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992年啟動一項名為《世界記憶名錄》(Memoryof the World Programme)的文獻保護項目,旨在讓世人不要忘記一些重要的人類文化遺產,這項創舉被譽為是一面世界歷史的鏡子,而這面鏡子前天(上月30日)不偏不倚地照到東方一個只有30多平方公里的城市──澳門。 澳門雖小,惟400多年的文化底蘊不可小覷,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前天發布消息,由特區政府文化局澳門檔案館和葡萄牙東波塔國家檔案聯合申報的《漢文文書》(《清代澳門地方衙門檔案(1693 ── 1886)》 ),正式成功列入國際級別的《世界記憶名錄》。 《漢文文書》 是中國清朝與葡萄牙雙方的公務往來文書,澳門當年作為清朝對外的「窗口」,一契約一信箚,莫不反映當時澳門的社會狀況,亦同時可窺見西方國家與中國交往的細節,是研究澳門歷史及中外關係史極為珍貴的第一手資料。
本澳昨日上午發生一宗致命交通意外,羅理基博士大馬路近解放軍駐澳部隊新口岸軍營處,一輛滿載50名幼稚園小童的旅遊巴,疑似超車後與電單車碰撞,導致電單車再撞向另一輛私家車,電單車騎士疑似被捲入旅遊巴車底,經送院搶救後不治身亡,旅遊巴乘客均無受傷。事件不但奪走一條無辜性命,令死者家屬痛失親人,也讓車上50 名幼童,成為血腥車禍的目擊者。
今年5月,三名治安警首席警員因涉嫌創立犯罪集團、瀆職、受賄作不法行為及電腦偽造等罪名,遭司警拘捕,司警上月再發現多一名治安警首席警員涉案。目前該名涉案警員已被移送司法機關處理,而刑事起訴法庭已於上月23日起終止該警員執行公共職務。 司警早前根據可靠線報,懷疑有治安警察局警員組犯罪集團,收受他人利益,藉職務之便濫用職權,多次向活躍於賭場人士提供偽造出入境紀錄、不法披露他人出入境資料,以及運送逾期逗留人士非法離開澳門。司警遂於今年5月13日採取行動,分別在氹仔及路氹區拘捕三名治安警察局現職首席警員,在三人家中搜出涉及犯罪所得的金錢。司警以創立犯罪集團、瀆職、受賄作不法行為、電腦偽造、收留及違反保密等罪名,將三人移送檢察院處理。直至10月再發現有首席治安警員涉嫌並終止其職務。 警方另外又帶走11 名涉案外地人士,並在部分人士住處搜出各種毒品。
司警昨日下午6時採取行動,於祐漢新邨二街五個單位內,拘捕七名年約23至46歲內地女子,從事色情按摩,即俗稱「揼邪骨」,每小時收取30元到150元不等,而其中一名女子更逾期居留近一年,另一名女子則持有泰國護照。 司警表示,近日有市民投訴,每到凌晨,該街道便會有一些懷疑從事賣淫活動的女子出入,經司警調查後,於昨日下午6時在多個單位內逮捕七名女子,七人均承認從事色情按摩,隨後被帶往警局作進一步調查。 司警行動時附近有人群圍觀,多為中年男子,被問到「是否曾光顧過」時,多人笑著疾步離去,沒有回應。
教育暨青年局將於明年1月繼續實施「幼兒首次入學中央登記措施」(下稱「中央登記措施」),對象為2013年至2015年出生,並計劃於2018/2019學年首次於澳門報讀幼兒教育階段的幼兒。
商討了四年的「粵澳駕駛執照互認計劃」至今未有結果,交通事務局最近在交通諮詢委員會上提出新方案,駕照互認不限於粵澳,而是擴及內地各省,建議方案是持有澳門合資格駕照居民,可免試換取內地駕照,以及在內地各省駕駛輕型汽車;而持有內地合資格駕照的內地居民,亦可直接在澳門駕駛。建議方案提出後,有不少反對意見,認為可能會加重本澳路面交通負荷及可能會導至更多「過界司機」。 對於澳門與內地駕駛執照互認方案,應從宏觀角度看待,「駕照互認」只純粹互認駕駛資格,不等同容許內地車輛可直接駛進澳門,只表示內地居民持有內地有效駕駛執照,可以在本澳駕駛輕型汽車(私家車)。 駕駛執照互認已是大勢所趨,港珠澳大橋最快將於下月中落成通車,而港珠澳大橋屬內地管轄範圍,澳門駕駛者若沒有內地駕照,或許不能開車上橋,可能需要另行申請準照,方能開車上港珠澳大橋。正如立法會議員麥瑞權所言,澳門不應固步自封。 內地經濟發展一日千里,粵港澳大灣區正加緊發展,為本澳居民提供不少發展機會,尤其是年輕一代,駕照互認對澳門市民未來融入大灣區生活、就業、經商,都有相當大幫助。內地幅員廣闊,澳門居民要在內地發展,駕車出行在所難免,兩地駕駛資格互認,免除考試,提供相當方便。 