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勝全面小康 決戰脫貧攻堅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一步

擺脫貧窮、過上豐衣足食的「小康」生活,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來孜孜以求的理想社會,也是當代中國人民為之拼搏的奮鬥目標。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也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儘管遭遇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但在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國人民萬眾一心,取得疫情防控的階段性勝利,推動經濟社會秩序加快恢復,也為今年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注入更強大信心和動力。 「小康」一語最早見於《詩經.大雅.民勞》中的「民亦勞止,汔可小康」。這裡的小康雖然有別於大同社會,但同樣表達對社會生活穩定,豐衣足食,國泰民安的嚮往。1979年12月,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會見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時,創造性地使用「小康」來描述中國現代化的目標,並提出了路線圖和時間表。 從建設到建成小康社會 到了世紀之交,經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艱苦奮鬥,中國人民的總體生活水平增速超過預期,在此基礎上,黨在十六大後正式提出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作為2020年的奮鬥目標。之後又經過十年的發展,黨十八大調整為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為2020年的奮鬥目標。如果說建設更多是一種前瞻視野,是把小康社會當作一項宏大事業來做的話,建成則是從倒計時角度,著重從完成目標角度來要求的,更多強調的是緊迫感。 為確保這一奮鬥目標如期完成,黨的十八大以來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域出發,提出並形成了「四個全面」戰略佈局,通過深入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堅強有力的戰略保障。 居民收入快速增長 十八大以來,居民收入基本與經濟發展保持同步,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堅實基礎。2019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33元(人民幣,下同),首次跨入30,000元大關(見表格),比2000年實際增長4.4倍,年均實際增長9.2%。中國居民用60年時間實現了人均可支配收入跨萬元大關,分別用五年時間實現跨元與30,000元大關,居民收入水平持續較快增長,不斷邁向新台階。 全體居民收入翻一番目標接近完成。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實現城鄉居民人均收入要比2010年翻一番。按現價看,2019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是2010年的倍。按可比價看,2011—2019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九年累計實際增長96.6%,全體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標接近完成。 貧困人口大幅减少 打贏脫貧攻堅戰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經過70餘年的不懈努力,尤其是十八大以來脫貧攻堅的精準聚焦和持續發力,中國實現了人類有史以來最快速度和最大規模的減貧,中國貧困人口數量從1978年的7.7億減少至2019年底的551萬,貧困發生率從97.5%下降至0.6%。人類歷史上從未解決的絕對貧困問題將在我國得到歷史性解決。 區域性整體貧困基本得到解決。貧困地區減貧成效明顯,到2020年2月底,全國貧困縣從832個減少至52個。在收入方面,2019年,貧困地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67元,是2012年的2.22倍。2019年末,貧困地區農村貧困人口362萬人,比年末減少了5,677萬人;農村貧困發生率從2012年末的23.2%下降至2019年末的1.4%,年均下降3.1個百分點。 兩個百年承前啟後 十八大報告提出「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一是到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時(2021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二是到新中國成立100年時(2049年)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經歷71載砥礪奮進,今日之中國,正站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 目前,中國人均國民總收入達到較高水平的10,410美元,首次突破美元大關,高於中等偏上收入國家9,074美元的平均水平;人均預期壽命提高到77.3歲;恩格爾系數(食品支出佔總日常開支的比重)降至28.2%,城鄉差距不到3%等等,反映全面小康社會建設水平較高,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脫貧攻堅戰也到了最後衝刺階段。 新中國成立至今所取得的歷史性成就,以及今年抗擊疫情的矚目成果都充分證明,在共產黨領導下,中國人民完全有自信也有底氣實現第一個百年目標,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及脫貧攻堅的偉大勝利,並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著第二個百年目標奮勇前進,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繼續奮鬥!

