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澳門特區未來五年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方向的《澳門特區經濟和社會發展第二個五年規劃(2021-2025 年)》諮詢文本,將於9月15日起至11月13日公開諮詢,其間將舉辦18場專場諮詢會。
澳門亞太拉美交流促進會連同由澳門和內地企業家組成的商務代表團9月8日在北京與拉美加勒比駐華大使團進行商務交流,是次活動由烏拉圭駐華大使館和澳門亞太拉美交流促進會合辦,並由澳門大健康智庫和愛勤集團協辦舉行。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應變協調中心昨(13)日發布疫情防控新指引,為預防新型冠狀病毒在工作場所傳播,所有工作人員均需接種疫苗。若未接種疫苗,則應至少每七日接受一次核檢。該指引影響全澳工作人員。仁伯爵綜合醫院醫務主任戴華浩昨在疫情記者會上表示,如果工作場所不遵守指引,將會問責工作場所的監管實體,若不幸出現傳染病,監管實體或會觸犯《傳染病防治法》。 【本報記者林嘉欣報道】 應變協調中心表示,鑑於目前世界各地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日益嚴峻,而接種新冠病毒疫苗能有效減少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和感染後傳播給他人的風險,衛生局根據第2/2004 號法律《傳染病防治法》第五條的規定發出指引。 為預防新型冠狀病毒在工作場所傳播,所有工作人員均有責任接種新型冠狀病毒疫苗。工作時須與服務對象接觸,或在有其他人的密閉空間工作,因而容易在感染新型冠狀病毒後傳染給他人者,若未接種新型冠狀病毒疫苗,則應至少每七日接受一次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 各公共及私人實體須根據實際情況,對本身的員工或受監管機構的員工落實上述指引作出相應安排,並在需要時諮詢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應變協調中心的專業意見。 當局稱新指引適用兩類人群 戴華浩表示,衛生局所發出的指引是原則性的指引,適用人士有兩類人群,第一類人是他們的工作時間是需要接觸到服務對象,即接觸到他人的;第二類是在密閉空間工作,而此空間是有其他人在工作,這兩類從業人員都需要接種疫苗,如果這兩類人士不接種疫苗,便需要至少每七天做一次核檢,至於哪一類人群需要至少每七日進行一次核檢,則需要該人員的監管實體視乎情況作決定。至於有關核檢,特區政府不會支付相關費用。 新指引面向全澳工作人員,涉及人數方面,戴華浩稱,監管部門要視乎相關工作人員是否符合兩項條件,再作出實際性的細則及評估工作場所有多少工作人員,未來要視乎各監管實體做統計才會有相關數字。 如不遵守將問責老闆 仁伯爵綜合醫院醫務主任戴華浩表示,指引目的是保障工作場所的安全。然而具體如何操作?戴華浩表示,若相關工作人員群體有監管實體,當局將與監管實體商議具體如何落實有關監管方案;如有管理機構:老闆、公司等,那麼公司、各個工作場所的管理實體需自行制定方案及時間表落實指引,亦冀設緩衝或寬限期讓工作人員接種疫苗。 被問及如違反有關指引會否有罰則,戴華浩回應指,如果工作場所不遵守指引,將會問責工作場所的監管實體,如果不幸出現傳染病的話,監管實體或會觸犯《傳染病防治法》。 冀及早發現感染情況 戴華浩指,大多數室內環境均屬於密閉空間,如果有其他人一起工作,假設有人不接種疫苗,令病毒在空間中傳播,即使其沒有服務對象,但也會傳播予周邊工作人員,等於存在風險,因此有關員工需要前往接種新冠疫苗,若其不適合或不想接種疫苗,則需要定期進行核酸檢測,及早發現有關人員是否有感染情況,如有問題衛生局需及時介入,這是當局訂立原則性指引的初衷。
繼澳門特區第一個五年規劃(2016年至2020年)完成後,特區政府將就《澳門特區經濟和社會發展第二個五年規劃(2021-2025年)》(下稱「二五規劃」)舉行為期60日的公開諮詢,諮詢期由明(15)日起至11月13日。政發局指出,「二五規劃」的首要任務是加快經濟適度多元發展。 「二五規劃」發展目標是,到2025 年,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內涵更加豐富,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功能進一步擴展,「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建設穩步推進,經濟適度多元取得實質進展,民生持續改善,文化更加繁榮,政府治理水平得到新提升,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進一步完善,進一步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階段性目標順利實現,琴澳一體化發展格局初步建立,澳門發展的動力、活力和競爭力不斷增強,努力實現「精、優、特、美」發展,建設現代、美麗、幸福、安全、和諧的澳門。 