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澳合作加強經濟適度多元發展

便利澳門未來四大發展方向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昨(9)日下午舉行新聞發布會,與會的行政法務司司長張永春提到粵澳合作,澳門特區持續推動經濟適度多元發展,這也是政府的施政重點,而《橫琴方案》將為澳門發展帶來新的便利,當中包括發展中醫藥、科技、旅遊及金融等四大方面。 張永春指出,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主要工作內容是以下幾方面,在產業方面制定了新的中醫藥生產註冊法律,這個法律將從明年開始實施,橫琴中醫藥院已經形成了一定的產業聚集效應;在現代金融產業方面,相關的法律法規的持續完善,《信託法》等法案將提交立法會審議;在高新技術方面,政府將經濟局改組為「經濟及科技發展局」,制定科技創新企業的稅收優惠、法律制度和資助的科研成果已經實現了轉化;在會展和文旅體育方面,會展業的發展逐漸呈現專業化和市場化的趨勢,「旅遊+會展」的市場模式也逐漸增強,持續舉辦大型的體育活動,發揮體育盛事的品牌效應。 深合區為四產業提供新機遇張永春又指出,橫琴深度合作區為澳門經濟發展多元創立了新的平台,帶來了新的機遇,主要體現在以下的四個方面:一是發展中醫藥等澳門品牌行業,推動在合作區生產的中藥等產品,經澳門審批和註冊後,只需使用澳門監造部門監制和澳門設計的標誌,研究簡化澳門外用中成藥在大灣區上市的審批流程。 二是發展科技研發和高端製造產業,重點發展集成電路、新能源、大數據,生物醫藥等產業,大力發展特色晶片設計的微電子產業鏈,推動澳門大學等高校在合作區建設產學研示範基地。 三是發展文旅會展商貿產業,重點發展旅遊觀光、會議展覽、體育賽事等,支持業界在橫琴舉辦更多的品牌化、國際化的展銷會,便利辦展人員跨境往來,高端消費品的交易市場,助力澳門企業發展中國跨境電商業務。 四是發展現代金融產業,重點發展債券市場、財富管理、融資租賃、開展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進一步降低澳門金融機構在橫琴設立銀行、保險分區的申請要求,打造中國與葡語國家金融服務平台。 行政法務司司長張永春在會上談到未來粵澳合作的發展方向。(新華社圖片)

10/09/2021
29443

深合區支持四大新產業

叢亮:多管齊下促進澳門產業多元

【本報記者劉艷萍】《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明確了支持澳門發展科技研發和高端製造、中醫藥等澳門品牌工業、文旅會展商貿、現代金融四大類產業。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有媒體關注四類產業未來發展的支持政策。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叢亮表示,未來將會同粵澳兩地和有關部門,制定合作區鼓勵類產業目錄,並且修編《橫琴總體發展規劃》,進一步細化產業門類,聚焦優勢領域、細分行業,從政策、人力、財力等方面多管齊下,聚力攻堅,推動產業加快發展、形成規模,促進澳門的產業多元發展。 他提到,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強調,建設橫琴新區的初心,就是為澳門的產業多元發展創造條件,在編制《橫琴方案》的時候,選擇橫琴重點發展的產業時,始終堅持這個初心。綜合考慮橫琴的發展基礎、澳門的產業優勢和澳門社會的期望等多方面因素,經過反覆論證和仔細比選,《橫琴方案》提出,在合作區發展科技研發和高端製造、中醫藥等澳門品牌工業、文旅會展商貿、現代金融四大類產業。 科技研發和高端製造業是創新發展的重要載體,也是澳門希望發展的領域;文旅會展商貿業在澳門具有比較好的發展基礎,屬於相對優勢產業;金融和中醫藥在澳門經濟的比重中,目前雖然還不高,但是澳門社會已經形成了廣泛的共識,將這些產業作為發展的主攻方向。特別是賀一誠行政長官多次提出要發展中醫藥產業,近期已經主動採取了一系列措施。 五大政策支持橫琴重點產業發展 他又提到,橫琴的產業基礎相對薄弱一些,為了促進重點產業加快發展,《橫琴方案》明確了一批支持政策。 一是增強科技創新能力,在合作區佈局建設一批發展急需的科技基礎設施,組織實施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 二是便利貨物進出。實行「一線放開」,除了國家法律、行政法規明確規定不予免(保)稅的貨物及物品之外,其他的貨物及物品免(保) 稅進入。對符合條件的合作區內企業生產貨物,經「二線」進入內地免徵進口關稅。 三是完善企業的所得稅優惠政策,對於符合條件的企業,減按15%的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 四是促進境內外人才的集聚,對在合作區工作的高端人才和緊缺人才,個人所得稅的稅負超過15%的部分予以免徵。同時,在完善人才的簽證政策、便利國際人才參與合作區建設等方面也作了明確的安排。 五是創新跨境金融管理。在跨境直接投資、跨境融資、跨境證券投資領域實施更加靈活和便利的金融管理政策,並逐步探索跨境資本自由流入流出和推動資本項目可兌換。 他又表示,《橫琴方案》所提出的這些產業也包括很多細分門類。橫琴的空間還是比較有限,發展新興產業絕不是「來者不拒」,甚麼產業都可以上,而是要有所為、有所不為,更不能搞成註冊經濟和所謂的「總部經濟」,而是要發展實業、解決就業,形成實實在在的「人氣」。

