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令本澳百業蕭條,當局強調,醫觀措施仍然非常重要,目前並非放寬外籍人士入境的好時機。
香港特區政府昨晚宣布,自本周五(20)凌晨零時起,收緊從海外地區到港人士的登機、檢疫及檢測要求。
隨着本澳疫情逐漸緩和,雅佳餐聽重開。
旅遊局轄下的澳門大賽車博物館今(18)日起重新對公眾開放。
當局於前(16)日宣布,因應目前新冠疫情得到控制,所有受資助托兒所將於今日起恢復正常運作。
衛生局設立的醫療人員義務參加全民核檢報名系統於昨晚7時關閉,截至昨日下午4時,共有1,231人報名,當中醫務人員853人,還有部分其他非醫務人員亦經此系統進行報名。
行政長官賀一誠在上周舉行的網絡安全委員會本年度第一次全體會議上指出,今年上半年網絡安全形勢相當嚴峻,包括本澳在內,全球各地不少政府機關或私人企業均受到嚴重網絡攻擊,為本澳的網絡安全環境敲響警鐘。面對複雜的安全形勢,尤其今年9月將舉行第七屆立法會選舉,有需要加快完善本澳網絡安全管理和建設,特區政府必須積極採取措施應對,確保澳門社會以至國家安全不受威脅,網絡安全委員會必須準確認識維護網安的重要性,將網安工作提升至戰略高度,主動對接國家數字化轉型規劃,切合本澳整體發展方向和實際需求,堅持「安全與發展並重」的原則,制定網絡安全頂層政策,推動及支援網安體系各參與方積極投入,以加快提速澳門的網安建設水平。 在現今信息化時代,互聯網與社會發展緊密相連,澳門特區政府和社會重要設施的運行亦趨於網絡化,假如網絡安全存在漏洞,資訊安全未能得到切實保障,「黑客」一旦對本澳政府部門、關鍵基礎設施、企業甚至公共衛生體系等發動網絡攻擊,敏感信息和資料外流或被盜取,甚至被勒索贖回該些資料的事件將不斷重演,輕則導致短暫停止運作,重則造成金融體系崩潰、社會秩序混亂,政府無法實現有效管治,危害澳門以至國家的整體安全,由此可見,網絡安全出現問題,對個人、社會和國家造成的損失都是無法預計,危害深遠。 《網安法》強化網安防護能力 基於關鍵設施的網絡不容有失,預防勝於「治療」,特區政府制定《網絡安全法》,長期且多領域地推展網絡安全活動,填補本澳網絡安全防護體系的法律空白,藉此強化本澳網絡安全防護能力,降低遭受網絡攻擊的風險,以達至有效保障國家、社會和個人的安全及利益。 關鍵基礎設施是指對社會利益及社會正常運作具有重要意義的資產、系統和網絡,不論其營運者屬公共部門或私人機構,該等資產、系統和網絡一旦遭到破壞、數據洩漏或喪失功能,可能嚴重危害公共安全、公共利益或公共秩序。 網絡安全涉及澳門整體運作 關鍵基礎設施營運者包括公共、私人兩大領域:1.公共領域指關鍵基礎設施的公共營運者,即所有公共部門、機關及實體;2. 私人領域指關鍵基礎設施的私人營運者,營運機構所涉及的是社會的重要行業,例如水電供應、固定及流動通訊網絡、互聯網服務業、電視電台廣播、醫院、巴士及飛機等海陸空交通運輸、垃圾收集及處理、娛樂場幸運博彩、銀行保險業等。 3. 網絡安全涉及澳門特區整體運作、公共秩序及公共安全等領域,故有需要由特區最高領導人統領相關工作,由負責安全事務的司長統籌及協調,並由其他範疇的司級官員以及監察實體領導組成一個決策性的頂層監察架構。 4.由於澳門特區政府的行政運作是根據第號法律劃分不同領域進行,基於這種行政架構模式,跨部門的大規模工作必然需要設立橫向的組織架構,通常是採取委員會的形式,故須成立網絡安全委員會,以適時發出對應策略。 建立安全體系提升管理水平 《網絡安全法》於2019年12月22日起正式生效,旨在建立及規範本澳的網絡安全體系,主要內容包括網絡安全管理活動的參與主體、網絡安全體系的組織框架、網絡安全義務和行政處罰制度等內容,回應了本澳社會對網絡安全日益增加的需求,順應了網絡空間法制化的國際趨勢,填補了本澳此前相關防護性管理法律制度的空白,標誌著本澳網絡空間領域治理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對於強化本澳關鍵基礎設施營運者的網絡安全防護能力,提升網絡安全管理水平,有效防治各類網絡安全風險,以保障澳門社會以至國家安全,有著非常重大意義和深遠影響。
