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無大廈衛生失控

意見促當局短期適度介入 解決衛生安全隱患

本月5日被當局列為紅碼區的黑沙灣第五街新美安大廈第一期,因為衛生環境惡劣、居住人數眾多,全體被遷移至金寶來酒店接受隔離。當局除發現有住戶不按指引棄置垃圾,嚴重損害環境衛生外,更發現大廈內部環境複雜,部分單位左右打通及申報的人數與居住人數不相同,有單位更居住多達十多人,相當不利防疫,最終多個部門本月10日展開歷時17小時的遷移行動,將大廈內多達780名住戶遷移至金寶來酒店醫學觀察。 然而,同區「祐漢七棟樓群」的祐漢新村舊區唐樓過去亦一直存在環境衛生和治安問題,加上疫情下隨時「一人中招、社區蔓延、全民埋單」的常態,有關情況引起社會關注。 【本報記者劉凱輝、梁雄業、實習記者黎家茗報道】 本報記者近日到訪紅碼區毗鄰新美安大廈第二期了解內部環境情況,發現垃圾隨意棄置問題同樣嚴重。有一直跟進同區大廈問題的團體直言,希望政府可短期內適度介入,協助處理環境衛生,加強打擊罪案,長遠政策需要加快都市更新整體進度,才有望真正改善整個社區的生活質素和社區安全。 居住密度高 垃圾量大不利防疫 衛生局早前表示,新美安大廈第一期的衛生環境相當不理想,居住人口密度相當高,並不符合隔離條件,因此決定將居民遷移至醫觀酒店;市政署亦指出,發現部分住戶不按指引依時棄置垃圾,亦於大廈天井平台等棄置大型廢舊家具、床鋪、未有包好的廚餘及口罩等,嚴重損害環境衛生,署方每晚派員上門收集生活垃圾,並對梯間走廊清潔,平均每晚清理超過100袋大垃圾袋,可裝滿十個1,100公升的大型垃圾桶,平均需要至少五小時清理。 直擊七樓群 問題多多易成罪惡溫床 新美安事件引申的舊區唐樓疫下問題,引起社會關注。一直跟進同區大廈問題的民众建澳聯盟理事長、候任立法會議員李良汪,近日帶同本報記者走訪「祐漢七棟樓群」。除發現一直存在的垃圾亂放、大廈缺乏大門幾成「無掩雞籠」、多名外勞或低收入人士合租一單位等問題外;更發現在大廈公共通道上竟有在僭建物,據說有人用作以「床頭費」形式收租,甚至有可能留收逾期、偷渡人士,以及經營賣淫場所和毒品「飯堂」等;此外,「七群樓」大廈內的水電亂駁情況亦十分嚴重,隨時造成安全隱患。 李良汪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當局及社會應加強對該類「三無」大廈的關注,因為有管理公司的大廈在清潔上亦不會太差,這些沒有居民去理、沒有管理公司、沒有業主會的三無大廈,正正便是社區內的隱患問題。他認為疫情未發生前,有關問題未令更多人密切關注,當疫情爆發後,這些大廈隨時會成為社區的安全隱患。 短期介入治標 長遠加快都更治本 李良汪建議居民不論是住戶或是業主,只要在大廈裡面居住都希望他們可以提高責任意識,盡量保持環境衛生;同時希望政府短期內可以有條件情況下適當、適度、適時介入,協助處理環境衛生和治安問題,但長遠政策都是需要加快都市更新整體進度,才有望真正改善整個社區的生活質素和社區安全。

