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台電子化資助計劃首日即爆滿

餐廳:即刻準備都嚟唔切 望增加名額

【本報記者梁啟迪、劉凱輝】由澳門餐飲業聯合商會推出的「餐飲業後台電子化資助計劃」於本月17日起接受申請,報名情況踴躍,首日已收到230份申請及已額滿截止申請。 餐廳經理楊先生認為後台電子化可以騰出更多人手做各方面的工作,而客人可以透過手機落單,便可以更快捷地獲得服務,以及更清晰地了解菜品。他稱,得悉資助計劃後,已馬上準備有關資料,奈何首日報名已被告知額滿,希望商會可以推出第二輪計劃,增設更多名額。對於資助額度,他直言「對商戶嚟講,當然愈多愈好,但其實有關額度已經相當可觀。」有茶餐廳員工指,曾聽過有關計劃,但由於其餐廳規模不大,認為沒有需要將後台電子化,因此老闆未有參與該計劃。亦有員工認為後台電子化有助減輕其工作,並稱「有錢收又可以幫輕工作當然參與。」 業界:反應向好當局可增名額 餐飲業聯合商會理事長李汝榮昨(20)日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後台電子化對食店帶來便捷,並認為是潮流趨勢。他稱早前不少舊式食店又或負責人有一定年紀,由於對新事物「唔識或驚」,因此未有接受;現時在政府資助計劃之下,加上有關方面大力宣傳,亦有專人向該批食店解釋,因此現時除了使用電子支付外,對後台電子化亦逐漸接受。他又稱,食店安裝後可節省人手,減少找續時間,令店員有更充足時間招待客人。 現時第一階段的安裝申請反應理想,他認為應該「做咗先」,如反應持續向好當局可考慮增加申請名額。最後他指政府這次對餐飲業的做法「難得」,認為政府現時在財政開支方面緊縮,但仍對餐飲業界尤其中小企食店進行扶持。

21/05/2021
13266

電子消費優惠計劃下月實施

經科局呼籲商戶保持供應價格穩定

經濟及科技發展局昨(20)日發出新聞稿稱,自去年5月1日至今年5月19日期間,經科局共巡查商號逾間次,抽查商品近74,000項。在巡查期間亦發現,有部分零售商戶及食肆推出不同的折扣或價惠活動吸引消費。 經科局亦表示,會繼續收集大型超市百貨零售商每月兩次更新的商品價格資料作備案。目前,經科局備有約78萬項商品的價格資料,包含了16家超市百貨類零售集團的共264間分店的所有商品。 經科局重申,「電子消費優惠計劃」旨在「紓民困、穩經濟」,並期望藉「穩經濟、保企業」,達致「保就業」,優惠使用期將於6月1日開始。當局呼籲包括進口、批發及零售商在內的各界商戶,應配合計劃的初心,保持供應及價格穩定,並可推出更多折扣或優惠,回饋居民的同時也和計劃產生疊加效應,提升消費氛圍。同時,建議居民在購買產品和服務前應先貨比三家、善用優惠、精明消費,以促進市場競爭。 經科局再次提醒商戶須守法及誠信經營。根據法規規定,如商業場所作出誤導價格資訊或不合理抬價等損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經科局可按相關行為的嚴重性及過錯程度,停止所屬商業企業主的全部或部分商業場所在指定期間內收取電子消費優惠,並將相關資訊公布於經科局或專門設立的網頁。 經科局人員紀錄商戶售賣物品價格情況。(經科局提供圖片)