【本報記者吳泳欣報道】 政策研究和區域發展局昨(13)日下午舉行新聞發布會。當局表示,為對接國家「十四五」規劃,鞏固提升澳門競爭優勢,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特區政府在前期調研的基礎上,編製了澳門「二五規劃」諮詢文本,聽取社會各界和廣大居民意見,期望凝聚全社會共識,構建未來五年澳門特區經濟和社會的發展藍圖,團結一致,推動具澳門特色的「一國兩制」實踐行穩致遠。 當局表示,「二五規劃」編製規劃領導小組和工作專責小組於今年1月成立,領導小組由行政長官直接領導,局方則負責文本的編製工作,屬於內部工作機制。 中短期需穩定旅遊博彩業基礎 「二五」規劃諮詢文本分為六篇、共22章介紹第二個五年規劃,六篇包括加快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推動社會民生建設優化、深入推進宜居城市建設、不斷提升公共治理水平,以及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政發局局長張作文表示,今次「二五」規劃編製需處理好六大關係。包括經濟一元與多元之間的關係,中短期需穩定好旅遊博彩業基礎,長期推動經濟多元。二是發展與分享之間的關係,發展是為居民創造更美好的生活,提升生活水平;而分享的前提需要有發展,分享涉及民生,有關方面篇幅較大。三是保護與開放之間的關係,要保護澳門居民的利益、就業機會和晉升機會,但如過度保護,偏離內外發展形勢,不逐步開放,本澳發展就會受影響。四是「走出去」與「引進來」的關係,指要走進大灣區發展,引進其他地方的資金和技術。 五是中央支持與澳門主動作為之間的關係,澳門要用好中央給予的支持和政策,主動把握機遇。 六是澳門特區發展與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之間的關係,建設好本澳的同時要利用好橫琴的空間和資源,推進橫琴發展。 「一五規劃」執行報告明日公布 另外,張作文總結澳門特區第一個五年規劃(2016年至2020年)(下稱「一五規劃」)的執行情況。他指出期間雖然經歷了「天鴿」颱風等自然災害和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的巨大衝擊,但在全體居民的共同努力下,特區克服了種種困難和挑戰,總體上完成了規劃確定的主要目標任務。 他表示,「一五規劃」所確定的21項澳門經濟社會發展主要指標中,有15項達到預期,三項接近預期,三項未達預期,部分未完成的工作,也在持續推進。而「一五規劃」的執行報告已於今年上半年完成,將於本周三(9月15日)與「二五規劃」文本內容一同公布。 「二五規劃」明起公開諮詢,其中發展目標方面涵蓋各個面向。(資料圖片)
【本報記者吳泳欣】「二五規劃」諮詢文本提出要推動社會民生建設優化,包括要有序推行階梯房屋政策,落實公共房屋的供應計劃,根據工作進展,於2025年之前安排不少於三次經濟房屋申請;在不影響現有公屋建設的前提下,在國有土地中規劃「夾屋」的用地,未來五年陸續啟動興建「夾屋」單位,並開展相關法律制度的建設。 在推動社會民生建設優化方面,文本以較多章節去介紹有關方面的規劃,包括要有序推行階梯房屋政策、保障居民就業權益、提升醫療衛生健康水平、完善社會保障制度體系,以及推進文教青年人才工作。 在推行階梯房屋政策方面,政發展局長張作文表示,文本提出2025年前至少開放三次經屋申請,是按照經屋建設進度而規劃,但若社會有不同意見,不排除可適度調整。至於長者公寓先導計劃方面,如果社會需求大,有需要會繼續;但未來會否改用其他方式,例如是私樓形式,下階段可再聽取意見。 在提升醫療衛生健康水平方面,文本提出要加快各項醫療硬件建設,例如爭取離島醫院於明年完工;亦具體列出了一些到2025年的發展指標,包括預期每千人口對應的醫生比由2020年的2.6增至2025年的3.0;護士比由3.8增至4.0;病床比則由3.1增至4.0。 在保障居民就業權益方面,文本則提到要動態審視行業人資供需,力求具條件企業優先聘用本地僱員;結合外地僱員退場,多管齊下促進大型企業優先聘用及晉升本地僱員。 在完善社會保障制度體系方面,文本提出會全面審視中央公積金制度的執行情況,包括是否具備過渡到強制性實施的必要條件,預期參與供款計劃人數由2020年的7.5萬人增到2025年的8.74萬人,預期年均增長約。(吳泳欣攝) 政發局局長 張作文
