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暴雨,澳門街水浸,兩位議員收到大量居民的投訴反映。6月26日下午,立法議員施家倫、宋碧琪走訪筷子基、青洲社區,實地了解水浸情況、居民損失情況,及防洪工程建設。 走訪青洲社區期間,有該區土地業權人反映前段時間因暴雨不斷,全澳多區水浸,青洲更罕見出現水浸情況,而其名下土地因附近有國有土地,去水的位置被有關當局圍起的圍牆阻擋,導致去水不成,造成了極大的影響,包括土地無法合理利用、多處積水造成蚊蟲隱患和環境惡化,希望兩位議員代為反映意見。 青洲整治計劃十年無成 施家倫和宋碧琪在實地勘察後表示,依照當局2011年2月20日公布的《青洲都市化整治計劃——構建宜人社區》所規劃,現時圍起的國有土地應是作為擴寬行人路的一部分,進一步改善該區的行車環境,然而有關當局目前只將有關土地用欄杆圍起,也未配合有關鄰近業權人因應水浸情況靈活處置居民所需,導致惡性循環,質疑當局的工作成效。在聽取居民意見後,施家倫和宋碧琪表示會持續跟進事宜,將情況反映給有關當局。 防洪工程竣工 拆卸鐵馬卻「冇尾」 另外,走訪筷子基社區期間,有居民向兩位議員反映「筷子基至青洲沿岸防洪設施建造工程」竣工多時,但海旁一帶一米八高鐵馬的拆卸工作卻「冇手尾」,影響該區居民生活,有居民表示經常在附近做運動,接近青濤大廈停車場門口一帶的鐵馬遲遲不拆,風無法進入該區,炎炎夏日,造成市民不便。 現場致電部門查詢即獲回應 施家倫和宋碧琪表示,有關工程由2020年3月11日開標,4月22日公佈判給結果,施工期322個工作日,工程早已竣工一段時間,但鐵馬拆卸工作斷斷續續,存在不合理,兩位議員馬上現場辦公,即時致電部門了解,並得到回應,有關工程會在7月27日前完工。
【本報記者劉凱輝】一名本澳女子早前在逛超市時,不慎遺留下一隻價值80,000元的鑽石戒指,一名本澳男子涉嫌拾遺不報,偷走事主遺留下的鑽石戒指後試圖據為己有。治安警接報調查後到涉案男子的工作地點將其拘捕,並即場在他身上起回贓物,案件有待進一步跟進。 被捕男子姓蔣,68歲,本澳居民,從事酒樓樓面工作;涉嫌拾遺不報已被送交檢察院處理。 案發在本月26日晚上9時許,一名本地女子於中區某超市購物期間,懷疑不小心掉下她的一隻價值澳門元的名貴鑽石戒指;當事主發現後折返尋找不果,翌日(27日)早上向治安警報案求助。治安警透過超市監控系統及案發現場附近「天眼」,迅速鎖定作案目標,同(27)日晚上10時在涉案蔣某位於新口岸的工作地點將其拘捕,他承認因貪心犯案,但供稱並非轉賣,該名貴鑽石戒指收藏在身上供自己欣賞。治安警即場在嫌犯身上起回有關贓物,案件有待進一步跟進。 被捕的本澳男子姓蔣,68歲,本澳居民,從事酒樓樓面工作;涉嫌拾遺不報已被送交檢察院處理。(治安警察局提供圖片)
【本報記者劉凱輝】一名懷疑經營不善的本澳男商人,早前以其經營的皇朝某餐廳急需資金周轉為由,詐騙一名相識十多年的好友200萬港元,不單拖延幾年不還錢,最後更簽發空頭支票走數,以及「潛水」失聯。該名「唔熟唔食」的男商人日前經關閘離境時被捕,司警正追查騙款下落。 被捕的本澳男商人50多歲,司警指因他的姓氏特別,不便向傳媒及公眾公布;該男嫌犯涉嫌觸犯巨額簽發空頭支票罪已被送交檢察院處理。至於案中的女事主63歲,本澳居民,報稱商人,與案中嫌犯相識十多年。 司警表示,早在2014年11月,涉案嫌犯向事主聲稱其經營位於皇朝區的某餐廳急需資金周轉,要求借款200萬港元應急,並承諾三個月內會歸還。