15/10/2021
39638

直擊新美安二期衛生亂象

住戶欠費清潔員難頂「走佬」

本次疫情爆發後,衛生局重點提到新美安大廈第一期衛生環境惡劣,公共地方及天井滿布垃圾,不利防疫工作。本報記者為此亦走訪了新美安大廈第二期及向住戶了解有關情況。 【本報記者梁雄業、劉凱輝、實習記者黎家茗報道】 現場所見,大廈內垃圾問題嚴重,其中天井問題最多,隨處放有大量垃圾,用過的口罩、壞掉的電器、凋謝的盆栽都有,亦有不少污濁的水氹;其次是樓梯暗角,不時見到丟棄的口罩及垃圾堆,有居民設置了一張「禁止倒垃圾」字樣的橫幅貼到樓梯側邊,但似乎沒有太多人理會;走到上層往下望,亦見到不少垃圾堆積在各戶的簷篷,整體一看便知道沒人清理已久。 居民黃先生坦言已超過一年沒有人清潔,主因是住戶交不齊費用,最終清潔員都走人。他眼見最大的衛生問題是部分住戶隨處丟棄口罩在後樓梯及天井,並苦笑稱「沒衛生問題也是騙你」,他同意政府可以介入處理清潔,認為一個月一次半次便足夠。 吃過的飯盒扔天井沒人理 住在新美安大廈第二期已十多年的趙先生認同垃圾問題一直存在,由於目前沒有物業管理,每家每戶都要靠自己處理垃圾,他稱「角落頭垃圾不時都會堆積,只剩一條小路可走」,又指新美安大廈有三分之一單位都是外勞租床位居住,有時一戶有七至八人,他有見過外勞隨地丟棄垃圾,不排除衛生問題與他們有關。另一居民阮女士則認為大廈天井狀況最嚴重,有時天雨過後有積水,不時有蚊蟲滋生,部分人士又喜歡將吃過的飯盒丟到天井,也沒有人處理。她認為垃圾問題與疫情無關,但亦樂見政府派員處理新美安的衛生。 李良汪指出,同區的一些三無唐樓,亦出現與新美安大廈同類的問題。他指這些衛生問題主要來自住戶責任意識不足夠,尤其部份細單位竟住了超過十名外僱,產生更大的垃圾量,加上有住戶不僅將家居垃圾放到街道上垃圾桶範圍,更貪方便放在大廈範圍內,而且由於沒有物管公司,大廈公共部分亦不屬於政府或清潔專營公司責任,沒人理的情況下垃圾不斷堆積,衛生問題逐漸失控。 成賣淫和毒品場所 存社區安全隱憂 安全隱患方面,李良汪稱曾有單位涉及賣淫事件,以及販毒和吸毒等情況,可說是不時在祐漢七群樓發生。如最近便亦收到一名居民舉報,他提供線索並指懷疑有單位涉及賣淫,以及與毒品有關,希望透過團體與社區警務聯絡機制通報事件,涉事的單位正正就是現時在紅黃碼區被圍封的大廈內,李良汪稱,暫時警方需要時間去處理,但可以得出的結論是,這些「三無」大廈包括「祐漢七棟樓群」,除社會關注的環境衛生問題外,亦有石屎剝落導致市民的公共安全,即使路人路過也有機會「中頭獎」受傷,以及治安隱患等等,都是對居民的生活及社區安全造成了不同方面的影響。