29/09/2020
35702

構建全民醫保體系

扎實護航百姓健康

醫療保障是基本的民生工程,醫療保障制度改革發展是做好民生工程的關鍵途徑。1998年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建立,開啟了我國以社會醫療保險制度為主體的新型醫療保障制度體系的建設過程。20餘年來,中國醫改取得的主要成就之一,就是實現了基本醫療保障制度的全民覆蓋,包括城鎮職工醫保、城鄉居民醫保、城鄉居民大病保險、醫療救助在內的基本醫療保障制度,降低了人民群眾診病就醫的財務負擔,有效提升了老百姓的安全感和獲得感,總體健康水平顯著提高,為全面實施健康中國戰略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了制度性基礎、創造了保障性條件。具體而言,得益於完善的醫保體系,中國人的人均預期壽命由新中國成立之初的35歲,到2019年大幅提升至77.3歲。 一組資料展示了我國醫療保障體系建設的進展——截至2020年1月,全國參加基本醫療保險人數達13.5億人,參保率穩定在95%以上,全面建立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制度,覆蓋十億多居民。全國基本醫保基金累計結存約2.7萬億元人民幣。這一資料表明我國已經構建起了世界上最大的醫療保障體系,惠及佔全球人口約19%的中國人民,創造了人類發展史上的醫保改革與發展奇跡。 中國透過構建完整醫保體系,對減輕患者用藥負擔發揮重要作用。(新華社圖片)

29/09/2020
16737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科技賦能中國經濟

40多年的改革開放推動了中國社會生產力的快速發展,但當前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為尋找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動能,李克強總理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將「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以下簡稱雙創)」上升到國家經濟發展新引擎的戰略高度。 經過近幾年的不斷發展,中國在雙創上成果豐碩。首先在提升創新創業主體品質方面,2019年新登記企業739.1萬戶,比2018年增長10.3%,全年日均新設企業達到2.02萬戶。其次是聚焦發揮創業帶動就業作用。2019年創業公司在互聯網全網招聘人數達到263.64萬人,比2018年增長85%;新登記註冊青年創業者達到萬人,增長4%;大學生創業者74.1萬人,增長9%。還有聚焦增強科技創新支撐能力,2019年加速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和應用,區域示範基地技術合同成交額超過1,750億元,高校院所示範基地成果轉化交易額約90億元,分別比2018年增長48%和22.5%,有效發揮支撑科技創新的作用。 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實現創新發展戰略的重要舉措,是推進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有效途徑,可以想像,「互聯網+雙創+中國製造2025」等將在中國催生一場「新產業革命」,使中國自身的比較優勢和潛力得到充分發揮。 在國家積極扶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之下,近年湧現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企業。(新華社圖片)

29/09/2020
18009

粵澳海關推「跨境一鎖」計劃

貨物通關由數小時減至十多分鐘

為逐步落實《海關總署與澳門海關共同落實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合作安排》,粵澳海關於昨(28)日正式推出「粵澳海關跨境一鎖」計劃。澳門海關介紹,計劃是利用科技系統提升貨物通關便利化水平,推動現代化的便捷通關措施;兩地海關透過同一把具衛星定位功能的電子關鎖,以「一鎖到底,全程監管」為目的作出監察,使貨物運輸過程不受干擾,並可減少同一批貨物在粵澳兩地出入境時被海關重複檢查的情況,簡化清關手續和加快貨物運轉流程。 澳門海關昨日於澳門國際機場貨運站及港珠澳大橋澳門口岸舉行新聞發布會,向傳媒介紹有關計劃。澳門海關口岸監察廳代廳長殷鎮玄表示,在計劃實施下,海關檢查過程由過往需時約十分鐘,縮短為約三分鐘。計劃暫時會針對陸路貨櫃運輸,未來或會擴展跨境海運。 殷鎮玄表示,計劃目前在本澳四個清關點實施,分別是港珠澳大橋澳門海關站、內港海關站、國際機場海關站及路環九澳海關站,而廣東省內包括大灣區則共有55個清關點。 業界:計劃省時兼簡化人手目前有一間貨運公司已申請加入計劃。該貨運公司代表表示,試運過程整體順暢,過往貨物通關過程繁複,需先提供資料,再到內地口岸辦理轉關手續,現時只需透過電子關鎖到港珠澳大橋澳門口岸便可辦理手續,整個通關處理過程只需時約十多分鐘,較以往需花費數小時更能節省時間,以及可簡化人手資源。 經濟局對外貿易及經濟合作廳廳長陳詠達表示,特區政府於2018年12月簽署CEPA貨物貿易升級版簽署後,按照規定設立三個工作組,而「粵澳海關跨境一鎖」計劃就是在技術性貿易壁壘工作組推動的其中一項工作,此計劃於去年9月由澳門海關在北京與國家商務部及海關總署共同磋商,一致達成共識並推出。當局未來會繼續推動相關工作,冀協助運輸業界減低營運及時間成本,改善對外貿易環境。

