500個公屋單位落成。值得一提的是,近年的經屋供應,只是償還2013年或之前的舊債。現時澳門尺金寸土,樓價飛升,居民負擔不起私樓,未來對經屋需求只會更大。 當然,澳門公屋的困局不只如此,還有經屋造契時間太長、公屋質量參差等一連串問題有待政府解決。現時政府已計劃興建多個大型公屋項目,包括氹仔偉龍馬路、慕拉士大馬路發電廠地段及新城A區等。 行政長官正就明年度施政聽取意見,當中提到「目前是積極籌劃公屋最佳時候」,這是由於政府在土地資源和財政資源兩方面能夠提供到較為有利的條件,可以支撐公屋政策中的恆常制度;政府現有的公共土地儲備和希望可收回的閒置土地,以及財政儲備中的超額儲備,都為建設更多公屋提供了有利條件。 希望政府能把握好此契機,做好公屋興建數量規劃和每年供應的目標,並如期落成,回應居民訴求。
「澳門緬甸友好協會」與「澳門緬甸商會」將在MIF推廣系列活動,並邀請緬甸國家高級代表團來澳出席。主辦單位希望通過活動,讓澳門企業家進一步了解緬甸最新的開放政策與投資環境,引導商家切實推進投資項目。 新聞發布會上周五在澳門緬甸友好協會會址舉行,分別由澳門緬甸友好協會會長黃瓊成,澳門緬甸商會會長,中緬集團主席黃德來,澳門緬甸友好協會副理事長馬潤權介紹相關事宜。黃瓊成表示,參加MIF的緬甸政府代表團,包括緬甸國家投資委員會主席(國家安全顧問、國家政府辦公室部長)當墩,仰光地區政府(電力、工業、道路、交通與通信)部長昂覺、緬甸投資委員會秘書長昂奈烏、緬甸商務部主任繆都、緬甸投資和公司管理部與計劃和財務部副主任昂瑞烏、緬甸工商聯合會副主席孟孟萊。代表團已於昨(17)日抵澳,今日上午出席MIF開幕式,明(19)日上午出席緬甸投資商機推介會。 澳門緬甸商會會長黃德來表示,緬甸投資委員會、緬甸駐港總領事館、澳門緬甸友好協會、澳門緬甸商會合辦「MIF緬甸投資招商展覽會」,主要介紹緬甸最新外國投資法,仰光未來城市規劃及發展方向,緬甸最新出入口手續及優惠稅項等。黃德來表示,緬甸推出最新的旅遊政策,澳門特區護照可享免簽證,有利旅遊業發展。澳門可以協助內地發揮「一帶一路」走出去的橋樑作用,並借助澳門中葡平台,協助葡語國家打開緬甸市場
治安警察局昨日在新聞發布會上,公布一宗非常可笑兼危險的無牌行醫案件。事緣一名40 多歲在越南從事無牌牙醫的當地男子,以相當罕見案例來澳當家傭,獲本澳簽發俗稱「藍卡」的外地僱員身份認別證,工作五天後嫌悶並忽發奇想,與女朋友在祐漢新村租住一簡陋套房,居然當起「赤腳醫生」,每次為入息低微的同鄉治理牙齒,開業兩個月倒也客似雲來。 正當這名越南漢為「轉業」成功欣喜之際,上周五治安警聯同衛生局人員直搗「山寨牙醫診所」,將這名膽大妄為的無牌牙醫拘捕,行動中撿獲一批簡陋異常的牙醫工具,包括剛由越南郵寄來澳的牙醫用椅子及藥物。 有本澳牙醫昨日接受記者訪問時指出,光顧無牌牙醫非常高風險,不但容易感染細菌及病毒,還因無牌牙醫技術低劣,隨時有一大堆的後遺症湧現!