15/10/2021
39323

料第四季景氣維持欠佳水平

經濟學會:疫情衝擊社會難免悲觀

澳門經濟學會昨(14)日發布最新澳門經濟景氣指數走勢及預測,指疫情反覆之下,經濟復蘇之路難免再受衝擊,社會也難免有一定的消極和悲觀情緒。但放眼全球,澳門的硬件設施和制度依然十分具有競爭力,在旅遊休閒、娛樂、購物、美食等方面的種種優勢仍然存在。隨著疫情持續穩定,以及疫苗接種率的進一步提高,訪澳旅客人數一定逐步恢復。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研究小組認為,在特區政府的支援措施支持下,經濟長期復蘇態勢不變,推算10至12月本澳景氣指數走勢預測值落在2.8-3.2分之間,維持「欠佳」水平。 【本報記者吳泳欣報道】 澳門經濟學會研究小組表示,9月在粵澳通關放寬後,本澳口岸客流一度明顯增加,社會各界熱切期待和憧憬的中秋節、國慶黃金周假期,早已做好充分準備迎接訪澳旅客的到來,但自9月24日開始疫情又再不斷反覆,導致珠海再度收緊入境防疫措施,訪澳客量急降,黃金周檔期再次落空,本澳經濟再受較大衝擊,中小商企的經營和生存狀況愈見艱難,尤其是依賴旅遊業的相關商企更是苦不堪言。上月發布的本澳10月經濟景氣指數預測值由3.4大幅下調至2.8。 研究小組表示,疫情不斷反覆及持續影響下,9月博彩毛收入仍能錄得億澳門元,日均博彩毛收入為1.96億澳門元,較今年首八個月的日均博彩毛收入2.25億元減少12.9%。然而,本澳六大博彩營運商股價則因疫情反覆出現、博彩業經營制度改革等原因表現相當疲弱,9月份在港上市的六大博彩營運商加權平均收市股價,已較過疫情前的五年(即2015-2019 年)的加權平均股價下跌29.2%,創下2020年新冠疫情出現以來的新低。 最重要是做好防疫 此外,內地消費者信心指數仍持續按年下跌,9月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低於榮枯線,反映內地經濟增長有放緩跡象;而本澳除貨物進口量的指標數據在疫情環境下持續增加外,自6月起本地貨幣供應M2連續三個月按年下跌2%以上,表示本地投資活躍度有所降低;博彩毛收入、旅客數目、酒店住客、以及入住率、餐飲、零售業信心指數等主要景氣指標仍處於「低迷」或「欠佳」水平。經綜合計算各項經濟數據,8月及9月預測值均為2.8分較差的「欠佳」水平,已接近2.5分的「低迷」值。 研究小組指出,眼下澳門最重要的是做好防疫抗疫,盡快提升疫苗接種比例構建好免疫屏障,早日恢復通關。綜合各項因素,推算10至12月本澳景氣指數走勢預測值落在2.8-3.2分之間,維持「欠佳」水平。

15/10/2021
13791

料明年春季前難恢復正常通關

券商估本月賭收較疫前狂插八成

【本報記者黃煒強】澳門博彩業今年連番遭受新增新冠肺炎確診個案衝擊,原本應該市道暢旺的暑假旺季和「十一黃金周」突陷「冰封」,各路分析紛紛唱淡。其中,美資券商Sanford Bernstein 日前發表報告,預料10月澳門賭收僅約53億元(澳門幣,下同),將較2019年疫情之前下跌80%,並預計今年全年賭收只有約910億元,較政府之前的目標1,300億元少約400億元,亦較2019年的疫前水平下跌69%。至於賭收何時復蘇,該行表示, 相信到11月和12月賭收會有改善,但長期而言,重啟「自由行」電子簽證及團體簽證,以及恢復赴港自由行,是推動博彩總收入上升的必要條件。 據該行公布的一份研究報告,如以2019年10月賭收約264億元計算,預計本月賭收或僅餘約53億元,即每日平均約1.7億元,按年和按月分別收縮27%和10%。而今年全年賭收預計約910億元,僅為年2,925 億元的 31% 左右,中場將為年的27%,貴賓博彩僅為21%。 年中場收入或全面復蘇 對於澳門博彩業的前景分析,該行預測,明年賭收將達到2019年的59%,中場將恢復至 76%,但貴賓博彩仍將處於疫情前水平的31%。及至2023 年,賭收將升至2019 年的87%,中場則為115%,但貴賓博彩則限制在42%左右。換言之,賭收要到2023年才開始出現更為強勁的反彈。 該行坦言,復蘇速度低於此前預期的原因之一是通關政策的影響,相信賭收在11月和12月會有改善,但不預期在明年春季前港澳會恢復通關,或明年夏季前內地會對澳門恢復快速的個人遊簽證(IVS),更遑論復批佔澳門旅客五成的內地旅行團簽證。 內地旅客憂來澳「易入難出」 因應澳門疫情反彈,內地近期已反覆收緊對澳門的邊境管制,包括澳門入境珠海需要持有24小時核酸陰性證明,以及入境珠海後要隔離14天。此外,由澳門坐飛機入境北京口岸,需實行14天集中隔離及7 天健康監測,故不少內地旅客都擔心到澳門「易入難出」。 美資券商Sanford Bernstein 預計本澳賭收要到2023年才開始出現更為強勁的反彈。(資料圖片)