29/09/2020
24209

別對本澳樓價太樂觀

最近公布的澳門樓價指數顯示,本澳的住宅樓價仍然堅挺,除了疫情爆發初期影響樓價一陣子,基本上樓價仍企穩在每方呎九千元水平。於是市場有聲音,認為樓價不死,買樓投資肯定穩賺不賠。 樓價會怎樣走,我們沒有水晶球,是升是跌暫時難說,但從一些基本條件去分析,中長線來說,別對樓價寄以厚望。 首先,一個社會的房地產是否興盛,跟經濟息息相關。過往本澳賭業未開放,經濟一潭死水,樓價便宜得嚇人;直至賭業開放,帶動百業,財政收入年年大增,本澳的住宅樓價亦開始水漲船高,廿年升值十多倍。 今天在疫情下全球經濟受到前所未有的衝擊,股市縱然活躍如昔,全球貿易與產出肯定大不如前,並且不會是一時三刻可復完,澳門屬外向經濟,世界經濟不景氣,澳門難以獨善其身。 事實上,即使疫情未出現,博彩收益亦已見頂,經過廿年發展,大概可以見到,本澳最好的時光,一年賭收最高約3,000億水平,再要突破似乎不甚容易,特別今天的經濟環境下,不下跌已經偷笑。 再講,東南亞多個地區見博彩業帶來可觀收益,紛紛大力拓展,就連日本也要分一杯羹,可預見博彩市場的競爭日趨激烈,本澳博彩別說增長,要守住原有的市場份額也殊不容易。 不但經濟情況存在陰霾,影響樓市最關鍵的「供需」,亦出現了明顯的變化。先說「供應」,大家都說澳門住宅供應不足,然而我們看到的只是麵包不足,實情是澳門有充裕的土地可供發展,若加大力度,根本不愁供應。 目前五個個填海區中,有多幅土地可以建屋,看現時情況,政府很大機會藉基建發展拉動經濟,加快填海區的項目,這些土地已準備就緒,隨時一聲令下可以大興土木。 還有,過去幾年本澳政府收回多幅土地,據第一太平統計,粗略估算有80幅,可發展的總樓面面積達到179.47萬平米,保守估計可提供約17,947個住宅單位。 再看剛公布的總體規劃草案諮詢中,明確指出到2040年,本澳的住宅由現時佔所有土地的17%提升到22%,即是說本澳的住宅供應肯定會提升。 最後是「需求」,特區政府已明言為本澳市民提供相當數量的公營房,新城A區可建兩萬八千個公營單位。當然政府房屋與私樓是兩個市場,但要明白政府的供應多了,許多原本只能寄望私人市場的市民,會轉等經屋,又或試輪候社屋,這樣必然會影響市場對私樓的需求。 別忘了,本澳正與橫琴聯手合作,發展澳門新街坊,未來提供四千單位,售價又相對優惠,到時會吸納澳門的購買力。而且,這或許是個開始,說不定未來橫琴會提供更多的空間予澳門,市民對住屋的需求,將不用單單倚賴本澳供應。

29/09/2020
39390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