事主因見對方是相識十多年的好友,立即簽發支票借出該筆款項,並不用嫌犯償還任何利息。詎料還款期到了以後,嫌犯使用不同藉口拖延還款,一直拖至去年9月,事主之後到有關餐廳找嫌犯追數,嫌犯才簽發一張200萬元支票,之後更失去聯絡。 直至今年1月,事主發現嫌犯位於皇朝區的餐廳已結業,亦無法聯絡到嫌犯,連忙到銀行兌現卻被告知該張支票「彈票」,懷疑受騙之下報警求助。司警經調查後鎖定目標,至本月25日趁嫌犯經關閘離境時將其拘捕,他承認犯案。司警正追查嫌犯的犯案動機及有關騙款下落。 在皇朝經營餐廳失利男子,涉嫌簽發空頭支票被捕。 (劉凱輝攝)
【本報記者劉凱輝】一名印尼女傭涉嫌在過去一年內,36次偷取僱主父子的首飾,共涉及20萬元,她承認已全部典當變賣並將款項滙至印尼親友。事件得以揭發,全因其僱主上星期收拾時發現藏於衣櫃的部分首飾失竊,懷疑與家傭有關;司警調查後發現涉案女傭自去年6月至今,至少36次到多家當鋪典當首飾,她亦向司警承認犯案,並供稱曾到僱主父親的住所,用假首飾偷龍轉鳳偷走飾物。司警其後在當舖起回其中11件贓物,正進一步調查案件。 被捕的印尼女傭姓FARIDA,38歲;涉嫌「加重盜竊及詐騙」罪已被送交檢察院處理。至於案中的受害人均為本澳居民。 案情指,本月25日,司警接獲事主報案(印傭男僱主),指其位於祐漢新村某單位發生閉門失竊事件,其妻子放在房內的部分首飾被人盜去,懷疑是2019年底開始入職以及長留屋內的印傭所為。司警其後經調查發現,涉案的印傭由去年6月至今,於本澳多間當舖至少36次的典當首飾紀錄,其後聯絡到該印傭問話,她坦承犯案,並稱除利用職務之便偷走僱主妻子總值12萬元的首飾外,還借故以假貨偷龍轉鳳,偷走居住同大廈另一單位,僱主父親總值元的飾物; 有關假首飾掩飾偷走真飾物的做法,目的是試圖隱瞞及拖延被揭發,至於典當變賣所得的20萬元,已全部滙至其印尼親人。 司警行動中在當舖起回11件由嫌犯典當的首飾, 部分屬於事主,其餘不排除涉及其他案件,司警正對案件作進一步調查。 司警拘捕一名印尼女傭;涉嫌加重盜竊及詐騙罪已被送交檢察院處理。(資料圖片)
澳門江門青年會6月26日舉辦「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家國情懷有獎問答」座談會活動,逾百名青年參與,透過歌唱革命歌曲
由大三巴哪吒廟值理會主辦的「恭祝三十三天哪吒太子寶誕」系列慶祝活動,6月26日上午十時在廟前搭建的舞台舉行。因防疫措施一切從簡,只保留祈福法會、開印及醒獅活動等項目。
為解決現時公職開考時間長、報考人多但出席率偏低、開考成本高等問題,政府正計劃由下月起象徵式收取報考費300元,引起社會大眾不滿。行政公職局局長高炳坤昨(27)日出席活動受訪時表示,現時近95%考生是透過電子化報名,程序方便,而局方修訂法規是期望考生更謹慎、符合需要去報名考試,過去局方亦參考中國內地、香港、台灣等地區,同樣有收取報名費規條,且不設出席後退還的規定,綜合上述因素,政府決定收取費用300元,期望社會大眾理解。 【本報記者鍾佩欣報道】 政府正修訂《公務人員的招聘、甄選及晉級培訓》行政法規,由下月起,綜合能力評估考試、專業或職務能力評估考試擬收取報考費,每次300元,消息一出引起熱烈討論。高炳坤指出,修改制度目的主要是期望政府各部門可適時招聘所需人力資源,另一方面是期望考生能夠清楚每一個階段所需要時間,更好規劃職業發展。 