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昨天(10 日)同步發布粵港澳珠江三角洲區域空氣監測網絡年空氣質素報告,報告反映珠江三角洲(珠三角)近年的空氣質素持續改善。整體來說,粵港澳推行的減少空氣污染物排放措施已逐步改善珠三角區域的整體空氣質素。監測網絡於2005 年11 月啟動,與2006年相比,2020 年錄得的二氧化硫、可吸入顆粒物和二氧化氮的濃度年均值分別下降86%、49%和43%。雖然一氧化碳和細顆粒物兩個監測因子在2014 年9 月才加入網絡體系,但兩者於2020年的年均值相比2015 年也分別下降了16% 和31%。另外,2020 年的臭氧濃度年均值較2006年高27%,反映區內的光化學污染尚待改善。 環保局表示,澳門按照《澳門特別行政區五年發展規劃(2016-2020年)》及施政方針的相關工作,從移動及固定空氣污染源方面推出一系列改善措施,包括持續優化及提升在用車輛尾氣排放標準的排放限值及測量方法、積極推廣電動車的使用、持續推進管制及減少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的研究,及監察燃料加注站的油氣回收系統。規範化工製藥業、發電廠及儲油庫空氣污染物排放標準的行政法規於2020年正式生效,澳門將持續監察有關法規的執行情況,同時,澳門已公布《大氣環境質量標準》,以進一步改善空氣質素及保障居民健康。 廣東全面提升污染治理率
婦聯關注本澳近日接連發生兩宗涉及學童的交通事故,身兼交通諮詢委員會委員的婦聯副理事長呂綺穎期望多管齊下完善學校附近周邊路網的交通環境,保障居民出行安全,共建美好家園。 呂綺穎指出,兩宗涉及學童的交通事故,均發生在用來保障行人的斑馬線上,斑馬線設置的原意是讓居民能安全過路,但怎料成為不安全的地方,幸好兩宗案件都沒有造成嚴重傷亡,但意外一次都嫌多。事件不但引起社會關注對學校附近的斑馬線設置規劃,更關注的是居民、駕駛者的交通安全意識是否足夠。 行人「湊夠一堆」闖紅燈呂綺穎稱,澳門地方細小且人多車多,據她觀察,本澳有關斑馬線通行會分別出現「人不讓車」與「車不讓人」情況,即車輛求快,行經斑馬線時不主動減速、不停車避讓行;行人安全意識不強,心存僥倖心理,不顧交通安全和車輛通行狀況而強行過馬路,或是行人「湊夠一堆」闖紅燈過斑馬線的現象也不時發生。兩種情況都大大隱藏交通安全危機,不容忽視。 安全出行環境對保障居民生命安全至關重要,對此呂綺穎提出三點建議:一、設試點建「綠斑馬線」增辨識度。建議在學校周邊斑馬線區域增加綠色基底,以提高學區道路辨識度,提升駕駛者注意力,進一步保障學童及行人安全,以不同區域設試點評估效果,未來進一步針對全澳開展相關優化工作;二、加強宣傳不做「過路低頭一族」,多元辦法加強居民交通安全意識。尤其教育包括學童在內的全體居民,橫過馬路時不看手機,注意觀察路面交通情況,保障自身安全;三、提升法律阻嚇力。除加強提升駕駛者安全意識,同時建議當局加快修法提升罰款金額和延長禁止駕駛期,並可多在相關黑點、學校周邊設綜合偵測系統,以減輕警方執法工作加強阻嚇。(婦聯提供圖片) 婦聯副理事長 呂綺穎
鄰近廣東省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反復,粵澳來往向來密切,周邊地區疫情為本澳防疫工作帶來挑戰。本澳雖然至今從未出現新冠肺炎病毒社區傳播,也已連續438 天無本地病例報告(包括無症狀感染者),但隨著全球疫情仍未平息,經過外地返澳的市民或者可入境人士依舊有攜帶病毒的風險,因此澳門的防疫不能放鬆。習慣疫下主動抗疫的生活方式,將抗疫習慣變成生活的一部分,才會更早恢復生活秩序,以及長遠取得抗擊疫情的勝利。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市民的生活方式發生極大轉變,出行除了做好個人防護之外,人人持碼出入公共場所需要出示健康碼也成了生活新常態。日前因應疫情新變化,當局收緊防疫措施,包括進入由市政署發牌監管之第四組及第五組飲食及飲料場所時,除須遵守既有的防疫措施外,亦必須出示有效的綠色「澳門健康碼」,若「澳門健康碼」為「紅碼」或「黃碼」時,則不予進入場所。 持有「綠碼」才可一路通行的措施,大大減低疫情社區傳播風險。 但是健康碼系統並非「堅不可摧」,過往不但出現過幾次故障,日前系統連接的廣東省核酸資料庫出現不穩定,亦影響澳門健康碼生成,影響市民日常出入公共場所以及通關。