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企業需先聘用及晉升本地人

未來五年內安排不少於三次經屋申請

【本報記者吳泳欣】「二五規劃」諮詢文本提出要推動社會民生建設優化,包括要有序推行階梯房屋政策,落實公共房屋的供應計劃,根據工作進展,於2025年之前安排不少於三次經濟房屋申請;在不影響現有公屋建設的前提下,在國有土地中規劃「夾屋」的用地,未來五年陸續啟動興建「夾屋」單位,並開展相關法律制度的建設。 在推動社會民生建設優化方面,文本以較多章節去介紹有關方面的規劃,包括要有序推行階梯房屋政策、保障居民就業權益、提升醫療衛生健康水平、完善社會保障制度體系,以及推進文教青年人才工作。 在推行階梯房屋政策方面,政發展局長張作文表示,文本提出2025年前至少開放三次經屋申請,是按照經屋建設進度而規劃,但若社會有不同意見,不排除可適度調整。至於長者公寓先導計劃方面,如果社會需求大,有需要會繼續;但未來會否改用其他方式,例如是私樓形式,下階段可再聽取意見。 在提升醫療衛生健康水平方面,文本提出要加快各項醫療硬件建設,例如爭取離島醫院於明年完工;亦具體列出了一些到2025年的發展指標,包括預期每千人口對應的醫生比由2020年的2.6增至2025年的3.0;護士比由3.8增至4.0;病床比則由3.1增至4.0。 在保障居民就業權益方面,文本則提到要動態審視行業人資供需,力求具條件企業優先聘用本地僱員;結合外地僱員退場,多管齊下促進大型企業優先聘用及晉升本地僱員。 在完善社會保障制度體系方面,文本提出會全面審視中央公積金制度的執行情況,包括是否具備過渡到強制性實施的必要條件,預期參與供款計劃人數由2020年的7.5萬人增到2025年的8.74萬人,預期年均增長約。(吳泳欣攝) 政發局局長 張作文

14/09/2021
24642

未來五年開展至少五區詳細規劃

完成海域規劃編製及立法工作

【本報記者吳泳欣】「二五規劃」諮詢文本提到,要深入推進宜居城市建設,其中在優化城市規劃方面,未來五年內,在「澳門城市總體規劃」訂定的18 個功能分區中,開展至少五區的詳細規劃工作;配合實際發展所需,進行兩個小區規劃。文本又提到,在符合國家海洋利用的整體方針下,與城市規劃相配合,完成《海洋功能區劃》和《海域規劃》的編製,以及《海域使用法》的立法工作,並加強對海上交通及海域的管理,將國家劃定的海域管理和使用好。 在環境保護方面,文本提到從明年起,約束所有新建的私人及商業樓宇停車場須為所有車位預留慢速充電供應供電容量和基礎設施,政府將其列入必須遵守的樓宇建築標準。同時由明年起,政府各部門需購置或更換車輛時必須購置電動車。 在優化交通方面,文本提到會約束公共巴士使用新能源車輛比例由現時的8%,到2025年增至超過90%;而自動配時及雲數據配時交通燈比例則由現時的32%,到2025年增至50%。 在合理利用土地方面,文本提到會充分利用分布於澳門各區的閒置土地,建造多功能活動休閒空間,向不同年齡層的居民提供休閒場所,特別是讓兒童及青少年身心得到多方面的鍛鍊及健康發展。部分閒置土地將適當考慮供不同部門作臨時使用,包括指出鄰近黑沙海灘公園七公頃閒置地,分階段完成各項臨時及永久休閒設施建設。 「二五」規劃提到,將開展至少五區的詳細規劃工作。(資料圖片)

