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非國家蘇丹本月3日爆發軍民衝突,軍隊開槍鎮壓要求民主的示威民眾,造成超過118人死亡,數百人受傷慘劇。事件發生後,民主團體於9日發動公民抗命行動,呼籲民眾留守家中罷工,獲得逾百萬人參與。行動持續至11日出現轉機,在埃塞俄比亞與美國的調停下,民主團體同意結束「公民抗命」運動,並與軍方恢復對話。
日本長崎大學核武器廢除研究中心11日公布推算結果,指截至今年6月,全世界九個國家共擁有約13,880枚核彈頭,數量比去年減少約570枚,創2013年以來低點,但中國、朝鮮、印度、巴基斯坦擁有的核彈頭有增加傾向。 推算結果指出,核彈頭總量減少,主要原因是俄羅斯和美國履行了《新戰略武器裁減條約》,但兩國仍擁有最多核彈頭,其中俄羅斯有6,500枚,美國有6,100多枚。法國和中國分別排第三和第四,其中法國約有300枚、中國約有290枚。另外,巴基斯坦約有150 枚、印度約有130 枚、以色列約有80枚,朝鮮的核彈頭數量比去年增加了十枚,約為20 至30 枚。 該中心主任吉田文彥指出,美俄裁減核武的努力陷入停滯的背景下,雖然核彈頭數量略為降低,但隨著核武品質提升,很難認定核武縮減有成果;加上小型核彈頭開發技術發展,將核武作為常規武器使用的風險正在增加,且各國相互猜疑,全球陷入核武擴散、惡性循環的風險。
加拿大日前宣布,將於2021年禁用塑膠吸管、膠袋與其他一次性塑料產製品。溫哥華的East West超市更身體力行,為了讓顧客少用一次性膠袋,推出收費的「羞恥」膠袋,袋上印著「肉疣藥膏批發店」、「進入詭異AV商場」等奇怪字樣。不自行攜帶環保袋的顧客,只能花五分錢加幣,提著「羞恥袋」離開。 超市東主戴維(David Lee Kwen)接受英國《衛報》訪問時表示,「每分鐘有超過百萬個膠袋用了一次就被丟掉,變成難以處理的塑膠垃圾」,超市最初透過對膠袋收費,希望顧客降低膠袋的使用率,但效果不佳,才會想到「羞恥袋」這個主意。不過,「羞恥袋」相當新奇,且數量有限,反而吸引許多人買來收集,但戴維覺得這樣至少會引發討論,環保對話就此打開。
一架直升機在美國紐約曼哈頓一幢摩天大樓的天台墜毀並引發火警,機師當場喪命。事故傳出後,喚起紐約民眾對2001年911恐襲的可怕記憶。有大樓員工直言:「我以為911恐怖襲擊又發生了。」當局隨後向公眾澄清,已排除恐襲可能。由於事發時天氣陰雨綿綿,能見度不足兩公里,有專家認為機師已極力尋找適合的降落地點、避免傷及地面路人,卻仍不幸墜機。
英國保守黨黨魁競選正式開始,「1922委員會」10日對外宣布,提名期限結束後,總共有十名候選人獲得競選資格,包括前外相約翰遜、環境大臣高文浩、衞生大臣夏國賢、曾任下議院黨鞭的哈珀、外相侯俊偉、內政大臣賈偉德、前下議院領袖利雅華、前退休及就業保障大臣麥蔚宜、前「脫歐」事務大臣藍韜文及國際發展大臣施達偉。最初報名的人數為11人,但前國務大臣吉馬未能取得八名黨內議員支持的門檻,宣布退出競選。 競選黨魁的程序分成兩個步驟:從13日開始,國會保守黨議員先進行多輪投票,逐步將候選人淘汰至兩人;在第二階段保守黨內全國逾12萬名黨員將對兩名候選人進行二選一的投票;7月底將最終決出新黨魁,此人即成英國首相,接替黯然離場的文翠珊。 英國的脫歐期限已延後至10月31日,幾乎所有的候選人都支持英國脫歐,也承諾自己能夠打破脫歐僵局,但新任首相只有三個月的時間與歐盟磋商脫歐事宜。