21/05/2021
17876

婦聯舉辦共建好家園研討會

倡議青年持續提升自身競爭力

【特約記者李燊】由婦聯總會主辦的「攜手共建好家園研討會」昨(20)日在旅遊塔舉行,一眾主講嘉賓就青年、社會服務、經濟、教育等主題,以及探討後疫情時代的教育和關注青年「四業」,助力青年融入發展大局。 在研討會上,澳門發展策略研究中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陳志峰圍繞教育、青年主題發表意見。他稱,是次疫情對經濟、教育、青年發展等不同層面造成前所未見的影響,線上線下混合式學習或成常態,學習資源更容易獲取,在混合式學習下,對教師教學的要求也更高。 同時,未來或有更多青年學子選擇留澳或赴內地升學,以及區域合作進一步加快,將為青年發展帶來更多發展機會。他最後建議,青年要持續提升自身綜合競爭力,不能有長期留在舒適區的心態。 婦聯理事長林婉妹致辭時表示,是次研討會邀請來自教育、工商、青年和社會服務等多個界別的專家、學者和代表為建設「好家園」的目標分享真知灼見,為推動澳門朝高質量發展和進一步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以及推進具有澳門特色的「一國兩制」實踐,提高全體澳門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建言獻策。 立法議員、婦聯副理事長黃潔貞分享對「共建好家園」的看法。她為繼續做好「家庭政策倡議者」、「家庭權益維護者」、「好家園建設者和守護者」的角色提出多項建議,包括建立緊急事件家庭照顧應對預案;落實置業階梯居民安居樂業;強化家庭友善政策平衡工作與家庭;制訂針對性家庭經濟支援體制等。 中聯辦副秘書長兼社工部部長黃華蓋(右五)、婦聯會長賀定一(左五)向主講嘉賓致送紀念座。(李燊攝)

21/05/2021
15728

藝術節呈獻黃梅戲《紅樓夢》

今晚在澳重現時代經典

由文化局主辦的「第三十一屆澳門藝術節」為本澳觀眾帶來安徽省黃梅戲劇院《紅樓夢》,該劇將於今(21)日晚上7時30分在澳門文化中心綜合劇院盛大演出。劇院自上世紀90年代演出《紅樓夢》名噪一時,並將該劇傳承至今。安徽省黃梅戲劇院表示,今次將會「原汁原味」為澳門觀眾重現當年經典。 【本報記者吳泳欣報道】 安徽省黃梅戲劇院副院長江松陽,《紅樓夢》演員何雲及魏瑜遙昨(20)日受文化局邀請與傳媒分享他們來澳演出心情和作品理念。 黃梅戲《紅樓夢》作為劇院的代表作,30年前由國家一級演員馬蘭和吳亞玲主演,事隔30年後該劇已傳承至由新生代演員演繹。江松陽表示,作品既已成為「經典中的經典」,無論在劇本以至演出的時間,多年來均不能改變,唯一變的就只有演出的演員。 維護經典坦言有壓力新一代演員要原汁原味傳承經典,被問到會否擔心被拿來與老一輩藝術家作比較,在劇中飾演林黛玉的演員魏瑜遙坦言的確有壓力,她稱,演員要維護經典費了不少功夫,而劇院對演員的期望也高,甚至因擔心演員壓力太大,特別安排進行封閉式排練。雖然壓力山大,但她亦指出,在前輩帶領學習傳承經典之下,對其自身的藝術修養和對表演的認知均有所提升。 至於飾演賈寶玉的演員何雲則面對從花旦變小生的挑戰,她坦言要克服的困難很多,包括要調整聲線和說話的語氣;而為了要呈現陽剛的味道,她還特地趁排練的時候和其他年輕的男演員打成一片,只為了從他們身上找尋「男生」的感覺。但她笑言自身的優勢在於她的面相夠帥氣,而《紅樓夢》則能夠把她的優勢展現出來。 疫下線上演出不會成主流另外,江松陽談到去年受疫情影響,劇院也一度從線下演出轉變為線上演出。不過他認為,線上演出劇目僅屬疫情下的特殊情況,始終不會成為主流。他指出,像《紅樓夢》 那種震撼的程度、「寶黛戀」感人至深的愛情,還有現場的視聽感受,絕對和電視所見的不一樣。而在場兩位演員也認為,任何劇目唯有到現場欣賞才更有共鳴。 談到在新冠疫情期間來澳演出,江松陽感嘆劇院要在疫情下「再出發」相當不容易,適逢安徵早前爆新一波疫情,當地來澳航班遭取消,劇院全體除了要完成接種疫苗和通過核酸檢測,還要連夜坐車經其他地區輾轉才能抵澳。 冀推薦《雷雨》給澳門觀眾雖然幾經波折,不過江松陽讚嘆澳門的中西合壁氛圍相當獨有,自己也特別想到澳門演出。被問到下次有機會來澳會希望帶來哪一部作品給觀眾,他就推薦以黃梅戲演繹近代戲的《雷雨》,該作品同樣是劇院改編最成功的作品之一。 何雲則補充,之前推薦了不少黃梅戲古裝戲給觀眾,希望下次讓觀眾看見用黃梅戲承載不同的風格。 據文化局介紹,黃梅戲為安徽著名的文化藝術品牌標誌,源於湖北黃梅一帶的採茶歌,是全國五大地方劇種之一,同時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演出特點是抒情、音樂優美、表演細膩、風格質樸和雅俗共賞,充滿藝術特色和濃郁的地方文化色彩。