根據交通事務局資料,近年愈來愈多本澳居民在內地各省市考取駕駛執照,2014年有3,000人,去年增至5,000多人,預料今年會超過6,000人;未來相信每年增加1,000人,反映近年內地經濟發展迅速,兩地居民往來日趨頻密,澳門居民為方便在內地生活,不懨手續煩瑣,都要在內地考取一個駕駛執照。 交通局公布的駕駛執照互認方案,是持內地駕駛證的小型汽車(C1)以上和小型自動擋汽車(C2)類,可在澳無需換領澳門駕駛執照而直接在澳門駕駛原駕駛證內對應類型的車輛,不能駕駛重型車輛,也不能工作,方案提出後社會有不少反對意見,主要因部分人不了解方案內容,認為「駕照互認」就等於內地居民可以直接開車駛入澳門,亦反映當局在推行一項政策前,未盡職解釋政策內容,交通事務局應向市民闡釋「駕照互認」未來實施情況,釋除疑慮,維護社會和諧。
由教育暨青年局主辦、澳門童軍總會承辦的「國防教育營」踏入第十個學年,十周年啟動禮昨(31)日假中山國防教育訓練基地舉行,來自澳門海星中學的54名學生成為新學年第二批入營的同學。社會文化司司長譚俊榮出席啟動禮,與一眾嘉賓參觀基地設施、軍械展覽館、教官演示等。譚俊榮表示,因應澳門8.23「天鴿」風災肆虐,本學年的「國防教育營」將加強防災意識及求生技巧訓練,讓學生掌握自救和抗災知識。他又指,希望學生鍛煉出刻苦精神,否則將來在周邊國家和地區的同齡人當中會缺乏競爭力。 有入營學生表示,希望透過訓練增強團結精神及自律能力;亦有學生表示,自己對軍事感興趣,期望學到相關知識;亦有學生笑言,營中生活沒有電話和網絡,但最不習慣沒有家人的照顧,希望自己經過訓練可以得到成長。 「國防教育營」參加對象為澳門初中二年級學生,營期為六天五夜,訓練內容除了基本國防教育外,還包括基本步操、體能、軍事技能、求生技能及生活自理技能的訓練。「國防教育營」在過去九個學年已有超過33,000人次學生參與,本學年共有30間學校約3,500名學生報名,參加25個營期。
青年事務委員會於昨(31)日上午在教育暨青年局一樓仲尼堂召開全體會議,由青年事務委員會主席、社會文化司司長譚俊榮主持。 教青局青年廳廳長陳旭偉在會上稱,為配合社會及青年發展,教青局在過往工作的基礎上將繼續從政策制度、課程改革,以及持續舉辦愛國愛澳的教育交流活動三方面,加深青年對國家和澳門的認識,培養學生愛國愛澳情操。 陳旭偉稱,期望繼續與社會各界一起努力,透過前瞻性規劃及採取有效措施,推動加強青年學生家國情懷的各項工作。 教青局學校體育暨課餘活動事務處處長張敏輝簡介「國防教育營」的參與概況及成效。張敏輝指,透過嚴謹、服從及團隊精神的訓練,讓青年學生學習求生技能,增強紀律性、磨練意志及提高自信,培養青年學生的德育觀念。 及後,譚俊榮頒發「2016年度青年獎項」的「青年活動獎」及「公民教育獎」。「青年活動獎」由「澳門無疆界青年協會」舉辦的「全澳大專院校歌唱大賽2016 」獲得,「公民教育獎」由「鮑思高青年服務網絡」舉辦的「預防青少年沉迷賭博專題服務計劃2016 」獲得。
今年9月參團來澳旅客按年大幅增加25.6%,共達76 萬人次,按月亦錄得8.9%的升幅。統計暨普查局昨日公布的資料顯示,9月參團來澳旅客,來自內地共63.5萬人次,按年上升32.4%,韓國34,000人次,按年上升10.8%, 臺灣地區團客37,000 人次,按年上升2.4%,日本團客13,000 人次,下跌7.1%,香港團客11,000人次,下跌21.1%。今年首三季參團旅客共601.2 萬人次,按年上升11.0%。
由澳門國際品牌商會主辦的第七屆「2017澳門購物節」將於12月3至31日舉行,主辦方昨日假永利皇宮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活動詳情。 籌備委員會主席蕭婉儀在會上表示,今屆繼續以「休閒旅遊多元化」為理念,並注入更多新元素,如「精美澳門@壹號廣場」市集、全城微信遊戲大抽獎之「全城購物大抽獎」及「高端消費大抽獎」等。她提到,今年更首度籌辦「精美澳門」市集,邀請富有工匠精神的澳門中小企前來展示,以此扶持本土中小企品牌的發展。 旅遊局局長文綺華在致辭時表示,旅遊是公私營機構合作的好例子,由政府開拓多元客源市場,吸引更多旅客訪澳、延長旅客的逗留時間,再由私營企業提供優質的服務。 她補充,去年來澳旅客除博彩以外的消費金額超過600億澳門元,證明除了旅遊景點和世遺外,旅遊設施、美食和購物等方式亦吸引旅客消費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