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金沙中國澳門國際十公里長跑賽」將於周日(20日)舉行。體育局局長潘永權表示,因應疫情變化防疫措施有變動,當局將安排所有參賽跑手免費做一次24小時核酸檢測。潘永權又稱,當局會密切留意疫情發展調整措施,不排除會延期比賽。
本澳出生率下降,為何年輕人生育意願低落,成為近期城中熱話。本澳去(2021)年全年新生嬰兒共5,026名,按年減少519名,出生率為7.4‰,是自2005年以來錄得的最低水平。 意見指出,出生率低對社會發展和勞動力造成影響,長久而言亦會影響經濟的可持續性。中華教育會副理事長吳少蘭、婦聯副秘書長黃梁君昨(16)日出電台時事節目「澳門講場」與聽眾共同探討鼓勵生育政策。聽眾林小姐認為,本澳現時置業難,生活壓力大增導致生育率下降,建議政府應調升出生津貼和增設育兒津貼。
本澳「水客」走私問題長期存在,不僅影響澳門與內地的正常經濟貿易秩序、對社區造成滋擾,疫下更給兩地帶來巨大的口岸防疫壓力和病毒傳播風險。針對疫下本澳「水客」衍生問題突出,治安警在今(2022)年首季對從事「水客」活動的40多名持探親簽註通行證的內地居民,以及九名外勞展開禁止入境程序。另外,海關今年頭兩個月,共查獲違法案件75宗,涉及商舖13間,檢控違法人士共109人,查獲約值共1,225萬元(澳門幣,下同)的貨物。
由於周邊城市如深圳東莞皆因爆發大規模疫情而相繼「封城」,令珠海防疫壓力驟增,加上珠海高新區於本周一(14日)晚發現一名外地返珠人員核酸檢測初篩陽性,15日診斷為確診病例(輕型)。珠海防疫部門嚴陣以待,不斷加大防疫力度,包括管制區域由高新區兩個片區擴大至高新區整個唐家鎮、非民生保障人員和車輛暫停出入、區內居民連續兩日全員核檢等。此外,珠海多區昨日亦實施全員核檢,香洲區更發出通告,嚴肅查處疫情防控履責不到位的行為,並追究其法律責任。
因應近期鄰近地區的疫情發展,市民關注新冠病毒快速抗原測試試劑在本澳市場的供應情況,藥物監督管理局昨(16)日發出新聞稿稱,根據《對外貿易法》,新冠病毒快速抗原測試試劑屬於診斷及實驗室試劑,在進口本澳前須獲藥物監督管理局預先許可。
為配合特區政府防疫工作,社會工作局發出約六萬個手機短訊,鼓勵在本澳居住的敬老金及援助金受益人盡快接種新冠病毒疫苗,保障自身及家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應變協調中心(下稱應變協調中心)表示,根據資料,本澳進口的貨品,鮮活食品主要由內地直接進口,其他日用品則大部分由香港進口或轉口,包括許多由內地生產的日用品亦不少經香港轉口;由於由香港運到澳門的時間很短,不排除有關貨品特別是外包裝在人工搬運過程中被病毒污染並存活到市場零售期間。
有的士業界自2020年9月起就俗稱「的士車載機」的收費及管理等一系列問題向廉署投訴,廉政公署昨(16)日公布《關於的士車載智能終端系統的專案調查報告》,認為交通事務局在「的士管理系統的供應及維護服務」的合同判給上並無違法,獲判給實體新利達與銳明聯盟向的士准照及執照持有人所收取的每月服務費及按金亦合法合理。
本澳周邊地區疫情反覆,加上俄烏衝突所帶來的全球經濟通膨壓力下,進一步對本澳經濟前景帶來不確定性,影響本地整體經濟復蘇。立法議員、群力智庫副理事長梁鴻細及顏奕恆,建議當局應總結近兩年多的防疫工作經驗,持續檢視堵塞防疫漏洞,做好疫情應對預案措施,綜合分析以往幾輪經濟援助不同措施的成效及影響,仔細研究如何幫助本澳居民減緩目前面對經濟壓力,促進本澳疫後經濟的加快復蘇及可持續發展。
政府宣布4月分開始發放現金分享,與過往一樣,永久居民和非永久居民分別獲10,000元和6,000元。十月初五坊會理事長林錦田表示,政府上半年發放現金分享和醫療券時機合適,期望政府經濟援助措施保持連貫性,包括爭取下半年適時再推電子費優惠計劃,並深入檢討過去所推經濟援助措施成效,包括為困難中小微企和工作收入偏低人士提供津貼補助,直至「疫霾」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