行政長官賀一誠在網絡安全委員會會議上提到,今年上半年網絡安全形勢相當嚴峻,其中賀一誠指出本澳的網絡安全環境已敲響警鐘,需制定網絡安全頂層政策,推動及支援網安體系各參與方積極投入,以加快提速澳門的網安建設水平。澳門智慧城市聯盟協會理事長、澳門大學科技學院機電工程系副教授黃承發予以認同,他指出,世界趨勢都是向智慧城市方向發展,加強網絡安全能有效維護相關政策,澳門政府著力推動網安屬正常之舉。 然而,坊間普遍對網絡安全認識不深,認為事不關己,亦未能充分感受當中緊迫形勢。黃承發指出,網絡安全其實與市民大眾息息相關,他以早前健康碼一度失靈為例,令市民出入帶來不便,外界普遍認為是受到網絡入侵,相關事件能側面反映網安問題已經進入市民生活層面,黃承發認為網絡安全相關配套落實後能有效對付相關網絡問題。 網安法配合智慧城市發展 黃承發亦承認,當然,目前一時三刻仍難扭轉普遍市民對於網絡安全的距離感,他建議政府在推動《網絡安全法》的同時,向市民大眾加強科普宣傳相關法律,例如舉辦講座、工作坊等,令市民明白網絡安全重要性之餘,亦能避免誤墮相關法律問題。黃承發特別提到要加開長者的網安培訓,指出最近健康碼等衛生措施令長者接觸網絡次數增加,相關知識儲備卻不足,容易落入網絡詐騙陷阱,政府部門需要正視。 作為智慧城市的推動者,黃承發認為網絡發展一日千里,網絡傳輸資料速度不斷提升,如果在當下不做好法律等配套的話,將來在智慧城市的應用層面會出現困難,追不上國際發展,故目前推動網絡安全發展時間合適。
行政長官賀一誠在網絡安全委員會全體會議作總結時,指示應循三大方向加快完善本澳網絡安全管理和建設:一、加強對營運者的協助和監管,包括主動了解其執行網安工作的意見和困難並切實提供支援,強化監管和緊密跟進其履行網安義務的情況,持續加強網安宣傳教育;二、依據各行業特點和實際情況,為營運者制定規範指引和具體要求,以便其配合執行,盡快提升各領域行業營運者的網安防禦能力;三、加強網安人才培養,制定長遠並可行的計劃,解決因專業人才不足而窒礙專業水平提升的問題。同時,行政長官分別對預警及應急中心、監管實體作出重要工作指示:預警及應急中心須持續提升偵測網絡攻擊和網安漏洞的能力,提供更多配套協助營運者預防和抵禦網絡攻擊;監管實體則須聯同營運者制定完善的應急預案,盡力保障及盡快回復社會運作。 陳永健認同行政長官方向 澳門電腦學會理事長、亞太資通技術聯盟執行委員陳永健表示認同行政長官加快完善本澳網絡安全管理和建設的三大方向,認為都是網絡安全發展的根基,當下網絡安全的發展屬起步階段,相關措施的加強必不可少。 不少市民對於《網絡安全法》與個人私穩的關係抱有疑惑,陳永健指出《網絡安全法》的背後精神完全符合《個人資料保護法》的規定,營運者亦需要自律留下網絡資料,同意後才可給予警方調查,市民大可放心。 發展特色金融需要網絡安全 陳永健又指出,網絡安全可以應用在市民各個生活層面,相關法律能有效規管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的電子支付平台,市民用手機購買時便更安心;司法層面方面,近期本澳出現多宗詐騙電話、釣魚電話、盜取信用卡資料等網絡詐騙案件,《網絡安全法》亦能從根本防範相關犯罪。 陳永健提到,澳門特區政府編制發布的《澳門特別行政區五年發展規劃》中將特色金融產業作為政府未來加強培育與開發的新型行業,提出「充分發揮『一個平台』的作用,培育澳門特色金融業」,他指出,政府要營運特色金融方向明確,然而投資平台最需要的就是穩健的網絡,令投資者放心「落場」,《網絡安全法》就是保護網絡秩序的法律,對於特色金融發展至關重要。