14/09/2021
21371

以創新制度推動深合區建設

打造澳門居民生活就業新家園

特區政府昨(13)日舉辦《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首場媒體介紹會,行政法務司司長張永春、社會文化司司長歐陽瑜出席並介紹《總體方案》中關於管理體制、法律體制、社會民生等方面工作。張永春表示,粵澳雙方將共同組建深合區的開發管理機構和開發執行機構,由於上述機構的人選需上報中央批准,目前未具條件公布。而深合區的法律有變通空間,並非全部由全國人大制定,但在橫琴發生刑事案件,則受當地刑事法規管理,至於被判刑人可否移交問題仍在討論中。 【本報記者陳嘉俊報道】 張永春指出,《總體方案》打造橫琴成為便利澳門居民宜居宜住宜業的新家園,當中共商共建共管共享體制,包括設有管理委員會、執行委員會、局級的單位,均作為管理深度合作區各項的事物,是屬於當地的政府機構。各個單位的具體職能如下:管理委員會是合作區的開發管理機構,由粵澳雙方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下聯合組建。管理委員會可在職權範圍內,統籌決定合作區的重大規劃、重大政策、重點項目和重要人事任免。管理委員會實行雙主任制,由廣東省省長和澳門特區行政長官共同擔任,澳門特區委派一名常務副主任,粵澳雙方協商確定其他副主任。 管理委員會下設執行委員會,是合作區的開發執行機構,主要職責是履行合作區的國際推介、招商引資、產業導入、土地開發、項目建設、民生管理等職能。執行委員會主要負責人由澳門特區政府委派,廣東省和珠海市派員參加。 此外,合作區上升為廣東省管理,並成立廣東省委和省政府的派出機構,集中精力做好國家安全、刑事司法、社會治安等工作,切實履行屬地管理職能,積極配合合作區管理和執行機構推進合作區開發建設。 料先抽調30名澳門公務員進駐 深合區設有管理委員會和執行委員會,被問到關於澳方委派的人選安排,張永春回應稱,行政長官一直籌備相關工作,但具體人員挑選,特別是執委會人員,由於是要到國家級的深合區執行職務,人選需要上報中央批准,目前未具條件公布,有條件時會向社會公布。 張永春補充,人選的前提是要熟習和了解兩地政府運作,至少需要有公共行政的工作經驗。另外,執委會需要招商引資、促進金融、高新科技發展等,不排除委員可以透過全球招聘的方式廣納人才。他預料,首批被派駐深合區的澳門公務員約30人。 深合區便民利民需法律創新 張永春指,根據《公職人員通則》制度,可以通過定期委任制度抽調相關公務員,令前往橫琴工作的公務員沒有後顧之憂,也有發揮才能空間。同時,他也希望將特區政府好的運作經驗帶過去。至於未來,則需要粵澳雙方不斷交流磨合,尋求最適合深合區建設目標的運作方法。 張永春特別提到,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全面運作後,亦需法律創新,本澳亦有不少法律需要修改,如領取社保需留澳183天的規定限制等,各司正梳理和檢討不便利或阻礙深合區建設的法律法規,盡量修改法律或重新立法。 張永春又舉例稱,內地法律現時不容許澳門居民攜帶含有肉類的月餅、或帶寵物到橫琴等,因此要打破無形的關卡。 他又指,深合區法律將會變通,可能由全國人大制定全國性法律,也有可能透過全國人大授權廣東省制定深合區的綱領性法律,並要用好珠海特區的立法權,對具體的規定作變通,及以法律清單形式,向國家相關機關提出不適用某些法律。 刑事犯罪歸廣東公安管理 被問到新街坊以至橫琴其他地方發生刑事案件會怎樣處理,張永春表示,有關嫌犯將不受執委會管理,由廣東省派出機構所管的公安機關管理,受當地刑事法規管理,受當地法院管轄。涉及被判刑人可否移交問題仍在討論。