21/05/2021
10914

澳門佛教總會舉行浴佛法會

全國政協副主席何厚鏵主持儀式

澳門佛教總會前(19)日在藥王禪院大雄寶殿舉行浴佛法會,全國政協副主席何厚鏵出席並主持浴佛儀式,場面莊嚴,理事長釋心慧宣讀中國佛教總會發來的賀電,讚賞澳門佛教界去年疫情期間向內地捐資捐物,作出積極貢獻。 浴佛法會前日下午4時舉行,澳門中聯辦協調部長傅鐵生、旅遊局副局長程衛東,澳區全國人大代表劉藝良、何雪卿、容永恩,全國政協港澳台僑委員會副主任賀定一,澳區全國政協委員吳培娟、梁樹森,澳門基金會行政委員何桂鈴,中級法院法官馮文莊,廟宇節慶文化促進會創會會長梁慶庭,議員宋碧琪、梁孫旭、林玉鳳,青創智庫協會會長、澳門佛教總會副會長關偉霖,澳門道教協會會長吳炳鋕,東井圓佛會會長林東及澳門書畫藝術聯誼會會長李秋平等出席。 澳門佛教總會理事釋心慧致辭表示,希望總會同人今後加強團結,完善各項佛教事務。欣悉菩提長者綜合服務大樓連續三年獲當局頒發優質院舍稱號,未來會繼續做好社區服務。釋戒晟大和尚無條件、無償把藥王禪院(藥山)贈予總會作會址,即將重建。待完成工程後將善用場地,推出不同形式的活動,做好弘法工作。 澳門佛教總會舉行浴佛法會,全國政協副主席何厚鏵主持儀式。(澳門佛教總會提供圖片)

21/05/2021
20022

加大力度協助餐飲業電子化

每年5月17日是「世界電信和資訊社會日」,今年主題是「在充滿挑戰的時代加速數位化轉型」,以5G、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工業互聯網為代表的一系列現代資訊技術正在快速更迭,數位化浪潮席捲而來。為加快推進產業數位化、數位產業化,以數位化轉型整體驅動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變革,全面推動更大範圍、更高水準的社會資訊化進程。 新冠疫情為澳門各行各業帶來挑戰,但機遇亦伴隨而來,傳統行業的數字化轉型成為推動經濟穩定發展的新亮點。餐飲和文旅行業是澳門經濟重要支撑產業,但在新冠疫情中受到重大衝擊,以數位化形式擁抱復蘇、在復蘇過程中擁抱數位化已成為澳門各界在後疫情時代的新共識。 為助力澳門餐飲業渡過難關,特區政府持續推動中小企業創新發展,提升企業經營管理水準及服務和產品品質,支援中小企業應用科技手段發展電子商貿,加快移動支付普及化,為鼓勵中小企發展移動化商業模式,推出「餐飲業後台電子化資助計劃」,參與的中小企可通過安裝系統及設備以實現落單、通知後台及付款全程電子化,食客自行點餐後,系統自動將點餐資訊通知後台各環節樓面、廚房、水吧等,食客結賬,可透過常用的電子支付方式,掃碼支付,全程電子化。 「餐飲業後台電子化資助計劃」第一期原定提供約150 個名額,申請期原定由本月17日至31日, 但17日接受申請的首天, 上午7時已有申請者在門外輪候,當日已有230 間中小企提交申請,表示希望透過計劃,利用科技提升業務管理水準,由於申請踴躍,首日已超額申請,主辦單位次日宣布申請暫停,反映餐飲業渴求以科技提升業務。為應對業界電子化需求,業界希望當局盡快展開第二期甚至第三期申請。 內地與澳門在防控新冠疫情上成效顯著,澳門目前是內地居民外遊唯一旅遊地,可預見來澳內地旅客會愈來愈多,餐飲業作為澳門旅遊經濟重要支撑產業,政府宜加大力度扶持,協助餐飲業數位化轉型,迎合內地遊客習慣,為澳門餐飲業發展注入新活力,助力澳門旅遊業復蘇,帶動澳門整體經濟復蘇。