當局不但積極優化系統,同時也為有需要的市民生成及列印「澳門健康碼」提供協助,社會工作局協調轄下九個服務點與約100 間社服設施提供相關服務,解決了如沒有手機或不懂上網的長者等人群的不便,間接保障了「一人一碼」隨時供查驗 。此外,當局亦調整了市民在出入不同公共場所時,出示健康碼的指引,盡量做到防疫前提下的便民。 政府全力為抗疫提供指引及保障,市民本身積極主動及相互理解更為關鍵。盡早接種新冠疫苗,建立社區免疫屏障,少聚集、少外出、多留澳、多防護,如果有出行打算,將提前申報健康碼或是轉為出入境必須的粵康碼變成習慣……相信隨著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之下,澳門抗疫成果才會得以守護,全澳的抗疫防線才會更加堅固。
曾耗費大筆公帑研究開發「再生水」,並進行公眾諮詢,但研究兩年後宣布擱置,已麈封六年的「再生水」計劃,時有望重見天日,立法會公共財政事務跟進委員會上月底舉行會議,討論環保局今年投資計劃,包括路環污水處理廠升級工程,委員會主席麥瑞權會後表示,政府擬在路環污水廠增加一條生產線,把污水過濾為「再生水」,將用作沖廁用途。麥瑞權引述政府表示,政府原計劃把「再生水」用於沖廁及工業用水,但工業用水成本過高,加上澳門工業式微,經評估後決定,「再生水」將只用於沖廁,水質標準擬採用國內標準,相信成本將較以往平好多。據環保局資料,路環污水廠升級工程預算為60.3億元,原定2018年7月展開工程,預計年12 月完工。 【本報記者梁雄業報道】 澳門環保學生聯會會長陳俊明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本澳推行「再生水」沒有技術困難,環保團體普遍意見亦認為有必要推行「再生水」,政府唯一需要解決是成本問題。他解釋,目前本澳大部分水資源均購自內地西江,雖然水價一直有上升,然而相較自行開發「再生水」技術,始終較便宜,政府便沒有誘因推動「再生水」技術,但環保不應單單是計算利益加減,更多是社會責任,推動「再生水」技術能夠將水資源循環再用,減少耗費不必要資源,他認為保護生態環境是政府義務,不能因為成本問題而放棄推行,建議政府可先降低「再生水」使用標準,不用以新加坡「飲用水」的過濾標準作依據,只將污水進行殺菌等處理,變成可以使用的非飲用水已能廣泛在社會使用,他舉例本澳園林綠化需要大量水資源進行灌溉,使用非飲用水標準的「再生水」灌溉已能節省水資源。 何偉添:「再生水」可作沖廁用途 生態學會會長何偉添亦認為澳門有能力推行「再生水」技術。他解釋,本澳一般污水經污水廠處理後都會直接排出大海,他認為可將污水循環再用,經過濾後變成「再生水」,以作沖廁用途,目前本澳沖廁用水為淡水,有點浪費。他稱,政府早年曾經就「再生水」作出研究,但最終認為成本過高而擱置。他解釋,當年是以飲用水作為「再生水」標準,成本自然過高;但如果只是以「沖廁所」作為標準的話,便不會出現成本過高問題。何偉添補充,本澳很多大型屋苑其實已有舖設「再生水」渠網,要推行相關技術不成問題;當然本澳部分舊樓區地底繁雜,難以再舖設新渠網,故他建議政府可在部分地區以「先行先試」方式處理。目前本澳大部分水資源均購自內地,如果善用「再生水」可大大減低公帑使用,亦能教導市民珍惜水資源的重要。 十年前已推出節水規劃 澳門居民飲用水主要來自西江,貯存淡水的硬件設備也有限,水資源主要是過境性質;澳門水質每年都會受到鹹潮影響。面對澳門水資源短缺,澳門特區政府銳意將澳門構建成為節水型社會,為此,2008年11月成立「推動構建節水型社會工作小組」,致力透過不同渠道及形式推動社會各界及旅客節約用水,並積極制訂適當有效的公共政策和措施,以穩定供水及提高公眾的節水意識。節水小組於2010年6月推出《澳門節水規劃大綱》,主要規劃澳門未來15年構建節水型社會的發展路向。 發展「再生水」曾公開諮詢 節水小組成立後,政府積極尋求水資源可持續發展方法,分析了一些非常規水源的發展機會,專家根據實際情況分析,認為澳門最適合優先開發「再生水」。2012年,節水小組委託顧問公司進行「澳門「再生水」發展總體規劃研究」,從技術、社會及財務角度綜合分析及評估「再生水」資源開發利用在澳門未來十年的發展模式及規模。 政府在2013年1月曾就「再生水」發展規劃向社會作公開諮詢,諮詢總結報告指大部分意見認同「再生水」利用有利提高用水效益和推動節約用水的長遠政策,支持政府落實有關計劃;但至2015年4月,運輸工務司司長羅立文表示,「再生水」廠的建設費用數以億元計,但生產水量有限,質疑用作沖廁是否值得,「再生水」發展計劃就此擱置。