14/09/2021
31025

新街坊劃二萬平方米建學校

將設18班小學12班幼稚園

社會文化司司長歐陽瑜表示,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澳門新街坊」項目集居住、教育、醫療、社會服務等功能於一體,在教育方面,目前教育及青年發展局已在新的教育範疇基金的行政法規草案增設了條文,為日後在「澳門新街坊」項目下開辦學校提供資助方面創設條件。 同時, 為在相關學校就讀的澳門學生創設優惠政策,支援其學習所需費用。 其中正計劃在橫琴「澳門新街坊」項目內建設學校,計劃由18班小學,12班幼稚園組成,佔地20,000平方米,參照澳門標準建設。她又指,符合規定的辦學團隊,如願意在橫琴辦學,可與教育部門合作,用類似澳門資助形式在橫琴辦學,不能自己辦學。 醫療服務對接方面,歐陽瑜表示,《總體方案》同時訂明支持澳門醫療衛生服務提供主體於以獨資、合資或合作方式設置醫療機構;允許指定醫療機構使用臨床急需、已在澳門註冊的藥品及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以及允許使用臨床急需、澳門公立醫院已採購使用、具有臨床應用先進性(大型醫用設備除外)的醫療器械;將研究共建區域醫療聯合體和區域性醫療中心,增強聯合應對公共衛生突發事件的能力。此外,具有澳門等境外資格的醫療領域專業人才依法取得境內執業資格。 需先立法定樓宇屬性才能申請 行政法務司司長張永春表示,法務及工務部門等正研究橫琴「澳門新街坊」項目住宅的申請條件,需由法律層面訂定建築樓宇單位的定位及屬性後,例如公屋、夾屋或長者公寓等,才可確定申請條件。

14/09/2021
35638

續探索社會民生合作新機制

琴澳社保服務三年內實現銜接

社會文化司司長歐陽瑜在《橫琴粵澳深度深合區建設總體方案》首場媒體介紹會上指出,在橫琴粵澳深度深合區建設便利澳門居民生活就業的新家園,是《總體方案》的四大任務之一。《總體方案》在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方面都有著墨,奠定了相關服務體系對接的基礎,並且訂明以2024年實現與澳門有序銜接, 2035 年高效運轉為目標。 歐陽瑜表示,《總體方案》的出台,將更有利於粵澳兩地持續探索社會民生領域合作的新機制、新模式,為澳門居民拓展更廣闊生活就業空間,迎接新的機遇。「澳門新街坊」項目集居住、教育、醫療、社會服務等功能於一體,預計可為約一萬名居民提供舒適的生活空間,並提供對接澳門的民生服務配套,包括設立參照澳門衛生站規模建設的衛生站,參照衛生局資助非牟利機構西醫門診的服務模式運作,為澳門居民提供免費的社區醫療衛生服務;建設一所以優先錄取澳門居民就讀且學歷與澳門等同的學校;設置家庭社區服務中心、長者服務中心,向居民提供多元化服務。 澳人居橫琴可享琴澳兩地福利 社會服務和社會保障方面,在深合區工作、學習、生活或養老的居民,仍可享受大部分澳門的社會保障,並同時受惠於兩地社會保障政策,獲雙重保障。按澳門現行的雙層式社會保障制度,以累算權益和在符合條件的情況下,可享受澳門的社會保障。此外,澳門居民已可按規定參加珠海市基本醫療保險計劃,特區政府並為協助澳門居民無障礙加入內地醫保,向合資格居民提供津貼,補貼其個人繳納的費用;同時,亦可根據2020 年實施的參加社會保險暫行辦法,參加內地多項社會保險,依法享受相應的待遇。 至於養老保障方面,歐陽瑜表示,現時長期居住於內地的本澳長者,已可透過各項可攜的福利措施,包括在符合相關規範的前提下,繼續領取經濟援助、養老金、敬老金及非強制央積金政府撥款等;還可利用現有的便利措施辦理有關服務,包括透過銀行轉帳便可於內地收取有關款項,亦可透過粵澳在生證明協查合作計劃或今年起推出的一戶通手機應用程式便捷辦理在生證明等。 特區政府將按《總體方案》政策框架,持續研究推出相應措施,在逐步建構民商事規則銜接澳門制度體系的基礎上,有序推進各項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體系的有效對接。同時,將按照《總體方案》設定的階段性目標,推動方案的落實,讓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體系在2024 年實現與澳門有序銜接、2029 年將更加完善、2035 年高效運轉,共同做好建設及發展橫琴粵澳深度深合區的工作。

14/09/2021
20505

第七屆立法會選舉結果出爐!

