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於美國舉行的「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簡稱ISEF)是全球最大規模的中學生科學競賽,被譽為「諾貝爾獎的搖籃」,今年吸引全球超過70個國家和地區逾1,700名初三至高三學界精英參與。在是次比賽中,澳門學界代表隊獲得優異成績,分別奪得環境工程範疇三等獎和專項獎。
國務院副總理劉鶴的訪美行在外界的讚美聲中落幕,中美貿易糾紛得到「不互加關稅」、「不打貿易戰」的宣誓,對外界而言無疑是好消息。劉鶴作為國家主席習近平的特使,言行謹慎,在談判中沒有輕易做出承諾,一方面可以解讀為捍衛國家利益,一方面也反映了中美雙方仍然缺乏共識。今次的聯合聲明,雖然傳達了積極正面的意義,卻也無法讓中美兩國滿意,譬如中方未承諾具體削減貿易逆差的數額,美方也未免除中興通訊的禁售制裁。因此與其說中美貿易糾紛平息,不如說局面已經提升到了另一個階段。 在美國方面,儘管特朗普自信能夠掌握談判的優勢,但他忘了身為美國總統,背後仍然有國會的監督。或許是為了談判的需要,特朗普早前發推特稱要協助中興通訊脫困,此舉卻惹怒了國會,兩黨議員罕見地一致通過一項修正案,阻止美國商務部重新談判中興的禁售令,這無疑讓正在進行中的中美談判蒙上陰影,特朗普也失去了藉由中興案向中國要求更多讓步的籌碼。 美國對中國的不信任,不僅僅是特朗普推特中的隻字片語,也顯現在美國國會關於中國投資的監督上。參眾兩院今年可能通過一項新法案,加強對境外投資的審查程序,當中針對的就是中國在美國的敏感投資,以及相關的海外交易。這項法案並不受企業界歡迎,但卻可能通過,顯示出美國如今的疑華態度。 另一個懷疑中美貿易談判成果的原因,是今次的成果並未真正滿足特朗普的需求。雖然號稱為農業及製造業代言,但中國增加進口並不能有效削減美國對華的貿易逆差,據貿易專家提出的資料,美國的農業及製造業已經沒有足夠的產能提高生產,遑論實現削減2,000 億美元逆差的目標。事實上,即使中國同意進口美國天然氣、買更多波音飛機,吃更多美國玉米、大豆、豬肉,都很難達到每年2,000 億美元的目標。 中美貿易逆差在產業鏈全球化的當下,實在是個假議題,就如掐住中國咽喉的芯片,雖然未直接出口中國,但最終都流向中國通訊產業,這些都沒有計入貿易逆差中,原因自然也與美國的戰略發展有關。歸根結柢,貿易僅僅折射了大國角力的其中一個面向,貿易問題只是中美爭霸的序章,接下來要看的,還是習近平與特朗普兩人會如何過招了。
澳門母乳及育兒推廣協會會長譚志青昨(20)日受訪時表示,協會日前調查統計,由2006年至今,全澳母乳餵哺室數量由一間增至188間,硬件設施上有所改善,但母乳媽媽更需要軟性支持,譬如政策支援及職場支援。她舉例稱,有媽媽集乳時被上司及同事質疑「偷懶」,但事實上國際勞工組織建議母乳媽媽每日有兩個30分鐘時長的「餵奶鐘」;另外,很多公司依舊沒有設置母乳餵哺室,而餵哺室設置要求其實很簡單。她總結,本澳母乳餵哺認識雖有所提高但仍未足夠,協會將會更加努力逐步推進有關工作。 母乳期使用中草藥非百分百安全澳門母乳及育兒推廣協會昨日假文華東方酒店宴會廳舉辦「澳門母親於哺乳期間使用中藥/草藥情況」調查結果發布會。研究由澳門大學中華醫藥研究院講師、濠江學者吳靄琳負責,調查共收集600多份問卷,結果顯示過半數受訪媽媽在餵哺母乳期間有使用中藥或草藥。 吳靄琳指出,大部分受訪媽媽認為中藥/草藥天然、安全、無副作用,在哺乳期間為求改善母乳供應、乳線堵塞等問題而使用中藥/草藥。部分使用中藥/草藥的母乳媽媽有出現副作用,但未曾向醫生查詢。 她表示,並非所有中藥/草藥都不可以使用,而是需要安全使用,希望母乳媽媽提高相關安全意識。有關調查還在進行階段,完成後的報告會列明澳門媽媽最常使用的中藥/草藥類別,以及需注意事項、可能出現的副作用。希望研究結果對日後的教育、培訓及研究方向提供指導作用,藉此加強保障母親和嬰兒在哺乳期母親使用中藥/草藥使用的安全,亦希望能同時推動母乳餵哺。