已參考鄰近地區報考公職費用 高炳坤指,特區政府已決定公職報考費為300元,又稱「行政長官批示會出」,而金額300元是參考本地高考報名費用、鄰近地區報考公職的費用等,而當中並不存在「退款」程序。高炳坤強調,考慮到生活困難、且符合社工局標準的人士,或因公共部門原因而取消考試,則可申請退款。 重申綜合能力評估每年均開考 法規又建議開設「特別開考」集中共通性職程,共同開考,以減少考生報名次數,高炳坤舉例指出,IT人員範疇包括硬件、網絡、軟件開發等方面,因此需要共通性部門聯合開考。另有市民擔憂「綜合能力評估開考」有效期由三年延至五年,日後開考次數會減少,高炳坤重申資格試每年均開考,而「專業試」則會根據政府公共部人力資源需求而開考招聘,包括人員離職、工作增加等原因,而早前行政長官亦訂定公務人員數目「天花板」為3.8萬人,局方亦已制定餘額管理。
立法會議員鄭安庭指出,廉政公署2018年揭露貿促局移民弊案以來,相關涉案人員被移交司法機關,技術移民審批因此陷入停頓,成百上千個技術移民家團受到牽連。因為證件過期,他們失業、失學,子女不能看病,不能於銀行開戶、不能在澳門置業,甚至不能自由進出澳門;恰逢百年難見的新冠疫情打擊,更令他們的困境雪上加霜。 鄭安庭認為,其中不少技術移民長期為澳門建設及發展作出貢獻,每年給政府納稅亦有供社保,且在澳門工作,僅在放工之後回珠海等地留宿。他們之中不少人由取得非永久居民身份證至今已許多年,從事的職業包括飛機工程師、會計師、金融分析師、大學教授等,確實運用自己的專業技能推動澳門社會發展,為澳門培養不少本地人才,並已紮根澳門,陪伴澳門社會成長。 技術移民儒滿足「通常居住」規定 目前,正在立法會第三常設委員會細則性討論的《出入境管控、逗留及居留許可的法律制度》,針對技術移民如何滿足「通常居住」,作出詳細規定,非永久居民的身份證要獲得續期,他們仍需要以澳門為工作中心,只不過可以不在澳門留宿而已。 事實上,第8/1999號法律《澳門特別行政區永久性居民及居留權法律》已經就「通常居住」給出定義。 根據該法第四條,「本法律規定的通常居住是指合法在澳門居住,並以澳門為常居地」,但是「如有任何人暫時不在澳門,並不表示該人已不再通常居於澳門」。為此需要考慮的因素包括:(一)不在澳門的原因、期間及次數;(二)是否在澳門有慣常住所;(三)是否受僱於澳門的機構;(四)其主要家庭成員﹐尤其是配偶及未成年子女的所在。 鄭安庭表示,現時立法會討論的「通常居住」所適用的人群是利害關係人持有合法的「居留許可」,即持有澳門非永久性居民身份證並且在澳門通常居住連續七年,才有可能成為澳門永久居民。而來澳就學和工作,所持證件類型為「逗留許可」,無論如何也不可能轉化為「居留許可」,更不可能成為澳門居民。 經濟發展有賴不同專業人才隊伍支撐 此次新冠疫情肆虐,範圍廣時間長,疫情反覆,本澳博彩旅酒店業遭遇寒冬,舉步維艱,進一步暴露澳門產業結構單一的弊端。政府為改變當前形勢提出了「經濟適度多元」的發展方向,好讓本澳社會經濟能夠健康發展,但「人才支撐發展,發展孕育人才」。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有賴不同行業、不同專業的人才隊伍支撐。引進人才,填補澳門某些領域的人才缺口,在很大程度上能推動本澳經濟多元化速度。現時積壓的技術移民個案,申請人包括大學教授、企業高管、專業技術人才等,多年來為澳門作出貢獻,也為澳門發展大健康產業、金融產業、科技產業及文化產業奠定了人才基礎。 望政府妥善處理積壓的技術移民個案 鄭安庭希望政府妥善處理現時積壓的技術移民個案。未來在引進人才問題上,政府應處理得更加嚴謹,不應隨意放寬居留權。定要秉著「本地居民優先」的宗旨,保持社會和諧穩定。當局需研究本澳具體的人才缺口,而且要引進真正的「高端專才」,在現時人才引進政策的基礎上,制定更高規格的人才標準,亦要制定一系列措施和規範,保證引入的人才能在澳門起到「傳、幫、帶」作用,從而推動澳門全行業進步。