票王施家倫 票后李靜儀 半數直選席位迎來新面孔

第七屆立法會選舉今日凌晨2時完成開票作業, 今屆共有13萬7,281名選民投票,直接選舉投票率為42.38%,較上屆投票率57.22%,低14.84個百分點。 開票過程中,第11組同心協進會與第三組澳門民聯協進會始終保持領先,兩個組別得票率先破萬,兩組第一候選人施家倫與李靜儀榮膺本屆票王票後已無懸念。另外,本屆得票態勢平均,各傳統組別均拿到兩席,而上屆當選的公民監察林玉鳳本屆就意外落選,上屆以些微差距高票落選的傳新力量林宇滔,則將成為新科議員。 第七屆立法會選舉迎來尾聲,昨夜9時投票結束後,各票站隨即轉變為點票站,工作人員打開票箱,將選票傾倒在點票桌上,展開點票作業。各候選組別則聚集在各自的競選總部與支持群眾觀看選舉結果。 選管會網站自晚上約10時起陸續公布開票結果,第11組同心協進會開票初期氣勢如虹,一路保持領先,第14組新希望緊隨其後,至午夜近12時,第三組民聯協進會開始急起直追,最終完成反超,暫列票數第一。在各組現場,支持群眾情緒也隨著開票進展高潮迭起,歡呼聲不斷。 民聯拿三席大獲全勝 至今日凌晨零時30分左右,選管會宣布得票領先的第三組民聯協進會第一候選人施家倫、第11組同心協進會第一候選人李靜儀、第14組新希望候選人高天賜已夠票當選。隨後第一組澳粵同盟第一候選人鄭安庭、第八組群力促進會第一候選人梁鴻細均陸續確定當選、美好家園第一候選人黃潔貞、民聯第二候選人宋碧琪、同心協進會第二候選人梁孫旭、新希望第二候選人謝誓宏、傳新力量第一候選人林宇滔陸續跨過當選門檻。而最後四席直選席位則分別由澳粵同盟第二候選人羅彩燕、群力促進會第二候選人顏奕恆、美好家園聯盟第二候選人馬耀鋒及民聯第三候選人李良汪。 施家倫:積極推動全民醫療 榮膺本屆票王的施家倫受訪時表示,感謝廣大市民支持讓他可以成功連任,連任後承諾會積極推動政綱,尤其是推動全民基金,冀將全民基金在四大產業中發揮作用,特別是能在深合區起到推動作用,落實特區政府共建共享的施政理念。他又指,過去在14日的競選期間,收到不少市民關房屋、醫療、交通等方面訴求,尤其在來屆立法會中會積極推動全民醫療。 李靜儀:繼續關注經濟民生議題 李靜儀感謝團隊義工努力和選民支持,希望連任後延續過去工作,透過議會平台舒緩疫情影響的經濟及民生等問題。 林玉鳳落選 林宇滔挺進立會 本屆得票分布仍然傾向各大傳統組別,除得票最高的民聯協進會取得三席外,同心協進會、新希望、澳粵同盟、群力促進會、美好家園聯盟都取得兩席,餘下一席由上屆高票落選的中間派傳新力量第一候選人林宇滔取得。 而上屆成功當選的公民監察候選人林玉鳳,則在本次直選戰場中敗陣。 半數直選議員為新面孔 14席直選議席中,除施家倫、李靜儀、高天賜、鄭安庭、黃潔貞、宋碧琪、梁孫旭七席為連任外,另外七席均為新面孔,包括傳新力量林宇滔、民聯第三候選人李良汪、新希望第二候選人謝誓宏、澳粵同盟第二候選人羅彩燕、群力促進第一候選人梁鴻細及第二候選人顏奕恆、美好家園第二候選人馬耀鋒等七人。 選舉結果27日刊登《公報》公布 根據澳門特區第七屆立法會選舉日程表,總核算委員會將在明(14)日公佈總核算結果。在總核算工作完成日之後兩日內(至9月16日),總核算委員會編撰兩份紀錄文本並將之送交立法會選舉管理委員會,以便其將一份轉呈行政長官及另一份交終審法院。立法會選舉管理委員會收到總核算紀錄後五日內(至9月21日)將選舉結果送交終審法院。若公布的核算結果有人持異議,可就投票及核算向終審法院上訴,終審法院兩日內(至9月20日)作出裁判,終審法院一經核實,即宣布獲選者,並於9月27日在《澳門特別行政區公報》公布選舉結果。