10/09/2021
15763

放寬在港長期逗留五類非居民來澳

下周三接受申請 最快本月20日入境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應變協調中心昨(9)日表示,鑑於近期香港的疫情已受到進一步控制,故有條件放寬已在香港長期逗留「非居民外國人」入境,允許入境前21天未曾到過內地、澳門或香港以外的地方並符合條件的五類「非居民外國人」申請入境。有關措施於下周三(15 日)開始接受申請,最快9 月20 日可以入境,申請者可使用外國人豁免防疫入境限制申請系統申請。 【本報記者鍾佩欣報道】 傳染病防制暨疾病監測部協調員梁亦好醫生表示,五類獲豁免人士包括:已取得澳門有權限機關發出的居留許可人士;已取得澳門有權限機關發出的外地僱員身份的逗留許可或以工作為目的的入境憑證人士及其取得逗留特別許可的隨行家屬;澳門居民的配偶或近親;來澳參加重要商務、學術或專業活動的人士;已獲澳門高等教育學校錄取的學生。 豁免人士須接受14日醫觀 梁亦好醫生續指,為減少有關人士對本澳傳染病風險,12歲或以上之申請人必須出示香港特區政府認可的已完成新冠病毒疫苗接種程序,或出示不適合或不必接種新冠病毒疫苗的醫生證明。獲豁免人士入境時仍須出示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入境後仍須接受14 天醫學觀察措施。 有關放寬措施於下周三開始接受申請, 最快9月20日可以入境, 申請者可使用外國人豁免防疫入境限制申請系統申請。當中,澳門居民的配偶或親屬需由澳門居民作出申請,來澳參加重要商務、學術或專業活動的人士須由澳門的機構或企業作出申請。 由港抵澳人士仍需14日隔離 有關香港政府日前公布,將於本月15日推出「來港易」措施,傳媒關注澳門方面會否推出類似對港措施。治安警察局公共關係處處長李德輝表示,關於「來港易」目前只是香港方面所推出的措施,詳細內容建議公眾還是要參考香港政府所公布的資訊;而到目前為止由香港來澳人士仍是要進行為期14 日酒店醫學觀察。 與港放寬通關須與內地一致 至於與港通關措施何時放寬?梁亦好指出,澳門與內地低風險地區有人員往來,且與內地在疫情防控保持密切聯繫,防疫措施一直一致,與香港商討有關放寬政策必須要與內地一致,現時三地政府一直就有關事情密切商討。

10/09/2021
28001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