澳門扶康會和美高梅合辦的「5.20為愛起步」慈善步行活動,昨(20)日上午在大潭山步行徑舉行,步行全程約三公里,約50位精神康復者、50位智障人士以及社團、機構代表和公眾等近600人參加。主辦單位希望在「5.20 」宣揚愛,宣揚健康生活的理念及呼籲市民關注精神健康。 扶康會總幹事周惠儀受訪表示,近年來精神康復者有年輕化趨勢,近十年內扶康會接獲青少年的求助個案上升一成多,多數因生活壓力、濫藥問題導致。但現時社會對情緒病認知偏低,多數人不知自己有情緒問題,她提醒市民若是情緒波幅大,失眠、食慾不振等症狀持續一段時間,就可能有情緒問題並應適當求助。周惠儀還表示,由於不少情緒病患者錯過被治療的黃金時間,扶康會一直致力舉辦各種公眾以及學校宣傳活動,希望增強社會對精神健康的重視,檢視自己是否需要求助。 周惠儀又稱,今年適逢扶康會成立15周年,未來將舉辦智障人士大匯演、舞台劇活動,展示智障人士的風采。此外,也將在雅文湖畔開設第二個藝術培訓班;新開24小時院舍服務,支援進入老年的智障人士;在筷子基開辦職業訓練中心,設有餐飲、洗衣等訓練,幫助有需要人士融入社會。
明天(22日)農曆四月初八是佛誕,為慶祝釋迦牟尼佛誕辰2,562年,澳門佛教總會聯同屬下十多個團體,明日下午4時在議事亭前地舉辦浴佛祈福儀式,恭請戒晟法師,寬靜法師及蔣寧仁波切主法,暨有政府官員及社會賢達為儀式主禮,共同祈求國泰民安,社會和諧,佛法興盛,宣揚佛陀「不為自身求安樂,但願眾生脫離苦海」的慈悲教育思想服務社會,利樂人群的服務宗旨,同時提倡人間眾生的安樂,慈悲喜捨的精神,提高自身素養來踐行「人間佛教」,上報國恩,下益群品。 活動當日同時現場附設捐血環節,義賣活動,攤位遊戲,文娛康樂活動及表演,主辦方據過往經驗,預計有5,000人參與活動,籌得善款將全數捐予貴州省樓村作扶貧用途。(澳門佛教總會圖片)
為回饋國家關愛及支持兄弟省區,特區政府攜手澳門中聯辦共同啟動貴州扶貧工作。行政長官崔世安與中聯辦主任鄭曉松將分別率團於明天(22日)至24日訪問貴州,實地考察當地扶貧情況,共同啟動對從江縣的扶持工作。行政長官與鄭曉松主任考察期間,將與貴州省委省政府領導會晤,與從江縣領導舉行工作座談,實地視察需要支持和扶助地區。同時,特區政府、中聯辦和相關單位將與當地簽署多份扶貧和合作協議,範疇涵蓋脫貧、教育、醫療、人才培養和產業發展等。長遠目標是幫助從江縣逐步脫貧,最終找到一條自我可持續發展的路徑。
澳門特區政府前天(19日)在東亞運體育館多功能廳舉行「脫貧攻堅專題報告會」,邀請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劉永富擔任主講嘉賓,介紹國家精準脫貧的政策推進和工作部署。 行政長官崔世安、全國政協副主席何厚鏵、澳門中聯辦副主任陳斯喜、特區政府多位主要官員、行政會委員、局級官員、澳門中聯辦領導及處級以上幹部、澳區全國政協委員,以及第四屆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委員等400 多人出席。 澳門參與國家脫貧攻堅戰行政長官辦公室主任柯嵐在會上表示,打好脫貧攻堅戰是中國共產黨「十九大」提出的三大攻堅戰之一,並承諾到2020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當前,舉國上下正在齊心協力全面打好脫貧攻堅戰,澳門作為國家的一個特別行政區,始終積極與祖國人民共擔民族復興的歷史責任。特區主動了解和參與祖國的扶貧工作,是發揮澳門自身獨特優勢和廣大澳門居民愛國愛澳、守望相助、扶貧濟困的優良傳統。 1981 年起我國8.5 億人脫貧劉永富在專題報告會上介紹了我國脫貧攻堅情況,主要內容包括改革開放啟動了我國開發式扶貧的偉大實踐;黨的「十八大」開創了我國脫貧攻堅的新階段;堅決打好三年精準脫貧攻堅戰;習近平扶貧思想是脫貧攻堅的行動指南。 