澳門管理專業協會昨(15)日舉辦周年管理研討會,以「特色金融:財富管理和融資租賃」為主題,邀請粵港澳三地金融行家及相關專家,剖析特色金融的創新性及可操作性,深入探討本澳特色金融的現況與發展趨勢。演講嘉賓之一、澳門銀行公會主席、中銀澳門副行長葉兆佳建議完善法律配套,強化人才政策,積極「招商引資」,發揮澳門優勢將市場輻射至葡語國家與東南亞地區,令更多外地金融機構進駐澳門。 澳門管理專業協會理事長劉永誠致辭時表示,澳門是全球最開放的貿易經濟體之一,特區政府近年正透過完善金融法律法規,積極推動本地特色金融發展。本澳除了實施自由港制度,具有簡單低稅、無外匯管制及資金進出自由等特點外,亦具備行業穩健規範、擁有跨國金融服務,並且擔任人民幣一級清算行等優勢。他相信研討會能為本地金融業帶來啟發性思維,掌握先機,從競爭中脫穎而出。 走出去 引進來澳門銀行公會主席、中銀澳門副行長葉兆佳則指出,澳門有發展特色金融的條件,也有其局限。其中,澳門的經濟規模、制度優勢、自由開放的經濟體系及中葡平台優勢,都為澳門發展特色金融提供空間,但目前本澳相關法律配套不足,信託、基金與債券的規管法律也不足,而本澳市場狹小,面對65萬本地居民,難以支撑區域財富管理平台。他認為應先完善法律配套,並由政府牽頭,整合各界資源及加強宣傳,包括推出人才政策,金融機構積極「招商引資」,配合民間及從業人員共同努力,將市場輻射至葡語國家及具華僑優勢的東南亞地區,發揮優勢吸引外地金融機構入駐澳門。 另一演講嘉賓、廣東省粵港澳合作促進會常務副會長兼金融專業委員會主任孟建波建議本澳銀行應該對博彩業、酒店業和旅遊業發展給予支持,同時也要推動企業跟隨國企「走出去」。
昨日清晨6 時許,雀仔園科高街一間開業60 多年的食肆二樓突然起火,大火迅速吞沒整層樓,火舌不時由窗口竄出,附近30 多位居民需要疏散,場面怵目驚心。消防接報到場後迅速控制火勢,至上午7 時許將火撲熄,所幸事件中沒有傷者。消防初步判斷是二樓有電源故障導致起火,但確實起火原因仍有待調查。該食肆東主表示,店鋪曾在五年前裝修,但很少檢查電線設備,至於店鋪損失還需要估算。
澳門特區政府一直致力於打擊人口販運,但隨著犯罪模式轉變,個案數量減少或許未能反映實際情況。由善牧中心舉行的「2018打擊人口販賣系列活動」昨(15)日正式舉行,善牧中心主任狄素珊期望透過活動令更多市民認識及關注人口販賣問題,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同時亦建議設立機制,輔導人口販運案件中的受害者重返正途,避免再度落入人販子手中。 狄素珊指出,過去除了有外國籍中國內地女子被人口販子拐騙到澳門外,亦曾出現有兩名本地女子被拐騙至外地賣淫的個案,雖然近年該中心接收到的個案數量減少,但她相信人口販運的犯罪模式正在轉變,可能更難被外界發現。例如人販子可能會尋求方法延長被拐少女的留澳時間,部分被拐騙少女更因不願返家而拒絕與警方合作,令有關犯罪隱藏在黑暗之中。 狄素珊認為,與其直將她們送回原居地,政府更應該設立機制,引導受害人在獲救後如何重拾正常生活,否則受害人恐再度落入人販子手中。 受害個案九成來自內地善牧中心社工陳敏欣指出,經社工局轉介,該中心於過去七年共為49名女受害人提供庇護服務,當中九成來自內地,她們多數人因被迫提供性服務或遭受勞工剝削而尋求協助。 社工局代副局長鄧玉華表示,當局於過去十年總共接收135名與販賣人口犯罪相關的受害者(均為女性),為她們提供住宿及輔導等服務,並協助其返回原居地。相關援助服務的投放預算為每年約澳門幣180多萬元。
澳門性犯罪案件近期有上升趨勢,上周二(9日),司警拘捕一名社團興趣班的78歲男導師,他涉嫌性侵犯兩名年幼女學童,事件引發社會對性侵問題的討論。有關注組表示,澳門今年已有八宗涉及未成年的性犯罪個案,認為現有法律阻嚇力度不足,將促請政府加重性犯罪的刑罰,推動性騷擾等犯罪行為列為公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