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將至,冷氣機滴水造成滋擾問題開始受關注。市政署表示,冷氣機滴水滋擾個案近年呈現增長趨勢,去年(2020年)共接到1,752宗冷氣滴水投訴個案,發出改善冷氣機排水喉管通知書1,429宗,跟進後未有改善而被檢控的有427宗。市政署表示,投訴個案對比前年的宗有所增加,當中亦涉及重覆投訴個案。市政署將安排稽查人員加強巡查。 【本報記者吳泳欣報道】 市政署於上周五(26日)舉行的每月記者招待會上表示,不少市民使用冷氣機時,可能會忽略檢查冷氣機的排水喉管是否已經妥善接駁,從而衍生滴水問題,不但滋擾他人,所造成的積水可能孳生蚊蟲,影響公共衛生, 市政署將安排稽查人員加強巡查,當發現有冷氣機出現滴水情況,會向有關住戶發出改善冷氣機排水喉管通知,住戶須盡快完成維修,若限期內仍未作出改善,即作出檢控。 將持續向社區加強宣傳市政署亦持續向社區加強宣傳,透過不同途徑,如張貼海報、派發單張、安裝燈箱廣告及宣傳橫額、邀請本澳團體協助宣傳、在電台播放宣傳聲帶等,向市民宣傳「預防冷氣機滴水,妥善安裝排水設備」訊息,並呼籲市民在使用冷氣機前,應先檢查排水喉管有否妥善接駁或出現斷裂、底盤有否滿溢或滲漏等情況,如有滴水問題應盡快改善或邀請專業冷氣技師進行維修。市政署將透過不同途徑持續向社區加強宣傳。 市政署稱,冷氣機滴水是本澳長期存在問題,除了加強公民教育宣傳,巡查和執法工作外,社會有意見認為應該從法律著手,加快檢討沿用多年的《公共地方總規章》,透過罰則提高阻嚇力。 冷氣機滴水是本澳長期存在問題,除了加強公民教育宣傳,還要加強巡查和執法工作。(吳泳欣攝)
【本報記者吳泳欣】澳門近年經歷超強颱風「天鴿」及「山竹」吹襲,超過50多萬株樹木受到不同程度損害。市政署表示,自2018年起持續進行山林修復計劃,至去年已完成第一階段的應急生態修復,合共修復面積達40公頃,所種植的40,000多株苗木存活率高且生長良好。今年第四季度將開展第二階段森林生態修復及整體完善提升工作,力爭於2024年完成修復面積120 公頃。 市政署於上周五(26日)舉行的每月記者會上表示,已於2018年第四季至2020年順利完成第一階段的應急生態修復,當中包括在步行徑兩旁五至十米範圍內清理受損林木、封山育林、補植及造林撫育。現時各年份種植的苗木存活率高且生長良好,苗木萌芽、長新梢、生紅葉、開花結果等生理現象十分明顯。 市政署介紹,第二階段將於今年第四季度開展,為森林生態修復的整體完善與提升,預計需時約五至十年。 近年風災令本澳超過50多萬株樹木受到不同程度損害。 (市政署提供圖片)
【本報記者吳泳欣】清明節將至,市政署表示,由3月27日至4月11日之周六、日,以及下(4)月4日清明節和復活節長假期間,將延長市政墳場開放時間,由早上7時30分至晚上7時,呼籲市民在清明節前後錯峰掃墓,盡量選擇於祭祀人潮較少時候掃墓,減低因人流聚集而引起的疾病傳播風險。同時,市民亦可於市政署網頁了解當日市政墳場人流情況。 根據衛生當局的防疫指引,市民進入市政墳場前須測量體溫及出示「澳門健康碼」,各市政墳場部分出入口將關閉並因應情況實施人流管制。 市民在墳場拜祭期間必須佩戴口罩,墳場內亦設有水喉供使用。祭祀時市民應與他人保持適當社交距離,保持個人及環境衛生;家族中不同的家團避免在同一時間前往拜祭,減少人群聚集,盡可能縮短拜祭時間於半小時內完成。 交市民進入市政墳場前須接受測溫及出示澳門健康碼。 (市政署提供圖片)
【本報記者梁啟迪】位於路環媽祖文化村天后宮的施琅將軍館落成揭幕,剪綵儀式於上周六(27日)早上舉行。全國政協副主席何厚鏵,澳門中聯辦副主任嚴植嬋,外交部駐澳門特派員公署特派員劉顯法出席儀式。 全國政協委員、澳門中華媽祖基金會執行主席陳明金致辭時表示,施琅將軍館的落成,將為澳門媽祖文化村增添多元色彩,對傳承媽祖立德行善大愛文化,弘揚施琅將軍愛國情操和民族精神,推動青少年愛國教育,增強祖國統一意識,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冀以此為契機,為澳門的文化旅遊事業發展作出努力。 澳門施氏宗親會會長施少峰致辭時稱,施琅將軍館的落成,對澳門施氏宗親會和廣大施氏宗親是值得紀念的盛事,今後將用好平台,以媽祖信仰和施琅將軍的淵源聯結,開展各類兩岸文化交流活動,為澳門文化多元發展,厚植歷史家國情懷,促進祖國統一發揮應有作用。
