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體方案》拓寬科技產業發展空間

劉良:「產學研」模式要與時俱進

【本報記者黃煒強】《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提出發展科技研發和高端製造產業、中醫藥等澳門品牌工業,並為這些重點產業加快發展明確了一系列支持政策。中國工程院院士、澳門科技大學中藥質量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劉良接受粵澳傳媒聯合採訪時表示,《總體方案》為中醫藥產業發展搭建了新平台,不僅能吸引到企業前來投資建廠,更重要的是通過合作區本身的高科技研發平台,培育出一批新的科技企業。關於產學研發展,他建議,要以創新的思維適當調整傳統的「產學研」合作模式。 劉良院士指出,《橫琴方案》的出台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為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特別是科技產業的發展提供更廣闊空間。他又指,中藥質量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今後的工作重點和發展方向,也要進行適當的調整,無論是課題設計,還是研究方向,都要把落腳點立足在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 劉良院士坦言,以往澳門的科技產業存在空間的限制和資源的限制,所以很多項目沒辦法進行拓展。 現在有了「深合區」,有了國家更強力的支持,也有廣東特別是珠海及粵港澳大灣區西岸的深度合作和融合發展,相信「深合區」將誕生更多產業化項目。 建立「高效型」產學研合作 談及科技產業如何適應未來「深合區」的發展建設,劉良院士認為,首先要調整傳統的「產學研」合作模式,以往業界的做法都是先考慮大學有甚麼研究成果,然後社會有甚麼資本感興趣,接著選一些項目進行產業化過程,實際上這種模式並不一定高效。未來的產業化模式要有新的思維、新的模式,就是要以「產品至上、企業為先」的高效型「產學研」合作模式。 科技發展離不開人才,劉良院士表示,國家給予橫琴深度合作區更好的稅收優惠政策,相信是今後吸引企業及人才的有利條件,在這些優惠政策的吸引下,希望有更多資金支持年輕人到橫琴「深合區」去創新創業劉良院士祝願中藥質量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同事,以及「深合區」各科技企業,把各自的基礎研究成果和科技專利,最大限度地與社會企業進行對接,共同吸納更多的社會資本在橫琴落地,創造新的科技企業,打造新的產業化平台。

17/09/2021
24639

當局指餵哺母乳適合接種疫苗

可避免將病毒傳染給嬰兒

應變協調中心昨(16)日舉行疫情新聞發布會,回應外界對防疫新指引的相關問題。衛生局早前公布,所有工作場所人員須接種疫苗,否則每七日應接受核酸檢測,引起社會討論,當中有準備懷孕及母乳餵哺人士擔憂接種疫苗會對嬰幼兒有影響。傳染病防制暨疾病監測部協調員梁亦好回應表示,現時全球接種疫苗的人數提高後,有數據顯示母乳餵哺人士適合接種疫苗。此外當局亦指,慢性病長者亦適合接種疫苗;公職局亦允許只打一針公務人員豁免定期核檢。 【 本報記者陳宇東 陳嘉俊 吳泳欣 林嘉欣 劉凱輝報道】 梁亦好在發布會上表示,疫苗剛推出時,當局是不建議母乳餵哺人士接種,但現時全球接種疫苗人數提高,事實上已有數據顯示母乳餵哺人士適合接種國藥及mRNA疫苗,且接種疫苗後可以避免媽媽感染病毒傳播給嬰幼兒的風險。至於懷孕及準備懷孕的人士是否適合接種?梁亦好表示,澳門使用的兩種疫苗都沒有數據顯示懷孕可否接種疫苗,所以當局建議懷孕人士去高風險地區才需要接種;至於準備懷孕人士可否接種,梁亦好認為是適合的,因為懷孕後感染病毒流產風險會高,所以建議接種。 公務員孕婦暫緩接種證明 而有關公務人員接種疫苗安排,當中提到對於懷孕公務人員的免費核檢措施。梁亦好表示,如是公務員孕婦會通過行政公職局統一收取名單跟進;非公務員孕婦可以通過平時產科跟進門診、各衛生中心非預約門診申請要求發出有關證明書。 公職局允許只打一針公務員豁免核檢 而有關公務人員在新指引下的安排方面,梁亦好表示,各個機構和企業可根據指引自訂規範,但就行政公職局對公共部門發出的指引,目前是接受只接種了一劑新冠疫苗的人士豁免定期核檢措施,但條件是部門的監管人員需要在一個月後,檢查有關員工是否已經完成接種了兩劑疫苗。 慢性病長者可打疫苗 另外,梁亦好亦表示,患有高血壓或糖尿病的長者正正是最需要接種疫苗,因為他們一旦感染病毒,出現重症比例較年輕人高, 而且慢性病是不會增加接種疫苗的風險,這往往是市民對疫苗認知不準確,透過醫護人士解釋後,市民可以接種。她認為,現時市民不是不接種,是對接種疫苗有誤解,建議未接種疫苗的市民,先網上預約,去到接種站聽取醫生解釋,如果市民真的不適合接種,醫生會發出不適合接種的證明書。 新指引與衛健委倡議無衝突 此外,國家衛健委曾指出,對於不允許未接種新冠疫苗的人士進入某些場所,是違背了接種的原則,要求糾正這些限制性措施的出台;傳媒追問衛生局現時的做法其實是否違背了國家衛健委的倡議。梁亦好回應時則強調,當局沒有限制市民不接種疫苗就不能出入某些場所,重申當局有推出替代方案,因此與內地提倡的原則並無衝突。