【本報記者吳泳欣】「二五規劃」諮詢文本提到,要深入推進宜居城市建設,其中在優化城市規劃方面,未來五年內,在「澳門城市總體規劃」訂定的18 個功能分區中,開展至少五區的詳細規劃工作;配合實際發展所需,進行兩個小區規劃。文本又提到,在符合國家海洋利用的整體方針下,與城市規劃相配合,完成《海洋功能區劃》和《海域規劃》的編製,以及《海域使用法》的立法工作,並加強對海上交通及海域的管理,將國家劃定的海域管理和使用好。 在環境保護方面,文本提到從明年起,約束所有新建的私人及商業樓宇停車場須為所有車位預留慢速充電供應供電容量和基礎設施,政府將其列入必須遵守的樓宇建築標準。同時由明年起,政府各部門需購置或更換車輛時必須購置電動車。 在優化交通方面,文本提到會約束公共巴士使用新能源車輛比例由現時的8%,到2025年增至超過90%;而自動配時及雲數據配時交通燈比例則由現時的32%,到2025年增至50%。 在合理利用土地方面,文本提到會充分利用分布於澳門各區的閒置土地,建造多功能活動休閒空間,向不同年齡層的居民提供休閒場所,特別是讓兒童及青少年身心得到多方面的鍛鍊及健康發展。部分閒置土地將適當考慮供不同部門作臨時使用,包括指出鄰近黑沙海灘公園七公頃閒置地,分階段完成各項臨時及永久休閒設施建設。 「二五」規劃提到,將開展至少五區的詳細規劃工作。(資料圖片)
特區政府昨(13)日舉辦《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首場媒體介紹會,行政法務司司長張永春、社會文化司司長歐陽瑜出席並介紹《總體方案》中關於管理體制、法律體制、社會民生等方面工作。張永春表示,粵澳雙方將共同組建深合區的開發管理機構和開發執行機構,由於上述機構的人選需上報中央批准,目前未具條件公布。而深合區的法律有變通空間,並非全部由全國人大制定,但在橫琴發生刑事案件,則受當地刑事法規管理,至於被判刑人可否移交問題仍在討論中。 【本報記者陳嘉俊報道】 張永春指出,《總體方案》打造橫琴成為便利澳門居民宜居宜住宜業的新家園,當中共商共建共管共享體制,包括設有管理委員會、執行委員會、局級的單位,均作為管理深度合作區各項的事物,是屬於當地的政府機構。各個單位的具體職能如下:管理委員會是合作區的開發管理機構,由粵澳雙方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下聯合組建。管理委員會可在職權範圍內,統籌決定合作區的重大規劃、重大政策、重點項目和重要人事任免。管理委員會實行雙主任制,由廣東省省長和澳門特區行政長官共同擔任,澳門特區委派一名常務副主任,粵澳雙方協商確定其他副主任。 管理委員會下設執行委員會,是合作區的開發執行機構,主要職責是履行合作區的國際推介、招商引資、產業導入、土地開發、項目建設、民生管理等職能。執行委員會主要負責人由澳門特區政府委派,廣東省和珠海市派員參加。 此外,合作區上升為廣東省管理,並成立廣東省委和省政府的派出機構,集中精力做好國家安全、刑事司法、社會治安等工作,切實履行屬地管理職能,積極配合合作區管理和執行機構推進合作區開發建設。 料先抽調30名澳門公務員進駐 深合區設有管理委員會和執行委員會,被問到關於澳方委派的人選安排,張永春回應稱,行政長官一直籌備相關工作,但具體人員挑選,特別是執委會人員,由於是要到國家級的深合區執行職務,人選需要上報中央批准,目前未具條件公布,有條件時會向社會公布。 張永春補充,人選的前提是要熟習和了解兩地政府運作,至少需要有公共行政的工作經驗。另外,執委會需要招商引資、促進金融、高新科技發展等,不排除委員可以透過全球招聘的方式廣納人才。他預料,首批被派駐深合區的澳門公務員約30人。 深合區便民利民需法律創新 張永春指,根據《公職人員通則》制度,可以通過定期委任制度抽調相關公務員,令前往橫琴工作的公務員沒有後顧之憂,也有發揮才能空間。同時,他也希望將特區政府好的運作經驗帶過去。至於未來,則需要粵澳雙方不斷交流磨合,尋求最適合深合區建設目標的運作方法。 張永春特別提到,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全面運作後,亦需法律創新,本澳亦有不少法律需要修改,如領取社保需留澳183天的規定限制等,各司正梳理和檢討不便利或阻礙深合區建設的法律法規,盡量修改法律或重新立法。 張永春又舉例稱,內地法律現時不容許澳門居民攜帶含有肉類的月餅、或帶寵物到橫琴等,因此要打破無形的關卡。 他又指,深合區法律將會變通,可能由全國人大制定全國性法律,也有可能透過全國人大授權廣東省制定深合區的綱領性法律,並要用好珠海特區的立法權,對具體的規定作變通,及以法律清單形式,向國家相關機關提出不適用某些法律。 刑事犯罪歸廣東公安管理 被問到新街坊以至橫琴其他地方發生刑事案件會怎樣處理,張永春表示,有關嫌犯將不受執委會管理,由廣東省派出機構所管的公安機關管理,受當地刑事法規管理,受當地法院管轄。涉及被判刑人可否移交問題仍在討論。