【本報記者劉凱輝】一名內地男賭客在路氹某娛樂場內,換取五個、每個面值十萬港元籌碼後放在手提包內,其後發現其中一個籌碼失去,懷疑被人偷走。司警接報翻查賭場監控錄像系統,截獲涉案的59 歲內地男子,涉嫌偷走賭客一枚面值十萬港元的籌碼,他經司警調查後被移送檢察院處理;司警並在娛樂場洗手間的其中一個廁格較為隱蔽的地下,尋回被偷走的籌碼。 被捕的內地男子姓劉,59 歲,無業;涉嫌加重盜竊罪被送交檢察院處理。案中的男事主為內地人。 案發在本月5 日下午2 時許,男事主在路氹某娛樂場兌換五個面值十萬港元的籌碼,之後專注賭博,約半小時後發現其手提包被人觸碰,檢查發現包內少了一個十萬港元的籌碼,於是通知賭場保安並報警。司警到場翻查酒店的閉路電視,得悉涉案劉某作案後曾進入賭場的洗手間;稍後時間,劉某離開洗手間時被截獲。司警在其身上沒有發現該籌碼,進一步調查後,最終在男廁其中一個廁格較為隱蔽的地下起回贓物;劉某否認犯案,案件有待進一步跟進。(資料圖片)
三名內地旅客身藏75 台舊手機,從跨境工業區口岸入境珠海,被拱北海關所屬青茂海關查獲。 拱北海關表示,6 月8 日凌晨零時50 分許,在珠澳跨境工業區專用口岸旅檢現場進境「無申報通道」,海關關員陸續截查三名內地籍旅客,從其腰部、背部及腿部查獲用塑料薄膜綁藏的「蘋果」牌舊手機各25 台,合計75 台。目前案件均已按規定作進一步處理。 拱北海關稱,根據國家相關規定,個人攜帶進出境的行李物品,應當以自用、合理數量為限,並接受海關監管。對以人身藏匿、物品夾藏等方式逃避海關監管構成走私行為的,海關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拱北海關提供圖片)
【本報記者劉凱輝】再有本澳女子墮入網上投資騙局,遇上同樣的騙徒「套路」,同樣是最初成功提款後再加大投資金額,最終損失32,500 元人民幣收場。司警接報調查案件,暫時未有人被捕。 司警表示,案中的女事主為一名本澳居民,大約一個月前透過通訊軟件微信認識一名男網友,兩人成為朋友後一直保持聯絡。該男網友取得事主信任後,開始使用與之前「殺豬盤」騙案相同的手法行騙;事主其後按指示下載一個名為「國泰均安」的投資應用程式,開戶後先存款元人民幣,結果賺錢1,000 多元人民幣,並能連本帶利成功提現。事主其後被騙徒遊說加大投資金額可取賺更多錢,騙徒更訛稱一同合資,結果事主上月底再轉賬32,500 元人民幣。直至本月7 日,事主發現無法再登入該應用程式,男網友亦同時失聯,懷疑被騙下於是報警求助,事件中報稱損失32,500 元人民幣。 再有本澳女子墮入「殺豬盤」投資騙局,最終損失元人民幣收場。司警接報調查案件,暫時未有人被捕。 (資料圖片)
在警察總局統籌下,司法警察局進行「雷霆」反罪惡巡查行動。於前(9)日晚上9 時至昨(10)日凌晨零時,共派出30 名刑事偵查人員前往新馬路區、新口岸區的酒店以及周邊進行巡查。 司警在行動中合共截查30 名人士,包括19男11 女,當中有一名男子因逾期逗留被帶返司警局作進一步調查,經完成相關調查及身份認別程序後,已將該名男子移送治安警察局出入境管制廳處理。 治安警澳門及離島截查247人而在本周二(8 日)晚上至周三(9 日)凌晨,治安警察局亦開展「雷霆行動2021 」,以維護本澳社區良好治安環境。在警察總局統籌下,治安警察局澳門警務廳、海島警務廳、特警隊、情報廳及交通廳聯同警犬組合共派出64 名人員,分別在澳門及離島各區巡查網吧、賓館和遊戲機室,以及不定點進行查車行動。另外,亦針對澳門新口岸區及路氹城金光大道一帶進行的非法兌換及「扒仔」活動,加強截查可疑人士,以預防及打擊各種不法行為和犯罪活動。 的行動中合共截查247 人(166 男81 女),當中兩名男子涉嫌從事非法兌換貨幣及已被送交相關部門作跟進;查車行動方面,共截查58 輛車輛,合共檢控15 宗違例,分別涉及未能出示登記摺、沒有保險、無牌駕駛、沒有使用安全帶、輪胎尺寸不合規格、加裝顏色燈、附加配件及示寬燈不合規格等。
衛生局表示,新一批復必泰疫苗近期可到貨。
旅遊局公共關係處處長藍同好表示,當局會盡力物色醫學觀察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