17/09/2021
24773

過去兩日接種疫苗數字有所提高

當局或推更多誘因吸引市民接種

【本報記者陳嘉俊 劉凱輝】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應變協調中心在昨(16)日記者會上公布,截至昨(16)日下午4時,累計已接種新冠疫苗劑數為63萬劑,已接種人數共有33萬人,其中僅接種第一劑有人,已接種第二劑有29萬人。傳染病防制暨疾病監測部協調員梁亦好指出,自當局於9月13日公布防疫新指引後,疫苗接種有升高,每日逾3,000至人,而過去兩日最高預約達到逾10,000人。至於費用方面,本身工作原因要核檢的重點人群,因為身體原因不能接種,政府會承擔費用。 會上亦有傳媒關注當局是否會推出接種疫苗後,可在通關或出行更方便等誘因,吸引市民接種疫苗。梁亦好回應表示,不排除使用任何方法,希望可以令市民明白接種疫苗的重要性。她又指出,按照全澳人口計算,目前疫苗接種率約50%。對於面對新冠病毒疾病,50%是遠未足夠,全球現在都要將疫苗接種率提高,尤其是長者及慢性病患者最需要接種,否則將會衝擊及拖垮本澳的醫療體系。 梁亦好在會上提到,世界上有些國家現時已經推行「與病毒共存」政策,原因是疫苗接種率高。她指,接種疫苗後即使有人感染病毒,都不會出現大量重症,不會出現大量死亡的情況,這亦是全球現時所採取的策略。 本澳已接種疫苗人數達33萬8,450人。(林嘉欣攝)

17/09/2021
25579

人車一次查驗 貨物一次機檢

琴澳一線 「大一站式」通關

《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昨(15)日舉辦第三場媒體介紹會,保安司司長黃少澤、運輸工務司司長羅立文出席,介紹便利通關和工程項目。其中黃少澤介紹,橫琴口岸客貨車通道將實施「大一站式」新通關模式;而橫琴口岸規劃將分為三階段,預料明年將建成客貨車查驗區域。此外,粵澳亦將逐步推進全面開放澳門單牌車便利進出橫琴。 【本報記者陳宇東、鍾佩欣、陳嘉俊、劉艷萍報道】 保安司司長黃少澤在會上介紹,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實行「一線放開、二線管住」的分線管理政策(澳門與橫琴之間為一線;橫琴與內地之間為二線),建立澳門與橫琴一體化高水平開放體系。放開「一線」方面,經「一線」進出貨物繼續實施備案管理,簡化申報程序和要素,並研究調整橫琴不予免保稅貨物清單政策,以及積極推行合作「合作查驗、一次放行」通關模式,便利人員進出。他又稱,橫琴口岸二期永久客貨車通道實施「大一站式」新型通關模式,橫琴口岸二期工程預計明年年底完工。 「大一站式」通關 人車一次查驗 海關關長黃文忠表示,「大一站式」新型通關模式,即通關車輛及其駕駛者只需要進行一次查驗,便可完成澳門與橫琴之間的邊檢、關檢及檢驗檢疫通關程序,提升車輛通關效率;而橫琴口岸設出入境車道各15 條車道(九條客車車道、六條貨車車道),共30 條車道,實施24 小時通關;每日最大通關車流量可達43,000 架次。而針對出入境貨車及所載貨物只需要進行「一次機檢」,提升貨物通關速度。 內地貨進橫琴徵收出口關稅 至於「二線」管住方面,黃少澤稱,進入內地的免保稅貨物按規定徵收關稅和進口環節稅;至於從內地經二線進入橫琴的貨物視同出口,按現行稅收政策規定實行增值稅和消費稅退稅,涉及出口關稅的應稅商品將徵收出口關稅,並根據需要辦理海關手續。亦將研究調整適用退稅政策的貨物範圍,實行負面清單管理,「二線」對人員進出則不作限制。 治安警察局局長吳錦華表示,橫琴口岸規劃及未來發展分為三個階段,首階段已投入使用,包括旅檢大廳、二層交通平台建成部分,以及蓮花大橋南側橋面,面積6.6萬平方米。第二階段是蓮花大橋北側橋面、交通平台後續建成部分和永久客貨車查驗區域,預計在2022年完成建設;而連接澳門大學橫琴校區的快速通道,正在規劃籌建中,工務部門將盡快投入建設,連同第一階段總面積為16.7萬平方米。第三階段是推進澳門輕軌延伸至橫琴口岸的相關區域。 已批出6,777 個單牌車入琴配額 而在單牌車入出橫琴政策方面,黃少澤表示,開放澳門機動車入出橫琴政策自2016年12月實施以來,按照「按部就班、逐步推進」的原則,配額總量由最初的400個,逐步增加至今年3月15日的10,000個,同時放寛申請條件,新增允許18歲或以上澳門居民申請機動車輛入出橫琴資格。自2021年7月1日起,配額指標由每月300個增至每月500個。他又補充,至昨日已批出6,777個,餘額3,223個,未來粵澳兩地政府將根據新橫琴口岸通行能力及道路交通流量等,逐步推進全面開放澳門機動車便利入出橫琴。 電單車可進入橫琴?未來需研究 有傳媒關注全面開放機動車入橫琴是否包括電單車?保安司司長黃少澤表示,根據現時政策,電單車不可以上橫琴大橋,當然將來電單車可否進入,需要政策上研究。運輸工務司司長羅立文亦補充電單車不可上蓮花大橋。至於創新通關模式方面,海關關長黃文忠表示,預計2022年尾與內地達成協議,生態方面已做了評估。 澳大東北角設通道橋連接橫琴口岸 建設發展辦公室主任林煒浩指出,現時只有澳大河底隧道由澳門連接橫琴,未來將設一條橋由澳大連接橫琴口岸,通道橋是為了澳門大學的師生在澳門與澳大之間多了一個選擇。林煒浩指出,項目現時做前期工作中,會在短期內啟動,而橋的落腳點在澳大東北角。 林煒浩指出,澳門大學連接橫琴口岸通道橋項目,通道橋將連接澳大與蓮花大橋引橋的引留接駁口;初步方案是有兩條橋樑,一條是400米,另一條是240米。橋樑除了通車外,還設有行人專道。而該項目正在做前期工作中,會在短期內啟動。