大賽車博物館自本月22日起開放預約,旅遊局表示,大賽車博物館開放預約反應熱烈,訂票情況理想,當局會視情況增加參觀名額。
內地與澳門新冠疫情防控持續穩定,內地入境本澳人士毋須隔離,半年前內地已恢復辦理居民赴澳門自由行簽註,為促進旅遊業復蘇,旅遊局除針對內地市場開展線上線下宣傳,更重點傳遞「澳門健康安全宜遊」訊息,在浙江杭州湖濱步行街舉行大型路展「杭州澳門周」,推廣澳門多元化旅遊及商貿等元素,展現「旅遊+ 」豐富內涵,宣傳澳門是健康安全宜遊城市,冀吸引更多內地旅客來澳旅遊及消費,使旅遊業逐步復蘇。
由中央政府駐澳門聯絡辦公室宣傳文化部指導,澳門特區政府新聞局、澳門特區政府文化局、澳門基金會特別支持,澳門互聯網文化協會和澳門新媒體聯盟聯合主辦的「澳門新媒體大講堂」前(27)日下午在美獅美高梅正式啟動。
上海市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前(27)日來澳出席活動時表示,新冠病毒變異是自然規律,已成為人類的常駐病毒,疫苗成為世界重新開放的唯一管道。
由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聯合英國及美國科學家共同設計的「神秘海洋」展覽,上周五(26日)起至9月26日在澳門科學館中庭及二號展廳舉行。 展覽分為「奇幻漂流者」、「神秘生物」、「遇見巨型生物」、「潛入深海」、「無形邊界」、「豐饒的海洋」及「鏡海今昔」等共九個區域,讓公眾透過互動及多媒體展品認識最新的海洋科研手段及發現,探索海洋的深幽秘境。 【本報記者梁啟迪報道】 科學館「神秘海洋」展覽開幕儀式於上周五(26日)下午3時在科學館舉行,主禮嘉賓包括澳門科學館副董事長李沛霖、東方國際集團上海市對外貿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海濤黨委書記、慈溪科技館館長張望、澳門科學館館長邵漢彬及澳門科學館副館長張雄發。 180度環幕投影區 「神秘海洋」展覽場內設有180 度環幕投影區,以一比一原大動畫呈現藍鯨、巨型魷魚及蝠鱝等珍稀海洋生物的原貌。展覽提供多項虛擬互動體驗,可讓小朋友搖身一變成為海洋科學家,透過顯微鏡觀察多種海洋微生物,或模擬駕駛潛水器在海底山脊間遊走,沿途發掘隱秘的生物,體驗深海探索的刺激與樂趣。 推出「繁星計劃」 盼提高學生科普水平 近年本澳中小學注重科普教育,但各校投入水平較為參差。澳門科學館館長邵漢彬上周五受訪表示,科學館將於今年對學校展開為期一年的「繁星計劃」,提高缺乏資源的學校的科普水平,令整體水平變得平均。 邵漢彬指出,現時已有數十間學校確定參加,接下來會到各校舉辦講解會,相信本澳大部分學校也會陸續參加。 該計劃旨在提升學校的科普水平,為學校度身訂造不同課程,並會對老師進行培訓,同時亦會提供如無人機等配套。 另外,科學館將於本年底推出新展廳,名為「數據科學廳」,介紹人工智能、機器學習、區塊鏈等新技術,讓市民從科學角度理解各類型數據。同時,該館亦會舉辦「物聯網展覽」,介紹現今世代的新科技。
「美團SaaS 收銀系統」正式進駐本澳市場,為疫情後餐飲行業帶來全新的「智慧餐廳」綜合解決方案,為餐飲及零售行業提供整套智能化、數字化餐廳經營管理系統,致力幫助商戶打造線上線下一體化的智慧餐廳,實現從門店運營管理、營銷管理、供應鏈管理、連鎖分帳管理等全場景、全方位的智能化綜合服務解決方案。 美團表示,「美團SaaS 收銀系統」是美團生態體系的核心中樞,有效將團購、點餐、排隊、推廣、美團外賣、美團閃送、美團打車等核心業務整合到本澳餐飲商戶的智慧餐廳體系內,使餐飲商戶實現真正的「智慧化、數字化、互聯網化」,為客人與餐廳之間搭建數字化橋樑,拉近商戶與客人距離。 另外,美團與澳門左耳集團有限公司業已簽署「美團SaaS 收銀系統」澳門地區獨家運營服務商協議。左耳集團PR&SKA 副總裁李慧茵表示,隨著移動支付日漸普及,支付方式多樣性、便捷性是商戶營商重要基礎; 有效地將商戶特色訊息精準投放並通過大數據勾畫用戶消費習慣,從而提高「到店率」及「復購率是「智慧餐廳」發展趨勢。「美團SaaS 收銀系統」目前已與本澳合資格的支付機構- 澳門極易付UePay 深度合作, 除透過「聚易用」(Simple Pay) 聚合支付外,亦支持內地遊客習慣使用的支付方式完成付款。(美團提供圖片)