13/09/2021
45279

選民讚票站指引清晰

投票過程順利

第七屆立法會選舉昨(12)日早上9時正式開始投票,今屆選舉直選共有36個投票地點,投票地點絕大部分為學校場地,當中理工學院體育館設有直選及間選投票站。各投票站於上午9時至晚上9時運作。塔石體育館主場館投票站設有排隊輪候位置,並架設圍欄及帳幕,現場亦有指示牌,包括指示關愛通道位置,附近亦有警員戒備,場館內有工作人員準備投票工作,各票站亦設有關愛通道,讓長者、孕婦、殘疾人士優先進站等候。有選民對安排感到滿意,指票站指引清晰,投票過程順利。 【本報記者梁佩茵、陳宇東、實習記者胡可兒報道】 塔石體育館門口昨早8時30分開放予市民進入票站內排隊。早上8時30分現場未有太多人進場,到9時約有30多人進場排隊投票。現場有工作人員作指示,進場時需要健康碼,並為進場人士查詢有否去錯場地,以及為選民噴消毒洗手液,亦要求場內不能使用手提電話。票站內亦設有圍欄排隊,要求選民排隊期間保時一米距離。 有輪椅人士由工作人員協助投票 位於黑沙環的浸信中學票站,記者現場所見,場內設輪候區,並有工作人員向長者派水。期間,出示健康碼、測温、檢查身份證等流程運作順暢。 此外,亦有行動不便的輪椅人士,由票站工作人員協助完成投票。 另外,行政長官賀一誠及行政法務司司長張永春昨日早上先後到慈幼中學票站投票,過程順暢,現場所見,每位選民在五分鐘內能完成整個投票過程,現場也有工作人員作出提醒需摺好選票放入票箱。 塔石慈幼上午投票過程順暢 昨早9時許在塔石體育館投票、就讀大一的趙同學表示,投票過程順利,早前有收到通知要做好健康碼,不能帶與參選組別有關的口罩,資訊清晰,認為安排不俗。初時因怕人多所以選擇在早上,但到場後發覺並不多人。他期望他投選的人未來當選後可更好地顧及民生,以及監督政府工作。 市民李小姐則表示,場內外一切流程都十分好,沒有擠擁的情況,不用排隊,而且在場工作人員指示都很清晰。也有市民表示,今屆雖然沒有上屆人多,但今屆細節工作做得更好。還有市民表示不知道不可以佩戴電子錶進場,在工作人員提醒下除掉電子手錶,放到袋中後才可繼續投票。在投票時整個過程好快就可以完成,十分暢順。 選民:以身作則 盡公民責任 中午時段在慈幼中學票站投票的林先生稱,因之前身在外國,今次是「首投族」,亦因自身是教師身份,因此認為需要以身作則,教育下一代盡公民責任,他又認投票過程順暢,指引清晰。他會投票予認為「適合的人」,希望他們能將更好的聲音帶入議會。 第七屆立法會由33名議員組成,任期四年,其中直接選舉產生議員14名,間接選舉產生議員12名,由行政長官委任議員七名。今年直選共有14個組別共126人競逐14個席位。選民方面,本屆選民共有32萬5,190名, 比第六屆30 萬人增加18,160人,新增加選民主要來自20至29歲青年及40至49歲中壯年。

13/09/2021
19031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