第六屆立法會會期已於前天(8月15日)結束,議員施家倫和宋碧琪昨(16)日總結過去立法會工作,促請政府要針對新一波疫情變化,推出新的援助措施,盡最大力度穩經濟、保就業、顧民生;包括提供工資和生活津貼;又提出設立「全民基金」,作為推進橫琴開發、加快多元產業發展的投資載體,並向居民派發股本,增強居民齊心促進本澳經濟發展的動力。承諾未來繼續將澳門市民心聲帶入議會,讓立法會有更多元、更真實聲音。 施家倫和宋碧琪昨(16)日假民众建澳聯盟黑沙環服務處舉行新聞發布會,總結過去工作時表示,在過去兩屆共八年(2013年8月至2021年7月),一共跟進12,196宗市民求助個案,26,946宗各類諮詢,總共接待的服務有39,142宗,兩人在立法會大會議程前發言共212次、提出書面質詢583篇、口頭質詢77份,發起的辯論動議三次,重點監督政府在公共房屋、醫療改革、道路工程、行政改革、多元產業、長者政策、都市更新方面工作。 施家倫指出,最近疫情防控出現嚴重漏洞,疫情對本澳經濟造成進一步衝擊,他們的團隊、各區服務處的同事,及時深入區內了解居民生活情況、中小企業運作情況,匯總各行各界的意見,作出討論,並列出以下幾點政策建議。 一、對照國家標準,完善危機應變機制 在新一波疫情應對中,政府的危機應變體系出現不少漏洞,包括:指揮體系合作不暢;健康碼、全民預約系統頻頻故障;確診病例行程日日變動,流調工作存在嚴重問題等。建議要第一時間全面激活應急指揮體系,明確各部門職責分工,第一時間召集行政系統的力量、組織社會資源,作出快速應對。要第一時間全面激活應急指揮體系,明確各部門的職責分工,第一時間召集行政系統的力量、組織社會資源,作出快速應對。要做好全民核酸期間的人群管理,考慮啟動第二輪全民核檢,以便重建本澳安全旅遊的城市形象,尋求中央支持,重啟旅遊經濟復甦態勢。 二、加快推出新一輪抗疫援助 以直接津貼方式,協助就業不足、收入萎縮的基層家庭;減免居民和商戶水、電、電訊等公共事業三個月的費用。從保市場主體、穩就業基本盤的高度出發,參考香港做法,及時推出工資補貼計劃,支援本澳中小企業和受衝擊行業。給予前往大灣區就業青年每月10,000元補貼,緩解大學生就業難、青年群體失業率高企問題。全面盤整公共房屋、青茂口岸、北安碼頭、大橋口岸等大型公共設施的空置商舖,為轉職創業居民和退出企業重投市場提供發展載體。推出新一輪抗疫公共工程,完善公共工程招標條款,設定最低本地工人比例,優先保障本地建築工人就業。 三、設立全民基金,創機遇共享機制 在財力方面,截至2021年6月底,本澳財政儲備共有6,648億元,其中基本儲備1,509億元,超額儲備4,941億元,政府可調撥20%以上超額儲備,撥出1,000億元以上資金,設立專業化、市場化運作的基金管理公司,作為推進橫琴開發、加快多元產業發展的投資載體,還可以以項目跟投方式,參與到國家重點項目,分享國家發展紅利。建議政府在基金設立的過程中,要創設全澳居民公平分享多元機遇的機制,向每位永久居民派發十萬元股本,做到「人人有股份、年年有分紅」,讓每位居民都能參與到本澳歷史性轉型發展機遇當中。 在政策方面,政府要以「第二次創業」的心態,全面檢視招商引資政策,訂立經濟發展績效考核指標。要聚焦企業和群眾辦事創業的難點,全面提升企業查名、登記註冊、銀行開戶、投資往來等審批效率,清理對市場主體不合理的限制,打造親民便商的發展環境。 四、圍繞發展任務,推進治理變革 改革官員委任制,挑選更多想做事有擔當的官員,設立監察委員會,落實官員問責執行機制,選賢與能、獎勤罰懶、淘汰庸官。落實行政授權制度改革,以法律形式明確政府不同層級的部門職權,制定各部門各層級的權力清單,明確各個部門、各個層級官員、各個具體崗位的權力和責任,確實提升跨部門合作效率,壓縮各部門服務承諾的時間。 落實績效考核制度改革,制定年度改革清單,將改革任務納入考核指標,將改革任務、發展目標分解,落實到每一個具體的部門。 宋碧琪倡立法會設提案委員會 議員宋碧琪則指出,現時澳門仍然有不少法律滯後社會發展,影響市民生活,不單是特區政府的責任,立法會也有相當責任。她建議為了更好做好立法工作,立法會應增設提案委員會,以集體力量、集體智慧來做好議員法律提案工作,更到位、及時立好法,以更大力度推動澳門社會發展。 促政府積極主動作為 宋碧琪又稱,疫情的反覆使澳門市場恢復無期,不少中小企業、基層打工仔又要再次面臨衝擊,促請特區政府針對新的形勢變化,從速推出新的援助措施,盡最大力度穩經濟、保就業、顧民生,積極主動作為,團結社會各方力量,利用澳門現有土地資源、水域空間、自由市場環境等優勢條件,加快優化營商環境,促進公、私營投資落地澳門,以大大增加本地就業空間,推動產業多元化發展,令澳門發展得以長治久安、繁榮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