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昨(20)日動用緊急程序,表決通過修改《2022年財政年度預算案》,為新一輪電子消費計劃及家居商號水電費補貼措施取得合計72億4,616萬元追加預算。 經濟財政司司長李偉農表示,新一輪電子消費計劃將維持5,000元啟動金、3,000元立減額的配置,爭取6月1日推出;至於水電費補貼措施方面,則將延長補貼月數,由去年的三個月延長到六個月,最長可在12個月內用畢。
經濟情況持續不佳,就業市場逐漸緊縮,失業人數增加,特區政府總是呼籲民眾「不要揀工做」,頻頻要求失業人士「放下身段」,又指不少工作招不到人。然而,實際情況可能是,無論姿態多低,都找不到工作。市場上的招聘職缺,更常見不合理條件或虛假求才,讓失業人士痛苦不已。 議員透露。有青年18次應聘基層職位,卻幾乎連面試的機會都沒有;也有知名大企業招聘文員,開出8,500元遠低於市場行情的薪酬水平,崗位與薪金不合理。意見認為,不少民眾已對如今的招聘活動與就業配對失去信心,呼籲政府加強監管有關活動。【本報記者陳宇東、鍾佩欣報道】
立法會昨日舉行全體會議,多位議員在議程前發言時談到就業問題,要求政府以實際行動落實「外僱退場」,釋放職缺讓本地人就業。議員李靜儀指出,政府銳意發展金融產業,今年2月金融業外僱超過1,000人,其中多數是非專業職位,她呼籲政府應要求金融業設立本地人職缺指標,包括中高層管理人員本地化,為本地居民帶來更大發展機遇。
特區政府將推出新一輪電子消費券計劃,議員羅彩燕認為社會各界及市民大眾對此都表示十分歡迎,她非常認同特區政府體察民情、順應民意的良策德政,能夠為澳門整體經濟帶來及時雨,根據過往經驗,相信新一輪經援措施能夠大大刺激本地消費,促進內需,一定程度上穩住社區經濟以及就業職位。她期望特區政府能夠更進一步,同步推出能夠惠及所有商戶及家庭的水、電、網以及燃油的折扣或津助,以減輕所有市民的生活負擔以及商戶的經營壓力。
特區政府計劃下(5)月推出的新一輪電子消費優惠計劃,開支總數59.2億澳門元,預計新一輪每人金額為8,000澳門元。中小型企業聯合總商會副會長盧宏駿出席節目時認為中小企業經營處於水深火熱中,認同電消計劃有助推動經濟,但坦言並非各行業均能受惠,他建議可適當延長中小企業還款期;工聯總會副理事長蔡錦富認同電子消費計劃可及時幫助居民疫下生活,他建議擴大使用範圍,包括通訊繳費、加油費等。
統計暨普查局資料顯示,受訪飲食商戶在2022年2月的營業額按年下跌5.3%,其中西式餐廳、中式酒樓飯店和日韓餐廳分別下跌8.5%、7.7%及7.2%。零售業方面,受訪商戶在2月的營業額按年上升29.7%;鐘錶珠寶(+49.3%)、百貨(+41.1%)和皮具(+37.8%)的營業額升幅較顯著,汽車(-22.5%)的則明顯下跌。
疫情衝擊下不少商戶須借貸紓困,但無奈市道遲遲未見好轉,因此在還款方面承受一定壓力。有銀行業界指出,今年在還貸上需要協助企業有明顯上升趨勢,主要為旅遊業相關行業、衛星賭場周邊商戶等。銀行業界建議,政府可延長「還息不還本」計劃,以緩解中小企經濟困境。此外,工銀澳門推出三項中小企產品,向中小企業提供「低息、還息不還本」措施及資金周轉、靈活還貸的便利,紓緩中小企收入減少、融資困難、還貸壓力大等經營壓力。
立法會昨(20)日舉行全體會議,有議員在議程前發言上關注當局早前公布的「菲律賓籍家務工作外籍外僱豁免入境限制先導計劃」,認為計劃的門檻過高,且有關費用昂貴,冀當局聽取業界及僱主意見,能進一步放寬有關申請條件。
議員李良汪昨日在立法會全體大會的議程前發言時表示,社屋恆常申請獲接納家團需等候不多於四年才有望上樓,但輪候期間只能以積蓄支付房租及生活開支,捉襟見肘。他建議,當局透過延伸《社會房屋輪候家團住屋臨時補助發放計劃》或發放臨時補助,紓緩相關家團的住屋及經濟壓力。
立法會昨(20)日舉行全體會議,多名議員在議程前發言中促請當局協助青年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