市政署於前(26)日為大熊貓「健健」及「康康」慶祝五歲生日,炎炎夏日,飼養員因應一對大熊貓的喜好特意製作了消暑的冰蛋糕,為牠們送上祝福。 冰蛋糕伴以水果和鮮嫩的竹筍,不但美味,更令怕熱的大熊貓暑氣全消,一對大熊貓時而緊抱著冰蛋糕大快朵頤,時而將冰蛋糕往臉和身上擦,可愛之餘又表露出牠們淘氣搗蛋的一面。 「健健」及「康康」現時五歲,體重分別約126公斤和107公斤,生長發育情況理想,正處於亞成年步入成年的階段。隨著竹筍產季的到來,大熊貓飼養團隊由3月中旬起在大熊貓的膳食中加入營養豐富、鮮嫩多汁的竹筍,為牠們的生長發育補充充足營養,飼養員以少量多次的方式將竹筍投放在活動場內,藉此增加大熊貓的活動量,有利大熊貓的肢體和心理的健康發展。 市民想多認識大熊貓「開心家族」的各位成員,可親臨大熊貓館探訪,亦可瀏覽澳門大熊貓網頁 https://macaupanda.iam.gov.mo/ 了解牠們的最新動態,並學習大熊貓保育知識。
【本報記者鍾佩欣】由國際青年商會中國澳門總會主辦的「後疫情紀元、新舊經濟機遇」經濟座談會前(26)日在漁人碼頭舉行。主辦單位期望透過活動讓青年社團共同探討大灣區疫後經濟復蘇的發展機遇。活動吸引近百名本澳青年出席。多名代表在發言時均關注到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的重要性及數字化在新經濟下的重要影響,指出經濟適度多元化是促進澳門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增強經濟韌性的必然要求。 新舊經濟模式在社會上不斷融合 活動邀請中聯辦協調部副部長夏濤、教青局青年廳廳長張敏輝、經科局經濟分析處代處長李兆生等嘉賓出席。國際青年商會中國澳門總會會長梁偉基致辭時指出,新冠疫情為全球性經濟帶來新的發展方向和機遇。現時本澳經濟逐漸恢復,新舊經濟模式在社會上不斷融合及改變,期望透過是次活動聽取專家學者意見,共同探討新常態下的發展機遇。 提供灣區電商法律法規資訊 澳門中華總商會青年委員會代表崔天立認為現階段應抓住科技創新發展的新機遇,期望政府能為青年提供更多大灣區的各類資訊,如澳門及大灣區電商法律法規、物流程序及出入口等的資訊,以便吸引更多青年往大灣區發展。委員霍丞恩則認為需把握粵澳合作共建橫琴的契機,開拓更廣闊市場,並應結合線上線下資源,以及加強本澳智慧旅遊發展,開創澳門旅遊新模式。 以跨境電商推動澳產品融入灣區 澳門廠商聯合會青年委員會代表黃添福認為應利用跨境電商,推動澳門製造產品融入灣區發展,同時積極培養電商各方面人才,以配合澳門電商行業的發展。 會上,主講嘉賓澳門管理學院院長唐繼宗亦分析疫情對經濟的影響、市場環境變化三大趨勢、共同探討澳門經濟與企業面對的發展瓶頸、及後疫情時代澳門經濟發展路徑探索,並分享不同行業如何在疫情下尋求出路並作出多元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