16/09/2021
43659

粵澳深度合作區準備就緒

新名牌安裝完成 等候揭牌

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立工作準備就緒, 工程人員連日加緊更改橫琴大橋「橫琴新區」入口名牌,至昨(15)日更改工程已完成,名牌已由原本的「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珠海橫琴片區」,更改為「粵澳深度合作區」。值得注意的是,橫琴已不是一個「片區」,已獨自成為一個「區」。名牌更改完成,「掛牌」工作亦快將舉行。 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範圍為橫琴島「一線」和「二線」之間的海關監管區域,總面積約106平方公裡。其中,橫琴與澳門特區之間設為「一線」﹔橫琴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關境內其他地區(以下簡稱內地)之間設為「二線」。根據橫琴全島客觀現實情況,對合作區進行分區分類施策管理。澳門大學橫琴校區和橫琴口岸澳門管轄區,由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澳門特區政府管理,適用澳門有關制度和規定,與其他區域物理圍網隔離﹔粵澳雙方共商共建共管共用區域採用電子圍網監管和目錄清單方式,對符合條件的市場主體,實施特殊政策。 彰顯「兩制」優勢的開發示範區 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戰略定位,包括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新平台。立足粵澳資源稟賦和發展基礎,圍繞澳門產業多元發展主攻方向,加強政策扶持,大力發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為澳門長遠發展注入新動力。 便利澳門居民生活就業的新空間。推動合作區深度對接澳門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體系,為澳門居民在合作區學習、就業、創業、生活提供更加便利的條件,營造趨同澳門的宜居宜業生活環境。 豐富「一國兩制」實踐的新示範。堅守「一國」之本,善用「兩制」之利,立足合作區分線管理的特殊監管體制和發展基礎,率先在改革開放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大膽創新,推進規則銜接、機制對接,打造具有中國特色、彰顯「兩制」優勢的區域開發示範,加快實現與澳門一體化發展。 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新高地。充分挖掘粵港澳大灣區制度創新潛力,用足用好澳門自由港和珠海經濟特區的有利因素,加快提升合作區綜合實力和競爭力,有力支撑澳門—珠海極點對粵港澳大灣區的引領作用,輻射帶動珠江西岸地區加快發展。 帶動珠西加速發展 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領導下,合作區建立開發管理機構,粵澳雙方聯合組建合作區管理委員會,在職權範圍內統籌決定合作區的重大規劃、重大政策、重大項目和重要人事任免。合作區管理委員會實行雙主任制,由廣東省省長和澳門特區行政長官共同擔任,澳門特區委派一名常務副主任,粵澳雙方協商確定其他副主任。成員單位包括廣東省和澳門特別行政區有關部門、珠海市政府等。 合作區管理委員會下設執行委員會,履行合作區的國際推介、招商引資、產業導入、土地開發、項目建設、民生管理等職能。執行委員會主要負責人由澳門特區政府委派,廣東省和珠海市派人參加,協助做好涉及廣東省事務的協調工作。粵澳雙方根據需要組建開發投資公司,配合執行委員會做好合作區開發建設有關工作。

16/09/2021
40678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