美國《華爾街日報》10日引述匿名消息人士報道,朝鮮領袖金正恩同父異母的兄長、2017年在馬來西亞遭VX神經毒劑殺害的金正男,曾是美國中央情報局(CIA)的線人。該名知情人士稱,金正男遇害前,到大馬的其中一個目的,便是準備和CIA特工見面。不過,金正男離開朝鮮多年,在平壤無權力基礎,不太可能提供朝鮮內部的運作詳情,但一些美國官員都幾乎肯定金正男曾與其他國家的情報機構有連繫,特別是中國。對此,CIA婉拒置評,中國官員也未回覆記者的置評請求。 (互聯網圖片)
歐洲議會3月以壓倒性票數通過法案,將自2021年起全面禁止歐盟國家使用一次性塑膠製品,如今加拿大也跟進,總理杜魯多10日在魁北克高爾特自然保護區湖岸旁宣布,將於2021年禁用塑膠吸管、塑膠袋與其他一次性塑料產製品。 杜魯多指出, 塑膠垃圾回收量不到10%,如果再不採取行動,加拿大人丟棄的塑料價值,估計到2030年將達到每年110億美元,如今加拿大已在十字路口,不能再漠視這個問題。(互聯網圖片)
隨著近年科技行業蓬勃發展,對數碼經濟徵稅的挑戰,成為上周末在日本福岡舉行的二十國集團(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的諸多焦點之一。與會國一致認為,應該盡快改革國際稅收體系,終結科技巨頭谷歌、蘋果、臉書、亞馬遜等公司在全球賺大錢,卻少交稅的不公平稅收制度。然而,作為全球多數科技巨頭的母國,美國還在背後為本國科企撑腰,各國對改革方式存在分歧,數碼稅距離真正落地可能還言之尚早。
美國 F-35 戰鬥機引擎製造商聯合科技公司(UTC)與國防大廠雷神公司(Raytheon)10 日宣布合併,交易全部以換股方式進行,總值達1,210億美元,令合併後的新公司成為僅次於波音的航空及國防工業巨擘。 據美國有線新聞網絡(CNN)報道,新公司將改名為雷神科技公司(Raytheon Technoloiges),待聯合科技分拆旗下奧的斯電梯和開利後,實際上只把旗下航空業務與雷神合併,料將於2020年上半年完成,預測完成合併四年後,將帶來每年十億美元成本效益。 聯合科技執行長海耶斯(Greg Hayes)將擔任新公司執行長,雷神執行長甘迺迪(Thomas Kennedy)擔任董事長。依照協議,雷神股東每股將收到新公司2.3348股。聯合科技股權經股東稀釋後對新公司持股將佔57%,雷神股東佔43%。 至於其合併的主要原因,是因為美國國防部近年來屢屢向承包商施加壓力以削減成本,投入新技術的資金也愈來愈吃緊,所以才促成此次整合。
哈薩克9日舉行總統選舉,執政將近30年的「開國」前總統納扎爾巴耶夫所指定的代理總統托卡耶夫,拿下70.8%的選票,狠甩主要對手、反對派候選人科薩諾夫僅15.39%的得票率。首都努爾蘇丹及最大城市阿拉木圖等地爆發反政府示威,數百人在街上高呼「可恥」,防暴警察強行驅散人群,觸發警民爆發衝突,約500 人被捕。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抗議聲浪認為,本次大選共有七人參選,但其他六人根本不成氣候,反觀托卡耶夫不僅政壇經歷豐富,更是納扎爾巴耶夫的忠實心腹,因此這場大選的意義根本稱不上民主。托卡耶夫受訪時說,歐洲安全組織派來的300多名觀察員聲稱選舉過程非常民主,總投票率77%也說明含金量十足。不過,歐洲安全暨合作組織(OSCE)的選舉觀察員則指哈薩克大選已遭玷污,因為發生鎮壓示威民眾,且投票日傳出舞弊,正式程序遭到漠視,都意味著誠實計票可能無法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