21/05/2021
10820

首季罪案2,914宗 同比增兩成

暴力犯罪降 電腦犯罪升

保安司公布今(2021)年第一季澳門罪案統計和執法工作數據總結簡報。據資料顯示,今年第一季,本澳警方共開立刑事專案調查案件2,914 宗,比2020 年同期增加502 宗,上升20.8%。保安司認為數字仍低於2019年首季的3,364宗,大致介於兩者的中位數水平,同時暴力犯罪持續下降,「搶劫」、「綁架」、「殺人」及「嚴重傷人」等嚴重暴力案件繼續保持零案發或低案發率的良好態勢,可見目前本澳社會的治安狀況持續保持穩定良好。 今年首季整體犯罪案件數量相比去年同期有所增加,其中暴力犯罪數量持續下降,而電腦犯罪則大幅上升,其原因可能是疫情以來公眾的生活及消費模式發生轉變,使用互聯網的時間增多,但未能做足安全措施及加強安全意識所致。如詐騙案件中利用網絡實施的「殺豬盤」犯罪增幅最為明顯,共錄得26宗,同比增加18宗;勒索案件中,網絡「裸聊」勒索案件首季共錄得20宗,同比增加19宗;電腦犯罪中所佔比例最高的是「信用卡網上消費」犯罪案件,首季共錄得264宗,同比增加208宗。 普通傷人案增多 根據保安司公布數據顯示,俗稱「普通傷人」的「普通傷害身體完整性」是日常多發案件,今年首季共錄得320宗,比去年同期增加68宗。導致案件的原因較多,主要包括日常糾紛、家庭爭執、醉酒、感情糾葛等,多數案件發生於公共場所。案件數量上升的原因可能由於去年第一季正值疫情最嚴重的時期,公眾外出受限,而今年首季的疫情有所緩和,公眾戶外活動逐漸恢復,日常糾紛和衝突也隨之增加所致。 首季縱火案18宗 亂丟煙蒂是主因 今年首季縱火案共18宗, 同比增加七宗,其中12宗案件已偵破。經警方調查,意外起火和亂丟煙蒂是引發火警的主要原因,分別錄得四宗及六宗。另外,對兒童的性侵犯案件今年首季共有五宗,較去年同期的兩宗有所增加,警方將繼續密切留意相關案件的變化趨勢,並持續分析其特點,以強化預防及打擊措施。案件也反映出之前對青少年的宣傳教育工作起到一定成效。

21/05/2021
12722

群力倡加快訂定

殘危樓宇分級應變處理機制

本澳老舊樓宇數量多、缺乏維修保養,不時發生高空墜物情況,對區內居民與途人生命造成威脅。 群力智庫副理事長梁鴻細關注相關問題對居民造成的威脅與潛在危險,建議當局應及早公開本澳的殘危樓宇資料庫,並建立分級應變機制,同時應加強居民對樓宇安全的意識,鼓勵推動業主承擔應有驗樓維修責任,避免高空墜物引起傷亡的憾事一再發生。 月前下環發生一宗墜物事件,導致一名女童被塌下的石屎煙囪擊傷,梁鴻細指出,這並不是單一事件,本澳過往也曾接連多次發生石屎剝落事故,證明舊樓問題已成城市安全隱患,嚴重威脅途人生命安全,萬不可忽視。現時澳門超過30年的舊樓超逾4,000幢,且分布於全澳各區,在社會對自身居住樓宇的殘危情度不夠清晰、重視的情況下,類似的塌陷墜物事件勢將重覆發生;反觀都市更新的推行仍然姍姍來遲,難以憑此即時減少因樓宇老舊而引致意外問題。 梁鴻細指當局過往一直有建立本澳的殘危樓宇資料庫,惟有關資料僅作內部使用,並未對外公開,難以讓公眾清晣本澳整體樓宇狀況,建議當局應及早公開相關資料庫,讓公眾得以清晣自身樓宇的安全狀況,繼而進行相關後續處理,如短期的臨時加固,或長期的維修、重建等;應建立殘危樓宇的分級應變處理機制,針對不同等級的殘危樓宇制定相應指引,並加強對舊樓的巡查,特別是風雨季節,確保居民生命財產的安全;應加強向居民宣廣關於樓宇保養和申請維修資助的知識,提供合資格的驗樓專業人員名單供居民參考,多方面推動居民重視本澳樓宇安全問題,鼓勵更多大廈業主承擔及履行應有的驗樓、樓宇維修責任,共同保障公眾安全。 群力智庫副理事長 梁鴻細

21/05/2021
12268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