社會文化司司長歐陽瑜表示,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澳門新街坊」項目集居住、教育、醫療、社會服務等功能於一體,在教育方面,目前教育及青年發展局已在新的教育範疇基金的行政法規草案增設了條文,為日後在「澳門新街坊」項目下開辦學校提供資助方面創設條件。 同時, 為在相關學校就讀的澳門學生創設優惠政策,支援其學習所需費用。 其中正計劃在橫琴「澳門新街坊」項目內建設學校,計劃由18班小學,12班幼稚園組成,佔地20,000平方米,參照澳門標準建設。她又指,符合規定的辦學團隊,如願意在橫琴辦學,可與教育部門合作,用類似澳門資助形式在橫琴辦學,不能自己辦學。 醫療服務對接方面,歐陽瑜表示,《總體方案》同時訂明支持澳門醫療衛生服務提供主體於以獨資、合資或合作方式設置醫療機構;允許指定醫療機構使用臨床急需、已在澳門註冊的藥品及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以及允許使用臨床急需、澳門公立醫院已採購使用、具有臨床應用先進性(大型醫用設備除外)的醫療器械;將研究共建區域醫療聯合體和區域性醫療中心,增強聯合應對公共衛生突發事件的能力。此外,具有澳門等境外資格的醫療領域專業人才依法取得境內執業資格。 需先立法定樓宇屬性才能申請 行政法務司司長張永春表示,法務及工務部門等正研究橫琴「澳門新街坊」項目住宅的申請條件,需由法律層面訂定建築樓宇單位的定位及屬性後,例如公屋、夾屋或長者公寓等,才可確定申請條件。
社會文化司司長歐陽瑜在《橫琴粵澳深度深合區建設總體方案》首場媒體介紹會上指出,在橫琴粵澳深度深合區建設便利澳門居民生活就業的新家園,是《總體方案》的四大任務之一。《總體方案》在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方面都有著墨,奠定了相關服務體系對接的基礎,並且訂明以2024年實現與澳門有序銜接, 2035 年高效運轉為目標。 歐陽瑜表示,《總體方案》的出台,將更有利於粵澳兩地持續探索社會民生領域合作的新機制、新模式,為澳門居民拓展更廣闊生活就業空間,迎接新的機遇。「澳門新街坊」項目集居住、教育、醫療、社會服務等功能於一體,預計可為約一萬名居民提供舒適的生活空間,並提供對接澳門的民生服務配套,包括設立參照澳門衛生站規模建設的衛生站,參照衛生局資助非牟利機構西醫門診的服務模式運作,為澳門居民提供免費的社區醫療衛生服務;建設一所以優先錄取澳門居民就讀且學歷與澳門等同的學校;設置家庭社區服務中心、長者服務中心,向居民提供多元化服務。 澳人居橫琴可享琴澳兩地福利 社會服務和社會保障方面,在深合區工作、學習、生活或養老的居民,仍可享受大部分澳門的社會保障,並同時受惠於兩地社會保障政策,獲雙重保障。按澳門現行的雙層式社會保障制度,以累算權益和在符合條件的情況下,可享受澳門的社會保障。此外,澳門居民已可按規定參加珠海市基本醫療保險計劃,特區政府並為協助澳門居民無障礙加入內地醫保,向合資格居民提供津貼,補貼其個人繳納的費用;同時,亦可根據2020 年實施的參加社會保險暫行辦法,參加內地多項社會保險,依法享受相應的待遇。 至於養老保障方面,歐陽瑜表示,現時長期居住於內地的本澳長者,已可透過各項可攜的福利措施,包括在符合相關規範的前提下,繼續領取經濟援助、養老金、敬老金及非強制央積金政府撥款等;還可利用現有的便利措施辦理有關服務,包括透過銀行轉帳便可於內地收取有關款項,亦可透過粵澳在生證明協查合作計劃或今年起推出的一戶通手機應用程式便捷辦理在生證明等。 特區政府將按《總體方案》政策框架,持續研究推出相應措施,在逐步建構民商事規則銜接澳門制度體系的基礎上,有序推進各項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體系的有效對接。同時,將按照《總體方案》設定的階段性目標,推動方案的落實,讓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體系在2024 年實現與澳門有序銜接、2029 年將更加完善、2035 年高效運轉,共同做好建設及發展橫琴粵澳深度深合區的工作。
澳門是個怎樣的城市?相信此問題對於本澳市民及赴澳人士均會有不同答案,中秋團圓時刻將至,大家或於「舉杯邀明月」的氛圍中相聚暢談,或漫步於小城各處「打卡」賞花燈,今時今日兩地交流便利頻繁,無論身在何處均可以現代方式延續文化底蘊的生命力,彰顯我們同根同源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