他指出,據世界銀行統計,1981年到2013年期間,我國有8.5億人脫貧,對全球減貧貢獻率超過70%。自2012 至2017 年間,創造了我國減貧史上最好成績,累計減貧6,853 萬人,促進了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發展。 2020 年國人實現全部脫貧他指出,我國脫貧攻堅新階段分為決策部署、制度體系、重點工作和主要成效,訂定了目標任務、基本方略、政策舉措和組織保障。提出到2020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提前十年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議程的減貧目標;基本策略是做到精準扶貧和精準脫貧;充分發揮 政治優勢和制度優勢,為脫貧攻堅提供堅強的政治保證;國家出台財政、金融、土地、交通、水利、教育和健康等一系列超常規政策舉措。
禁錮乘客、人身恐嚇、濫收車資、拒載揀客等已成為澳門的士司機標籤,無法無天的出租車亂象嚴重影響澳門作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城市。有的士司機透露,本澳約有100 多輛「專業違規車」,造成如此猖狂的現象皆因現行法律罰則太輕,一旦被抓只需繳納1,000 元罰款,對司機而言,完全沒 有阻嚇力。 由2008年討論至今的《輕型出租汽車客運法律制度》(俗稱「的士規章」),現終於交由立法會第三常設委員會進行細則性審議。正所謂「十年鑄劍,鋒芒不露」,這部歷經十年鑄劍的法律,號稱將「下重藥」嚴懲違法的哥,五年四犯「釘牌」,最高罰金30,000元,業界認為,法案寶劍一旦出鞘,阻嚇「專業害群之馬」不在話下。究竟是否可以震懾違法者,我們拭目以待。
立法會小組會正審議《輕型出租汽車客運法律制度》 (俗稱《的士規章》),雖然有的士業界認同政府做法,指有必要打擊的士中的害群之馬, 但亦有修訂的新規章內同時出現很多「矯枉過正」的條文。 例如規定的士司機不協助乘客提取行李會被罰款、「黃實線」不准停車但又不能拒絕乘客的要求、「儀容不整」及「無禮」的標準界定不清晰、有案底但未「洗底」的更新人士不能考取的士駕駛證等,都令業界非常困擾, 希望政府能從善如流,接納及了解的士業界的意見和憂慮。
水客從內地走私禽鳥肉來澳可謂離奇古怪,早前利用嬰兒車或兩地牌車走私禽鳥肉,在澳門海關嚴厲打擊下一度收斂,最近又出現另一種走私方式,將禽鳥肉綁在雙腿再穿上寬闊長褲遮掩企圖蒙混過關,但難逃海關人員慧眼被緝獲。海關警告違法者,走私禽鳥肉入境,可被科處澳門幣5,000 元至10 萬元罰款,而有關物品亦會被充公。 本月14日,一名本澳男子經關閘口岸進入澳門時,被海關關員發現其行動異常,穿著的長褲十分寬闊,形狀不自然,遂向其示意受檢。經檢查發現其雙腿上捆綁了共重七公斤已宰乳鴿,另外,在其攜帶的行李中發現一批新鮮雞肉,合共11 公斤,均未經申報及檢疫。 另外,於本月12日,關閘口岸亦查獲一名本澳女子,以手拖車運載已宰雞隻36公斤及乳鴿五公斤入境,被關員截獲。經翻查紀錄,違法者曾有前科,於今年3月31日因攜帶14公斤雞肉入境而被起訴。 澳門海關昨日表示,今年首四個月,已查獲超過700公斤走私禽鳥肉。根據法律規定,不論是新鮮、冷藏或醃製的肉類(包括雞肉、鴨肉、鵝肉、豬肉、牛肉、羊肉等),均沒有自用可攜數量,進口須領有由民政總署簽發之進口准照及接受衛生檢疫。 海關表示,將持續打擊來歷不明的食品流入本澳,並呼籲市民不要購買未經檢疫的食材。市民如發現或懷疑有食材走私活動,可致電海關熱線:2896 5001作出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