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總局警務聯絡及公共關係處處長張健欣表示,兩地政府正加緊協商通關事宜。
教育及青年發展局昨(1)日通報,今(2)日起本澳的私立補充教育輔助中心及私立教育機構(持續教育)可逐步恢復運作。衛生局局長羅奕龍預料9月開學沒有問題,具體安排會由教育部門公布。【本報記者郭善如報道】
「 山頂醫院」今日起可恢復有限度探病,但每個家團每次進入病房的人數不超過兩人。
在澳有居所的員工自今日起可選擇閉環或不閉環工作。
有香港傳媒近期報道指,政界人士透露港府會優先與海外恢復通關,而內地與海外實行兩套完全不同防疫策略,考慮到香港在短時間內達至「清零」並不現實,因此,香港與內地通關已是「半放棄」狀態。 雖然現時港澳都未能與內地恢復通關,但有本澳學者指出,港澳兩地產業結構差異巨大,香港本身是國際金融中心,且自身有較完善的經濟體系,因此或許會更傾向於先與國際通關,即使沒有國家支援亦未構成大影響;但反觀澳門本身是微型經濟體,先天上很多方面都依賴國家支持才能發展起來,因此香港與澳門在與內地通關上的考量是截然不同。【本報記者陳宇東報道】
毫無疑問,特區政府已下決心落實博彩業轉型,經歷多輪疫情的衝擊的全澳市民,也愈來愈明白當中的重要性及迫切性,而新賭牌競投的最終目的,就是促進博彩業健康發展及澳門經濟適度多元,但怎樣落實,如何開展競投工作等,還待觀察特區政府的施政智慧。
本澳公共工程質量問題向為居民關注;早前廉政公署公佈《關於湖畔大廈及業興大廈公共位置牆身磁磚嚴重剝落之全面調查報告》,清晰揭示兩大廈長期出現的“ 甩磚"涉及不同環節的問題,例如與牆身飾面設計和選材、工藝質量、監理驗收和後續維修跟進等因素都有關。據了解當局已與住戶召開會議商討解決方案,除了協助居民,更重要是完善法律或工程監察機制。
上期講到高峰期的多元產業的發展,那時期我們要請本地人真的一個難求。再加上年輕人有能力及有理想的都會因市場經濟多機會;他們正好碰上青年創業基金的推出,很多有志青年人也一起伴拍創業,再加上文創基金對八大類型的支持。當時的市場確實創造了很多不同的年輕企業,即使社會上很多人也不認同青年人創業是太急進,說他們沒有經驗做生意及人生觀不多等等不同聲音。那時反而再令到市場上多了很多課程,由有經驗的導師去輔導他們去創業,特別是申請到基金的年輕人;也需要先參加輔助課程才能動用基金去創業。
近年,政府在推動「電子政務」的發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在政府的內部行政方面,自2020年起,「公文及卷宗管理系統」投入使用,實現了公共部門間非審批性公函往來電子化。在面向居民的行政服務方面,「一戶通」從2018年發展至今,已升級至2.0版本,為居民提供了更多便民的服務。
由古至今,父母往往期望子女可以得到幸福生活。當中雖然有着不同程度的盼望與付出,但受到家庭環境所影響,亦會形成不同的教育方式。隨著社會不斷變遷,加上青少年成長發展跨越十至20年的時間,甚至直到中年才能定論發展成就,所以普遍父母難以全面觀察,清晰孩子的發展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