15/10/2021
25183

非正式拳賽戴頭套屬義務

若有不適應即時終止比賽

兩位學拳多年且多次參賽獲獎的友人,本月4日下午在一場私下的拳賽較量中發生意外。其中一方、34歲男子在比賽中被擊中左臉後暈倒,經送院救治,於前(13)日下午證實死亡。與他作賽的28歲楊姓拳手被當局控告「嚴重傷害身體完整性」罪,將面臨刑責。 網上視頻畫面顯示,比賽雙方均沒有戴頭套,懷疑是意外發生的原因。有拳擊教練受訪表示,私下比賽戴頭套屬義務性質,又強調比賽期間若有不適,理應及時終止比賽,安全第一。 本澳兩拳手上周一(4日)於氹仔某拳館友賽期間,疑因無戴頭套,其中一人遭對方擊中面部後不久即暈倒送院,13 日宣布經搶救無效證實死亡。 被害人身份資料為男性、約34歲,澳門居民;嫌犯身份資料為男性,姓楊,約28歲,澳門居民,報稱泰拳運動員。被害人與嫌犯為朋友關係,二人分別有多年學習拳擊經驗,且多次參賽獲獎。案發前數天,被害人主動邀約嫌犯進行拳術切磋,約定4日下午在氹仔某拳館作友誼比賽,並有合資格教練作拳證。 雙方協議無戴頭套 比賽中,雙方互有攻守,比賽約七分鐘後,嫌犯揮拳擊中被害人左臉,被害人中拳後即時坐下,拳證馬上叫停比賽,及後,被害人在擂台下休息時突然暈倒,在場人士隨即報警,由消防救護員送院搶救。 司警引述仁伯爵綜合醫院醫生說法指,被害人送院時因右腦血腫及嚴重腦出血接受腦部手術,其後轉往深切治療部留醫。 經司警局對各證人及拳館監控進行調查及分析,發現雙方比賽前只協議配戴牙套、拳套及腳套。並明知拳擊運動具相當危險性的情況下,沒有佩戴頭套。 經對嫌犯進行訊問,嫌犯承認雙方在未有足夠個人防護裝備(頭套)下作賽,最終引致被害人受傷。當局以《刑法典》第138條(嚴重傷害身體完整性)提起控告並移送檢察院。刑事起訴法庭法官決定對嫌犯採取:身份資料及居所之書錄、現金10,000 元擔保、每15 日定期報到的強制措施。 不論比賽或練習均需遵守規則 有拳擊教練昨日受訪時認為不論友誼賽或普通練習,各個國家及地區的拳館均會要求佩戴足夠的安全措施,包括頭套、拳套等。另問及現時本澳拳館內比賽人士的裝備是否足夠?教練稱,據他了解,本澳大部分拳擊教練會要求學員做足安全措施,但各間拳館有不同的做法,他不便評論太多。 而作為拳擊教練的他,會要求其學員必須戴備拳套、頭套等裝備上場比賽,其裝備規格亦會更為嚴謹。他解釋,在不了解對方水平的情況下,安全才是最重要。教練補充指出,若不是正式比賽,規則亦可由雙方討論後自行訂立。 意識開始下降時應終止賽事 另談及是次意外的發生。教練指出,拳擊比賽中,一拳難以致命,按照行家及直播片段所引述稱,在第一回合較弱的一方已被打倒數次,在體能及意識開始下降時,理應終止賽事。教練續稱,不同人士受力或被擊中的位置,是不可以用肉眼看出受傷程度,他強調「冇中拳嘅人係唔知中拳嘅感覺係點。」教練又呼籲,若比賽期間雙方若感到不適,理應立即終止比賽。

15/10/2021
38169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