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棄官本位主義

澳巴與新時代巴士已定於今年8月1日起合併。巴士服務與廣大居民生活息息相關,任何調整都影響居民生活與出行,但交通事務局對於兩巴合併諱莫如深,兩巴8月1日起合併消息,是兩巴士員工本日10日舉行會員大會後在社交網站上透露,稱新時代及澳巴在員工大會正式宣布合併,8月1日起新時代併入澳巴。但交通局就兩巴合併內容迄今未作任何公布,備受社會批評。 巴士作為公共交通服務,任何調整應早向市民宣布,但交通局每次調整公共巴士政策,事前秘而不宣,被輿論批評為「黑箱作業」,在交通問題操作上,完全是「說了算」。澳巴與新時代巴士公司合併消息,早在社交網絡流傳,市民質疑三間巴士公司服務批給合同今年7月31日便屆滿,政府仍在商討新合同條款時,突然傳出澳巴與新時代合併,事出倉促,究竟兩間巴士公司合併後,服務市民效率能否提升,巴士服務費會否下調等問題,要求交通局交代新批給合同中整體巴士服務目標,但交通局對市民質疑聽而不聞,直至上周中立法會全體會議上被議員追問,運輸工務司司長羅立文始鬆口證實,澳巴及新時代將合併,辯稱按現時巴士合同,巴士公司可申請合併,只要獲政府同意即可,但對合併內容依然諱莫如深。 事實上,市民和輿論並不反對兩巴合併,只是不滿交通事務局訊息不透明,「交通局很強硬啊,連市民意見都不諮詢」是網絡上的評語,跟去年9月忽然宣布巴士加價一樣,事先不作任何諮詢,甚至沒有諮詢交通事務諮詢委員會,遑論公眾。現時距離三間巴士公司服務批給合同屆滿期不足三個月,但市民對政府與三巴商談新合同進展與內容一無所知。巴士服務是重大民生議題,政府任何決策都應諮詢公眾及聽取社會意見。 市民期待政府在商討巴士新服務批給合同條款時,首要優化現時巴士服務,改善「搭巴難」問題,但商談內容政府一直秘而不宣,卻在倉猝時間內傳出兩間巴士公司將合併,未來澳門又回復兩間巴士公司營運局面,違反2011年當局引入第三間巴士公司以加强競爭改善服務初心,市民反應是感到突然及難以理解及一直蒙在鼓裏,認為政府官員必須理解,任何措施與政策,都與市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應拼棄官本位主義,施政必須以民意為依歸

16/05/2018
30482

澳門國際經貿合作峰會下月舉行

共謀灣區發展 引領跨界合作

由《澳門商報》主辦,太陽城集團總冠名的「第三屆中國(澳門)財經風雲榜暨澳門國際經貿合作峰會」,將於下月6至7日假澳門喜來登酒店舉行,屆時專家學者、政府領導、商業領袖以及各行業精英500餘人,將齊聚澳門,共謀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引領跨界合作發展新方向。主辦單位希望藉此活動,打造粵港澳大灣區財經類權威排行榜——「財經風雲指數」,促進中國區域經濟融合及發展。 主辦單位昨(15)日中午假中土大廈舉行新聞發布會。《澳門商報》國際傳媒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澳門文化傳媒聯合會主席鄧文玉(圓圖)稱,活動將以「立足世界灣區,放眼全球經濟」為主題,透過商業展示和合作洽談模式培育產業價值鏈,共建財經核心圈,聚焦粵港澳大灣區核心經濟群,為內地、澳門乃至世界經濟融合創新提供平台;同時,攜手推進中拉與中葡合作項目,推動本澳企業項目「走出去、引進來」,打造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開放合作紐帶;此外,現場還將對商業、文化、科技等方面做出極大貢獻的企業或人物進行表彰,融商業創新思維、行業交流於一體,為各行業發展樹立標桿。 《澳門商報》新媒體集團副總裁張美然引介活動情況時表示,是次峰會主要有五大亮點,包括注重解析國家重大發展戰略,積極搭建國際性展示平台,注重打造權威性財經榜單評價體系,強化全媒體傳播矩陣打造影響力,表彰企業創新創業理念樹立行業典範。 據悉,兩日活動包括澳門國際經貿合作峰會開幕儀式、主題演講、「財經風雲指數」發布、項目主題推介會、中拉合作探討沙龍、項目簽約儀式、財經風雲榜頒獎盛典以及灣區考察活動八大環節和亮點。

16/05/2018
13966

疑遭性侵學童增至九人 兩家長不敢報警

學童罕現「錄口供創傷後遺症」

二龍喉魯彌士主教幼稚園爆出的學童疑遭性侵事件,可謂愈揭愈多事端。繼本月8日有兩名學童家長向司法警察局報案後,至今涉事學童急增至九名,然後是幼稚園由去年10月事發後「隱忍不發」,之後被傳媒踢爆,又以「忘記跟進」搪塞事件。 詎料,事件發展至昨日,有家長舉行記者會,批評司警在替學童錄取口供時方法不當,令其子女受到不必要的「二次傷害」,事後出現情緒波動、吃飯時失禁、拒絕父親替她洗澡等不尋常舉動;其中一名家長更批評司警在替其子女錄取口供時,將他「摒諸門外」! 與此同時,司警昨日召開記者會澄清事件,認為上述事件可能存在誤會,並希望家長能理解司警反覆取證,是基於取得足夠證據,將作案人繩之以法。然而,引發一連串事件的核心人物──菲籍疑犯,卻似乎漸被公眾忽略,或可能藉此鑽法律程序空子,將部分責任推給幼稚園及司警,從中得到部分刑責的赦免?二龍喉魯彌士主教幼稚園爆出的學童疑遭性侵事件,可謂愈揭愈多事端。繼本月8日有兩名學童家長向司法警察局報案後,至今涉事學童急增至九名,然後是幼稚園由去年10月事發後「隱忍不發」,之後被傳媒踢爆,又以「忘記跟進」搪塞事件。 詎料,事件發展至昨日,有家長舉行記者會,批評司警在替學童錄取口供時方法不當,令其子女受到不必要的「二次傷害」,事後出現情緒波動、吃飯時失禁、拒絕父親替她洗澡等不尋常舉動;其中一名家長更批評司警在替其子女錄取口供時,將他「摒諸門外」! 與此同時,司警昨日召開記者會澄清事件,認為上述事件可能存在誤會,並希望家長能理解司警反覆取證,是基於取得足夠證據,將作案人繩之以法。然而,引發一連串事件的核心人物──菲籍疑犯,卻似乎漸被公眾忽略,或可能藉此鑽法律程序空子,將部分責任推給幼稚園及司警,從中得到部分刑責的赦免?

15/05/2018
46174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